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有智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0-1536,共7页
水稻土是我国主要农业土壤类型之一。水稻土的发生发育过程在"土壤-微生物-水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很大程度上受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特征所影响。施肥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质量,同时也影响土壤... 水稻土是我国主要农业土壤类型之一。水稻土的发生发育过程在"土壤-微生物-水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生态系统功能很大程度上受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特征所影响。施肥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质量,同时也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多样性。有机肥肥效持久,可增加土壤地力,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机肥代替化肥已逐步成为国家需求之一。其中,秸秆是稻田重要的有机资源,直接还田是最经济可行,易于推广操作的综合利用方式。鉴于土壤微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地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有机肥料施用,特别是秸杆还田对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影响以及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的进展,并进一步展望了水稻土中主导秸秆降解的微生物群落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秸秆还田 水稻土 秸秆降解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春辉 祝鹏飞 +4 位作者 束良佐 朱继荣 于红梅 袁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101,共10页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4.31%而不显著影响产量(P〈0.05)。随着15N标记层次下降,番茄植株对15N吸收利用率以及番茄收获后15N在1 m土层内的残留量显著下降,损失率显著增加。CI对10-20 cm土层的15N淋洗作用强于40-50 cm土层,APRI对10-20 cm的15N淋洗作用相对CI减弱,而促进了40-50 cm土层中61.3%的15N向上层土壤迁移。APRI下15N的损失率显著降低,利用率没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铵态氮肥料,硝态氮供应由于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对15N的吸收,造成番茄收获后1m土层内15N累积量减少,而损失率与相应铵态氮供应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并能够促进下层土壤硝态氮向上迁移,减少损失,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不同形态氮肥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迁移 利用 15N
下载PDF
氮肥与生物炭配施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性质及菠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星辰 束良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80-83,88,共5页
为生物炭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采煤塌陷区土壤的快速培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菠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淮北某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炭(0%、1.5%、3.0%)和氮肥水平(150mg/kg、300mg/kg),研究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采煤... 为生物炭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采煤塌陷区土壤的快速培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菠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在淮北某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炭(0%、1.5%、3.0%)和氮肥水平(150mg/kg、300mg/kg),研究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和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高氮水平下,土壤碱解氮、活性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土壤pH、容重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下降。在高氮水平下的菠菜生物量明显高于低氮水平;菠菜生物量、Vc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施用生物炭和氮肥可促进菠菜生长,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菠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复垦地 生物炭 氮肥 菠菜 生长 淮北 安徽
下载PDF
^(13)C-标记秸秆添加对DNA稳定性同位素探针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伟 冯有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目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SIP)是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具有代谢活性微生物的有力工具。然而,在近期利用SIP技术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13)C-标记物对试验本身有一定程度影响。例如研究土壤秸秆降... 【目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SIP)是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具有代谢活性微生物的有力工具。然而,在近期利用SIP技术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13)C-标记物对试验本身有一定程度影响。例如研究土壤秸秆降解微生物,需将^(13)C-标记作物秸秆添加到土壤,利用微域培养实验和DNA-SIP技术解析主导降解微生物物种。但是^(13)C秸秆的添加以及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是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待商榷。【方法】本研究采集江西鹰潭红壤试验站3种施肥处理(Control、NPK、OM)水稻土壤,分别添加自然丰度(12C)和^(13)C-标记的高丰度水稻秸秆,进行微域培养试验,研究两种秸秆添加下的响应物种以及不同丰度C对生物质气体的累积排放、细菌a-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3种施肥土壤下,2种丰度秸秆处理间C累计排放无差异。但是,寡营养条件(Control)下,^(13)C-标记秸秆处理的细菌a-多样性高,12C秸秆处理群落异质性高,稳定性较差,无差异性物种;与^(12)C秸秆处理相比,富营养条件(NPK和OM)下,^(13)C-标记秸秆处理的细菌a-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无差异,但存在差异物种,主要集中于变形菌门和稀有物种。【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3)C标记秸秆对微生物群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后续的SIP试验中,高丰度秸秆虽可被用来作为标记底物,但需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标记秸秆 DNA-SIP 微域培养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