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苯砜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怀球 +3 位作者 朱国兴 赖维 陆春 顾有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DD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DDS21~40d后起病,以皮损或发热为首发症状,都伴有皮肤或巩膜黄染;均有浅表淋巴结增大,6例有肝大,3例脾大;3例有胸腔或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DD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DDS21~40d后起病,以皮损或发热为首发症状,都伴有皮肤或巩膜黄染;均有浅表淋巴结增大,6例有肝大,3例脾大;3例有胸腔或腹腔积液;血常规示6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例出现异形淋巴细胞,3例单核细胞增多;8例均有肝功能异常和贫血。结论:DD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损、黄疸、淋巴结增大、贫血及肝脏损害等,其治疗遵循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开始要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减量不宜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苯砜综合征 不良反应 药物
下载PDF
2005年-2009年丘疹性荨麻疹15269例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向阳 赖维 +3 位作者 李海涛 宁方芹 季双双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2005年—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丘疹性荨麻疹发病规律。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丘疹性荨麻疹的病例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2009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 目的分析2005年—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丘疹性荨麻疹发病规律。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丘疹性荨麻疹的病例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2009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报告丘疹性荨麻疹15 269例,年平均占总门诊量0.186%。2005年就诊率为0.144%,2009年为0.194%。男女比为1∶1.378。年龄构成中,20~29岁最多,其次为9岁以下及30~39岁。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峰值位于7月。结论 5年间丘疹性荨麻疹就诊率有上升趋势,女性较男性多,以幼儿及青年为主,均集中在夏秋季发病。推测昆虫叮咬是本病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疹性荨麻疹 流行特征 就诊
下载PDF
神经梅毒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赖维 +4 位作者 陆春 朱国兴 欧风仙 杨素莲 顾有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既往未接受驱梅治疗,临床表现多样。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接受首次驱梅治疗的时间较迟,表现为血清固定或血清复发...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既往未接受驱梅治疗,临床表现多样。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接受首次驱梅治疗的时间较迟,表现为血清固定或血清复发。10例在治疗后1~6月复查脑脊液的各项指标,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下降或转阴,而脑脊液(CSF)-VDRL试验仅2例转阴。结论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及淋巴囊肿的诊治 被引量:9
4
作者 洪良 +4 位作者 黄正宇 罗云 缪斌 纳宁 杨培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472,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囊肿)患者,对淋巴漏或囊肿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并通过引流液生化检查、乳靡试验和B超检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诊断和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囊肿)患者,对淋巴漏或囊肿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并通过引流液生化检查、乳靡试验和B超检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1例中,17例为淋巴漏,4例为淋巴囊肿。6例单纯引流后治愈;15例经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其中9例治愈,6例治疗无效,最后经开放手术治愈。本组病例中,3例淋巴漏伴有感染,1例淋巴漏伴有移植肾急性排斥,经抗排斥治疗好转,淋巴漏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淋巴囊肿多与手术操作欠仔细或术中漏扎小淋巴管有关;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少数病人尤其淋巴囊肿形成者需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淋巴漏 淋巴囊肿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薛汝增 黄怀球 +4 位作者 赖维 朱国兴 马寒 张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观察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10例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结果:经3次治疗后,10例患者疣体完全脱落,未出现瘢痕及尿道狭窄。随访3个月,1例在治疗结束后50 ... 目的:观察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10例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结果:经3次治疗后,10例患者疣体完全脱落,未出现瘢痕及尿道狭窄。随访3个月,1例在治疗结束后50 d复发,1例56 d复发。结论: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多发性尖锐湿疣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男性
