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类杂芪分子一阶超极化率测定及溶剂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夺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05-811,共7页
用溶致变色法研究溶剂对反式 (4 N ,N 二甲氨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DAPSI) ,反式 (2 N 甲基吡咯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MPPSI) ,反式 (2 吡咯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PPSI)、反式 (2 呋喃基 ) (4 ... 用溶致变色法研究溶剂对反式 (4 N ,N 二甲氨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DAPSI) ,反式 (2 N 甲基吡咯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MPPSI) ,反式 (2 吡咯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PPSI)、反式 (2 呋喃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FPSI)、反式 (2 噻吩基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TPSI)和反式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PSI)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 (βxxx)的影响 ,揭示了溶剂极性 (ET(30 ) )与类杂芪染料的 βxxx值间很好的线性关系和影响规律 ,引入了溶剂化效应对待测化合物分子能级的影响与待测化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级间存在等效能级的概念 ,从溶剂极性 (ET(30 )值 )与 βxxx值间的线性关系求出了在纯固态下类杂芪染料的 βsxxx值 ,及基态与第一激发态间跃迁能和最大吸收波长 .证明了MPPSI、PPSI、FPSI、TPSI和PSI在纯固态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杂芪 染料 一阶超极化率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溶致变色法测定类杂芪染料分子一阶超极化率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夺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用溶致变色法测定了三种新型类杂芪染料和两种参比类荣芪染料:反式-(2-吡咯基)-(4-N-甲基吡啶啶基)杂芪碘(PPSI)、反式-(2-呋喃-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FPSI)。反式-(2-噻吩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TPSI)和反式-(... 用溶致变色法测定了三种新型类杂芪染料和两种参比类荣芪染料:反式-(2-吡咯基)-(4-N-甲基吡啶啶基)杂芪碘(PPSI)、反式-(2-呋喃-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FPSI)。反式-(2-噻吩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TPSI)和反式-(2-N-甲基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MPPSI)、反式-(4-N,N-二甲胺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DAPSI)在八种溶剂中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高达10-27-10-26esu).通过研究PPSI、FP-SI和TPS在八种溶剂中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xxx)与给电子取代基的富电子性(p(C)D)的关系,进一步从实验上证明化合物的(βxxx)值与给电子取代基的富电子性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实验也表明这五种类杂芪染料分子在激发态时的偶极矩比其在基态时的永久偶极短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类杂芪染料 溶致变色 一阶超极化率
下载PDF
基于Y系列不对称小分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英楠 陈毅 +2 位作者 朱甜甜 李海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55,共19页
近年来,高效的小分子受体材料(small-molecule acceptors, SMAs)的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s)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在一些细分领域得到应用.在众多的OSC... 近年来,高效的小分子受体材料(small-molecule acceptors, SMAs)的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s)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在一些细分领域得到应用.在众多的OSC小分子受体材料中,具有A-DA’D-A (D和A分别指电子给体和受体单元)型结构的不对称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备受人们关注,其具有更大的偶极矩和更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分子堆积及增强电子迁移率,这类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已经突破19%.本综述聚焦于不对称稠环小分子的分子结构(包括端基、中心核以及侧链)的设计及晶体结构方面,总结了基于Y系列的不对称稠环型小分子受体的研究进展.通过分子结构-材料性能-光伏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总结,为开发高性能的不对称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提供一种分子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受体材料 分子结构 不对称 稠环受体
原文传递
稀土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艳波 李洁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2-1232,共21页
圆偏振发光不仅能直观地反映手性发光体系的激发态结构信息,而且在3D显示、手性识别、信息存储、光电器件及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圆偏振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当前发光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从配... 圆偏振发光不仅能直观地反映手性发光体系的激发态结构信息,而且在3D显示、手性识别、信息存储、光电器件及生物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圆偏振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当前发光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从配合物和配体角度详细介绍了提高发光量子效率的结构设计策略,系统地总结了手性稀土发光配合物圆偏振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本综述探讨了创新的结构设计策略,旨在开发性能卓越、结构稳定的手性稀土配合物,促进圆偏振发光材料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稀土配合物 圆偏振发光 发光性能 结构
