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景 赵传超 +5 位作者 李晗 王宇 李蓉 高思 齐智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19-572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酵母铬组[基础饲粮中添加酵母铬80 mg/(头·d)]、二氢吡啶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酵母铬组[基础饲粮中添加酵母铬80 mg/(头·d)]、二氢吡啶组[基础饲粮中添加二氢吡啶3.0 g/(头·d)],每组8头奶牛。预试期6 d,正试期48 d,整个试验期间温湿指数(THI)高于72。在试验第23~27天进行消化试验,用于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在不同THI(76.7、77.5、78.0、81.0、88.1、85.7、78.9)下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血液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的表达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碱性磷酸酶(ALP)与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与电解质平衡值。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均能显著提高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而且酵母铬还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酵母铬有上调不同THI下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平均值的趋势(P=0.06),并在THI为81.0和88.1时显著提高HSP70 mRNA表达量(P<0.05);二氢吡啶也有上调不同THI下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平均值的趋势(P=0.09),并在THI为81.0和85.7时显著提高HSP70mRNA表达量(P<0.05)。3)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热应激奶牛血清中T3、T4含量和AL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THI为77.5和88.1时,二氢吡啶和酵母铬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K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在THI为81.0时,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K+浓度(P<0.05);在THI为78.0时,酵母铬能显著提高血清中Na+浓度(P<0.05);二氢吡啶对血清中N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酵母铬和二氢吡啶对血清中Cl-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THI为78.0时,酵母铬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电解质平衡值(P<0.05);二氢吡啶对血清中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铬 二氢吡啶 热应激 营养物质消化率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GI指数的粗饲料与精饲料之间组合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洪明 王宇 +6 位作者 张轶凤 李晗 王向明 刘宇宸 晓明 齐智利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56-564,共9页
通过体外(in vitro)培养法研究了湖北地区不同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 GI)的粗饲料及粗饲料与精饲料之间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粗饲料之间按照1∶1组合出现了明显的正组合效应。以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ultiple-factors associati... 通过体外(in vitro)培养法研究了湖北地区不同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 GI)的粗饲料及粗饲料与精饲料之间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粗饲料之间按照1∶1组合出现了明显的正组合效应。以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ultiple-factors associative effects index, MFAEI)来比较,玉米(Zea mays)青贮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组合效应最明显,为1.40;其次为玉米青贮和啤酒糟组合,MFAEI为1.07;羊草和稻秸组合最低,MFAEI为0.52。此外,不同组合粗料与精料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正组合效应。其中以玉米青贮、羊草和精料组合最为明显,MFAEI为0.37;玉米青贮、啤酒糟和精料组合最低,MFAEI为0.24。这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利用GI指数结合组合效应对粗饲料和精饲料合理搭配使用,可充分发挥正组合效应,控制负组合效应,防止饲料浪费,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组合效应 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 体外培养法
下载PDF
奶牛肢蹄病的危害及营养调控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邢小光 徐鸿润 +3 位作者 吴燕 张定然 齐智利 《中国奶牛》 2020年第10期15-19,共5页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肢蹄病逐渐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疾病的奶牛第三大类疾病。研究表明,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40%,严重危害奶牛生产和繁育。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奶牛肢蹄病危害及营养调控技术进...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大,肢蹄病逐渐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疾病的奶牛第三大类疾病。研究表明,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40%,严重危害奶牛生产和繁育。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奶牛肢蹄病危害及营养调控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肢蹄病 营养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