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
俐
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1-24,共4页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许俐丽【广州读者花钱订党刊,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到下面一调查,这个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记得1994年冬我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县委组织部...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许俐丽【广州读者花钱订党刊,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到下面一调查,这个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记得1994年冬我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的长凳上放着几大捆没拆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刊
读者需要
立足点
采编
三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连词“和”研究概观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
俐
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0-86,共7页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形容词(词组)时要有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上。此时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一般形式上的描写,对连接成分的意义类型注意不够。八十年代,则从语义、结构关系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和”的连接功能。此外,对多叠并列成分最后两项用“和”的来源及多叠并列成分连用两个“和”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各家亦有不少异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依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连词“和”的来源及与他类词区别的研究;二、对连词“和”连接成分的研究;三、对连词“和”在多叠并列成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连词“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连词
连接成分
研究概观
并列成分
形容词
连接功能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限制条件
八十年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氏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许
俐
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70-77,共8页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一样多的评议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可是,以往评说《文通》,常常毁多于誉,抨击之词过甚。《文通》中的“助字篇”,是本书论述得最精当、最有成就的一章。本文力求辨证地评析《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指出其缺陷,借鉴和学习其中仍然有用的精华,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汉语助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助字
马建忠
语法学
位语法
研究汉语
历史价值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
俐
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27,共2页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许俐丽【广州】一本杂志的诞生、兴衰与社会现状紧密相连,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它们才有生存的可能和价值。其中,栏目策划与选题设计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能否展现刊物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是编辑遇到的...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许俐丽【广州】一本杂志的诞生、兴衰与社会现状紧密相连,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它们才有生存的可能和价值。其中,栏目策划与选题设计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能否展现刊物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是编辑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换句话说,杂志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栏目策划
选题设计
编辑质量
《爱我中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乘地铁的母与子
5
作者
许
俐
丽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2年第4期21-22,共2页
坐地铁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这回让我遇上一对母子,此事让我惊觉,世上还有这种儿子?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
《乘地铁的母与子》
原文传递
最美的青春献给你
6
作者
许
俐
丽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1年第12期42-43,共2页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最后的告别去新单位报到的前一个晚上,我本来已经准备休息了,可忽然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一名党刊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支部生活
杂志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党刊如何应对“入世”
7
作者
许
俐
丽
《传媒》
2001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一) 中国"入世"近在眉睫,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党的喉舌的中国党刊业在这场对抗赛中能否压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越来越逼近的严峻挑战,真正制订了对策、制定了行动...
(一) 中国"入世"近在眉睫,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党的喉舌的中国党刊业在这场对抗赛中能否压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越来越逼近的严峻挑战,真正制订了对策、制定了行动方略并见诸实践的党刊却是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党刊
“入世”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管理体制
宣传工作
品牌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心行动——陈凤霞和港澳慈善家的故事
8
作者
许
俐
丽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4年第7期7-8,共2页
广东新会市的一位年轻姑娘,辞去1700元的月薪,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白湾镇当教师;一批批港澳慈善活动家跋山涉水到广东贫困地区“兴义学,办善事”。20世纪90年代跨世纪的“希望工程”,正牵动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的拳拳之心。
关键词
希望工程
自力
贫困地区
清新县
港澳
儿童
失学
广东省
活动家
新会市
原文传递
生活的沃土 理论的大树
9
作者
许
俐
丽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1-13,共3页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 我总是说——为了自尊,为了忘记饥饿。 这实在是个太不响亮的写作理由。但确实是这样。真实往往残酷而又复杂。 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有用,母亲将这个词的标准定得很高。高中毕业,正赶上“修理地球”...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 我总是说——为了自尊,为了忘记饥饿。 这实在是个太不响亮的写作理由。但确实是这样。真实往往残酷而又复杂。 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有用,母亲将这个词的标准定得很高。高中毕业,正赶上“修理地球”的年代,我到了粤北贫穷的山村插队落户。 那年夏天,我带着铺盖卷,揣着10元钱离开了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理论素养
价值规律
纪实报告
中国报告文学
石灰岩山区
世界观人生观
《南方日报》
八九十年代
广东省政府
原文传递
试论社会变异与语汇变异
10
作者
许
俐
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一、语汇和社会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
一、语汇和社会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时,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均受到社会的影响。在语言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汇
社会变异
语言词汇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
功能变异
交际工具
社会语言学
基本词汇
社会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问读者:你们最想读什么?—一份党刊读者调查的几点启示
11
作者
许
俐
丽
《今传媒》
2001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读者调查
几点启示
广东支部
党刊
问题讨论
问读
深度报道
中选率
阅读热点
探究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你现在还好么?
12
作者
许
俐
丽
《北方音乐》
2005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火车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镜头里的开拓者
13
作者
许
俐
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7-18,共2页
1991年3月6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宾馆大厅,广东省记协、省新闻学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周宪华拾阶而上,微斜着身子,双手捧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奖励,点头向500名与会者致意——这天,36岁的周宪华成了新闻人物。同行...