下载PDF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在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赖维 郑跃 +6 位作者 陆春 万苗坚 谢淑霞 关蕾 叶张章 易金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D)及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K)在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50mg/L的8-甲氧沙林(8-MOP)培养基中避光孵育24h后,用80kJ/m^2UVA照射,体外...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D)及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K)在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50mg/L的8-甲氧沙林(8-MOP)培养基中避光孵育24h后,用80kJ/m^2UVA照射,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光老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B—Gal)染色证明老化诱导成功。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RT—PCR对比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及正常成纤维细胞cathepsinK和cathepsinD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光老化组表达的cathepsinD的灰度值为3.25±0.33,对照组为14.18±2.25,t=30.61,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老化组表达的cathepsinK灰度值为2.39±0.66,对照组为29.38±4.62,t=12.63,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老化组cathepsinDtuRNA的ACt值为2.79±0.17,对照组为4.54±0.34,根据2^△△Ct值计算得cathepsinDmRNA在光老化组的表达下调为对照组的0.24±0.021(t=20.78,P〈0.01);光老化组cathepsinKmRNA的ACt值为-0.92±0.06,对照组为2.57±0.13,根据2^△△Ct值计算得cathepsinKtuRNA在光老化组的表达下调为对照组的0.09±0.005(t=28.50,P〈0.01)。结论cathepsinD及cathepsinK在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均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组织蛋白酶类 成纤维细胞 皮肤衰老
原文传递
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苏向阳 +5 位作者 万苗坚 李美荣 赖维 于晖 苏祖兰 陆春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2例病例并予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22岁女性,左面颊、臀部、下腹及双下肢红色或淡黄色丘疹、斑块和结节4个月,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另1例56岁女性,右面颊部起红色肿物伴轻痒1年余,伴游走性多关节疼痛,皮损周边可见卫星状分布暗红色斑疹、丘疹。两例PPD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均有真皮内窦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均示S-100阳性、CD68阳性及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特征为皮损呈卫星簇状分布和多数皮损内有散在粟粒至绿豆大黄色物质,组织病理特征为真皮和(或无)皮下脂肪组内存在增生的窦组织细胞。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ROSAI-DORFMAN病 临床分析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皮损酸/碱缓冲能力改变在修复皮肤屏障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跃 陈海燕 +4 位作者 刘惠娴 叶聪秀 易金玲 赖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正常及皮损部位酸/碱缓冲能力差异,及修复皮肤屏障后对正常皮肤及皮损部位皮肤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招募30名AD患者,在皮损部位皮肤及正常部位皮肤检测pH值、皮肤屏障指标(TEWL值及皮肤含水量),并用0....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正常及皮损部位酸/碱缓冲能力差异,及修复皮肤屏障后对正常皮肤及皮损部位皮肤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招募30名AD患者,在皮损部位皮肤及正常部位皮肤检测pH值、皮肤屏障指标(TEWL值及皮肤含水量),并用0.1mol/L酸/碱刺激+wash法检测皮损及正常皮肤的酸/碱缓冲能力。随后用在AD皮损表面使用5%的L-乳酸凝胶4周调节皮损部位pH值,检测皮损屏障修复情况及皮损酸/碱缓冲能力恢复情况。结果:30名AD患者严重度SCARD评分为(8.75±3.5)分,平均年龄(18±5.2)岁。pH值检测结果发现,AD患者的正常皮肤pH值为(4.7±0.61),皮损部位pH值为(6.5±0.37)(P=0.03)。皮肤屏障检测结果发现,AD皮损处含水量降低、TEWL值升高。酸/碱缓冲能力检测发现,AD皮损对酸/碱缓冲能力下降。在AD皮损表面使用5%的L-乳酸凝胶调节皮肤pH值后,发现AD患者皮损pH值恢复能力上调,同时TEWL值较未使用部位降低、含水量升高。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酸碱缓冲能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修复AD皮损缓冲能力、调节皮损部位pH值,可修复特应性皮炎皮损部位皮肤的皮肤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皮肤缓冲能力 皮肤屏障 PH值 机制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67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谭飞 陆春 +3 位作者 赖维 朱国兴 潘云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漏诊的对策。方法:对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首诊误诊病名、首诊症状体征、误诊时间、确诊时器官受累情况及确诊时实验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原发性干燥综合表现... 目的:探讨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漏诊的对策。方法:对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首诊误诊病名、首诊症状体征、误诊时间、确诊时器官受累情况及确诊时实验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原发性干燥综合表现复杂、首诊时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要加强管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诊断 误诊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治疗严重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良 +1 位作者 赖维 黄怀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3-139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环孢素A联合治疗严重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A联合阿维A或甲氨蝶呤(MTX)治疗30例严重型银屑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好转,环孢素A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3.3%。