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 被引量:269
1
作者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7-21,共5页
通过探讨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本文着重指出了后者的文化局限,强调了前者对改善跨文化交际所具有的不可为任何后者所替代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对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构成做了初步分析,认为语法能力和策... 通过探讨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与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本文着重指出了后者的文化局限,强调了前者对改善跨文化交际所具有的不可为任何后者所替代的特殊意义,并进而对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构成做了初步分析,认为语法能力和策略能力方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它们在特定文化交际能力中要突出和重要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跨文化 交际 交际能力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被引量:214
2
作者 张勇 冯万鹏 +2 位作者 周成虎 陈运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6-1194,共9页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记录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资料反演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动态破裂过程,并在反演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特征,探讨了汶川大地震近断层地震灾害的致灾机理.反...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记录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资料反演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动态破裂过程,并在反演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特征,探讨了汶川大地震近断层地震灾害的致灾机理.反演中采用了单一机制的有限断层模型,使用了从全球范围内挑选的、方位覆盖较均匀的21个长周期地震台垂直向记录的P波波形资料.通过反演得出: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225°、倾角为39°、滑动角为120°,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具小量右旋走滑分量的断层;这次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9.4×10^20~2.0×10^21 Nm,相当于矩震级Mw7.9~8.1.汶川大地震是在破裂长度超过300km的发震断层上发生的、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s的一次复杂的震源破裂过程.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滑动量约2.4m,但断层面上滑动量(位错)的分布很不均匀.有4个滑动量集中且破裂贯穿到地表的区域,其中最大的两个,一个在汶川-映秀一带下方,最大滑动量(也是本次地震的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震源(初始破裂点)附近,达7.3m;另一个位于北川一带下方,一直延伸到平武境内下方,其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北川地面上,达5.6m.其余2个滑动量集中的区域规模较小,一个在康定以北下方,最大滑动量达1.8m;另一个位于青川东北下方,最大滑动量达0.7m.汶川地震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应力降约18MPa,最大应力降约53MPa.由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滑动量分布计算得出的汶川大地震震中区地表同震位移场表明,汶川大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与该地震烈度分布的特征非常一致,表明了汶川大地震的大面积、大幅度、贯穿到地表的、以逆冲为主的断层错动是致使近断层地带严重地震灾害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破裂过程 同震位移
原文传递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01
3
作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8,共6页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许力生[Abstract]Indiscussingwhathasbeenachievedbylinguistsintheirstudiesofgender-relateddiferencesi...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许力生[Abstract]Indiscussingwhathasbeenachievedbylinguistsintheirstudiesofgender-relateddiferencesindis-course,th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风格 性别差异 女性 言语行为 男性 语言与性别 方式与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 语言使用 话题转换
原文传递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49
4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8-1411,共4页
采用全球地震台网的远震地震波数据快速反演了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芦山4.20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3小时得到并发布了相关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震级约MW6.8,包括两次破裂子事件,但都发生在断层面上震源(破裂起始点)附近,... 采用全球地震台网的远震地震波数据快速反演了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芦山4.20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3小时得到并发布了相关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震级约MW6.8,包括两次破裂子事件,但都发生在断层面上震源(破裂起始点)附近,整个地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破裂方向性.雅安芦山地震的破裂没有大规模出露地表,主要地震灾害集中在断层上盘,位于芦山县和宝兴县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地震破裂过程 雅安芦山地震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3