1991年3月6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宾馆大厅,广东省记协、省新闻学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周宪华拾阶而上,微斜着身子,双手捧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奖励,点头向500名与会者致意——这天,36岁的周宪华成了新闻人物。同行们对周宪华交口称赞,并没使周宪华快活多少。他知道他那种摄于底层,注入屏幕的人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宪
拾阶而上
新闻工作者
省记协
白云宾馆
广州电视台
新闻人物
城市电视台
电视采访
老大姐
原文传递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
14
作者
许
俐
丽
《出版广角》
2001年第10期13-17,共5页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第一、二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其期发行量也高达147万份,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刊,按理说这样“双效”俱佳的业绩足可以让他们笑傲群雄、高枕无忧,但本文作者、该刊副总编辑许俐丽却以一名普通党刊工作者的身份省察刊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仅限于一家之言的解决方案:如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以及宣传模式的转变、集团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品牌构建、三项制度改革等,有理有据,深中肯綮,对如何壮大党刊实力、增强活力进而提高竞争力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其他类型期刊的经营运作和品牌创建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刊
社科期刊
发行量
副总编辑
集团化建设
国家期刊奖
作者
业绩
入世
品牌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把长篇理论文章编“活”
15
作者
许
俐
丽
郑剑
《传媒》
2001年第6期56-58,共3页
本刊第5期刊登了张志文同志《应如何办好办活理论刊物》的读者来信。应张志文的要求,本刊特约了《广东支部生活》的同志,谈一谈如何把理论文章编活的做法,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期刊编辑出版
编辑工作
理论文章
编辑技巧
党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党刊的可读性
16
作者
许
俐
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1-61,共1页
目前全国党刊有40多家,总发行量达1600万份。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刊的启思性、可用性、可读性、正是它应追求的质量新坐标。
关键词
党刊
优秀共产党员
可用性
社会评价
稿件评选
公众形象
期刊社
社会影响
南巡谈话
敏感问题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
被引量:
3
1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摘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许俐丽【广州读者花钱订党刊,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到下面一调查,这个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记得1994年冬我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的长凳上放着几大捆没拆封的《...
关键词
党刊
读者需要
立足点
采编
三言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词“和”研究概观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0-86,共7页
文摘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形容词(词组)时要有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上。此时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一般形式上的描写,对连接成分的意义类型注意不够。八十年代,则从语义、结构关系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和”的连接功能。此外,对多叠并列成分最后两项用“和”的来源及多叠并列成分连用两个“和”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各家亦有不少异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依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连词“和”的来源及与他类词区别的研究;二、对连词“和”连接成分的研究;三、对连词“和”在多叠并列成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连词“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
汉语连词
连接成分
研究概观
并列成分
形容词
连接功能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限制条件
八十年代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氏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70-77,共8页
文摘
1898年,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诞生了(以下简称《文通》)。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语法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90年来,《文通》不断地接受时间的考验。它的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位语法家拥有象马建忠一样多的评议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可是,以往评说《文通》,常常毁多于誉,抨击之词过甚。《文通》中的“助字篇”,是本书论述得最精当、最有成就的一章。本文力求辨证地评析《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指出其缺陷,借鉴和学习其中仍然有用的精华,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汉语助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助字
马建忠
语法学
位语法
研究汉语
历史价值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27,共2页
文摘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许俐丽【广州】一本杂志的诞生、兴衰与社会现状紧密相连,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它们才有生存的可能和价值。其中,栏目策划与选题设计能否适应这种需要,能否展现刊物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是编辑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换句话说,杂志的质...
关键词
杂志
栏目策划
选题设计
编辑质量
《爱我中华》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G2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乘地铁的母与子
5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2年第4期21-22,共2页
文摘
坐地铁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这回让我遇上一对母子,此事让我惊觉,世上还有这种儿子?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
《乘地铁的母与子》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3
原文传递
题名
最美的青春献给你
6
作者
许
俐
丽
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
出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1年第12期42-43,共2页
文摘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最后的告别去新单位报到的前一个晚上,我本来已经准备休息了,可忽然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一名党刊编辑、
关键词
广东支部生活
杂志社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党刊如何应对“入世”
7
作者
许
俐
丽
机构
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社
出处
《传媒》
2001年第10期18-21,共4页
文摘
(一) 中国"入世"近在眉睫,报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党的喉舌的中国党刊业在这场对抗赛中能否压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越来越逼近的严峻挑战,真正制订了对策、制定了行动方略并见诸实践的党刊却是鲜见.
