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82
1
作者 王启民 冀宝发 +2 位作者 隋军 郭万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16,共9页
系统地总结了大庆油田在三次采油研究和应用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评价了在驱油机理研究和矿场试验中所取得的突破性认识 。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工业化应用 采油技术 驱油机理 三次采油 矿场试验
下载PDF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7
2
作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对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6个方面。目前,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 对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6个方面。目前,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技术主要应用在中国,而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技术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攻关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改善水驱技术通过层系细分重组和井网井型立体优化,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系统,探索驱替剖面的均匀控制。稠油热采技术综合应用复杂结构井、蒸汽和各类助剂,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气驱技术应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CO2驱油埋存项目不断增加。化学驱技术向高温高盐油藏、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水驱 化学驱 稠油热采 注气 技术进展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面积井网产油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00
3
作者 李莉 王春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6-261,共6页
根据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应用室内实验得到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基本公式以及流线积分方法和单元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四点法、五点法和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的产量计算公式,称为ND-Ⅰ法。利用大庆低渗透油田生产数据,建立了启动压力梯度和... 根据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应用室内实验得到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基本公式以及流线积分方法和单元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四点法、五点法和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的产量计算公式,称为ND-Ⅰ法。利用大庆低渗透油田生产数据,建立了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式,证实了非达西渗流存在的普遍性。提出了启动角和启动系数的概念,用于定量表征不同井网条件下储层的动用程度,为低渗透储层的油藏评价和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低速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启动系数 面积井网 产量计算公式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4
作者 周银邦 吴胜和 +3 位作者 岳大力 范峥 钟欣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5-702,共8页
曲流河储层在我国各大油田占有很大比例,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复杂的储层内部构型所遮挡,难以应用常规油藏描述方法进行挖潜。为此,从储层构型的起源开始,分析建立储层构型定性及定量构型模式的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和现代沉积、探地雷达、... 曲流河储层在我国各大油田占有很大比例,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被复杂的储层内部构型所遮挡,难以应用常规油藏描述方法进行挖潜。为此,从储层构型的起源开始,分析建立储层构型定性及定量构型模式的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和现代沉积、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以及经验公式,并对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简评。结合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研究的实践,分3个层次(河道、点坝、点坝内部增生体)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在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研究中应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研究认为,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研究发展迅速,但缺少内部构型(如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定量模式;地下储层构型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路线,但是构型模式和井资料有效拟合难度大,而且建立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建模方法也尚不成熟。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高含水期油气田的开发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丰富储层地质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侧积层 点坝 废弃河道
原文传递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57
5
作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2,共4页
对已有种类繁多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对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油田开发指标 智能预测 组合预测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对策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彦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53,共7页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后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和开发矛盾 ,立足于地质研究和矿场试验 ,形成与发展了多次加密调整、稳油控水、控水挖潜和聚合物驱油等重大技术。在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与概括的同时 ,提出了...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后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和开发矛盾 ,立足于地质研究和矿场试验 ,形成与发展了多次加密调整、稳油控水、控水挖潜和聚合物驱油等重大技术。在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与概括的同时 ,提出了喇萨杏油田今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调整 稳油控水 控水挖潜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产量递减方程的渗流理论基础 被引量:56
7
作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6-91,共6页
从相对渗透率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出发导出了双曲型、调和型和指数型产量递减方程式,论证了水驱油藏产量递减方程主要取决于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特性并进行了有关讨论。
