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熊斌 周云 +5 位作者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荆珏华 吴建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5-2129,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红外线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方家刘 +3 位作者 李军 韩兵 姚飞 荆珏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9,共7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跟腱断裂会造成患者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受限。保守治疗跟腱恢复时间长,发生再断裂的风险高。近年来,随着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早期负重及矫形支具保护下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的开展,使跟腱再...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跟腱断裂会造成患者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受限。保守治疗跟腱恢复时间长,发生再断裂的风险高。近年来,随着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早期负重及矫形支具保护下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的开展,使跟腱再断裂风险明显降低,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欢迎。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可清晰暴露跟腱断端,缝合效果确切,发生再断裂和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较低,但该方法存在切口浅表及深部感染、缝线反应、组织粘连等问题;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但术中损伤腓肠神经的风险较大,术后发生再断裂的风险与开放手术相似。总之,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尽管目前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损伤机制(退变性跟腱断裂及机械性跟腱断裂)及流行病特点(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同时受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但由于患者群体存在多样性,所以应根据不同患者群体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只要治疗方式选择适当,同时联合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生物治疗对跟腱愈合的促进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生物治疗的有效性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必要性。通过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进行综述,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重要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腱断裂 保守治疗 急性 预防性抗凝治疗 跟腱再断裂 康复功能锻炼 患者群体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志焘 +1 位作者 朱楠 徐又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选取108例三踝骨折患者分为改良入路组(试验组)和传统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7...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选取108例三踝骨折患者分为改良入路组(试验组)和传统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7(40.2±16.4)岁;左侧19例,右侧34例;旋后外旋型39例,旋前外旋型14例;术前等待时间6~14(9.6±3.1)d;手术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19~69(42.1±15.3)岁;左侧18例,右侧37例;旋后外旋型42例,旋前外旋型13例;术前等待时间7~16(10.3±3.4)d;手术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并发症例数及复位质量评定、骨折愈合时间、神经损伤例数、屈肌挛缩例数和切口并发症总例数;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4±7.5)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95.3±22.6)rn in,术中出血量(114.7±68.7)ml,术后引流量(127.5±87.8)ml,切口并发症1例,均少于对照组(112.5±53.8)min、(155.2±79.6) ml、(178.4±73.8) ml和3例.试验组复位质量优36例,良14例,差3例;对照组优30例,良15例,差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5±1.6)个月,2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6.7±2.1)个月,12例出现切口并发症;试验组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试验组AOFAS评分(92.9±18.4)分,高于对照组(80.3±38.3)分;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试验组优32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25例,良18例,可8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Pilo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祁雷 吴晗 +7 位作者 李军 李子煜 姚飞 查小伟 张理乾 姚运峰 荆珏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远侧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占下肢骨折的1%,其中10%~30%为开放性骨折[1]。由于Pilon骨折损伤机制的特殊性,骨折发生时往往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诊断与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PILON骨折 治疗 踝关节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方家刘 +3 位作者 张积森 程文丹 吕浩 荆珏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改良缝合法治疗29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男23例,女6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患者均为运动损伤,其中左侧22例、右侧7例。术前美国足踝外...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改良缝合法治疗29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男23例,女6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患者均为运动损伤,其中左侧22例、右侧7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4.6±3.6)分;参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均为差。MRI检查显示跟腱完全断裂。结果手术时间35~62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量7~15 m L,平均10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3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3.1±4.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81,P=0.000)。参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获优24例、良5例,优良率1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94,P=0.000)。MRI检查示跟腱连续性完整。随访期间均无跟腱再断裂发生。结论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再断裂发生率低、腓肠神经损伤风险低及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缝合法 急性跟腱断裂 闭合性损伤
原文传递
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足部功能及其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云 黄晶晶 +5 位作者 王永召 吴建贤 冯小军 许新忠 荆珏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5-937,共3页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跟骨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期足部功能和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足跟骨骨折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2组患者均接受足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于术后第2...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跟骨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期足部功能和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足跟骨骨折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2组患者均接受足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于术后第2天即开始床边物理因子治疗,即在跟骨骨折切口部给予远红外线联合紫外线和康复训练治疗。于术前、术后第7天以及手术3个月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足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术后第7天和手术3个月后,2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组内术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的Maryland足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89.85±7.83)和(10.78±3.5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分别为(67.35±9.75)和(13.00±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Maryland足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93.67±3.91)和(4.57±3.12)分]与对照组手术3个月后[分别为(92.64±3.63)和(5.03±2.5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足部功能,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焦虑情绪,减少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物理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两种抗凝药物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军 周云 +1 位作者 荆珏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76例(93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接受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54髋)从术后6~10 h开始每天口...