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被引量:21
1
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 壮语地名 语言文化
下载PDF
南宁白话“过”的两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福祥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9,共14页
本文讨论南宁白话与格介词"给过"和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主要结论是:(1)与格介词"给过"源于给予动词"给过"的语法化,后者则是由给予动词"给"和与格介词"过"在... 本文讨论南宁白话与格介词"给过"和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主要结论是:(1)与格介词"给过"源于给予动词"给过"的语法化,后者则是由给予动词"给"和与格介词"过"在毗邻位置上词汇化而成;(2)短差比式"X+A+过"来源于差比式"X+A+过+Y"中基准Y的删略,这种差比式极有可能是壮语南部方言影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白话 “过” 用法 差比 介词 语法化 词汇化 “给”
原文传递
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性质 被引量:20
3
作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3-522,575,共10页
壮语目前是名-分类词(N-CL)和数-分类词(NUM-CL)共存的语言。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壮语分类词本质上是名-分类词,其数-分类词是不发达的。分类词产生路径为:NUM-CL<N-CL<N。
关键词 分类词 类型学
原文传递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被引量:12
4
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命名法
下载PDF
壮语方位词 被引量:9
5
作者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汉语单纯方位词有两类,一类是'东、西、南、北',以太阳为绝对的、客观的基准;一类是'上、下、前、后、内、里、外、左、右、旁、中、间',其基准物是相对变化的.壮语缺乏绝对方位词,'东、西、南、北'的词是汉借... 汉语单纯方位词有两类,一类是'东、西、南、北',以太阳为绝对的、客观的基准;一类是'上、下、前、后、内、里、外、左、右、旁、中、间',其基准物是相对变化的.壮语缺乏绝对方位词,'东、西、南、北'的词是汉借的,原生文化中只有相对方位词.相对基准的方位所含概念汉壮基本相同.合成方位词,汉语由前加'之''以',或后加'头'、'边'、'面'等方式构成.而壮语合成方位词则只有前加ba(:)i6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壮语 汉语 相同 相对 绝对 客观 原生文化 概念 变化
原文传递
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0
6
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壮语 汉语
下载PDF
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福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1-97,共7页
本文讨论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主要结论是:短差比式"X+A+过"来源于差比式"X+A+过+Y"中基准Y的删略,这种短差比式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壮语南部方言影响的产物。
关键词 短差比式'X+A+过' 南宁粤语 方言语法 语言接触
下载PDF
壮语源于指示词的定语标记——兼论数词“一”的来源 被引量:10
8
作者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3,共9页
壮语有一个由指示词(Demonstrative)语法化而来的后置定语标记,语法化动因是:NP+VP/NP+NP有主谓和定中两种结构解读,而NP+VP+D/NP+NP+D只有定中一种解读,指称非定指时D演变为定语标记。CL+N+D是NP+NP+D的一种常见格式,CL+N本身就含有&qu... 壮语有一个由指示词(Demonstrative)语法化而来的后置定语标记,语法化动因是:NP+VP/NP+NP有主谓和定中两种结构解读,而NP+VP+D/NP+NP+D只有定中一种解读,指称非定指时D演变为定语标记。CL+N+D是NP+NP+D的一种常见格式,CL+N本身就含有"一"。CL+N+D表不定指时,D向数词"一"演变。目前,壮语所谓"一"还是地道的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定语 “一” 指示词 数词 语源 语法化 不定指 壮语
原文传递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被引量:9
9
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给壮语地名分类有语言分类和命名法分类。语言分类有构词类别和造词类别。构词类别有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和词组地名。造词类别有原生地名和非原生地名。命名法分类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分类
下载PDF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两种特殊用法——区域语言学视角下的考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东生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5,共8页
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表示使成和程度的用法也是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作者认为广西汉语方言"去"的两种用法源于壮语。
关键词 广西汉语 壮语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也谈壮语否定句的语序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阳 陈芳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资料对壮语否定词及其语序做了细致的描写,并结合周边东南亚语言的事实证明否定词后置于句尾及双重否定模式极有可能是东南亚语言的一种区域现象。此外,本文还尝试对壮语否定词语序变化的过程做出初步假设。
关键词 语序 壮语 否定句 否定词 田野调查 双重否定 事实证明 东南亚
原文传递
“马蹄”源流献疑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本文认为“马蹄”是粤方言词,壮语中的相应说法是汉借词。从壮语的语法结构上说,词头mak/ma加dai(地)是不成立的。
关键词 马蹄 汉借词 语法结构
原文传递
壮语方言源于使役动词的状语标记 被引量:6
13
作者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70,共11页
文章讨论壮语方言补语标记t?k^7、so^5、h?~3/h■i^3/hai^3、ku:k^8/ko:k^8/ku_做~6的用法和来源。作者认为这些成分都有使役动词用法,有语法化的相同途径。
关键词 使役动词 状语标记 语法化
原文传递
