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
作者 冯和林 王进 +3 位作者 张晓宇 张进明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1953-1956,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并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并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其中术后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28例(A组)与未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37例(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PKP及唑来膦酸均可缓解缓解患者OVCFs引起的疼痛;在OVCFs发生后,PKP对于疼痛的缓解迅速而有效,而唑来膦酸对于患者疼痛的减轻特别是长时间维持及减轻有显著的效果。术后1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再骨折与患者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有关,而与年龄、性别、骨水泥渗漏情况、病椎部位及病椎前缘恢复度无关。结论 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又是减少椎体再发骨折的有效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压缩
下载PDF
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肿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褚彦青 +3 位作者 王进 郭鹏 李淑军 冯和林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康复干预对股骨近端肿瘤切除行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及术后有无进行康复训练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康复干预对股骨近端肿瘤切除行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及术后有无进行康复训练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坚持系统化的康复护理计划,且患者积极配合。对照组2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锻炼欠佳,量少于医生要求量的50%。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康复干预可帮助股骨近端肿瘤切除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术后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康复锻炼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肿瘤 髋关节置换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褚彦青 冯和林 +2 位作者 李淑军 尹珍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及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8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及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8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回顾资料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2周、3和6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锻炼联合多模式镇痛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能够促进膝部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肿瘤 关节置换 康复 镇痛
原文传递
瘦素及其受体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和林 郭鹏 +4 位作者 王进 刘庆熠 杨会钗 张进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资料完整、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116例,其中出现远处转移58例(转移组),未发生转移5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患... 目的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资料完整、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116例,其中出现远处转移58例(转移组),未发生转移5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患者石蜡切片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比较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转移组和对照组、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的表达情况,分析肺腺癌组织与骨转移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无骨转移生存时间(BMFS)的关系。结果58例转移组患者中,瘦素高表达36例,中表达15例,低表达7例;瘦素受体高表达32例,中表达17例,低表达9例。58例对照组患者中,瘦素高表达19例,中表达24例,低表达15例;瘦素受体高表达17例,中表达16例,低表达25例。转移组和对照组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2),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原发灶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32)。骨转移灶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中、高表达率分别为91.4%(32/35)和88.6%(31/35)。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发灶的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与骨转移灶的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12)。转移组患者中,瘦素高表达组、中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BMFS分别为14、21和47个月,瘦素受体高表达组、中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BMFS分别为13、19和2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瘦素和瘦素受体在肺腺癌和骨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与BMFS有关,可以作为肺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瘦素 瘦素受体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系统性康复干预在肿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褚彦青 +3 位作者 郭鹏 王进 李淑军 冯和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训练对肿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并获随访的行肱骨近段瘤段骨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均接受系统性的康复干预且患者均积极配合。结果术后3个月及1年时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P&l...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训练对肿瘤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并获随访的行肱骨近段瘤段骨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均接受系统性的康复干预且患者均积极配合。结果术后3个月及1年时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及1年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视觉模拟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4例患者中,1例术后10个月因肿瘤复发截肢,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结论系统性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下载PDF
猫抓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褚彦青 王进 +1 位作者 郭鹏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由汉氏巴尔通体感染引起,常见皮肤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自限性传染病。
关键词 猫抓病 巴尔通体科感染 抗菌药
下载PDF
低氧状态瘦素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与抗凋亡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和林 王进 +4 位作者 张宁 张进明 郭鹏 单保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8-572,581,共6页
目的瘦素(Leptin)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低氧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具有促进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作用。本研究体外观察Leptin对低氧状态下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 目的瘦素(Leptin)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低氧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具有促进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作用。本研究体外观察Leptin对低氧状态下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4组,分别在常氧、常氧联合100μg/L Leptin、低氧、低氧联合100μg/L Leptin下培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63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低氧联合Leptin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常氧组、低氧组和低氧联合Leptin组。低氧联合Leptin组的HIF-1α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低氧(P<0.001)和Leptin(P<0.001)的主效应均可以使HIF-1α表达增加,但其交互作用对其无明显意义,P=0.109;低氧(P=0.001)和Leptin(P<0.001)的主效应同样可以使Bcl-2表达增加,但其交互作用对其无明显意义(P=0.1472);低氧(P<0.001)和Leptin(P<0.001)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效应(P=0.002)对于凋亡相关蛋白Bax均有显著影响;低氧(P<0.001)及Leptin(P<0.001)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效应(P<0.001)对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均有显著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组凋亡率为(6.50±0.35)%,常氧联合Leptin组凋亡率为(2.50±0.46)%,低氧组为(3.10±0.31)%,低氧联合Leptin组为(1.60±0.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法检测常氧组、常氧联合Leptin组、低氧组、低氧联合Leptin组MG-63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35±0.02、0.59±0.03、0.58±0.02和0.65±0.04。低氧联合Leptin组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低氧状态下Leptin能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促进抗凋亡蛋白表达,并抑制促凋亡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低氧 骨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在上皮间质转化中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鹏 董栋栋 +2 位作者 王进 冯和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79-483,共5页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研究证实这种表型的转化与转录因子密不可分。与其他转录因子相比,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为促进EMT...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研究证实这种表型的转化与转录因子密不可分。与其他转录因子相比,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为促进EMT过程的主要转录因子,本文总结国内外与EMT相关研究并对转录因子及其在EMT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转录因子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檀紫瑞 +2 位作者 李杰 王淼 王贵英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5期446-452,共7页
