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釉以黄喻“皇”一枝独秀
1
作者 《中华遗产》 2024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帝王家,那必然是黄色。明清景德镇御窑低温烧成的黄釉,为皇室提供了最尊贵的御用瓷色。一件件黄釉瓷背后,写满了色彩的意义,构建出瓷世界的秩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精美的黄色釉瓷尊,器形复古、敦厚。
关键词 黄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御窑 低温烧成 御用瓷 一枝独秀
原文传递
文物回归 在中国香港抢救国宝
2
作者 浦峰(摄影) 《中华遗产》 2024年第3期20-29,共10页
1950年5月24日,新中国刚建立不久,一部特殊法令就出台了,即《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明确限制十一类文物、图书的出口。这部法规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下,由担任文化部文物局(1952-1965年改名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首任局长... 1950年5月24日,新中国刚建立不久,一部特殊法令就出台了,即《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明确限制十一类文物、图书的出口。这部法规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下,由担任文化部文物局(1952-1965年改名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首任局长的郑振铎倡议并制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扭转从晚清以来,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有新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的政策护航,文物的散失得以及时截流,但此前已流失的文物怎么办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事业 文物保护法 郑振铎 暂行办法 中国香港 晚清以来 周恩来总理 文物回归
原文传递
广州印象:18至19世纪外销商品的“中国风”
3
作者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共11页
1757年确立的广州贸易体制,令该城市成为彼时唯一允许西方开展对华贸易的口岸。从油画、通草画到瓷器、漆器与牙雕,远销欧美的外销工艺品被携至海外,供西人想象广州乃至中国之风情,展现“中国风”的物质文化。这些商品以这座城市的独特... 1757年确立的广州贸易体制,令该城市成为彼时唯一允许西方开展对华贸易的口岸。从油画、通草画到瓷器、漆器与牙雕,远销欧美的外销工艺品被携至海外,供西人想象广州乃至中国之风情,展现“中国风”的物质文化。这些商品以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和工艺为特色,见证清代中西贸易的黄金时代。本文从风景、物品、人物三个角度切入,特別关注十三夷馆、地方工艺与中西贸易之间的关系,将丰富的海内外藏品纳入跨文化交流的框架作讨论。中西混融的设计元素,可从中略窥本土画家和匠人是如何适应欧美品位和跨国秩序,以及外国商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及想象。随着广州体制在晚清瓦解,十三行奠定的夷馆江景题材被新兴口岸制作的外销画所仿效,但已不复昔日之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商品 广州 十三夷馆 中国风 性别 文化冲突 中西交流
原文传递
樊圻、吴宏合作《寇湄像》讨论——以像主形象在清代之形塑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70,共15页
该文透过分析清初金陵画家樊圻和吴宏合作于1651年的《寇湄像》,考察小像的风格、流传和文化意义。画家以白描手法展示了寇湄"美人迟暮"的意象,与明遗民余怀的题赞以及钱谦益之赠诗相应和,为后世之解读定下了基调。此外,画像... 该文透过分析清初金陵画家樊圻和吴宏合作于1651年的《寇湄像》,考察小像的风格、流传和文化意义。画家以白描手法展示了寇湄"美人迟暮"的意象,与明遗民余怀的题赞以及钱谦益之赠诗相应和,为后世之解读定下了基调。此外,画像的十四首题咏及其流传展示了清人多元的诠释视角,远非"遗民"单一概念所能涵盖。从小像之相对私密化传阅走向《秦淮八艳图咏》出版之大众化传播,其人物形象早已不囿于图像的局限,并被赋予生动丰富的传奇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寇湄 余怀 题咏 明遗民 秦淋八艳
原文传递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留住那片山水
5
作者 《中华遗产》 2022年第8期116-125,共10页
一个城,两座山,一段友谊。书画一生的赵孟頻描绘鹊华之秋色时,每一笔青绿,每一处勾勒,都凝聚了艺术上的追求。随着卷轴徐徐展开的,不只是一片山水,更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复古与创新之路。
关键词 文人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创新之路 秋色 书画 青绿 山水
原文传递
胡瓶与银盘 东西汇流大唐春
6
作者 《中华遗产》 2019年第11期90-96,100,97-99,101-103,共14页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组诗之六中,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奇妙景象:夜幕降临,一轮圆月从大漠上升起,驻扎在西域边塞的行军中,一位将士的胳膊上绑着一个胡瓶,...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组诗之六中,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奇妙景象:夜幕降临,一轮圆月从大漠上升起,驻扎在西域边塞的行军中,一位将士的胳膊上绑着一个胡瓶,骑着紫薄汗马,显得英姿飒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碎叶城 唐代诗人 边塞 《从军行》
原文传递
茶碗 茶色瓷色两相宜
7
作者 《中华遗产》 2021年第8期96-101,共6页
唐人爱酒亦嗜茶。敞口浅底的茶碗,从酒具、餐具中脱颖而出,成为茶人的专属爱物。哪家茶碗最优质?茶圣陆羽有话要说。唐代,饮茶之风在南北方盛行。茶器,也从食器、酒器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其中用来盛放茶汤的是碗。
关键词 茶圣陆羽 茶碗 食器 茶器 酒器 餐具 酒具 茶人
原文传递
彩宝:天工宝华耀朱明
8
作者 《中华遗产》 2020年第5期42-55,共14页
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儿眼……五光十色的珠宝,风靡大明王朝三百年。明人对彩色宝石的钟爱,因海外贸易而始,因消费之风而盛。每颗宝石、每件首饰背后,都写满了个王朝的时尚记忆.
关键词 彩色宝石 大明王朝 海外贸易 祖母绿 红宝石 蓝宝石 珠宝 首饰
原文传递
中国画的观看之道:东西二元论之外
9
作者 《书城》 2020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著作等身的柯律格(Craig Clunas)刚在二〇一八年从英国牛津大学卸任中国艺术史终身教席。作为他退休之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谁在看中国画》(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2017)由他二〇一二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梅隆美术... 著作等身的柯律格(Craig Clunas)刚在二〇一八年从英国牛津大学卸任中国艺术史终身教席。作为他退休之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谁在看中国画》(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2017)由他二〇一二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梅隆美术讲座系列讲稿修订而成。中国读者恐怕难以想象,若按照艺术通史的叙事套路,面对一群对中国画既感陌生又好奇的西方听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观看之道 英国牛津大学 美术讲座 国家美术馆 中国画 柯律格 二元论
原文传递
《现史:请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
10
作者 (译) 《书摘》 2022年第8期47-47,共1页
本书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 本书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成 赞助人 文献解读 别具慧眼 工匠 过程描述 学术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