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Zn-ZIF/MgAl-LDHs制备及其对碘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余芳 +4 位作者 陈元涛 张炜 马文清 许成 刘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0-416,共7页
通过在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表面定向固定纳米尺度的CoZn-ZIF,并原位生长形成CoZn-ZIF/MgAl-LDH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A/DSC)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 通过在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表面定向固定纳米尺度的CoZn-ZIF,并原位生长形成CoZn-ZIF/MgAl-LDH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A/DSC)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CoZn-ZIF/MgAl-LDHs复合材料对正己烷中碘分子的吸附行为,讨论了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对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详细的研究,考察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探究该材料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Zn-ZIF/MgAl-LDHs对碘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225 min.通过Langmuir等温方程得到最大平衡吸附量为344.3322 mg·g^(-1),碘的吸附过程更好地拟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说明反应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同时,由热力学数据得知该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放热过程,降低温度对吸附过程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Zn-ZIF/MgAl-LDHs MgAl-LDHs 吸附
原文传递
ZIF-8-SiO_(2)的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被引量:3
2
作者 樊元睿 张炜 +1 位作者 陈元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56-3064,共9页
以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及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ZIF-8-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ZIF-8-SiO_(2)的结构及吸附U(Ⅵ)前后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IF-8-SiO_(2)成功制备且对U(Ⅵ)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以... 以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及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ZIF-8-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ZIF-8-SiO_(2)的结构及吸附U(Ⅵ)前后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IF-8-SiO_(2)成功制备且对U(Ⅵ)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以静态吸附实验,分别考察了pH值、时间、温度、溶液初始铀浓度、盐浓度及超高压环境等对ZIF-8-Si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得,在初始浓度为80 mg·L^(-1)时,25℃下ZIF-8-SiO_(2)对U(Ⅵ)的最大实际吸附量为498 mg·g^(-1),根据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分析得出,ZIF-8-SiO_(2)对U(Ⅵ)的理论吸附量最高可达678.5 mg·g^(-1),且在200~500 MPa范围内,压强越高越有利于吸附。通过FTIR、XPS等方法对ZIF-8-SiO_(2)吸附铀酰离子前后的结构进行分析,探究该吸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吸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SiO_(2) 复合材料 铀处理 吸附法 高压模拟
原文传递
Ag-Cu-MO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碘蒸气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臻 陈元涛 +4 位作者 张炜 刘蓉 许成 胡广壮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5-73,共9页
为了消除核废料产生的碘蒸气对环境和人体的重大危害,采用高温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含碳、银、铜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记为Ag-Cu-MOC);分析银、铜掺量对碘蒸气吸附量的影响,确定获得最佳吸附量时银、铜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对制备的材... 为了消除核废料产生的碘蒸气对环境和人体的重大危害,采用高温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含碳、银、铜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记为Ag-Cu-MOC);分析银、铜掺量对碘蒸气吸附量的影响,确定获得最佳吸附量时银、铜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对制备的材料进行SEM、EDS、XRD、XPS、TG-DSC、FTIR和BET的测试和表征,研究Ag-Cu-MOC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通过吸附-脱附再生实验和烧结实验研究吸附碘蒸气后Ag-Cu-MOC的后处理问题。结果表明:当n(Ag)∶n(Cu)=1∶6时,Ag-Cu-MOC对碘蒸气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735.3 mg/g;Ag-Cu-MOC为介孔材料,良好的结构分散性有助于对碘蒸气的吸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Ag-Cu-MOC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通过无水乙醇可脱附所吸附的碘,实现吸附材料的循环利用;向完成吸附作用后的Ag-Cu-MOC中加入铁粉和氧化硼进行烧结,碘被封闭于黑色玻璃状物中以防止泄露,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水热合成法 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海水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对U(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元睿 张炜 +1 位作者 陈元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0-905,910,共7页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海水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藻粉,考察pH、时间、温度、初始U(Ⅵ)浓度、盐浓度等对两种微藻在水溶液中吸附U(Ⅵ)的影响,并由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分析得出海水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对U(Ⅵ)的吸附量最高分别达1314.0 mg/g和145... 以冷冻干燥法制备海水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藻粉,考察pH、时间、温度、初始U(Ⅵ)浓度、盐浓度等对两种微藻在水溶液中吸附U(Ⅵ)的影响,并由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分析得出海水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对U(Ⅵ)的吸附量最高分别达1314.0 mg/g和1450.0 mg/g。采用BM、SEM、EDS、FTIR等方法对两种微藻吸附U(Ⅵ)前后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可能存在的吸附机理。此外,模拟深海高压环境考察藻粉对U(Ⅵ)的吸附,得出2种藻粉在一定超高压环境下U(Ⅵ)吸附性能良好,且三角褐指藻优于海水小球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处理 生物吸附剂 超高压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