关键词 产量递减 渗透率曲线 油气藏渗流力学
下载PDF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特低丰度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郭万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4,共5页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识别薄窄砂体的空变子波地震反演、独立变量分析、虚拟井预测技术,砂体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建立了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识别薄窄砂体的空变子波地震反演、独立变量分析、虚拟井预测技术,砂体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建立了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提出了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运用适合超薄油层水平井开采技术及特低渗透储层蒸汽吞吐和微生物采油技术,使大庆外围油田2005年原油产量突破了5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特低丰度油藏 非达西渗流 砂体预测 井网设计 开采技术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层渗吸作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剑 +1 位作者 周锡生 李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1,713,726,共3页
为深入认识毛管力渗吸作用 ,根据油水两相 Darcy定律 ,研究了油层中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和润湿角余弦对毛管力作用产生窜流的影响 ,认识到在水湿裂缝性储层中 ,毛管力产生的窜流 ,起到了水从裂缝渗入到基质并把其中原油置换出来的作用 ,... 为深入认识毛管力渗吸作用 ,根据油水两相 Darcy定律 ,研究了油层中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和润湿角余弦对毛管力作用产生窜流的影响 ,认识到在水湿裂缝性储层中 ,毛管力产生的窜流 ,起到了水从裂缝渗入到基质并把其中原油置换出来的作用 ,有利于该类油层的开采。推导出裂缝性储层中毛管力作用下基质和裂缝间油水交换的偏微分方程 ,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计算加深了渗吸法采油适用的地质条件和开发指标变化特征的认识 :渗透率越低 ,水湿性越强 ,裂缝越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低渗透油层 渗吸作用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渗流试井解释方法 被引量:34
10
作者 宋考平 王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2-86,共5页
建立了复合油藏非牛顿-牛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求得了拉氏空间中的解,做出了理论图版,进行了实例研究。本文的研究可用于聚合物驱等非牛顿幂律流体条件下的试井解释、预测油层参数和聚合物驱替前缘的位置。
关键词 非牛顿流 复合油臧 试井 压力恢复曲线 解释模型
下载PDF
对大庆油田进一步开展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6
11
作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根据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聚合物驱油方面,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整体考虑布井、调剖、注聚和后续水驱4个过程,加强注聚过程中的跟踪与调整,进一步加大抗盐聚合物、CDG和预交联体嘭颗粒... 根据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聚合物驱油方面,要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整体考虑布井、调剖、注聚和后续水驱4个过程,加强注聚过程中的跟踪与调整,进一步加大抗盐聚合物、CDG和预交联体嘭颗粒调驱力度,提出了二类油层聚驱方面的有关地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方向。在化学复合驱方面,强调岩心、数模和矿场试验紧密结合,从油藏工程角度开展二次机理研究。最后,强调了探索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和聚驱后热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化学复合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油井见效时间和见水时间计算公式 被引量:29
12
作者 战剑飞 苏致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26,共3页
依据稳态依次替换的思想 ,建立一种测算油井见效时间的解析方法 ,根据油水两相渗流的Beckley Leverett方程推出油井见水时间的解析公式 ,为油田开发中预测这 2个指标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油井注水 见效时间 见水时间 渗流力学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友启 +3 位作者 聂俊 张莉 于洪敏 何应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6,共5页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稠油热采 气驱 微生物驱 提高采收率 中国石化
下载PDF
垂向非均质油层周期注水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袁庆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4-80,共7页
由油水两相达西定律,推导出垂向非均质油层在周期注水作用下油水纵向窜流由重力窜流、毛管力窜流和附加窜流三部分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以J函数为基础,分析了毛管力纵向窜流特性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阐明了周期注水与稳定注水的本质差别... 由油水两相达西定律,推导出垂向非均质油层在周期注水作用下油水纵向窜流由重力窜流、毛管力窜流和附加窜流三部分组成的解析表达式。以J函数为基础,分析了毛管力纵向窜流特性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阐明了周期注水与稳定注水的本质差别,得出垂向非均质油层周期注水改善开发效果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层 周期注水 窜流 注水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渗流物理特征的几点新认识 被引量:33
15
作者 赵宇 +1 位作者 宋考平 许关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149,共6页
对于低渗透油藏,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和孔喉比是影响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而润湿指数和润湿角通过毛管数与驱油效率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该文提出了一个关联着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孔喉比的修正毛管数概念,建立了基于Amott润湿指数... 对于低渗透油藏,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湿性和孔喉比是影响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而润湿指数和润湿角通过毛管数与驱油效率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该文提出了一个关联着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孔喉比的修正毛管数概念,建立了基于Amott润湿指数与USBM指数的润湿角表征方法,继而推导出低渗透储层毛管数表达式,并通过岩心实验确定出其与残余油饱和度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不同界面张力与润湿情况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驱油效率和注入能力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各种油藏物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为优化低渗透油层化学驱改变界面张力、润湿性控制参数,进而为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数 润湿角 界面张力 相对渗透率 驱油效率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单层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杜庆龙 +2 位作者 王元庆 杨会东 朱丽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针对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影响因素多、识别难度大等问题 ,在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及开发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不同研究区块的动静态资料情况 ,提出了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单层剩余油分... 