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微观辨证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发生癌变的风险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长普 尹金磊 +4 位作者 党中勤 李波 王红霞 席玉红 许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采用中医微观辨证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中医微观辨证证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证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肠... 目的:采用中医微观辨证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中医微观辨证证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证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率、上皮瘤变率和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肝郁气滞型占14.0%、肝胃郁热型占13.0%、脾胃湿热型占9.0%、胃络瘀阻型占15.0%、脾胃虚寒型占17.0%、胃阴不足型占32.0%;不同证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率最高者为脾胃湿热型(88.9%)、其次为肝郁气滞型(85.7%),最低为胃阴不足型(40.6%),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与胃阴不足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萎缩性胃炎患者上皮瘤变率最高为肝郁气滞型(71.4%)、其次为脾胃湿热型(66.7%),最低为胃阴不足型(25.0%),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与胃阴不足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萎缩性胃炎患者Ki67阳性表达率最高者为肝郁气滞型(78.6%)、其次为脾胃湿热型(77.8%),最低者为胃阴不足型,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与胃阴不足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率和上皮瘤变率均高于其他证型,可作为临床指导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萎缩性胃炎 黏膜 癌变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虚寒胃痛180例临床与护理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红霞 许戈 +1 位作者 罗文昭 席玉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75-167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虚寒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胃痛患者180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山...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虚寒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胃痛患者180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肌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能够减少患者胃痛的缓解时间并提高患者胃痛的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奄包 穴位贴敷 胃痛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戈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检及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方法对各证型患者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其余各证型黏膜白相率较高,血管透见率及颗粒增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黏膜粗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单纯性、伴糜烂以及伴黏膜出血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伴增生及伴胆汁反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轻度萎缩及重度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萎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萎缩伴肠化生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萎缩伴异型增生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证比较,其余各证型Hp阳性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较低,脾胃湿热证Hp检测阳性率最高,其中胃络瘀血证患者黏膜白相、血管透见、颗粒增生以及重度萎缩等病理特点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和并发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鑫鑫 李严生 许戈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4期65-67,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EMR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切口过深为2、1、1、1例,对照组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切口过深为8、2、3、6例。两组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切口过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结肠息肉
原文传递
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红霞 党志博 +3 位作者 党中勤 李鲜 许戈 史金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34-436,440,共4页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溃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温胃止痛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疗...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溃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温胃止痛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胃镜疗效和缓解胃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胃镜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5.00%,治疗组的胃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缓解胃痛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治疗组缓解胃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各有2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后出现恶心、纳差、便溏,2周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疗效显著,能够加速溃疡愈合,迅速缓解胃痛,且安全可靠,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病 脾胃虚寒证 温胃止痛颗粒 穴位艾灸
原文传递
袁占盈应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戈 李严生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41-344,共4页
便秘虽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但临床施治不应单责一脏,需重视脏腑之间的传变。脾主中气的推动,肾主津液濡润,一推一润,共同保证大肠顺利传导糟粕。脾虚日久,累及于肾,脾肾阳虚,重者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大便出现异常。肝属木,主... 便秘虽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但临床施治不应单责一脏,需重视脏腑之间的传变。脾主中气的推动,肾主津液濡润,一推一润,共同保证大肠顺利传导糟粕。脾虚日久,累及于肾,脾肾阳虚,重者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大便出现异常。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脾胃属土,主运化,肝之疏泄是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之关键,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易导致便秘的发生。白术作用于肠道,一方面可恢复水和电解质平衡,促进炎性病理渗出物的排出,改善水液代谢功能;另一方面可修复胃肠道黏膜损伤,调节胃肠道蠕动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杀菌消炎。临床施用,或与他药配伍,或巧用剂量,每每收到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白术 袁占盈
下载PDF
郑建民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严生 许戈 郑建民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606-2608,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紧扣"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基本病机,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方用柴胡疏肝合乌贝散为主,辨证施治与随症用药相结合,从整体出发,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时,兼...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紧扣"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基本病机,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方用柴胡疏肝合乌贝散为主,辨证施治与随症用药相结合,从整体出发,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时,兼顾肝胃郁热、中虚气逆、气郁痰阻、气滞血瘀、寒热错杂等证。虽以疏肝和胃为主,亦不忘清肝泻火、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理气化瘀、辛开苦降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色疗法优势,督导患者进行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练习。根据患者情况实时给予推拿上腹部及神阙穴,耳穴压豆及艾灸足三里、中脘、灵枢等,内外结合,标本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理气法 和胃降逆法 柴胡疏肝散 乌贝散 郑建民
下载PDF
参芪复肝颗粒加热敏灸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红霞 党中勤 +1 位作者 许戈 李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评价参芪复肝颗粒加腧穴热敏化艾灸(热敏灸)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干扰素(IFN)+利巴韦林(RBV)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IFNα-2a,同时口服RBV;治疗组... 目的评价参芪复肝颗粒加腧穴热敏化艾灸(热敏灸)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干扰素(IFN)+利巴韦林(RBV)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IFNα-2a,同时口服RBV;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参芪复肝颗粒及热敏灸。两组均以24 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丙肝炎病毒(HCV)-RNA及肝脾彩超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恢复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抑制HCV-RNA及改善肝脾彩超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发生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及精神抑郁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复肝颗粒加热敏灸对IFN+RBV治疗CHC有减毒增效作用,且安全可靠,为理想的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肝颗粒 腧穴热敏化 慢性艾灸 丙型肝炎
下载PDF
党中勤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严生 许戈 +1 位作者 王炳恒 党中勤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427-1430,共4页
寒凝、气滞、热结、气血阴阳亏虚均可引起肠道传导失司以致便秘,其基本病位在大肠,同时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党教授针对功能性便秘的病机特点,立足全身气机运化、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从津、液、气、血全方位着手,兼顾疏肝滋肾... 寒凝、气滞、热结、气血阴阳亏虚均可引起肠道传导失司以致便秘,其基本病位在大肠,同时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党教授针对功能性便秘的病机特点,立足全身气机运化、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从津、液、气、血全方位着手,兼顾疏肝滋肾,创立通幽汤以健脾理气导滞,滋肾润肠通便。同时定时排便、有氧运动、合理膳食,有助预防功能性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通幽汤 气滞肠燥证 党中勤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党中勤教授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戈 党志博 党中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1期191-192,共2页
胆石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胆石症的病名,党中勤教授认为胆石症应归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腹痛"等病症范畴中,病位虽在肝胆,与脾胃功能的失调亦密切相关... 胆石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胆石症的病名,党中勤教授认为胆石症应归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腹痛"等病症范畴中,病位虽在肝胆,与脾胃功能的失调亦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为肝胆疏泄失司,或湿热蕴结,或肝郁气滞,或痰瘀互阻;治疗当以疏肝利胆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中医病症治疗 党中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