环孢素A停药后无反跳。无发... 目的:分析研究环孢素A联合治疗严重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A联合阿维A或甲氨蝶呤(MTX)治疗30例严重型银屑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好转,环孢素A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3.3%。环孢素A停药后无反跳。无发生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脂异常,3例出现血压升高,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结论:短期环孢素A联合治疗严重型银屑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银屑病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的艾滋病2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龚子鉴 赖维 +5 位作者 陆春 苏向阳 朱国兴 谢淑霞 关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例1男,46岁,3年前在当地血站献血数次,筛查HIV抗体未见异常,发病1年前曾与4位女性有婚外性生活史。例2女,51岁,发病15年前有输血史,3年前被确诊为"尖锐湿疣"。该两例患者均表现为泛发红斑鳞屑性皮损,长时间以"脂溢性皮炎... 例1男,46岁,3年前在当地血站献血数次,筛查HIV抗体未见异常,发病1年前曾与4位女性有婚外性生活史。例2女,51岁,发病15年前有输血史,3年前被确诊为"尖锐湿疣"。该两例患者均表现为泛发红斑鳞屑性皮损,长时间以"脂溢性皮炎"予相应治疗,无好转。血清HIV确证试验均(+)。诊断:艾滋病。经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脂溢性皮炎样临床表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艾滋病 误诊
下载PDF
UVA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巍 +3 位作者 刘晨 郑跃 龚子鉴 赖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的表达随UVA照射后时间及其剂量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儿童包皮,10代以内的细胞行后续实验。先以10J/em2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24、48、72h... 目的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K)的表达随UVA照射后时间及其剂量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儿童包皮,10代以内的细胞行后续实验。先以10J/em2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24、48、72h提取照射组和对照组细胞蛋白和mRNA。再以10J/cm2、20J/cm2、30J/cm2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照射后48h收集细胞。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间CatKmRNA、蛋白的表达的差异。结果10J/cm2UVA照射后1、2、3d,照射组CatKmRNA表达分别为0.351±0.038(对照组0.177±0.006)、0.510±0.017(对照组0.176±0.002)、0.313±0.012(对照组0.173±0.002)。照射组CatK蛋白灰度值分别为1.76±0.27(对照组0.82±0.45)、2.97±0.36(对照组1.58±0.15)、2.23±0.14(对照组1.29±0.32),照射组CatKmRNA、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以照射后第2天表达最高。10、20、30J/cmzUVA照射后,48h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tK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34、2.91、3.18倍,CatK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77、2.82、3.64倍,均随UVA剂量的升高而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tK在UVA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弹性组织 组织蛋白酶K 紫外线
原文传递
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良 +2 位作者 赖维 黄怀球 陆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治疗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新雅 +4 位作者 郑跃 黄云芬 赖维 龚子鉴 陆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2-586,共5页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D (CatD)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来自儿童包皮成纤维细胞。CCK-8法筛选对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的AGE-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分别以5...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D (CatD)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来自儿童包皮成纤维细胞。CCK-8法筛选对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的AGE-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分别以50、100、200 mg/L AGE-BSA孵育细胞24 h,以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及荧光法检测AGE-BSA对细胞CatD表达和活性影响。将部分成纤维细胞分为6组,即对照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不接受任何处理)、AGE-BSA组、BSA组、UVA组、UVA-AGE-BSA组、UVA-BSA组。AGE-BSA组加入最大无细胞毒性浓度AGE-BSA孵育24 h,BSA组加入相同浓度BSA孵育24 h,后3组除分别接受上述处理外再接受10 J/cm2 UVA照射。处理结束后,收集细胞mRNA和蛋白,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及荧光法检测细胞CatD表达和活性。结果50、100、200 mg/L AGE-BSA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50 mg/L组、100 mg/L组、200 mg/L组细胞CatD mRNA水平分别为0.267±0.007、0.348±0.007、0.418±0.006,CatD蛋白水平分别为1.403±0.181、2.233±0.090、2.477±0.111,CatD活性分别为1.760±0.080、2.330±0.060、2.890±0.080,较相应对照组CatD mRNA(0.161±0.006)、CatD蛋白(0.903±0.200)以及CatD活性水平(1.100±0.090)均显著升高,均P〈0.05。AGE-BSA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细胞CatD表达和活性。对照组、UVA组和UVA-AGE-BSA组细胞中CatD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55±0.005、0.480±0.005、0.394±0.00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20±0.235、2.583±0.199、2.070±0.125,CatD活性分别为1.110±0.040、2.970±0.110、2.560±0.060;UVA组CatD 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UVA-AGE-BSA组3种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UVA组(P〈0.05)。结论 AGE可升高未接受UVA照射的皮肤成纤维细胞CatD表达和活性,但AGE却抑制UVA照射上调的CatD表达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紫外线 组织蛋白酶D
