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论《围城》的现代性 被引量:50
1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4-78,共5页
让我首先从澄清人们对《围城》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入手。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围城》的总体的特征、根本精神和主导风格的把握。凡读过《围城》的人,其阅读体会和艺术感受尽管千差万别,但我想有两点总体印象恐怕是人们的共同感受,这就... 让我首先从澄清人们对《围城》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入手。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围城》的总体的特征、根本精神和主导风格的把握。凡读过《围城》的人,其阅读体会和艺术感受尽管千差万别,但我想有两点总体印象恐怕是人们的共同感受,这就是它所表现出的那种凌厉的讽刺——批判意向和强烈的否定一怀疑精神。这二者其实是一点:讽刺—批判即是否定—怀疑。这种感受虽然不错,但还嫌笼统和一般化,因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澄清:钱钟书在《围城》中的讽刺—批判和否定—怀疑的真正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方鸿渐 钱钟书 现代性 人生观念 根本精神 现代文明 讽刺小说 主导风格 批判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上)——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56,共9页
在冯至的创怍生涯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文化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正是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德国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关系赋予了冯至的创作以不同寻常的思想艺术特色。因此,探讨这种关系一直是冯至研究中的一个持久不衰的热... 在冯至的创怍生涯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文化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正是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德国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关系赋予了冯至的创作以不同寻常的思想艺术特色。因此,探讨这种关系一直是冯至研究中的一个持久不衰的热点和众所瞩目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对这一关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德国文化 存在主义 艺术特色 冯至 复杂性 焦点 里尔克 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浮世绘——师陀小说叙论 被引量:17
3
作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9,共15页
师陀在其“芦焚”时期即20世纪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注目于现代中国城乡“生活样式”的社会生态分析,其观照乡土中国“生活样式”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反田园诗叙事”的倾向,其解剖现代都市“生活样式”的小说,则表现出一种“反摩登叙... 师陀在其“芦焚”时期即20世纪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注目于现代中国城乡“生活样式”的社会生态分析,其观照乡土中国“生活样式”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反田园诗叙事”的倾向,其解剖现代都市“生活样式”的小说,则表现出一种“反摩登叙事”的倾向。如果说,前一类作品展现了师陀抒情与叙事的杰出才华,后一类作品则凝聚了师陀深入解析人性蜕变及其心理深度的过人造诣。这些独特的成就为师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以至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样式 浮世绘 反田园诗叙事 反摩登叙事
原文传递
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文学评论》 1987年第6期66-75,54,共11页
文学的发展深化往往呈现为一种辩证的运动:认真的借鉴中即含蕴着独特的再造,清晰的分化里又暗含着新奇的综合。这甚至在文体形式的演变上也是如此。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组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文... 文学的发展深化往往呈现为一种辩证的运动:认真的借鉴中即含蕴着独特的再造,清晰的分化里又暗含着新奇的综合。这甚至在文体形式的演变上也是如此。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组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文学现象:即一方面,在文学理论观念上,中国现代文学界是以西方较为先进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作为参考标准和借鉴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化 艺术特征 艺术表现方式 小说艺术 心理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 艺术功能 沈从文
原文传递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下) 被引量:18
5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88,共36页
当然,抗战爆发以来,尤其是进入40年代以后,沈从文的思考和创作仍在继续,并且别有发展,但这继续和发展却呈现出内外有别的复杂情态和相当紧张的矛盾境况。
关键词 沈从文 行为 文学 现代 爱欲 40年代
原文传递
“古典化”与“平常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 被引量:18
6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90,共1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当代性 主体性 现实性 文学学科 克罗齐 历史哲学 文学批评 学术自由 文学史研究
下载PDF
视野·文献·问题·方法——关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一点感想 被引量:13
7
作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文献发掘与文献叙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杨义...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文献发掘与文献叙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杨义、关爱和、孙玉石、钱理群、吴福辉、刘增杰、鲁枢元、解志熙、吴秀明、孙先科、席扬、陈方竞等参与讨论的文章长短不一,见解有异,但都拒绝空疏学风,言之有物,发出了独特的学术之声。本刊特分两期揭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研究 中国新诗 诗歌理论 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学理 理论批评 发达 文献 异同
