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
被引量:
15
1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一九八一年朱光潜先生在《中国古代美学简介》一文中指出,汉字中蕴涵着极其丰厚的美学思想,汉字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问题应是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便是在朱先生的启发下,力求从宏观方面大致勾勒汉字与中国美学关系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汉字
中国美学研究
美学思想
象形符号
中国古代美学
说文
象形字
古文字
致思途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字的文化通观
被引量:
11
2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一人类在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可分为推理和象征两种,自然语言是最重要的推理符号,而绘画、雕塑等则属于象征符号。作为自然语言的符号,汉字和其它文字一样。都是一种推理符号。即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概念的...
一人类在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可分为推理和象征两种,自然语言是最重要的推理符号,而绘画、雕塑等则属于象征符号。作为自然语言的符号,汉字和其它文字一样。都是一种推理符号。即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和传播文化的载体。然而汉字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双重符号意义:既是一种作为传播工具的推理符号,又是一种表达意念的象征符号。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象征符号。这种符号实际上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汉字古称“书”,书者,如也。又称为“文”。“文”即是“纹”的本字。“文”的意义相当丰赡,包摄了符号化活动中创造的一切象征符号。几千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象征符号
认识方式
社会文化心理
符号化
甲骨文
符号系统
自然语言
文化意识
文化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置物”与“输心”:从“写”之二义看书法艺术的本质特点
被引量:
2
3
作者
詹
绪
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以“写”的两个意义为切点 ,运用字源学、词义学的方法 。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本质特征
置物
输心
周星莲
全文增补中
“不立文字,不离文字”——试论汉语的超逻辑功能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1期91-98,共8页
东方文化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中国文化尤以为然。在中国,世界自来被分成两极:一是具体的现象界,它可感可触,可解可说,可谓是“有言之界”。一是语言所不能表现的世界,它神秘微妙,又无处不在,近之则若失,离之则若存,此乃“无言...
东方文化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中国文化尤以为然。在中国,世界自来被分成两极:一是具体的现象界,它可感可触,可解可说,可谓是“有言之界”。一是语言所不能表现的世界,它神秘微妙,又无处不在,近之则若失,离之则若存,此乃“无言之界”。老子说的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就是“有言之界”;而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则是“无言之界”。“无言之界”虽难以言表,不可言说,却被视为真实的世界,对这一世界的追求一直是中国文人的最高精神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立文字
中国文人
语言
汉语
文化
现象界
超逻辑
神秘主义色彩
汉字
西方哲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HSK、SDTV的归属、产生和读音
5
作者
何继军
詹
绪
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7-48,共2页
文章首先定位 HSK 和 SDTV 的归属问题,认为 HSK、SDTV 和外文字母词(如 VCD)、汉外混合词(如卡拉 OK)一样均属于字母词,其次言及 HSK 和 SDTV 的来源,最后谈到了字母词的读音问题,指出应根据英文字母的名称来重新规定汉语拼音字母的读...
文章首先定位 HSK 和 SDTV 的归属问题,认为 HSK、SDTV 和外文字母词(如 VCD)、汉外混合词(如卡拉 OK)一样均属于字母词,其次言及 HSK 和 SDTV 的来源,最后谈到了字母词的读音问题,指出应根据英文字母的名称来重新规定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HSK 和 SDTV 属于字母词,故应按此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拼音字母
字母词
缩略词
HSK
SDTV
读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义阐释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要探讨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不能不涉及“文”,和今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意义最为按近的莫过于“文”,无数先哲在这个神秘的字眼面前留下他们智慧的思考,若将其爬梳剔抉,颇能见出中国人对文化的一些独特认识。“大哉文之时义也”——关于...