双关广告语的内部机制与效果判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恒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广告语的价值在能否引起受众的注意。双关广告语中表里两层含义在受众心理上的距离越远 ,就越能引起注意。文案创作者常变换语言的音或义来加大这一距离。根据这一基础 ,双关广告语的效果是一个连续的变量 :好~好坏参半~不好。
关键词 双关 广告语
下载PDF
从宾阳“炮龙节”源于狄青夜袭昆仑关说起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伟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学术界一致认为广西壮族普遍流传的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是一种作伪,背景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桂南地区汉族族群也普遍流传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连宾阳的炮龙节也附会狄青说,其背景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汉族狄青说当早于壮族狄青说,... 学术界一致认为广西壮族普遍流传的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是一种作伪,背景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桂南地区汉族族群也普遍流传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连宾阳的炮龙节也附会狄青说,其背景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汉族狄青说当早于壮族狄青说,发生于汉族势力弱于壮族的时代。明清以来,壮汉两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汉族各方面的势力强于壮族,壮族遂附会狄青说。壮汉两族共同的狄青说背后蕴含的是壮汉两族历史上的碰撞、发展、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青说 壮族 汉族
下载PDF
从地名看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的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8-163,共6页
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相异和相对应之处。相通点:都借用表身体/物体的名词。相异点:(1)壮族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和表达较汉族更具原生性;(2)壮语为内隐型空间,而汉语为外显型空间。相对应点:“左”、“右”指称地域汉... 壮族空间方位认知与表达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相异和相对应之处。相通点:都借用表身体/物体的名词。相异点:(1)壮族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和表达较汉族更具原生性;(2)壮语为内隐型空间,而汉语为外显型空间。相对应点:“左”、“右”指称地域汉语从古发展到今逐渐萎缩,而壮语一直都不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壮族 空间方位 认知 表达
下载PDF
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东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5-587,639,共14页
本文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主要结论有:1)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是广西汉、壮语方言和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汉语方言的上述用法源于壮语; 2)方式助词的语法化始于共享宾语后置的连动式V+au1+O,汉、壮语连... 本文描写了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主要结论有:1)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是广西汉、壮语方言和境内外台语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汉语方言的上述用法源于壮语; 2)方式助词的语法化始于共享宾语后置的连动式V+au1+O,汉、壮语连动式的不同类型特点可作为判断模式语和复制语的一个重要参项; 3)方式助词在汉、壮语之间发生了双向迁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助词 取舍助词 连动式 双向迁移
原文传递
凤山那岭壮语音系及词汇
18
作者 王朝阳 韦书文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8-93,共1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那岭屯壮语属于北部方言桂边土语,有35个声母、76个韵母、10个声调。新派塞音出现了送气音,老派和新派之间产生了区分,但尚未形成对立;有腭化和圆唇化声母,但并不整齐;韵母长短音的对立不整齐,只...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那岭屯壮语属于北部方言桂边土语,有35个声母、76个韵母、10个声调。新派塞音出现了送气音,老派和新派之间产生了区分,但尚未形成对立;有腭化和圆唇化声母,但并不整齐;韵母长短音的对立不整齐,只有[a]-韵长短对立比较完整;标准壮语[?b][?d]都是单数调,但是凤山那岭壮语却有双数调。文章还记录了凤山那岭壮语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岭壮语 音系 词汇
下载PDF
壮语的量词定语标记 被引量:4
19
作者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共13页
壮语处在核心名词与定语之间的量词有两类:一类与名词有搭配关系,设为CL0;另一类与名词没有搭配关系,设为CL00。CL0是兼用定语标记,而CL00则是专用的定语标记。定语标记的功能是从转指功能演变而来的。从壮语推导的演变路径也适用于其... 壮语处在核心名词与定语之间的量词有两类:一类与名词有搭配关系,设为CL0;另一类与名词没有搭配关系,设为CL00。CL0是兼用定语标记,而CL00则是专用的定语标记。定语标记的功能是从转指功能演变而来的。从壮语推导的演变路径也适用于其他台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 量词 定语标记
原文传递
壮侗语分类词的类型性质:数-分类词or/and名-分类词?
20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9-100,共22页
Aikhenvald区分名-分类词和数-分类词有10条特征。对照这10条来核实壮侗语,发现壮侗语名-分类词和数-分类词共存,且总体上名-分类词的表现较强;壮侗语内部名-分类词特征从强到弱顺序为:台语北支、中支>台语西南支>侗水语支>仡... Aikhenvald区分名-分类词和数-分类词有10条特征。对照这10条来核实壮侗语,发现壮侗语名-分类词和数-分类词共存,且总体上名-分类词的表现较强;壮侗语内部名-分类词特征从强到弱顺序为:台语北支、中支>台语西南支>侗水语支>仡央语支>黎语支,而数-分类词特征从强到弱顺序为:西部壮侗语>东部壮侗语,前者是语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后者是语言的外部接触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 分类词 类型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