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覃安志 郑志勇 +1 位作者 曾美红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ARDS新生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行常规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辅助通气治疗。对比...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ARDS新生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行常规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辅助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4 h后PaO2、PaCO2、PaO2/FiO2水平及X线胸片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aO2、PaCO2、PaO2/FiO2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愈1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0.45%;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可有效改善ARDS新生儿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维生素K_1和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覃安志 曾美红 +1 位作者 郑志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将300例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随机分为维生素K1组、酚磺乙胺组、联合治疗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冷冻血浆等。... 目的:探讨应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将300例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随机分为维生素K1组、酚磺乙胺组、联合治疗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冷冻血浆等。维生素K1组给予维生素K1每次2 mg,酚磺乙胺组给予酚磺乙胺每次0.125 g,联合治疗组给予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用量同上),均每天一次静脉缓慢注射,连续治疗3 d。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3.00%,高于维生素K1组(38.00%)和酚磺乙胺组(41.00%)(P<0.01)。三组治疗前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TT、APTT均下降,FIB、PLT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T、TT、APTT低于维生素K1组和酚磺乙胺组,FIB、PLT高于维生素K1组和酚磺乙胺组(P均<0.05)。结论: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障碍 新生儿 维生素K1 酚磺乙胺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江英 陈亚 +3 位作者 黄月甜 张金陶 黎慧超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运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中筛选研究对象25例,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15 min^30 min,1 d 1次,连续训练10次... 目的:观察运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中筛选研究对象25例,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15 min^30 min,1 d 1次,连续训练10次,每次治疗后记录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随着治疗次数不断缩小,治疗10次后,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而肌电位值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不断变大。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腹直肌分离,且依从性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产后腹直肌分离 肌电位值
下载PDF
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被引量:5
4
作者 覃安志 郑志勇 +1 位作者 曾美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和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胃潴留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静脉注射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下载PDF
16例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末端细菌培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瞿柳红 徐庆活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期196-197,共2页
对需行脐静脉插管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对插管末端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记录有无感染、感染何种细菌,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脐静脉插管可能导致病菌感染,留管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感染,不同人群易感菌群不同。脐静脉插管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 对需行脐静脉插管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对插管末端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记录有无感染、感染何种细菌,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脐静脉插管可能导致病菌感染,留管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感染,不同人群易感菌群不同。脐静脉插管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途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合并细菌、真菌等感染而导致患儿感染败血症,针对此类患儿需确保患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尽量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静脉插管 细菌 感染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补充维生素D3对早产儿骨密度和身长的影响
6
作者 张达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补充维生素D3对早产儿骨密度和身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早产儿常规保健...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补充维生素D3对早产儿骨密度和身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早产儿常规保健,采取配方奶人工喂养方式;对照组于出生后14d开始补充维生素D3,试验组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3。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胫骨骨密度Z值和身长。结果:2、3、6月龄时,试验组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3、6月龄时,试验组胫骨骨密度Z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龄时,两组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月龄时,试验组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早产儿早期进行维生素D3干预,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对患儿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维生素D3 骨密度 身长
下载PDF
HB-EGF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回肠组织促炎因子IL-12和IL-18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瞿柳红 潘翩翩 +3 位作者 黄龙光 袁伟明 周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NEC新生大鼠回肠组织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30只SD新生大鼠随机...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NEC新生大鼠回肠组织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3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3组:NEC模型组(缺氧复氧冷刺激+人工喂养)、HB-EGF干预组(缺氧复氧冷刺激+HB-EGF+人工喂养)和正常对照组(母乳喂养),观察造模和干预后大鼠一般状况和盲肠近端回肠组织病理改变及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回肠组织IL-12和IL-18的水平。结果HB-EGF干预组病理评分≥2分的发生率小于NEC模型组(20%vs 90%,P<0.05);HB-EGF干预组的IL-12及IL-18水平均低于NEC模型组(P<0.01)。结论 HB-EGF可能通过降低NEC新生大鼠中促炎症因子IL-12及IL-18水平,从而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大鼠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轮胎模具电火花加工中石墨材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智良 吴强 +1 位作者 倪敏敏 《电加工与模具》 2009年第3期36-39,68,共5页
通过分析石墨电极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总结出石墨材料用于轮胎模具电火花加工的优势,并在实际电火花轮胎模具加工机上对多种牌号的石墨材料进行放电加工对比试验,得出采用不同石墨材料电极进行放电加工时的加工工艺结果。
关键词 石墨电极材料 轮胎模具 电火花加工工艺特性
下载PDF
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瞿柳红 陶荔 +1 位作者 曾美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4322-43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12例新生儿和普通新生儿病区的652例新生儿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出Ⅰ、Ⅲ、Ⅴ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12例新生儿和普通新生儿病区的652例新生儿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出Ⅰ、Ⅲ、Ⅴ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并根据出生胎龄将上述新生儿分为3组:Ⅰ组为胎龄≤34周108例,Ⅱ组为胎龄34-37周159例,Ⅲ组为胎龄≥37周596例,比较不同胎龄组高危新生儿的ABR特点。结果:ABR筛查异常率,早产儿Ⅰ组(胎龄≤34周)为55.6%,早产儿I组明显高于Ⅱ组(胎龄34-37周)(49.7%)或足月儿组(胎龄≥37周)(44.9%)(P<0.01)。早产儿Ⅱ组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波潜伏期足月儿组分别与早产儿Ⅰ组或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Ⅴ波潜伏期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Ⅴ波间期早产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或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Ⅱ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4周的早产儿ABR异常率较足月儿及胎龄34-37周的晚期早产儿高;ABRⅠ波潜伏期足月儿明显短于早产儿,Ⅴ波潜伏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明显长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听觉神经系统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早产儿由于本身发育不成熟,常合并窒息、呼吸窘迫、肺炎等疾病,易发生听力损失,因此早产儿更应加强听力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婴儿 早产儿 足月儿
原文传递
固尔苏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NRDS疗效对比观察
10
作者 瞿柳红 庄桂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首次剂量固尔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胎龄<36周并于生后3d内诊断为NRDS的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在确诊后分别首次给予固尔苏200mg/kg及100mg/kg,病情如无明显改... 目的:观察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首次剂量固尔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胎龄<36周并于生后3d内诊断为NRDS的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在确诊后分别首次给予固尔苏200mg/kg及100mg/kg,病情如无明显改善每12h后再次给予100mg/kg,总剂量不超过400mg/kg,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时均及时进行。结果: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吸氧时间、接受第2、3剂固尔苏治疗比例、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确诊为NRDS的患儿,首次给予固尔苏200mg/kg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尔苏 首次剂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瞿柳红 庄桂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二者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所选150例患儿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2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其中男婴84例,女婴66例;胎龄27~35周,平均(31.6±2.6)周,出生时体重820~2...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二者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所选150例患儿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2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其中男婴84例,女婴66例;胎龄27~35周,平均(31.6±2.6)周,出生时体重820~2950g,平均(1960±710)g,雷白杆菌阳性的患儿1例,阴沟杆菌阳性1例。CRP浓度作为特异性最高诊断指标,50%PA次之;而75%PA是敏感性最高诊断指标,但特异性最差。结果结合分析血清CRP和PA水平(960±710)g。所有病例的细菌感染情况均依据本试验诊断标准,150例早产儿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9例,肺炎患者13例,败血症患者6例。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二者的应用对早产儿感染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协助诊断意义,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感染 早期诊断 血清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