原文传递
离子掺杂调控双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丽媛 王查斯娜 +1 位作者 胡井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共15页
铅基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材料因具有灵活的晶体结构、带隙可调性、缺陷容忍性和高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但金属铅的毒性和钙钛矿的稳定性一直是阻碍其商业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更绿色环保的非铅金属卤化物类钙钛... 铅基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材料因具有灵活的晶体结构、带隙可调性、缺陷容忍性和高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但金属铅的毒性和钙钛矿的稳定性一直是阻碍其商业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更绿色环保的非铅金属卤化物类钙钛矿发光材料.近年来,通过替换铅离子发展起来的非铅双钙钛矿结构成功实现了低毒性和高稳定性,但由于其是间接带隙或因为宇称禁阻的直接带隙而造成光致发光效率极低.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离子掺杂策略,实现了光致发光效率的提升.本文综合评述了非铅双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归纳了主族金属、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掺杂对非铅双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其发光机制.最后,对离子掺杂策略的应用和进一步提升非铅双钙钛矿发光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量子点 离子掺杂 光致发光量子效率 自陷激子态发光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俞孝伟 黄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0-775,共6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主要原料,合成了2(3),9(10),16(17),23(24)-四-(正庚酰胺基)-酞菁锌、2(3),9(10),16(17),23(24)-四-(甲氧基)-酞菁锌、2(3),9(10),16(17),23(24)-四-(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锌和2(3),9(10),16(17),23(24)-四-(苯氧...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主要原料,合成了2(3),9(10),16(17),23(24)-四-(正庚酰胺基)-酞菁锌、2(3),9(10),16(17),23(24)-四-(甲氧基)-酞菁锌、2(3),9(10),16(17),23(24)-四-(对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锌和2(3),9(10),16(17),23(24)-四-(苯氧基)-酞菁锌等4种对称型酞菁.在此基础上,选取4-对叔丁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为前驱体,采用概率法合成了含有氨基、羧基的2种不对称酞菁锌(A3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酞菁 不对称酞菁 合成 前驱体 概率法
原文传递
非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恒 张鹏宇 +1 位作者 张英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58,共20页
近年来,具有刚性稠环结构的非富勒烯受体的出现促进有机太阳电池迅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9%.与稠环结构受体相比,非稠环受体因其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合成步骤相对较少以及合成相对容易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自2017年以... 近年来,具有刚性稠环结构的非富勒烯受体的出现促进有机太阳电池迅速发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9%.与稠环结构受体相比,非稠环受体因其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合成步骤相对较少以及合成相对容易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自2017年以来,非稠环受体材料家族已经扩展到了100个分子以上,光电转换效率也从最初的4%提高到了16%,其研究前景广阔.本综合评述根据这类分子非稠环骨架的结构特征,将其分为完全非稠环和A-D-C_(n)-D-A型非稠环两大类,从非稠环骨架和侧链两个角度来关联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及光伏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重点聚焦非稠环骨架结构、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及侧链结构对能级、带隙和器件性能的调控,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3个方面对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 非富勒烯 非稠环 侧链工程 非共价相互作用
下载PDF
N-硬脂酰-L-谷氨酸及其乙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成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鹏 刘立柱 +2 位作者 周延彪 刘鸣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5-900,M005,共7页
研究了N 硬脂酰 L 谷氨酸 (C1 8 Glu)———一个具有多个氢键位点的有机胶凝剂分子及其乙酯 (C1 8 Glu 2ES)衍生物的合成与成胶性质 .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是将硬脂酰氯滴加到L 谷氨酸钠的丙酮与水的混合溶液中 ,但我们的多次实验结果表... 研究了N 硬脂酰 L 谷氨酸 (C1 8 Glu)———一个具有多个氢键位点的有机胶凝剂分子及其乙酯 (C1 8 Glu 2ES)衍生物的合成与成胶性质 .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是将硬脂酰氯滴加到L 谷氨酸钠的丙酮与水的混合溶液中 ,但我们的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反应的副产物之一盐酸的强酸性容易导致反应液的局部强酸性环境 ,而使反应产生的C1 8 Glu分子继续与L 谷氨酸反应 ,这大大增加了产物的后处理难度 ,很难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因此 ,我们改用L 谷氨酸二乙酯为原料 ,在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催化下或通过硬脂酰氯得到所需的高纯度产物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合成的C1 8 Glu及C1 8 Glu 2ES的成胶性质 ,结果表明C1 8 Glu 2ES具有比C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硬脂酰-L-谷氨酸 氢键位点 硬脂酰氯 低分子量胶凝剂 成胶性质 自组装纳米结构 有机胶凝剂 乙酯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稠环基p-型聚合物:通过骨架噻吩和硒吩策略精细调控吸收与带隙