要探讨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不能不涉及“文”,和今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意义最为按近的莫过于“文”,无数先哲在这个神秘的字眼面前留下他们智慧的思考,若将其爬梳剔抉,颇能见出中国人对文化的一些独特认识。“大哉文之时义也”——关于“文”的形态结构今之“文”多指文学、文章,在古代却没这么简单。梁昭明太子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形态
文化发展
文化创造
人类文化
宗教精神
内在精神
天地之心
现实化
文化形态
周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训诂的文化镜象作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8-74,共7页
训诂的基本职能是诠释字义,古今异言,方俗殊语,皆可以训诂去沟通贯融;时代风物不同,历史心理有异,也可由训诂去寻求内在的交融。历史上许多训诂学者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构成了训诂的历史,也构成了一部特有的文化的历史。训诂这种历史性...
训诂的基本职能是诠释字义,古今异言,方俗殊语,皆可以训诂去沟通贯融;时代风物不同,历史心理有异,也可由训诂去寻求内在的交融。历史上许多训诂学者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构成了训诂的历史,也构成了一部特有的文化的历史。训诂这种历史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
原始宗教
说文
训诂学
母系社会
文化质点
上古时代
文化模式
人格神
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朝书论笺识(续三)
8
作者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35,共8页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六朝
书论
疑难词语
诠释
原文传递
六朝书论笺识
9
作者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54,共12页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六朝书论
文学研究
疑难词语
原文传递
六朝书论笺识(续)
10
作者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60,共14页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书论
六朝
疑难词语
原文传递
论训诂的负价值
11
作者
詹
绪
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中指出,纬书虽“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这里涉及到一个价值标准问题。从正统经学和社会效用来看,纬书多是神秘荒诞的无稽之谈,在价值上,它是一种无效要素。但从写作上看,纬书善于联想,辞采华美,于文章写...
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中指出,纬书虽“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这里涉及到一个价值标准问题。从正统经学和社会效用来看,纬书多是神秘荒诞的无稽之谈,在价值上,它是一种无效要素。但从写作上看,纬书善于联想,辞采华美,于文章写作颇多裨益,在价值上又属有效要素。可见,不同的价值标准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评判,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转换性。价值的无效要素并不等于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价值
训诂学
结构价值
有效要素
系统价值
李阳冰
先人
本义
羊大为美
杨树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质』考辨
被引量:
1
12
作者
詹
绪
佐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59,共2页
古人所说的『书道』之妙,其大要不外乎『形质』和『神采』两端。但是对『形质』的理解,今人则见仁见智,诠说各不相同,其中错解误释者不乏。鉴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的考辨。先来看例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
古人所说的『书道』之妙,其大要不外乎『形质』和『神采』两端。但是对『形质』的理解,今人则见仁见智,诠说各不相同,其中错解误释者不乏。鉴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的考辨。先来看例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孙过庭《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意赞
书论
神采
形质
王僧虔
书法形象
王羲之
孙过庭
欧阳询
考辨
原文传递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特征
被引量:
1
13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2-90,共9页
在传统文论中,比兴占有十分独特的位置.钱穆说:“中国文学之全部精采,则正在比兴中.”比兴意义纷繁,其要旨不外情景二端.中国文学以言志缘情为标点,但在如何表现上,却出现了一些较奇特的理论形态.一是非物无以起情.这在西方文论中并不多...
在传统文论中,比兴占有十分独特的位置.钱穆说:“中国文学之全部精采,则正在比兴中.”比兴意义纷繁,其要旨不外情景二端.中国文学以言志缘情为标点,但在如何表现上,却出现了一些较奇特的理论形态.一是非物无以起情.这在西方文论中并不多见,而在中国文论中却较为普遍,在先秦就出现的心物感应说,这明显带有原始巫术的印迹.至西汉,在同类相动的哲学观念中,这种理论获得很大的发展,于是“触物以起情”的兴便在文学领域中滋蔓开来.二是“非物无以见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现代汉字
创造特征
意象创造
理论形态
感性化
比喻意象
文学创作
表达方式
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形示格刍议
被引量:
1
14
作者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探赜汉语修辞,理应重视汉字。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莫不与汉民族的修辞特点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修辞的“自转”规律正是建构在汉字的“形美”、“音美”和“义美”之上的。自形体而言,除了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的...
