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劲松 倪恒祥 +1 位作者 王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选择本院5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1~70岁、出血性脑卒中、GCS评分3~8分、延迟肠内营养,丘脑、脑干部位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SU)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选择本院5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1~70岁、出血性脑卒中、GCS评分3~8分、延迟肠内营养,丘脑、脑干部位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SU)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1~70岁、出血性脑卒中、GCS评分3~8分、大面积脑梗死是影响急性脑卒中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认为年龄、卒中类型、意识状态、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卒中并发SU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SU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应激性溃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静 +2 位作者 倪恒祥 郝敬茹 谢开放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收治的186例SA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收治的186例SAP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和发病后第7天的血清PCT、CRP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PCT、CRP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NIHSS≤6分)、中型(6分<NIHSS≤14分)和重型(NIHSS>14分)3型,比较3型别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当日PCT和CRP水平[(6.73±1.21)ng/mL、(26.83±2.62)mg/L]均高于对照组[(0.51±0.12)ng/mL、(9.52±0.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7天PCT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发病后第7天相比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当日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发病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观察组轻、中、重3型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依次升高,发病后第7天,PCT水平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血清PCT及CRP联合检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较好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2种樟科植物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辉菊 +2 位作者 李可心 杨全 高弘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9-166,共8页
目的:筛选适合樟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对采集的22种樟科植物进行鉴定分类。方法:以22种樟科植物为实验材料,提取其DNA,使用不同的DNA条形码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电泳检测后进行双向测序。采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对测序峰... 目的:筛选适合樟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对采集的22种樟科植物进行鉴定分类。方法:以22种樟科植物为实验材料,提取其DNA,使用不同的DNA条形码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电泳检测后进行双向测序。采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对测序峰图和序列进行校对、拼接并去除正反向引物序列。将序列导入DNAMAN,进行多序列对比,查看并分析碱基变异位点。用MEGA计算不同种植物的遗传距离(K2P),根据遗传距离分析变异程度,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采用3对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22种樟科植物的DNA进行扩增测序后通过比较基因序列的特异碱基位点成功鉴别出其中20种植物。结论:matK序列能鉴定4个木姜子属植物;rbcL除粗脉桂外,对实验材料中楠属的3个物种都能进行区分;matK+rbcL+rpoB序列结合可鉴别20种樟科植物。其中matK序列对樟科植物鉴定效果最好,结果也表明将DNA条形码对植物进行组合鉴定,效果更佳。从分子角度研究樟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栽培种植、开发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DNA条形码 鉴别 MATK RBCL RPOB
原文传递
抗焦虑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前庭康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明宇 倪恒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5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抗焦虑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前庭康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并经筛查后符合研究条件的BPPV患者92例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抗焦虑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前庭康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并经筛查后符合研究条件的BPPV患者92例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前庭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焦虑药物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脑部血流情况,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前庭症状指数(V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前后两组平衡、前庭症状及焦虑症状。结果:经4周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研究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与基底动脉(BA)血流水平高于对照组(t=2.154、2.120、2.063、2.078、2.250,P=0.032、0.032、0.034、0.034、0.031);研究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5.455,P=0.001),VSI、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4.542、4.140,P=0.002、0.003)。结论:BPPV患者采用抗焦虑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结合前庭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脑部血流循环,减轻焦虑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前庭康复治疗 抗焦虑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BBS评分 VSI评分
下载PDF
颈动脉加压滴注药液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骋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29,共2页