9
作者 田梅 张志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1-241,共11页
基于苯并三氮唑DA'D稠环单元,设计合成了4个结构新颖的p-型聚合物(BDT-TT, BDT-Se, BDD-TT和BDD-Se),通过骨架噻吩和硒吩策略实现了对聚合物吸收及带隙的精细调控.首先,将二噻吩并噻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应用于设计聚合物,与BDT-2... 基于苯并三氮唑DA'D稠环单元,设计合成了4个结构新颖的p-型聚合物(BDT-TT, BDT-Se, BDD-TT和BDD-Se),通过骨架噻吩和硒吩策略实现了对聚合物吸收及带隙的精细调控.首先,将二噻吩并噻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应用于设计聚合物,与BDT-2F单元共聚合成了BDT-TT.然后,用硒吩取代二噻吩并噻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中的两个噻吩并噻吩单元,合成了二硒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并与BDT-2F单元共聚合成了BDT-Se.骨架硒吩取代策略的应用使聚合物的带隙从BDT-TT的2.0 eV降低到1.89 eV.而后,用BDD单元取代BDT-2F,并与二噻吩并噻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共聚,合成了BDD-TT.骨架噻吩取代策略的应用使聚合物的吸收半峰宽由BDT-TT的138 nm扩展到BDD-TT的229 nm,带隙降低为1.71 eV.最后,将BDD与二硒吩并吡咯稠合苯并三氮唑共聚合成了BDD-Se,通过硒吩和噻吩策略协同作用,实现了吸收峰的展宽和带隙红移.以PC71BM为电子受体材料,由该系列聚合物构建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获得了1%~2%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唑 稠环单元 聚合物 有机太阳电池 带隙
下载PDF
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分子结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夺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以 (类 )杂芪染料等十种有机分子为例 ,研究了分子结构效应对有机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规律 .将分子结构效应归为五类 ,即 :正负电荷效应、共轭π -电子数效应、共轭π -原子效应、联接效应和电子给 /受体效应 ,得到了用简单的分子跃... 以 (类 )杂芪染料等十种有机分子为例 ,研究了分子结构效应对有机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规律 .将分子结构效应归为五类 ,即 :正负电荷效应、共轭π -电子数效应、共轭π -原子效应、联接效应和电子给 /受体效应 ,得到了用简单的分子跃迁波数νa 来表示分子结构效应对第一超极化率影响的线性方程组和网状关系图 ,该图不仅反映了每种结构因素对 β值的影响规律及其所能给出的最高第一超极化率 ,更反映了这五种结构因素对第一超极化率的不同影响规律间的关系 ,指出了最能增大第一超极化率的结构因素是正电荷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芪染料 分子第一超极化率 溶致变色 分子结构效应 线性相关 有机分子
下载PDF
类杂芪染料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溶剂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夺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从实验上证明了反式-(2-N-甲基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MPPSI),反式-(2-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PPSl),反式-(2-呋喃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FPSI)和反式-(2-噻吩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TPSI)在15种溶剂中的... 从实验上证明了反式-(2-N-甲基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MPPSI),反式-(2-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PPSl),反式-(2-呋喃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FPSI)和反式-(2-噻吩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TPSI)在15种溶剂中的分子第一超极化率(β_(xxx))与给电子取代基的富电子性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β_(xxx)值与溶剂极性间的线性相关性,从以上两个线性相关中得到了溶剂极性影响类杂芪分子给/吸电子取代基的给/吸电子能力的溶剂系数δ_A和δ_D,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对溶剂极性的敏感因子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杂芪染料分子 溶剂效应 第一超极化率
下载PDF
新型酞菁-苝分子异质结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孝伟 张山林 +4 位作者 贺伟伟 张志刚 郭丰启 黄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81-1987,共7页
通过酰胺键将酞菁(电子给体单元)和苝二酰亚胺(电子受体单元)偶联,合成了新型的酞菁-苝分子异质结,其在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等常用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吸收光谱是酞菁和苝二酰亚胺信号的叠加,出现在300~780 n... 通过酰胺键将酞菁(电子给体单元)和苝二酰亚胺(电子受体单元)偶联,合成了新型的酞菁-苝分子异质结,其在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等常用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吸收光谱是酞菁和苝二酰亚胺信号的叠加,出现在300~780 nm之间.该分子摩尔消光系数高达105L mol-1 cm-1数量级,说明具有较宽的太阳光谱覆盖范围和很高的吸光系数.基于这些良好的光谱响应特性,制备了以该分子与[6,6]-苯基-C61-丁酸酸甲酯(PC61BM)为光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该电池器件结构为ITO/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酞菁-苝给受体分子:PC61BM/Ca/Al,光电转换效率(PCE)为0.009%,对应的开路电压(Voc)为0.472 V,短路电流(Jsc)为0.104 mA/cm2,填充因子(FF)为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苝二酰亚胺 分子异质结 光电转换 有机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类杂芪分子一阶超极化率与Gibbs自由能、基态重组能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夺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2146-2152,共7页