下载PDF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结片论 被引量:16
8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2,共11页
关键词 新小说 现代派文学 东西 文化情结 小说家 严肃 罪恶 “五四” 忽略 发表
下载PDF
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 被引量:15
9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4,共10页
关键词 冰心 四十年代 佚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札记 校读 成熟 民国时期
下载PDF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中)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111,共30页
从苦闷的“自叙传”到抒情的“爱欲传奇”:沈从文二三+年代创作的“变”与“转” 与文学观念的变迁紧密相关的,乃是沈从文创作的“转”与“变”:从20年代追随郁达夫抒发苦闷的“自叙传”叙事,转变为30年代独自致力于象征性抒情的... 从苦闷的“自叙传”到抒情的“爱欲传奇”:沈从文二三+年代创作的“变”与“转” 与文学观念的变迁紧密相关的,乃是沈从文创作的“转”与“变”:从20年代追随郁达夫抒发苦闷的“自叙传”叙事,转变为30年代独自致力于象征性抒情的“爱欲传奇”叙事。其中变迁明显的是叙事题材和叙述文体,而前后接续着的仍是对爱欲的深切关注,只是由主观抒情的自叙,转喻于乡土及都会的人与物,获得了较为“客观”的形态。然则这个“变”与“转”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它对沈从文具有什么意义,都是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说来,自郁达夫的《沉沦》集以及《寒灰集》问世以后,以近乎“自叙传”的主观抒情文体来表现时代新青年“生的苦闷”尤其是“性的苦闷”之作,就成为新文坛上的一股流行创作风气。不言而喻,对正在为这两种“苦闷”所苦的一代“新青年”作家来说,郁达夫的颇带主观抒情倾向和自我暴露色调的“自叙传”叙事,实在是特别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叙事模式”,这不啻是给他们提示了发抒苦闷的不二法门,所以一时风气之下,响应者和模仿者颇多,跨越了社团、流派的界限——从男性的青年作家陶晶孙、王以仁、叶鼎洛,到女性的青年作家庐隐、冯沅君盲至丁玲,都曾以近乎“自叙传”的创作跻身于新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沈从文 爱欲 “新青年” 叙事题材 主观抒情 行为 青年作家
原文传递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上)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共19页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家。2012年12月28日将迎来他的一百一十年诞辰。本文特为纪念沈先生诞辰而作。按,自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沈从文研究进展显著,学界对他的人与文已达成相当稳定的看法。本文将《沈从文全集》和新发现的沈...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家。2012年12月28日将迎来他的一百一十年诞辰。本文特为纪念沈先生诞辰而作。按,自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沈从文研究进展显著,学界对他的人与文已达成相当稳定的看法。本文将《沈从文全集》和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进行校读,进而联系当年的具体语境,重新梳理了沈从文现代时期文学行为的轨迹,力求更准确也更具历史感地揭示其近三十年间一以贯之的人文情结及其在创作中的复杂变化。文章的观点与既定看法有所同更有所不同,而不论同异皆据实感立论,故不得不同亦不得不异也,欢迎学界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爱欲抒写 诗与真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述要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述要 指正 批评 文献整理 意义 座谈会 清华大学
下载PDF
“青春,美,恶魔,艺术……”──唯美一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下)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52,共2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现代 戏剧 唯美一颓废主义影响
下载PDF
“乡下人”的经验与“自由派”的立场之窘困--沈从文佚文废邮校读札记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35,共19页
本文把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与其他有关文献联系起来校读,着重分析了沈从文40年代思想和创作之"思变"而又"复旧"之困局,认为保守的"乡下人"经验与"自由派"立场,在显著地成就了沈从文的同时... 本文把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与其他有关文献联系起来校读,着重分析了沈从文40年代思想和创作之"思变"而又"复旧"之困局,认为保守的"乡下人"经验与"自由派"立场,在显著地成就了沈从文的同时,也显然限制了他的发展——从人生到创作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七色魇》 自由主义 流氓左派
下载PDF
与革命相向而行——《丁玲传》及革命文艺的现代性序论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35,共9页
丁玲去世十多年之后,文坛学界仍有不止一人为她的“不简单”或“复杂性”而感叹。即如作家王蒙1997年在一篇专论丁玲复杂性的文章之末就感慨地说:“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我早已说过写过,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 丁玲去世十多年之后,文坛学界仍有不止一人为她的“不简单”或“复杂性”而感叹。即如作家王蒙1997年在一篇专论丁玲复杂性的文章之末就感慨地说:“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我早已说过写过,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艺 丁玲 现代性 序论 张爱玲热 复杂性 王蒙
原文传递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被引量:13
16