目的构建预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应用SEER*Stat软件收集1973-2017年的直肠癌骨转移671例作为建模组,收集我院直肠癌骨转移108例作为验证组。应用多因素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直肠癌... 目的构建预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应用SEER*Stat软件收集1973-2017年的直肠癌骨转移671例作为建模组,收集我院直肠癌骨转移108例作为验证组。应用多因素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构建预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C指数及临床决策曲线(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同时,应用列线图预后模型的校正曲线进行一致性评价,应用验证组的数据进行验证,并绘制决策树帮助临床进行分类诊治。结果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M分期、手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放疗及化疗7个因素是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成功构建了列线图。建模组构建列线图所得C指数为0.75,验证组所得C指数为0.74。结论本次研究构建的预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和组织H3K27me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和林 王进 +4 位作者 张宁 杨会钗 张进明 单保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3K27me3在肝癌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但其在骨肉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H3K27me3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3K27me3在肝癌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但其在骨肉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H3K27me3在骨肉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H3K27me3在骨肉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所有切片均来自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2005-01-01-2011-01-01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骨肉瘤MG-63、U2-OS、Sa-OS细胞系及hFOB1.19成骨细胞中H3K27me3表达的水平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3例骨肉瘤组织及16例骨软骨瘤组织中H3K27me3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分析比较H3K27me3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表达水平对预后影响。结果hFOB1.19、MG-63、U2-OS和Sa-OS中H3K27m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6、0.86±0.06、0.79±0.07和0.83±0.05,与hFOB1.19细胞中H3K27me3表达相比,3组骨肉瘤细胞系中H3K27m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3;与骨软骨瘤组织相比(56.3%),H3K27me3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84.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与肿瘤大小、肺转移、Enneking分期和生存率有关,P值分别为0.037、0.020、0.023和0.046。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P=0.012。结论 H3K27me3在骨肉瘤细胞及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能会是骨肉瘤患者重要的预后因子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修饰 H3K27me3 骨肉瘤 预后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彦青 冯和林 +3 位作者 王进 冯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股骨近端转移瘤17例19个病灶,髋臼转移瘤6例7个病灶)进行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分别于术后2 d、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股骨近端转移瘤17例19个病灶,髋臼转移瘤6例7个病灶)进行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分别于术后2 d、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均成功。术中发生骨水泥髋部渗漏2例,停止注射骨水泥同时给予激素静脉注射治疗;术中注射骨水泥时下肢出现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注射后疼痛缓解。术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2 d及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1.3%、78.3%。术后随访局部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髋部转移瘤创伤小、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水泥成形术
下载PDF
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进展
12
作者 周福贻 +1 位作者 王培民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桡骨下端骨折 诊断 医学 骨折机理 治疗
原文传递
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冯和林 +2 位作者 檀紫瑞 苏明明 王贵英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3期27-30,共4页
目的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搜索SEER数据库中1975年~2016年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应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人种、原发灶情况、T分期、N分期、M分... 目的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搜索SEER数据库中1975年~2016年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应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人种、原发灶情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淋巴结转移情况、肺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等,初步筛选滑膜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lasso回归筛选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C指数值;应用列线图预测模型ROC及临床决策曲线(DCA)对预测列线图准确性进行评价;应用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滑膜肉瘤患者的年龄、原发灶情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肺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等因素与预后存在相关性(P均<0.05)。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等5个因素是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对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的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指数为0.813,ROC和DCA准确性评价显示可信度较高,校正曲线结果显示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由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等5个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组成的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列线图 预后预测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结直肠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综述) 冯和林 +2 位作者 檀紫瑞 苏明明 王贵英(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2414-2420,共7页
通过回顾性复习已发表的文献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近年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许多有关结直肠癌骨转移的研究揭示了结肠癌骨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本身、骨微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密切... 通过回顾性复习已发表的文献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近年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许多有关结直肠癌骨转移的研究揭示了结肠癌骨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本身、骨微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目前,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报道,从结直肠癌骨转移的一般规律、骨转移途径以及细胞分子机制多个方面对结直肠癌骨转移的机制进行总结,从而加深了解结直肠癌骨转移自然病程,探究其存在的不同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模式,进行先进的分子和遗传学研究,以期寻找特定的肿瘤表达特征,从而为研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提供新靶点,改善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骨转移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