5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定破裂速度和固定子事件震源时间函数的假定、利用远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取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图像的线性反演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及个球范围内48个台站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建立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震源...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定破裂速度和固定子事件震源时间函数的假定、利用远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取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图像的线性反演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及个球范围内48个台站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建立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震源机制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知,汶川大地震断层的西南端震源机制接近于逆冲,随着破裂向东北方向延伸,震源机制的走滑分量逐渐增大,走滑分量超过逆冲分量的转折点在震中东北大约190 km的位置.为了检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数值试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们在本文中提出的反演方法是有效的,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反演结果也是可靠的(除长周期信号较弱的一段外).通过比较发现,反演结果与震后野外考察的结果也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Ms8.0地震 线性反演方法 可变震源机制 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w6.1(M_s6.5)地震破裂过程 被引量:65
6
作者 张勇 +1 位作者 陈运泰 刘瑞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52-3059,共8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是一次规模不大、但灾害严重的走滑型地震事件.受走滑型地震辐射图型的影响,远震地震资料在特定方位上信噪比不高,给此次地震发震断层面的确定造成了一些干扰.本文概述了鲁甸地震发生后2.4小时...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是一次规模不大、但灾害严重的走滑型地震事件.受走滑型地震辐射图型的影响,远震地震资料在特定方位上信噪比不高,给此次地震发震断层面的确定造成了一些干扰.本文概述了鲁甸地震发生后2.4小时发布的作为地震应急响应的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工作,以及随后对反演结果的修订工作.修订结果中,两个双力偶节面的反演都显示破裂方向朝地表和走向方向扩展.结合现有的烈度分布和余震精确定位结果,根据破裂方向和烈度与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的一致性,确定鲁甸地震是发生在走向162°,倾角86°的近乎垂直于地面的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层面上的一次破裂事件.根据破裂过程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大部分地震矩在破裂开始后2-5 s内集中释放.比较集中的地震矩释放过程可能是此次地震面波震级明显高于矩震级,且造成严重地震灾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下载PDF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 被引量:59
7
作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58-165,共8页
语言学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然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因素。因此,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 语言学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然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因素。因此,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何种成果。在过去百余年的语言学发展过程中,语境的理论构建从完全的“内向”到“内外结合”,再到“以人为本”,极大地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空间,反映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分类学的、外在的、给定的、与语言相分离和对立的语境构建转向更加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内化的、生成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语境 理论构建
下载PDF
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64
8
作者 孙淑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21,共9页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赋予跨文化能力以新的内涵。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是在现有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语境对跨文化能力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以期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实...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赋予跨文化能力以新的内涵。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是在现有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语境对跨文化能力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以期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模型。该模式以跨文化人格为培养目标,将知识、动机、技能、语境和效果五要素纳入其中,以全球化为语境,按照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逐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注重交际双方的交流互动在实现交际效果和培养跨文化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能力 递进—交互培养模式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 被引量:60
9
作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30,共7页
文化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本文沿着D.Hymes所提出的研究思路,从谈话的时机、内容、方式、话语量以及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配合等五个方面概括地讨论了不同文化之间在言谈规约上所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言... 文化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本文沿着D.Hymes所提出的研究思路,从谈话的时机、内容、方式、话语量以及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配合等五个方面概括地讨论了不同文化之间在言谈规约上所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言谈规约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造成的困难与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言谈规约 文化差异
原文传递
1997年中国西藏玛尼M_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被引量:52
10