作者 格非 王中忱 +6 位作者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91,共18页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格非的创作尤其是《望春风》进行了严谨、细致、真率的文本解读。森冈优纪指出,《望春风》非常自然地在三种叙事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在"知识分子叙事人面对古老的农村"这一主题上做出了全新的突破。解志熙认为,这部小说最吸引他的是作者借助文学想象对故乡的深情回顾,并且提出了"还有没有回故乡之路"的问题。吕正惠称赞格非文字有独特的魅力,恢复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殊的表述方式,把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叙事技巧融合起来。旷新年提出"农民可以说话吗"的问题,从"中国农民"的立场表述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隔膜和困惑。孟悦则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分析小说,思考农耕文明消亡对生命的价值和意味的改变。叶纹同样关注小说中乡村的消逝,并分析了《望春风》与格非早期作品的差异,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李旭渊讨论了小说中对乌托邦的渴望与处女母亲的想象。王中忱强调《望春风》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著作无法提供的东西,凸显了小说的独特价值。在讨论过程中,格非就《望春风》的写作缘起、叙事动力和小说结构等与会者关注的问题做了回应,并讲述了"江南三部曲"与《望春风》的关联。为尽可能重现这场研讨会的原貌,现根据会议记录稿将重要发言整理刊发,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春风》 格非 叙事动力 小说结构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解志熙一、从先拉斐尔派到史文朋和佩特虽然到20世纪初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已盛极而衰,但毕竟余波仍在,加上现代中国作家中留学英美者最多,他们较为熟悉的也大多是刚刚过去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而... 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解志熙一、从先拉斐尔派到史文朋和佩特虽然到20世纪初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已盛极而衰,但毕竟余波仍在,加上现代中国作家中留学英美者最多,他们较为熟悉的也大多是刚刚过去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而唯美主义又恰是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唯美主义文学 邵洵美 郁达夫 《莎乐美》 戴望舒 文艺复兴 《黄面志》 徐志摩 《晨报副刊》
原文传递
刊海寻书记——《于赓虞诗文辑存》编校纪历兼谈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与整理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4,共44页
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 ,现代文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遗憾的是 ,虽然这种感受大家都有 ,可是现代文学的文献工作到底该怎么做 ,应遵循什么样的工作规范 ,它与古典文献学有什么异同 ,怎样的工作路径对它比较适合 ,... 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 ,现代文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遗憾的是 ,虽然这种感受大家都有 ,可是现代文学的文献工作到底该怎么做 ,应遵循什么样的工作规范 ,它与古典文献学有什么异同 ,怎样的工作路径对它比较适合 ,以及文献工作与学术创新到底是什么关系 ,诸如此类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深入的探讨。现代文学文献工作的“落后”无疑迟滞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五单位于 2 0 0 3年 1 2月下旬共同发起“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会前 ,由刘增杰、王风、张桂兴和解志熙四位先生分别就师陀、废名、老舍和于赓虞著述的编校整理情况各准备了一篇发言稿 ,提前分送准备与会的诸位先生参阅 ;座谈会上各位先生又结合各自的工作体会和现代文学文献工作的实际做了即席发言。会后根据录音整理了一组笔谈。此外座谈会还委托解志熙先生就此次会议所达成的共识整理出一份述要。这些文字或许不无参考价值 ,本刊特辟专辑予以刊布 (刘增杰先生的专题发言稿《〈师陀全集〉编校余墨———兼及现代作家文集编辑中的若干问题》已在本刊 2 0 0 4年第 1期发表 ) ,希望有更多的学界同行能就此问题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师陀 中国现代文学馆 现代作家 废名 老舍 诗文 编校 古典文献学 中文系
下载PDF
文化批评的历史性原则──从近期的周作人研究谈起 被引量:9
19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6-87,共12页
文化批评的历史性原则──从近期的周作人研究谈起解志熙(河南大学中文系)一如所周知,文化价值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超越性。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代代相传而形成传统。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往往... 文化批评的历史性原则──从近期的周作人研究谈起解志熙(河南大学中文系)一如所周知,文化价值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超越性。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代代相传而形成传统。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往往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它仿佛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研究 文化批评 历史性原则 陈思和 超越性 文化决定论 文化选择 日本文化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下载PDF
气豪笔健文自雄——漫说文坛健将杨振声兼谈京派问题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67,共21页
寂寥仅仅说《玉君》——杨振声为何长期声名不振?新时期以来,杨振声并未像许多老资格的现代作家一样重振声名,而仍寂寞无闻。虽然有些文学史也会提他一笔,偶尔也有研究者探讨他一下,如讲到“五四”文学革命时提及新潮社员杨振声之... 寂寥仅仅说《玉君》——杨振声为何长期声名不振?新时期以来,杨振声并未像许多老资格的现代作家一样重振声名,而仍寂寞无闻。虽然有些文学史也会提他一笔,偶尔也有研究者探讨他一下,如讲到“五四”文学革命时提及新潮社员杨振声之名、论及初期小说创作时略说其小说《玉君》,但这往往并非为了杨振声,多是因了鲁迅对《玉君》的评价,至于杨振声此后之作为,则几乎从文学史里销声匿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京派 文坛 现代作家 文学史 玉君 新时期 研究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