通过光谱分析, 从类杂芪分子的基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得到了类杂芪分子在溶剂中的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间的Gibbs自由能差和基态重组能. 通过相关分析, 发现在所研究的溶剂中, 类杂芪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和Gibbs... 通过光谱分析, 从类杂芪分子的基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得到了类杂芪分子在溶剂中的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间的Gibbs自由能差和基态重组能. 通过相关分析, 发现在所研究的溶剂中, 类杂芪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和Gibbs自由能、基态重组能之间具有非线性相关特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杂芪分子在同一种溶剂中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不仅和相邻碳碳单双键的平均键长变化(BLA)之间具有非线性相关特性, 而且和Gibbs自由能、基态重组能之 间也具有非线性相关特性. 结果证明了类杂芪分子的分子一阶超极化率是一个具有热力学特征的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杂芪分子 一阶超极化率 自由能 基态重组能
原文传递
两亲分子结构对铜网表面生长的Cu_2S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立柱 高鹏 +2 位作者 周延彪 刘鸣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58,共4页
观察到两亲分子的结构对铜网表面生长的Cu2 S一维纳米材料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含羧酸的强亲水型两亲分子———N_硬脂酰_L_谷氨酸有助于形成纳米线 ,而把两个羧基全部转化为酯基后 ,则倾向于形成具有分形结构的纳米带。
关键词 两亲分子结构 铜网表面生长 Cu2S纳米材料 硫化亚铜 硫化氢
原文传递
新型有机类杂芪染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研究
15
作者 王夺元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2000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利用改进的碱缩合或酸催化反应 ,合成了 8种类杂芪染料 :反式 ( 2 N 甲基吡咯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MPPSI)、反式 ( 2 吡咯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PPSI)、反式 ( 2 呋喃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 利用改进的碱缩合或酸催化反应 ,合成了 8种类杂芪染料 :反式 ( 2 N 甲基吡咯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MPPSI)、反式 ( 2 吡咯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PPSI)、反式 ( 2 呋喃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FPSI)、反式 ( 2 噻吩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TPSI)、反式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PSI)、反式 ( 4 甲基 ) 4(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MPSI)、反式 ( 4 胺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APSI)和反式 ( 4 N ,N 二甲胺基 ) ( 4 N 甲基吡啶基 )杂芪碘 (反式 DAPSI)其中PPSI、FPSI和TPSI为首次报道的新型染料 .研究了这 8种染料的基本光物理性质 .应用线性Ham mett方程 ,得到了类杂芪染料的电荷转移性质、荧光最大发射波数及Stock’s位移和Hammett常数σ或五员杂环的富电子性ρ(C) D 间的线性相关性 ,由于类杂芪染料分子的最低跃迁能 (υa)可与σ或ρ(C) D 线性相关 ,所以类杂芪染料的电转移态性质、荧光最大发射波数及Stock’s位移也可与υa 线性相关 ,从而得到了拓展的线性Hammett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杂芪染料 光物理性质 有机染料
下载PDF
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16
作者 朱恒衡 管自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6-1720,共5页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的选择性合成.化合物1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间苯二胺和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随后化合物5在二...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的选择性合成.化合物1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间苯二胺和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随后化合物5在二苯醚中加热回流,生成4,10-二羟基-1,7-邻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6)和4,5-二羟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7).从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估算出,化合物6的产率是化合物7的7~9倍.化合物6和7的混合物通过Mitsunobu反应生成了化合物1和4,5-二异丁氧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2),其中化合物1的产率是化合物2的5~7倍.晶体结构清楚地表明化合物1中10位上的羟基与1位上的氮原子之间形成了六元环分子内氢键,而在化合物2中却没有发现分子内氢键,此现象很好的说明了氢键的形成与选择性合成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合成 分子内氢键 MITSUNOBU反应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溴代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光谱及其在溶液中的聚集