针对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影响因素多、识别难度大等问题 ,在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及开发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不同研究区块的动静态资料情况 ,提出了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单层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方法 ,并在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三次加密试验区剩余油研究中得到成功的应用。经新钻检查井资料检验 ,单层剩余油识别符合率为 81 4% ,为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砂岩油田 模糊综合评判法 单层 剩余油分布 识别
下载PDF
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预测的φ函数法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宋考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5,共5页
由Buckley-Leverett油水两相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可知,水相分流量关于含水饱和度的导数(即φ函数)是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倒数。以此为基础,首先得到了一维均质油层模型内任一点处剩余油饱和度与累积流入液量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然后将... 由Buckley-Leverett油水两相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可知,水相分流量关于含水饱和度的导数(即φ函数)是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倒数。以此为基础,首先得到了一维均质油层模型内任一点处剩余油饱和度与累积流入液量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然后将这一关系推广到三维非均质油藏,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预测方法。与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在对压力场和饱和度场分布进行计算时,对应的方程不必联立求解,只须相继求解即可,而且对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比例没有约束。另外,这种方法还避免了求饱和度分布时的反复迭代和解巨大方程组的运算,运算过程不存在解的不收敛、不稳定问题,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同时还便于充分利用更多的生产、测试资料,可实现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在油田现有微机条件下,该方法可用于水驱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剩余油饱和度 数值模拟 预测模型 孔隙体积 (φ)函数法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被引量:28
18
作者 康志江 李阳 +1 位作者 张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441,共8页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资源量丰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9.3×108 t,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由于深埋5500 m碳酸盐岩缝洞体的描述精度低、流动模式多样、模拟预测难度大,注水窜流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导...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资源量丰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9.3×108 t,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由于深埋5500 m碳酸盐岩缝洞体的描述精度低、流动模式多样、模拟预测难度大,注水窜流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导致采收率低仅为15.9%,此类油藏开发是世界级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地球物理描述、地质建模、注水注气和酸压改造等提高采收率系列技术,单元应用后储量动用率提高了42%,同时已提高采收率2.3%,对同类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油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注水 气项驱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油气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提高开采效果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义堂 +2 位作者 廖广志 李秀娈 沈德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探讨了 3类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对于含蜡低渗透油藏 ,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蒸汽提高开采效果的可行性 ,在大庆油田外围朝阳沟低渗透油藏 2口生产井进行的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蒸汽吞吐是有效的增产... 探讨了 3类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对于含蜡低渗透油藏 ,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注蒸汽提高开采效果的可行性 ,在大庆油田外围朝阳沟低渗透油藏 2口生产井进行的蒸汽吞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蒸汽吞吐是有效的增产措施 ;对于吉林油田扶余水驱稀油油藏 ,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其转蒸汽驱的可行性 ,对 1个井组的开发指标和经济效益预测结果表明 ,水驱稀油油藏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 ;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藏转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 ,对比分析了蒸汽驱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不同机理 ,初步研究表明 ,这类油藏转蒸汽驱后可提高采收率 10 %以上。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油藏 水驱 聚合物驱 注蒸汽热采
下载PDF
基于低速非达西渗流的单井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何应付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在压力传播规律等方面存在不同。运用稳态逐次逼近非稳态解的方法,建立了定流量和定流压条件下的非达西渗流模型,研究了两种情况下低速非达西渗流中的压力传播特征。定义了导压阻滞系数,... 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在压力传播规律等方面存在不同。运用稳态逐次逼近非稳态解的方法,建立了定流量和定流压条件下的非达西渗流模型,研究了两种情况下低速非达西渗流中的压力传播特征。定义了导压阻滞系数,导压阻滞系数,用于表征启动压力梯度对压力传播速度的影响。导压阻滞系数越大,压力传播到某一给定范围所需时间越长,但产液量的增加可使压力传播速度加快。不同于达西渗流,低渗透储层存在一个极限半径,当压力传播半径达到该值后,不再向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压力分布 导压阻滞系数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