关键词
中国
党刊
“入世”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管理体制
宣传工作
品牌战略
分类号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心行动——陈凤霞和港澳慈善家的故事
8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4年第7期7-8,共2页
文摘
广东新会市的一位年轻姑娘,辞去1700元的月薪,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白湾镇当教师;一批批港澳慈善活动家跋山涉水到广东贫困地区“兴义学,办善事”。20世纪90年代跨世纪的“希望工程”,正牵动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的拳拳之心。
关键词
希望工程
自力
贫困地区
清新县
港澳
儿童
失学
广东省
活动家
新会市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活的沃土 理论的大树
9
作者
许
俐
丽
机构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1-13,共3页
文摘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 我总是说——为了自尊,为了忘记饥饿。 这实在是个太不响亮的写作理由。但确实是这样。真实往往残酷而又复杂。 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有用,母亲将这个词的标准定得很高。高中毕业,正赶上“修理地球”的年代,我到了粤北贫穷的山村插队落户。 那年夏天,我带着铺盖卷,揣着10元钱离开了家。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理论素养
价值规律
纪实报告
中国报告文学
石灰岩山区
世界观人生观
《南方日报》
八九十年代
广东省政府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社会变异与语汇变异
10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9-56,共8页
文摘
一、语汇和社会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语言的使用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时,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均受到社会的影响。在语言体系中。
关键词
语汇
社会变异
语言词汇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
功能变异
交际工具
社会语言学
基本词汇
社会生产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问读者:你们最想读什么?—一份党刊读者调查的几点启示
11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今传媒》
2001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读者调查
几点启示
广东支部
党刊
问题讨论
问读
深度报道
中选率
阅读热点
探究心理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你现在还好么?
12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北方音乐》
2005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火车站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镜头里的开拓者
13
作者
许
俐
丽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7-18,共2页
文摘
1991年3月6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宾馆大厅,广东省记协、省新闻学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周宪华拾阶而上,微斜着身子,双手捧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奖励,点头向500名与会者致意——这天,36岁的周宪华成了新闻人物。同行们对周宪华交口称赞,并没使周宪华快活多少。他知道他那种摄于底层,注入屏幕的人和事。
关键词
周宪
拾阶而上
新闻工作者
省记协
白云宾馆
广州电视台
新闻人物
城市电视台
电视采访
老大姐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
14
作者
许
俐
丽
机构
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社
出处
《出版广角》
2001年第10期13-17,共5页
文摘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很理性、也很及时。由于同仁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其他客观原因,众多的党刊直到现在业绩仍很辉煌,如本文作者所在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曾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第一、二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其期发行量也高达147万份,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党刊,按理说这样“双效”俱佳的业绩足可以让他们笑傲群雄、高枕无忧,但本文作者、该刊副总编辑许俐丽却以一名普通党刊工作者的身份省察刊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仅限于一家之言的解决方案:如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以及宣传模式的转变、集团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品牌构建、三项制度改革等,有理有据,深中肯綮,对如何壮大党刊实力、增强活力进而提高竞争力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其他类型期刊的经营运作和品牌创建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党刊
社科期刊
发行量
副总编辑
集团化建设
国家期刊奖
作者
业绩
入世
品牌构建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G2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把长篇理论文章编“活”
15
作者
许
俐
丽
郑剑
机构
<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社
出处
《传媒》
2001年第6期56-58,共3页
文摘
本刊第5期刊登了张志文同志《应如何办好办活理论刊物》的读者来信。应张志文的要求,本刊特约了《广东支部生活》的同志,谈一谈如何把理论文章编活的做法,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期刊编辑出版
编辑工作
理论文章
编辑技巧
党刊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7.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党刊的可读性
16
作者
许
俐
丽
机构
广东<支部生活>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1-61,共1页
文摘
目前全国党刊有40多家,总发行量达1600万份。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刊的启思性、可用性、可读性、正是它应追求的质量新坐标。
关键词
党刊
优秀共产党员
可用性
社会评价
稿件评选
公众形象
期刊社
社会影响
南巡谈话
敏感问题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读者需要——党刊采编的一个立足点
许
俐
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连词“和”研究概观
许
俐
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氏文通》“助字篇”的历史价值
许
俐
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杂志栏目策划与设计的整体性
许
俐
丽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乘地铁的母与子
许
俐
丽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2
0
原文传递
6
最美的青春献给你
许
俐
丽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党刊如何应对“入世”
许
俐
丽
《传媒》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爱心行动——陈凤霞和港澳慈善家的故事
许
俐
丽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4
0
原文传递
9
生活的沃土 理论的大树
许
俐
丽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7
0
原文传递
10
试论社会变异与语汇变异
许
俐
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寻问读者:你们最想读什么?—一份党刊读者调查的几点启示
许
俐
丽
《今传媒》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你现在还好么?
许
俐
丽
《北方音乐》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镜头里的开拓者
许
俐
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
0
原文传递
14
面对入世,党刊“难”在哪里?
许
俐
丽
《出版广角》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怎样把长篇理论文章编“活”
许
俐
丽
郑剑
《传媒》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党刊的可读性
许
俐
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