作者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了1997 年11 月8 日中国西藏玛尼地区MS7.9 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用频率域里反褶积方法从P波和S波震相中分别提取了震源时间函数, 并经反演依赖于方位的震源时间函数... 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了1997 年11 月8 日中国西藏玛尼地区MS7.9 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用频率域里反褶积方法从P波和S波震相中分别提取了震源时间函数, 并经反演依赖于方位的震源时间函数获取了断层面上破裂随时空变化的图象. 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 玛尼地震发震应力场的P 轴和T轴均接近于水平, P轴在NNE方向(方位角29°, 倾角7°), T轴在SEE方向(方位角122°, 倾角23°), 断层错动以走滑为主;标量地震矩为3.4×1020 N·m , 矩震级M W= 7.6. 由矩张量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显示,这次地震是由一次较小事件和较大事件组成的, 较小事件大约持续5 s, 较大事件持续约10 s. 由余震分布可推断出玛尼地震的发震断层是走向为250°、以走滑为主的左旋-逆断层,断层面的倾角比较陡, 约88°. 根据反演结果计算了理论格林函数, 然后用反褶积方法提取了震源时间函数. 从不同台站的P波和S波中分别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一致表明这次地震破裂的时间历史比较简单, 可用一宽度约10 s的正弦形的函数近似表示. 进一步反演从不同台站上得到的、依赖于方位的P波和S波震源时间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震 时空破裂过程 地震地质 断层
下载PDF
从全球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地震时空破裂过程 被引量:57
11
作者 陈运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64,共9页
利用从全球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资料中选择出的震中距小于90且震相清晰的20个台站的长周期垂直分量P波震相, 通过反演得到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地震的震源时空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由三次子事件构成. 第一次子事件的破裂从... 利用从全球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资料中选择出的震中距小于90且震相清晰的20个台站的长周期垂直分量P波震相, 通过反演得到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地震的震源时空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由三次子事件构成. 第一次子事件的破裂从震中位置(35.97N, 90.59E)开始并向东西两侧扩展, 向西以4.0 km/s的破裂速度扩展了140 km, 向东以 2.2 km/s的破裂速度扩展了80 km, 表现为以自东向西为主的不对称双侧破裂, 形成了约220 km长的断层. 在第一次子事件的破裂开始后大约52 s, 在震中以西约220 km的地方, 第二次子事件的破裂开始. 此时, 第一次事件没有结束, 但已进入愈合阶段. 第二次子事件的破裂向东西两侧扩展, 向西以2.2 km/s的破裂速度扩展了50 km, 向东以5.8 km/s的破裂速度扩展了70 km, 表现为以自西向东为主的不对称双侧破裂, 形成了约120 km长的断层. 在第二次子事件开始后大约 12 s, 第二次子事件的破裂与第一次子事件的破裂在震中以西约140 km处发生了聚合. 在第一次子事件的破裂开始后大约56 s, 在震中以东约220 km的地方, 第三次子事件开始. 此时, 第一次事件仍未结束, 但已进入愈合阶段的尾声. 第三次子事件的破裂向东西两侧扩展, 向西以4.0 km/s的破裂速度扩展了140 km, 向东以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波形资料 时空破裂过程 破裂聚合 2001年11月14日 地震 断层运动 震源破裂
原文传递
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 被引量:59
12
作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生存在很大程度上群体的人们能否进行充分交往并逐步相互理解,而跨文化交往的状况能否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交际参与者是否具备跨文化能力。探索跨文化能力的构建也因此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最主要的领域之一。然... 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生存在很大程度上群体的人们能否进行充分交往并逐步相互理解,而跨文化交往的状况能否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交际参与者是否具备跨文化能力。探索跨文化能力的构建也因此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最主要的领域之一。然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学术传统的某些影响和限制导致跨文化能力构建研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和偏误,包括"简约化"和"碎片化"的倾向、对"功效性"的迷思以及非跨文化取向的研究范式等,迫切需要我们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更广阔的视界和更高的境界来重新认识跨文化能力构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局限,转换范式,使跨文化能力构建研究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跨文化 构建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与初步联合反演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04-1811,共8页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MS8.1)地震发生后的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工作,以及后续开展的地震波与少量GPS资料的初步联合反演工作.两项工作得到的反演结果尽管在最大滑动量估计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但都一致地显示此次地震是发生在...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MS8.1)地震发生后的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工作,以及后续开展的地震波与少量GPS资料的初步联合反演工作.两项工作得到的反演结果尽管在最大滑动量估计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但都一致地显示此次地震是发生在低倾角俯冲断裂上的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主要朝东南方向传播;断层滑动主要发生在震中至加德满都一带.在加德满都附近区域,其下方破裂与朝东南传播的地震波的多普勒聚焦效应可能造成较强的震感和较大的破坏.对比历史大地震发现,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的浅部破裂紧邻1934年Mw8.2地震的地表破裂,余震分布与1833年M7.6地震的宏观震中基本重合,其破裂填补了前两次地震破裂以西100km左右的空区,表明此次地震是1934年Mw8.2地震与1833年M7.6地震向西继续延伸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5尼泊尔地震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被引量:47
14