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76例(93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接受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54髋)从术后6~10 h开始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连用14 d(利伐沙班组);32例(39髋)从术后12 h开始每日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 000 U,连用14 d(依诺肝素钠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及置换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均一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实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实际失血总量百分比;记录术后35 d内各组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实际失血总量为(1 509.56±325.23)mL,显性失血量为(928.09±210.50)mL,隐性失血量为(581.47±215.01)mL,隐性失血量占实际失血总量百分比为37.88%±10.42%;依诺肝素钠组分别为(1 521.38±516.49)mL、(917.50±378.73)mL、(603.88±377.15)mL及38.18%±18.33%;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1%(4/44),高于对照组的3.1%(1/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3,P=0.390)。结论对于初次行THA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后隐性出血风险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钠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出血事件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风险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2 位作者 周云 姚运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107例(121膝)接受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使用抗凝药...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107例(121膝)接受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利伐沙班组51例(57膝),依诺肝素钠组56例(64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围术期实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记录术后35 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术后依诺肝素钠组显性失血量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百分比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8例(15.69%),其中切口出血1例,黑便4例,血尿3例;依诺肝素钠组发生出血事件2例(3.57%),其中血尿1例,黑便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依诺肝素钠组(χ2=4.624,P=0.032)。结论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对TKA术后隐性失血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依诺肝素钠会增加显性失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钠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失血
原文传递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军 +5 位作者 石志刚 付宇 韩兵 王银生 周云 荆珏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髓内钉组(21例)和钢板组(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髓内钉组(21例)和钢板组(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3个月。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髓内钉组优16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18/21;钢板组优15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19/2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法都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的出血量更小、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军 石志刚 +3 位作者 付宇 韩兵 荆珏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8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 目的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3~75岁,平均(46.00±19.48)岁;9例闭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在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锚线分别行"8"字缝合和Krackow缝合。术后膝关节伸直位铰链支具保护,鼓励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在铰链支具保护下屈曲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周在铰链支具的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第6周开始去除铰链支具完全负重。术后定期返院复查,拍摄X线片评估锚钉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90±2.28)个月。切口长度4~7 cm,平均(5.35±0.85)cm。术后3个月Bostman评分22~30分,平均(27.10±2.88)分,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23~30分,平均(28.30±2.21)分。术后6个月摄片提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早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无需二次取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髌骨下极 骨折 Krackow缝合
原文传递
甘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昱 刘燕 +3 位作者 江春媛 祝志云 葛郁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甘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甘松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 目的:探讨甘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甘松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采用程序刺激各实验组大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松组大鼠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减少(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DA水平增高,SOD活力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松组大鼠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升高(均P<0.01)。结论:甘松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甘松 交感神经重构
原文传递
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1 位作者 史占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男性(7.69±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结论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倾角 三维测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平卧位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结合管型钢板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楠 方望 +2 位作者 周云 荆珏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按照致伤种类,摔伤19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旋后外旋型Ⅳ度21例。均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在平卧位下行三踝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58~75 min,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出血量25~45 mL,平均出血量35 mL。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AOFAS评分85.8分(67~97分);优8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86%。VAS评分1.6分(0~3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但程度较轻,经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深部感染发生。结论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便、节省手术时间、固定可靠、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闭合性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管型钢板
下载PDF
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楠 钟齐刚 +5 位作者 张硕 刘伟 马智达 杨虎 荆珏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强度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9—2021-11诊治的2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高强度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结果... 目的 探讨高强度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9—2021-11诊治的2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高强度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8(8~21)个月。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切口愈合欠佳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已行内固定装置取出的患者,术中见环抱下胫腓联合的缝线均未发生断裂或者线结松动。术后1周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检查均提示下胫腓联合复位及固定良好。末次随访时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腓线与胫骨前外侧结节距离:-1 mm~+2 mm(24例),+2 mm~+3 mm(2例)。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5(4~6)周,末次随访时踝-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2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中,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内固定下胫腓联合更加符合生物学特性,可以长期有效维持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同时保留下胫腓联合的微动特性,患者可以早期下床负重活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踝关节骨折 弹性固定 Nice结