探赜汉语修辞,理应重视汉字。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莫不与汉民族的修辞特点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修辞的“自转”规律正是建构在汉字的“形美”、“音美”和“义美”之上的。自形体而言,除了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的“拆字”格外,还有一种以形体示意传情、摹形状物的修辞现象(姑且标名为形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汉语修辞
汉民族
人字形
修辞特点
创作者
修辞现象
摹形
字义
比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
被引量:
15
1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2-22,共11页
文摘
一九八一年朱光潜先生在《中国古代美学简介》一文中指出,汉字中蕴涵着极其丰厚的美学思想,汉字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问题应是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便是在朱先生的启发下,力求从宏观方面大致勾勒汉字与中国美学关系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汉字
中国美学研究
美学思想
象形符号
中国古代美学
说文
象形字
古文字
致思途径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的文化通观
被引量:
11
2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4-93,共10页
文摘
一人类在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可分为推理和象征两种,自然语言是最重要的推理符号,而绘画、雕塑等则属于象征符号。作为自然语言的符号,汉字和其它文字一样。都是一种推理符号。即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和传播文化的载体。然而汉字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双重符号意义:既是一种作为传播工具的推理符号,又是一种表达意念的象征符号。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象征符号。这种符号实际上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汉字古称“书”,书者,如也。又称为“文”。“文”即是“纹”的本字。“文”的意义相当丰赡,包摄了符号化活动中创造的一切象征符号。几千年来。
关键词
汉字形体
象征符号
认识方式
社会文化心理
符号化
甲骨文
符号系统
自然语言
文化意识
文化学意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置物”与“输心”:从“写”之二义看书法艺术的本质特点
被引量:
2
3
作者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文摘
以“写”的两个意义为切点 ,运用字源学、词义学的方法 。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本质特征
置物
输心
周星莲
Keywords
Zhi wu(reference)
Shu xin(expression)
Xie(writing/describing)
Chinese calligraphy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不立文字,不离文字”——试论汉语的超逻辑功能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大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1期91-98,共8页
文摘
东方文化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中国文化尤以为然。在中国,世界自来被分成两极:一是具体的现象界,它可感可触,可解可说,可谓是“有言之界”。一是语言所不能表现的世界,它神秘微妙,又无处不在,近之则若失,离之则若存,此乃“无言之界”。老子说的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就是“有言之界”;而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则是“无言之界”。“无言之界”虽难以言表,不可言说,却被视为真实的世界,对这一世界的追求一直是中国文人的最高精神目标。
关键词
不立文字
中国文人
语言
汉语
文化
现象界
超逻辑
神秘主义色彩
汉字
西方哲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HSK、SDTV的归属、产生和读音
5
作者
何继军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7-48,共2页
文摘
文章首先定位 HSK 和 SDTV 的归属问题,认为 HSK、SDTV 和外文字母词(如 VCD)、汉外混合词(如卡拉 OK)一样均属于字母词,其次言及 HSK 和 SDTV 的来源,最后谈到了字母词的读音问题,指出应根据英文字母的名称来重新规定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HSK 和 SDTV 属于字母词,故应按此读音。
关键词
汉语拼音字母
字母词
缩略词
HSK
SDTV
读音
Keywords
HSK
SDTV
acronyms of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分类号
H125.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义阐释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2
6
作者
朱良志
詹
绪
佐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文摘
要探讨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不能不涉及“文”,和今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意义最为按近的莫过于“文”,无数先哲在这个神秘的字眼面前留下他们智慧的思考,若将其爬梳剔抉,颇能见出中国人对文化的一些独特认识。“大哉文之时义也”——关于“文”的形态结构今之“文”多指文学、文章,在古代却没这么简单。梁昭明太子云:“
关键词
人文形态
文化发展
文化创造
人类文化
宗教精神
内在精神
天地之心
现实化
文化形态
周易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训诂的文化镜象作用
被引量:
2
7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8-74,共7页
文摘
训诂的基本职能是诠释字义,古今异言,方俗殊语,皆可以训诂去沟通贯融;时代风物不同,历史心理有异,也可由训诂去寻求内在的交融。历史上许多训诂学者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构成了训诂的历史,也构成了一部特有的文化的历史。训诂这种历史性特点。
关键词
宗教心理
原始宗教