作者 刘超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8,共3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37秒,在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W7.0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资料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的节面是本次...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37秒,在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W7.0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资料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的节面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矩张量解 震源机制 断层参数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5,共5页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事件组成,分别对应于震中附近以及震中东南方向上的两块滑动量集中的破裂区域,其中与第2次子事件对应的震中东南方向上滑动集中的区域破裂贯穿至地表;②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分别为2.1m和1.1m/s,断层滑动速率较大;③玉树地震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仪器测定的震源位置)开始,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扩展,由"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在震中东南方向上产生强烈能量聚焦,是玉树城区遭受严重破坏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过程 快速反演 青海玉树地震 地震应急响应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震源过程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9-821,共3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北京时间),在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慨7.1地震(简称玉树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新测定结果,玉树地震震中位置为33.2°N,96.6°E,震源深度约14km,位于玉树城区西北约44km处....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北京时间),在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慨7.1地震(简称玉树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新测定结果,玉树地震震中位置为33.2°N,96.6°E,震源深度约14km,位于玉树城区西北约44km处.截至2010年5月30日,玉树地震已造成三于多人死亡或失踪、一万多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藏族自治州 2010年 地震台 青海省 失踪 房屋
原文传递
一种矩张量反演新方法及其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序列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刘超 张勇 +1 位作者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9-339,共11页
本文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与长周期地震波形资料,采用矩张量反演的新方法,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MS8.0地震及其7个较大余震(MS5.0—6.0)的矩张量解与震源时间函数等震源参数.文章首先简要叙述矩张量反演新方法... 本文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与长周期地震波形资料,采用矩张量反演的新方法,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MS8.0地震及其7个较大余震(MS5.0—6.0)的矩张量解与震源时间函数等震源参数.文章首先简要叙述矩张量反演新方法的理论背景和技术途径,并以汶川大地震的一个余震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实现过程;然后给出包括主震在内的8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和震源时间函数;最后分析探讨这些结果的构造意义.本文提出的矩张量反演新方法,不但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一样,可以给出点源矩张量解,而且还可以给出点源的震源时间函数.反演得到的汶川大地震的7个较大余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表明,即使是中等强度的地震也可能有复杂的震源过程;汶川大地震的多数余震发生在以逆冲为主、兼具小量走滑分量的龙门山断裂带的主断裂上,但很可能有些余震则发生在主断裂附近的次级走滑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张量反演 汶川地震 震源时间函数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一次共轭破裂地震 被引量:42
18
作者 张勇 陈运泰 +3 位作者 魏星 金明培 张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烈度与余震分布显示2014年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的发震构造较复杂.为深入了解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与破裂特征,本文考虑了单一断层破裂和共轭断层破裂的情况,对震中距250km范围内的近震资料(宽频带资料和强震资料)和远震体波资料... 烈度与余震分布显示2014年云南鲁甸MW6.1(MS6.5)地震的发震构造较复杂.为深入了解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与破裂特征,本文考虑了单一断层破裂和共轭断层破裂的情况,对震中距250km范围内的近震资料(宽频带资料和强震资料)和远震体波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鲁甸地震的破裂过程,探讨了滑动分布与余震分布之间的关系.根据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震源时间函数和波形拟合,认为鲁甸地震是一次在北西向主压应力与北东向主张应力的统一应力场下发生的两条共轭断层先后破裂的一次复杂地震事件.在破裂开始后0-2s,破裂主要发生在ENE—WSW向(近东西向)的断层上,随后NNW—SSE向(近南北向)断层开始破裂,释放了大部分的地震矩.由于近南北向断层南段(即震中以南)的破裂规模较大,且以左旋走滑为主,对近东西向断层的西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解锁作用,可能是震中以西无明显主震破裂但存在密集余震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强震资料 宽频带资料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孙淑女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5,共7页
本文在分析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具体包括在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际实践等阶段采用课堂示教模式、个别化学习模... 本文在分析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具体包括在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际实践等阶段采用课堂示教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虚拟仿真训练模式和网络协同教学模式等不同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并为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主导 跨文化能力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广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进一步检验Kaplan(1 966)有关汉语 (东方语言 )与英语修辞模式差异的论断 ,我们进行了一项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千字左右的汉英论说文各八篇 ,按文章的话题相似性分成八组 ,对其主位推进程序、语义... 为进一步检验Kaplan(1 966)有关汉语 (东方语言 )与英语修辞模式差异的论断 ,我们进行了一项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千字左右的汉英论说文各八篇 ,按文章的话题相似性分成八组 ,对其主位推进程序、语义衔接、语段发展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但两种语言中 (尤其是汉语中 )修辞模式的状况比Kaplan所认为的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修辞结构 论说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