脑血管病偏瘫目前治疗方法甚多,但疗程较长,见效较慢。我院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7月经颈动脉加压滴注脑活素、普鲁卡因、葡萄糖治疗脑血管病偏瘫67例,总有效率达97%。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6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2/70岁... 脑血管病偏瘫目前治疗方法甚多,但疗程较长,见效较慢。我院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7月经颈动脉加压滴注脑活素、普鲁卡因、葡萄糖治疗脑血管病偏瘫67例,总有效率达97%。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63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2/70岁,平均56.8岁;42~50岁8例,51~60岁35例,61~76岁24例。发病时间最短11天,最长11年。临床诊断:脑血栓53例,脑栓塞5例,脑出血9例。合并高血压病59例,冠心病14例,风心病2例。45例经头颅CT扫描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偏瘫 药物疗法 颈动脉
下载PDF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高弘扬 +2 位作者 周良云 罗碧 杨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0期52-56,59,共6页
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普遍发生于多种植物中。玻璃化试管苗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叶片卷曲畸形,分化及存活能力低,无法进行继代培养及驯化移栽,给种苗商业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限制了组... 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普遍发生于多种植物中。玻璃化试管苗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叶片卷曲畸形,分化及存活能力低,无法进行继代培养及驯化移栽,给种苗商业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限制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种质资源保存及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目前,对玻璃化发生的机制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玻璃化现象、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玻璃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开发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组织培养 试管苗 玻璃化 发生机制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脑梗塞后血清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骋 +2 位作者 陈劲松 朱云 杨启刚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9年第11期12-13,共2页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血清钙镁含量变化及其对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意义,随机选取32例患者采用不同时期晨起空腹来血,应用MTB法6400-A型临床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a2+和Mg2+的含量。结果表明,病例组发病I周时血清Ca2+和Mg2+含量均低于...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血清钙镁含量变化及其对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意义,随机选取32例患者采用不同时期晨起空腹来血,应用MTB法6400-A型临床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a2+和Mg2+的含量。结果表明,病例组发病I周时血清Ca2+和Mg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后24h血清Ca2+、Mg2+含量逐渐降低,到发病1周后血清Ca2+、Mg2+含量降低最明显,2周后血清Ca2+、Mg2+含量趋于回升。提示钙镁含量的变化与脑梗塞发生和发展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清 常量元素 动态研究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倪恒祥 王锦权 +3 位作者 陶晓根 盛悦 方翔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7例神经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40例)和非AKI组(...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7例神经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40例)和非AKI组(167例);根据预后再将AKI患者分为存活组(14例)和死亡组(26例).收集患者发生AKI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糖、白细胞计数(WBC)、中心静脉压(CVP)、血钠、胱抑素C、尿素氮(BUN)以及使用甘油果糖和呋塞米的患者比例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神经重症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和影响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效能.结果ICU神经重症患者AKI发生率为19.3%(40/207).AKI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65.0%(26/40)比22.2%(37/167),P<0.01〕.与非AKI组比较,AKI组GCS(分:4.44±1.65比5.39±1.62)、CVP〔cmH2O(1cmH2O=0.098 kPa):7.69±2.66比8.98±2.56〕均明显降低,APACHEⅡ(分:24.50±3.67比20.05±4.42)、血糖(mmol/L:12.33±6.53比9.33±3.26)、血钠(mmol/L:144.75±10.85比140.58±5.23)、WBC(×109/L:16.15±6.25比12.79±4.22)、胱抑素C(mg/L:1.27±0.74比0.74±0.26)、BUN(mmol/L:7.81±3.33比5.53±3.20)、男性比例〔77.5%(31/40)比59.9%(100/167)〕、合并低血压比例〔37.5%(15/40)比19.8%(33/167)〕、使用甘油果糖比例〔17.5%(7/40)比3.6%(6/167)〕以及使用呋塞米比例〔70.0%(28/40)比13.8%(23/167)〕均升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优势比(OR)=1.201,95%可信区间(95%CI)=1.01~1.42,P<0.05〕和使用呋塞米治疗(OR=24.493,95%CI=4.92~120.36,P<0.01)是神经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糖对神经重症患者AKI有一定预测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急性 神经重症 危险因素 预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劲松 倪恒祥 +1 位作者 王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59-860,8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46例,分为DEACMP组(112例)和一氧化碳中毒(ACMP)组(1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ACMP组比较,DEA...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46例,分为DEACMP组(112例)和一氧化碳中毒(ACMP)组(1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ACMP组比较,DEACMP组的年龄、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急性期并发症、早期氧自由基清除剂应用、恢复期精神创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是影响DEACM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中毒后昏迷时间为DEACMP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氧自由基清除剂应用以及早期、足量高压氧治疗可减少DEACM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发生和分布特点及其美多巴治疗后的变化,为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PD组和对照组行NMS问卷调查,给予美多巴治疗3个月,依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发生和分布特点及其美多巴治疗后的变化,为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PD组和对照组行NMS问卷调查,给予美多巴治疗3个月,依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便秘问题量表评估对照。结果:PD组出现记忆下降、便秘、情绪下降、感觉下降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头晕、失眠、泌尿系症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记忆下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便秘、注意力下降、汗多、流涎;美多巴对改善NMS亦有一定的疗效。