原文传递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梦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24-528,共5页
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仍聚焦于雌性激素和紫外线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旁分泌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转运和分布影响。真皮细胞外基质(ECM)病变在黄褐斑中的作用将是该研究领域... 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仍聚焦于雌性激素和紫外线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旁分泌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转运和分布影响。真皮细胞外基质(ECM)病变在黄褐斑中的作用将是该研究领域新热点。遗传易感性、雌性激素、光老化与ECM这四者之间如何协同诱发黄褐斑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遗传易感性 雌性激素 光老化
下载PDF
甲氨蝶呤致重症药疹3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跃 +4 位作者 关蕾 赖维 陆春 万苗坚 顾有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8,共2页
报告3例甲氨蝶呤(MTX)导致的重症药疹。2例为女性患儿,年龄分别为6岁和9岁,1例为40岁男性患者,潜伏期分别为4、18、2 d,均先表现为手掌、足跖红色斑疹,2例后来发展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均伴黏膜损害和... 报告3例甲氨蝶呤(MTX)导致的重症药疹。2例为女性患儿,年龄分别为6岁和9岁,1例为40岁男性患者,潜伏期分别为4、18、2 d,均先表现为手掌、足跖红色斑疹,2例后来发展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均伴黏膜损害和骨髓抑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2例死亡,1例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重症 甲氨蝶呤
下载PDF
UVA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巍 郑跃 +3 位作者 刘晨 陆春 赖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UVA照射后第1、2、3天HDFs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照射后HDFs的增殖活性。慢性光损伤HDFs模型采用8-甲氧沙林(8-MOP)避光孵育细胞24h,随后以含8-MOP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置换培养基,行9J/cm^2 UVA照射,照射完成后换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含10%胎牛血清)避光传代培养,21d后显微镜下观察HDFs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单次UVA照射导致HDFs增殖率下降,与UVA剂量呈正相关。UVA在剂量为≤10J/cm^2时,细胞存活率保持在>85%;而UVA剂量≥15J/cm^2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0 J/cm^2时存活率为50%左右,至25 J/cm^2时仅为约25%。慢性光损伤HDFs诱导组(即UVA+MOP组)几乎所有细胞均出现体积变大、细胞颗粒增加等细胞老化的特征性改变;SA-β-Gal染色细胞的阳性率>95%。结论:UVA单次照射可成功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UVA联合8-MOP构建HDFs慢性光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急性光损伤 皮肤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急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巍 +2 位作者 刘晨 郑跃 赖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6-779,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B)在急性光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HDF,选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设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组和不照射的对照组.CCK8法分别检测5、10、15、20和25 J/cm2 UVA...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B)在急性光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HDF,选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设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组和不照射的对照组.CCK8法分别检测5、10、15、20和25 J/cm2 UVA照射后HDF的增殖率.用10 J/cm2 UVA单次照射致HDF急性光损伤,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分别检测急性光损伤组HDF及对照组HDF照射后24、48、72 h CatB蛋白及mRNA表达;另外分别用10、15、20、25 J/cm2 UVA照射HDF,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RT-PCR分别检测急性光损伤组及对照组HDF照射后48 h CatB蛋白及基因表达.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结果 UVA照射导致HDF增殖率下降;当UVA剂量≤10 J/cm2时,细胞存活率均保持在85%以上,各照光组分别与对照组24、48、72 h时比较,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急性光损伤组(10 J/cm2 UVA照射)CatB蛋白灰度值在照射后24 h(0.76±0.14)、48 h(1.34±0.38)、72 h(0.82±0.0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0.35±0.01、0.45±0.12、0.61±0.06)升高(均P<0.05).实时定量RT-PCR显示,在急性光损伤组CatB的mRNA表达在照射后24 h(0.149±0.009)、48 h(0.173±0.009)、72 h(0.185±0.158)也较对照组(分别为0.089±0.015、0.091±0.010、0.111±0.017)上调(均P<0.05).10、15、20、25 J/cm2 UVA照射HDF后48 h,CatB的蛋白灰度值分别为0.99±0.07、1.49±0.14、1.89±0.08、2.07±0.06,均较对照组(0.60±0.05)升高(均P<0.05),CatB的mRNA表达也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UVA致急性光损伤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atB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紫外线 辐射损伤 实验性 组织蛋白酶B
