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卫星观测为研究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量变化趋势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近5年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陆地水量变化趋势...重力卫星观测为研究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量变化趋势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近5年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陆地水量变化趋势幅度较大的主要有5个典型区域:华北京津冀地区、青藏高原区域、三峡库区、青川甘交界区域以及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前两个区域,陆地水(冰)储量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在华北的京津冀地区,2003~2007年该区域陆地水量以大约2.4cm/a的速率下降,相当于约52亿立方米/年(河北省约45亿立方米/年),河北省水利局统计近30年来,该省地下水超采平均达到40亿立方米/年;由GRACE重力卫星"捕捉"到2003年6月三峡蓄水前后库区周围1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水量变化达到5.0cm等效水柱高;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川、甘三省(自治区)交界区域陆地水量具有约1.1cm/a的增加趋势,表明该区域气候近几年有逐渐变湿润的趋势.展开更多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级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四川省及周边省市区域台网近震波形数据以及IRIS远震波形数据,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及其发展方法分别对近震、远震数据进行单...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级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四川省及周边省市区域台网近震波形数据以及IRIS远震波形数据,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及其发展方法分别对近震、远震数据进行单独反演以及联合反演,得到各自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不同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都比较稳定,其中联合反演得到的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10°,倾角44°,滑动角91°;节面Ⅱ走向29°,倾角46°,滑动角89°;震源深度为16km,震级为Mw6.66.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基于不同模型对近震数据进行反演测试,发现在龙门山地区,复杂的速度结构对反演震源机制解有10°左右的影响,对震源深度的影响有2km左右.另外,对远震数据,按震中距进行重采样,所得结果非常一致,说明远震数据对芦山地震震源信息约束比较稳定.展开更多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扰动”现象:从大震前两天开始,“重力扰动”逐渐增大、最大振幅约为±0.8×10^-8ms^-2,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ET-21与ET-20),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重力扰动”,其振幅在±(1~2)×10^-8ms^-2左右、信号周期4~8s。展开更多
文摘重力卫星观测为研究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量变化趋势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利用近5年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中长空间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陆地水量变化趋势幅度较大的主要有5个典型区域:华北京津冀地区、青藏高原区域、三峡库区、青川甘交界区域以及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前两个区域,陆地水(冰)储量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在华北的京津冀地区,2003~2007年该区域陆地水量以大约2.4cm/a的速率下降,相当于约52亿立方米/年(河北省约45亿立方米/年),河北省水利局统计近30年来,该省地下水超采平均达到40亿立方米/年;由GRACE重力卫星"捕捉"到2003年6月三峡蓄水前后库区周围1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水量变化达到5.0cm等效水柱高;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川、甘三省(自治区)交界区域陆地水量具有约1.1cm/a的增加趋势,表明该区域气候近几年有逐渐变湿润的趋势.
文摘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s7.0级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四川省及周边省市区域台网近震波形数据以及IRIS远震波形数据,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及其发展方法分别对近震、远震数据进行单独反演以及联合反演,得到各自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不同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都比较稳定,其中联合反演得到的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10°,倾角44°,滑动角91°;节面Ⅱ走向29°,倾角46°,滑动角89°;震源深度为16km,震级为Mw6.66.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基于不同模型对近震数据进行反演测试,发现在龙门山地区,复杂的速度结构对反演震源机制解有10°左右的影响,对震源深度的影响有2km左右.另外,对远震数据,按震中距进行重采样,所得结果非常一致,说明远震数据对芦山地震震源信息约束比较稳定.
文摘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扰动”现象:从大震前两天开始,“重力扰动”逐渐增大、最大振幅约为±0.8×10^-8ms^-2,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ET-21与ET-20),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重力扰动”,其振幅在±(1~2)×10^-8ms^-2左右、信号周期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