17
作者 庞树峰 曾文峰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6-970,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1,6,7,12-四溴代-N,N-丙酸2-(2-氨基乙氧基)乙醇酯苝四羧酸酐。研究了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紫外、荧光光谱性能以及相应的聚集行为。光谱研究表明,在4种不同的溶剂中,临界聚集浓度不同。随着溶液浓...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1,6,7,12-四溴代-N,N-丙酸2-(2-氨基乙氧基)乙醇酯苝四羧酸酐。研究了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紫外、荧光光谱性能以及相应的聚集行为。光谱研究表明,在4种不同的溶剂中,临界聚集浓度不同。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分子呈斜线发生面-面堆积。SEM观察了在有机溶液中的聚集形貌,受分子-分子作用与分子-溶剂相互作用之间平衡关系的影响,在4种溶剂中化合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聚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二酰亚胺 紫外 荧光 扫描电镜 聚集体
下载PDF
非富勒烯受体DA′D型稠环单元的结构修饰及电池性能研究
18
作者 薛朝鲁门 刘宛茹 +3 位作者 白图雅 韩明梅 莎仁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7-459,共13页
近年来,设计和合成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NFAs)材料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基于DA′D型稠环结构的NFAs由于具有吸光系数高、能级和带隙可调、结构易于修饰、分子可高效合成、光电学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 近年来,设计和合成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NFAs)材料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基于DA′D型稠环结构的NFAs由于具有吸光系数高、能级和带隙可调、结构易于修饰、分子可高效合成、光电学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能量转换效率(PCE)从3%~4%提高到18%。2019年初邹应萍等报道了一个优秀的受体分子Y6,与PM6共混制备单结电池,获得了15.7%的能量转换效率。Y6类受体材料的中心给电子单元为DA′D型稠环结构,缺电子单元(A′)通过氮原子与两个给电子单元(D)并联形成稠环结构,这有助于降低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并增强吸收,同时与氮相连的两个烷基链和位于噻吩并噻吩β位的两个侧链则有助于提高溶解度及调节结晶性。自Y6问世以来,人们对分子的结构剪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报道了数十种新的结构。在这些新的受体中,DA′D部分的结构裁剪对提高器件效率和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A′、D单元和侧链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选择几组受体,对最近报道的分子进行分类,并将它们的光学、电化学、电学和光电性质与精确的结构修饰相关联,从而对结构-性能关系进行全面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D单元 非富勒烯 小分子 受体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3a,4,5,8,9,9a,10,11-Octahydro-2H,3H-1,6,7,12-tetrathiaperylene (H_(10)TTPR)
19
作者 邵向锋 +4 位作者 汪成 张德清 徐伟 刘彩明 朱道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330-1335,共6页
H10TTPR was prepared starting from terephthalaldehyde and characterized. Crystal structure of H10TTPR and an intermediate compound 11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 quasi-reversible redox wave at 1.1... H10TTPR was prepared starting from terephthalaldehyde and characterized. Crystal structure of H10TTPR and an intermediate compound 11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 quasi-reversible redox wave at 1.15 V (vs. SCE) was observed for H10TTPR, indicating that it is a weak electron don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on donor oxidation potential
原文传递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of a Novel Compound Trans-1,3,5-tri-(4-N,N-Dimethylaminobenzylstyryl)-Acetylacetone
20
作者 LI Yun-Jing ZHAN Chuan-Lang +3 位作者 ZHAO Li-Zeng WANG Duo-Yuan LU Zhen-Zhong NIE Yu-X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Larg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a novel compound trans-1,3,5-tri-(4-N,N-dimethylaminobenzylstyryl)-acetylacetone is measured to beσ_(2)=8.4×10^(-20)cm^(4)/GW orσ'_(2)=1.594×10^(-47)cm^(4)/... Larg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a novel compound trans-1,3,5-tri-(4-N,N-dimethylaminobenzylstyryl)-acetylacetone is measured to beσ_(2)=8.4×10^(-20)cm^(4)/GW orσ'_(2)=1.594×10^(-47)cm^(4)/(photon.s)by using a 1064 nm Nd:YAG laser with 35 ps pulse width based on the intensity-dependent transmissivity measurement.The frequency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is observed by two-photon laser pumping.This material is an ideal candidate for optical limiting and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surement BENZYL FLUORESC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