原文传递
脊柱胸腰段侧面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兵 刘金伟 +4 位作者 董玉科 吴涛 田喜光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椎间隙恰好位于该"安全区"内。在T10/11、T11/12椎间隙,"安全区"的面积双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分别为17.54mm×17.53mm、20.50mm×14.56mm,右侧分别为17.54mm×27.85mm、20.50mm×21.47mm;在T12/L1、L1/2、L2/3椎间隙,同节段"安全区"的面积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侧面积向下逐渐增大,依次为24.56mm×19.95mm、27.37mm×25.31mm、28.28mm×27.51mm。结论:在脊柱胸腰段侧面,椎间隙位于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内,该区可为胸腔镜下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以椎间盘为参考标志,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腰段 节段血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虎 何知弢 +2 位作者 钟齐刚 方家刘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LTBT)处理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43例患者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了外侧横切口联合双侧撑开技术处理跟骨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hler角和Gissanes角变化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VAS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0±1.63)个月。患者术后1 d,1、3、6个月及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时间(79.67±9.39) min。术后1年VAS评分为(0.72±1.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7.14±5.42)分,其中优13例,良28例,一般2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行走后疼痛,经休息及康复理疗等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LTBT是一种有效处理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既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效果,术后患者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末次随访中得到了良好的维持,同时降低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克氏针撑开器 横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跟腱止点性腱病临床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宏云 +32 位作者 徐翰林 白露 常非 陈世益 陈万 方真华 桂鉴超 郭秦炜 胡跃林 华英汇 黄海晶 焦晨 李棋 李文翠 梁晓军 芦浩 鹿亮 苗旭东 曲家富 宋卫东 唐康来 陶旭 王志坚 王雪松 魏民 魏世隽 相大勇 徐海林 杨茂伟 张奉琪 赵峰 朱永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专家共识。方法:34位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参与本共识的编写。共识形成方式参照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首先由34名专家分别组成10个小组,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十个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归纳,并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等级评定,之后形成草案。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10个问题分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投票同意超过50%则共识得以通过。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一致;75%~99%,强一致;100%,完全赞同。结果:在所有10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条目中,8条达到了强一致(75%~99%),2条达到了完全赞同(100%)。结论:本专家共识聚焦于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概念、病因、病理和临床诊疗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止点性腱病 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楠 张硕 +2 位作者 刘伟 荆珏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松解外侧软组织的方法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采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松解外侧软组织的方法治疗16例(19足)轻中...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松解外侧软组织的方法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采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松解外侧软组织的方法治疗16例(1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1足),女15例(18足);年龄25~78岁,平均41.9岁;轻度6例(7足),中度10例(12足)。通过测量19足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Ⅰ、Ⅱ跖骨间夹角(Ⅰ-ⅡIMA),第Ⅰ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6例(19足)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前HVA(27.2±6.8)°、Ⅰ-ⅡIMA(16.9±4.2)°、DMAA(11.2±3.5)°、AOFAS评分(57.2±8.8)分,末次随访时HVA(8.7±5.1)°、Ⅰ-ⅡIMA(7.1±3.3)°、DMAA(4.1±2.1)°、AOFAS评分(88.2±3.6)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VA、Ⅰ-ⅡIMA、DMAA及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结果:优10足,良7足,可2足。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周围红肿,加强护理后愈合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跖骨头坏死并发症。结论微创截骨单螺钉固定结合松解外侧软组织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外科手术 软组织松解 截骨术
下载PDF
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家刘 +3 位作者 荆珏华 朱楠 方望 周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2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38.3岁;左侧13例...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2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38.3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双侧1例。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11足,Ⅳ型1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年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患足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21~44个月(平均36.7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及裂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皮缘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距下关节炎。21例患者术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及Gissane角分别为(68.6±1.2)mm、(46.7±0.8)mm、(39.1±2.0)mm、5.4°±12.1°、104.3°±10.2°,术后1年改善至(71.7±1.6)mm、(48.8±2.0)mm、(32.8±1.3)mm、29.2°±6.8°、120.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2.7分(73~98分);优17足,良3足,中2足,优良率为90.1%。结论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术后切口软组织并发症和距下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修复方式对伴随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智 +2 位作者 周志强 王明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107-211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伴随三角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折修复方式的不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筛查后纳入研究;骨折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伤情、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伴随三角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折修复方式的不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筛查后纳入研究;骨折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伤情、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术中出血量、修复方式作为影响预后的因素纳入研究,以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作为评价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指标;对不同分组患者间的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修复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筛查后共纳入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的方式分为未修复组(16例)和修复组(45例),其中修复组包括浅层修复组(18例)、深层修复组(16例)和完全修复组(11例);与未修复组比较,修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修复组患者之间的术后并发症、VAS评分、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伤、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的差异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修复三角韧带以及深浅层修复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浅层修复是伴随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12,95%CI:0.664~1.093,P=0.021)。结论踝关节骨折伴随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可行浅层修复三角韧带的方式,以提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 浅层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