结论:(1)NMS存在于PD各期,其中以记忆下降发生率最高;(2)美多巴对改善NMS亦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记忆障碍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倪恒祥 王军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障碍(PSD)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CCMD-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及MMSE进行诊断和评估,通过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并经Logi...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障碍(PSD)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CCMD-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及MMSE进行诊断和评估,通过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并经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SD总发生率为32.5%,其中轻度53.75%,中度35.00%,重度11.25%;对PSD影响有显著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家庭关系不和睦、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存在合并症者。结论上述因素是本组PSD患者的主要易患因素,可为PSD的早期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抑郁障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及其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弘扬 周良云 +2 位作者 罗碧 杨全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5-15,16-19,共5页
乙烯是一种与胁迫响应有关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信号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乙烯参与种子萌发、叶片与花的脱落、组织器官衰老、果实成熟、单性花性别决定等生理过程的调控,并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对有重要作用。综述乙烯... 乙烯是一种与胁迫响应有关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信号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乙烯参与种子萌发、叶片与花的脱落、组织器官衰老、果实成熟、单性花性别决定等生理过程的调控,并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对有重要作用。综述乙烯生理作用和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乙烯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逆境胁迫 乙烯 逆境响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脑缺血及血管性痴呆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游国雄 +2 位作者 苗建亭 孙长凯 王者晋 《武警医学》 CAS 1998年第9期7-11,共5页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血管性痴呆(VD)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改良的Pulsine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和VD模型,同时采用NO-2/NO-3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缺血早期和...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血管性痴呆(VD)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改良的Pulsine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和VD模型,同时采用NO-2/NO-3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缺血早期和痴呆形成过程中以及分别经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NA和底物L-Arg干预后海马区NO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照各组迷宫试验的行为学定量和动态观察。结果:脑缺血早期海马区NO的变化对VD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说明NO途径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及其VD形成的全过程,但在不同阶段可能发挥不同作用;一旦VD形成,则不论早期脑部NO水平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性痴呆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
下载PDF
基于COMSOL模拟的有机污染土壤ERH修复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亚宁 +1 位作者 朱玲 桑义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2-3650,共9页
利用电阻加热(ERH)和土壤气相提取(SVE)耦合技术,针对有机污染土壤,采用COMSOL软件模拟方法对场地加热电极的布置进行优化,以温度为探针,对比物理场种类、电极间距、电极的边界距离、电极个数、耦合物理场边界等因素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利用电阻加热(ERH)和土壤气相提取(SVE)耦合技术,针对有机污染土壤,采用COMSOL软件模拟方法对场地加热电极的布置进行优化,以温度为探针,对比物理场种类、电极间距、电极的边界距离、电极个数、耦合物理场边界等因素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传热和电磁热的耦合场下的加热效果比单独物理场更好,40 d后温度可达201.20℃。电极间距最优为3 m,升温104.71℃。当边界距离为0.5 m时,边界土层温度能够达到ERH工程要求的100.15~220.15℃。7电极排布相比其他排布方式的升温速率更高,平均温度为153℃,加热更均匀。本研究可为有机物污染土壤场地修复的工程设计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土壤 电阻加热 COMSOL模拟 温度分布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体降解苯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春雨 朱玲 +1 位作者 罗清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2-412,共11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苯,以降解后的苯去除效率为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能量密度、初始浓度、氧气含量的取值范围;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单独变量作用及交互作用对苯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IIR...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苯,以降解后的苯去除效率为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能量密度、初始浓度、氧气含量的取值范围;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单独变量作用及交互作用对苯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I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反应产物组成进行分析。根据二次多项式模型模拟可知,单因素变量、能量密度和氧气含量的交互项均对苯去除率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体降解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能量密度5.98kJ/L,初始浓度452.08mg/m^3,氧气体积分数1.66%,模型预测苯去除效率为96.63%,实验验证平均值为95.23%,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1.40%,证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固相副产物中主要含长链烷烃、长链烯烃、酚类、酯类、酮类、酰胺类,整体形貌属于团簇状,拥有较明显的球形形貌;液相产物中检测到未降解的苯、环氧乙烷、苯腈、4-氰基吡啶;气相产物除了含有矿化生成的CO2和未降解的苯之外,还含有苯腈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低温等离子体 氧化 去除效率 响应曲面法 参数优化 副产物