原文传递
miRNA-29c-3p对体外慢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和COL3A1基因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晓婧 彭亚婷 +5 位作者 陈海燕 郑跃 龚子鉴 陆春 赖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874,共6页
目的 研究miRNA?29(miR?29)家族对人慢性光损伤(光老化)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和慢性光损伤组,后者给予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以构建慢性光损伤细胞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及β半... 目的 研究miRNA?29(miR?29)家族对人慢性光损伤(光老化)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和慢性光损伤组,后者给予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以构建慢性光损伤细胞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验证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9家族3个成员(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选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iR?29c?3p进行功能试验。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荧光标记的miRNA?29c?3p模拟物(过表达组)、抑制物(抑制组)及二者各自的对照RNA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和抑制对照组)转染各组细胞,观察各组荧光细胞比例,qRT?PCR法检测各组miR?29c?3p的相对表达量,判定干扰效率。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4组COL1A1和COL3A1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慢性光损伤组衰老染色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36.47% ± 3.20%比12.56% ± 1.46%,P 〈 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 〈 0.01),慢性光损伤模型成功建立。慢性光损伤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0.40 ± 0.19和0.52 ± 0.10)明显低于未照射组(1.00 ± 0.12和1.00 ± 0.10,均P 〈 0.01),而miR?29c?3p(4.42 ± 2.05)明显高于未照射组(0.89 ± 0.10,P 〈 0.05),两组间miR?29a?3p和miR?29b?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转染后24 h,过表达组和抑制组的转染效率均大于90%,达到干预要求。过表达组miR?29c?3p的表达(224.17 ± 2.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45 ± 0.34),而抑制组(0.20 ± 0.08)明显低于抑制对照组(2.24 ± 0.14),干扰模型构建成功。评价转染效率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光老化 成纤维细胞 MIR-29 胶原
原文传递
MAPK信号通路调控长波紫外线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K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巍 +4 位作者 郑跃 刘晨 龚子鉴 陆春 赖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3-547,共5页
目的 研究MAPK信号通路调控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K(CatK)的表达.方法 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取自儿童包皮.Western印迹检测10 J/cm^2 UVA照射前及照射后0.75、1.5、3和6h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JNK(p-JN... 目的 研究MAPK信号通路调控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K(CatK)的表达.方法 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取自儿童包皮.Western印迹检测10 J/cm^2 UVA照射前及照射后0.75、1.5、3和6h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P38(p-P38)、P38蛋白的表达.800 nmol/L SP600125(SP)、10 μmol/L SB203580(SB)分别孵育皮肤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无UVA照射的对照组、SP组、SB组及10 J/cm^2 UVA照射的对照(UVA)组、UVA-SP组、UVA-SB组.先以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UVA照射后1.5 h磷酸化c-Jun (p-c-Jun)和磷酸化MAPKAPK2 (p-MAPKAPK2)表达,再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照射后48 h CatK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UVA照射后0.75、1.5 h,p-JNK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4.77±0.19和4.68土0.09,p-P38分别为2.44±0.13、2.30±0.04,均较照射前(p-JNK为3.2±0.27,p-P38为1.61±0.08)显著升高(均P<0.05);而在照射后3、6h的表达与照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Jun在UVA-SP组表达(2.55±0.48)、p-MAPKAPK2在UVA-SB组表达(1.16±0.12)均显著低于UVA组(分别为4.85±0.96和2.46±0.09),均P<0.05.UVA-SP组、UVA-SB组CatK mRNA、蛋白的表达分别降为UVA组的38.9%、28.7%和55.7%、49.6%(P<0.05),UVA-SP组CatKmRNA、蛋白的表达也均显著低于UVA-SB组(P<0.05).结论 JNK和P38信号通路在调控UVA上调的皮肤成纤维细胞CatK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组织蛋白酶类 MAP激酶信号系统 紫外线 皮肤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