说文
训诂学
母系社会
文化质点
上古时代
文化模式
人格神
中国文化传统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朝书论笺识(续三)
8
作者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35,共8页
文摘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六朝
书论
疑难词语
诠释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六朝书论笺识
9
作者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54,共12页
文摘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六朝书论
文学研究
疑难词语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六朝书论笺识(续)
10
作者
詹
绪
佐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60,共14页
文摘
本文旨在诠释六朝书论中的疑难词语,对误释者商兑之,对难解者疏通之,对易混者则醒明之。
关键词
书论
六朝
疑难词语
分类号
J292.11 [艺术—美术]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训诂的负价值
11
作者
詹
绪
佐
机构
芜湖市安徽师大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摘
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中指出,纬书虽“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这里涉及到一个价值标准问题。从正统经学和社会效用来看,纬书多是神秘荒诞的无稽之谈,在价值上,它是一种无效要素。但从写作上看,纬书善于联想,辞采华美,于文章写作颇多裨益,在价值上又属有效要素。可见,不同的价值标准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评判,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转换性。价值的无效要素并不等于无价值。
关键词
负价值
训诂学
结构价值
有效要素
系统价值
李阳冰
先人
本义
羊大为美
杨树达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质』考辨
被引量:
1
12
作者
詹
绪
佐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59,共2页
文摘
古人所说的『书道』之妙,其大要不外乎『形质』和『神采』两端。但是对『形质』的理解,今人则见仁见智,诠说各不相同,其中错解误释者不乏。鉴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的考辨。先来看例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孙过庭《书谱》)
关键词
笔意赞
书论
神采
形质
王僧虔
书法形象
王羲之
孙过庭
欧阳询
考辨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特征
被引量:
1
13
作者
詹
绪
佐
朱良志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2-90,共9页
文摘
在传统文论中,比兴占有十分独特的位置.钱穆说:“中国文学之全部精采,则正在比兴中.”比兴意义纷繁,其要旨不外情景二端.中国文学以言志缘情为标点,但在如何表现上,却出现了一些较奇特的理论形态.一是非物无以起情.这在西方文论中并不多见,而在中国文论中却较为普遍,在先秦就出现的心物感应说,这明显带有原始巫术的印迹.至西汉,在同类相动的哲学观念中,这种理论获得很大的发展,于是“触物以起情”的兴便在文学领域中滋蔓开来.二是“非物无以见我”.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现代汉字
创造特征
意象创造
理论形态
感性化
比喻意象
文学创作
表达方式
文字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形示格刍议
被引量:
1
14
作者
詹
绪
佐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文摘
探赜汉语修辞,理应重视汉字。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莫不与汉民族的修辞特点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修辞的“自转”规律正是建构在汉字的“形美”、“音美”和“义美”之上的。自形体而言,除了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的“拆字”格外,还有一种以形体示意传情、摹形状物的修辞现象(姑且标名为形示格)
关键词
汉字形体
汉语修辞
汉民族
人字形
修辞特点
创作者
修辞现象
摹形
字义
比喻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
朱良志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字的文化通观
詹
绪
佐
朱良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置物”与“输心”:从“写”之二义看书法艺术的本质特点
詹
绪
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
全文增补中
4
“不立文字,不离文字”——试论汉语的超逻辑功能
朱良志
詹
绪
佐
《江淮论坛》
CSSCI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略论HSK、SDTV的归属、产生和读音
何继军
詹
绪
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义阐释的文化内涵
朱良志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训诂的文化镜象作用
詹
绪
佐
朱良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六朝书论笺识(续三)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
0
原文传递
9
六朝书论笺识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0
0
原文传递
10
六朝书论笺识(续)
詹
绪
佐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1
0
原文传递
11
论训诂的负价值
詹
绪
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形质』考辨
詹
绪
佐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
原文传递
13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特征
詹
绪
佐
朱良志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汉语形示格刍议
詹
绪
佐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