下载PDF
肉桂和大叶清化桂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辉菊 +2 位作者 刘基柱 高弘扬 杨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4,共8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肉桂和大叶清化桂不同部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析的稳定内参基因,为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皮枝叶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以肉桂和大叶清化桂两种植物的皮、枝、叶等... 目的:筛选适用于肉桂和大叶清化桂不同部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析的稳定内参基因,为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皮枝叶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以肉桂和大叶清化桂两种植物的皮、枝、叶等6个不同组织器官为实验材料,使用Real-time PCR技术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肌动蛋白(actin),泛素结合酶(UBE),组蛋白(histone)和微管蛋白(TUB)共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使用3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分析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5个内参基因在2种植物的皮、枝、叶中均有表达,但稳定性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顺序依次为GAPDH>actin>UBE>histone>TUB。对2种植物的内参基因分别进行分析,最优内参基因依然是GAPDH,表明GAPDH是最合适的内参基因。TUB和histone在3个软件中的排名均靠后,在内参基因的筛选中应被剔除,不适合在肉桂和大叶清化桂基因表达分析中使用。结论: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皮、枝、叶不同部位最适的内参基因为GAPDH,为后期开展这两种植物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积累过程中基因的功能调控和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肉桂 大叶清化桂 内参基因
原文传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周围神经病变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劲松 +1 位作者 杨启纲 张虹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1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部分病例行EMG检查 ,同时予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患者均存在各...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1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部分病例行EMG检查 ,同时予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患者均存在各种不同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提示神经元性损害。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治愈 5例 ( 4 1.7% ) ,显效 2例 ( 16.7% ) ,好转 2例 ( 16.7% ) ,无效 3例 ( 2 5 .0 % ) ,总有效率 75 %。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致周围神经病变 ,高压氧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周围神经 治疗 肌电图
下载PDF
增忆宝对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一氧化氮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国雄 +2 位作者 邓勇 苗建亭 王者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3-705,共3页
目的 :探讨增忆宝对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一氧化氮 (NO)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 (4 VO)方法建立SD大鼠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 (NO-2 NO-3法 ) ,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 目的 :探讨增忆宝对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一氧化氮 (NO)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 (4 VO)方法建立SD大鼠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 (NO-2 NO-3法 ) ,分别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增忆宝术前干预组 4 VO术后 30min海马区NO水平的变化 ,并比较各组大鼠饲养 2个月内的迷宫试验成绩。结果 :增忆宝术前干预组 4 VO术后 30min海马区NO水平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 [分别为 (11.78± 0 .76 ) ,(4.35± 0 .5 5 )及 (7.16± 1.17) μmol·L- 1 ]显著增高 (P均 <0 .0 1)。增忆宝治疗干预组术后 2个月迷宫试验成绩 (6 .34± 1.95 )明显改善 (P <0 .0 1) ,与都可喜治疗组 (6 .36± 1.92 )作用相近 (P >0 .0 5 ) ,而与模型组 (18.6 7± 2 .93)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增忆宝通过显著升高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缺血早期海马区NO水平而对其后的记忆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可能为其重要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忆宝 一氧化氮 缺血性认知障碍 学习记忆损伤 NO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武警战士癔症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劲松 +1 位作者 李骋 陈莉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武警战士 癔症人格 环境因素
下载PDF
肉桂与大叶清化桂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楚文 +2 位作者 张辉菊 杨全 高弘扬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3期202-20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肉桂和大叶清化桂叶、枝、皮3个部位的挥发油、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水分及肉桂醛这7种成分的指标,对这两种肉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分别按《中国药典》、NaNO2-Al(NO)3-NaOH比色法、铁盐催化法、蒽... 目的:通过比较肉桂和大叶清化桂叶、枝、皮3个部位的挥发油、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水分及肉桂醛这7种成分的指标,对这两种肉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分别按《中国药典》、NaNO2-Al(NO)3-NaOH比色法、铁盐催化法、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肉桂种挥发油、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肉桂醛的含量。结果:大叶清化桂的叶部中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包括鲜品和干品)、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接近于肉桂的2倍;肉桂枝中各种成分含量大叶清化桂与肉桂相近,总体上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大叶清化桂的皮中挥发油、肉桂醛、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均显著高于肉桂。结论:挥发油目前仍然是衡量肉桂价值最重要的指标,而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肉桂醛等5种成分作为可利用资源,大叶清化桂的潜在价值高于肉桂,其中仍以皮部分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大叶清化桂 成分测定 潜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