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邹声泉 郭伟 +4 位作者 秦仁义 易继林 钱家勤 裘法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 分析各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同济医院普外科 2 84例及国内 1 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报道的 2 671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结果 非肝切... 目的 分析各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同济医院普外科 2 84例及国内 1 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报道的 2 671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结果 非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肝切除术相比 ,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χ2 =62 941 ,P <0 0 1 ) ,且肝切除术与疗效优良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非肝切除术 (ORS=0 30 3 ,95 %可信区间在 0 2 2 2~ 0 41 3)。间置空肠术的疗效与肝切除术的疗效相比关系不定 (RR =1 0 1 ,95 %可信区间为 0 98~ 1 0 4 )。其他术式与肝切除术相比 ,疗效均较差(RR值的 95 %上限小于 1 )。 结论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为理想的术式 ;手术应当多样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外科治疗 肝切除术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胰腺癌Bcl-2,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荣文 丁庆 +3 位作者 姜汉英 邹声泉 夏穗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51-854,共4页
目的 探讨bcl2 ,p53 基因和细胞凋亡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ABC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 例胰腺癌中Bcl2 和P53 蛋白表达,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肿瘤中细胞凋亡数量.结果 ... 目的 探讨bcl2 ,p53 基因和细胞凋亡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ABC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 例胰腺癌中Bcl2 和P53 蛋白表达,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肿瘤中细胞凋亡数量.结果 P53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 % ,临床Ⅰ期阳性率(26-7 % )却显著低于Ⅱ期(61-1 % ) 和Ⅲ+ Ⅳ期(70-6 % ,P< 0-05) ;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4 % ,临床Ⅰ期阳性率(93-3 % ) ,显著高于Ⅱ期(55-6 % ) 和Ⅲ+ Ⅳ期(47-1 % ,P< 0-05) ;组织学Ⅲ级癌细胞中凋亡指数明显高于Ⅰ,Ⅱ级( P< 0-05) ,Bcl2 蛋白阴性病例中凋亡指数明显高于Bcl2 阳性者( P< 0-01) .结论 Bcl2 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生长过程,Bcl2和P53 蛋白表达之间 存在密切负相关(τ= - 0-1747 ,P< 0-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BCL-2基因 P53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声泉 秦仁义 +7 位作者 王剑明 杨传永 易继林 钱家勤 刘飞龙 戴植本 裘法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 方法 对 1990年 1月~ 1997年 12月 2 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 17种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73例 ( 80 1% )手术后 1个月存活 ,发生并发症 81例 ,发生率 37 5 %。...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 方法 对 1990年 1月~ 1997年 12月 2 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 17种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73例 ( 80 1% )手术后 1个月存活 ,发生并发症 81例 ,发生率 37 5 %。根治术者胆管炎、胆瘘、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高于姑息术者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1月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SA分级、黄疸持续的时间等有明显关系 (P <0 0 1) ;1月生存率与手术类型、黄疸原因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有明显关系 (P <0 0 1)。 结论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机会应尽量行根治性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的合并症和死亡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才章 钱家勤 《腹部外科》 1996年第2期73-74,共2页
报告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92例,手术治疗87例,死亡13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病死率随着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强调早期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休克患者经积极复苏争取及早手术;即使抗休... 报告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92例,手术治疗87例,死亡13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病死率随着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强调早期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休克患者经积极复苏争取及早手术;即使抗休克治疗效果不佳亦应立即手术胆道减压,才有成活的可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又一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化脓性胆管炎 合并症 死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bcl-2、p5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丁庆 阿卜杜 +1 位作者 袁荣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研究癌基因蛋白bcl-2和p53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甲状腺肿瘤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 研究癌基因蛋白bcl-2和p53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甲状腺肿瘤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65.7%;p53蛋白在甲状腺腺瘤不表达,在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1.4%.bcl-2和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而p53蛋白在低分化及伴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阳性表达率高;bcl-2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和p53蛋白参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分化,且其表达水平的不同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P53蛋白 甲状腺肿瘤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亚群 +1 位作者 薛新波 涂志龙 《临床外科杂志》 1995年第4期182-183,共2页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总结治疗体会,我们认为:为了尽可能地清除坏死组织,引流含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及酶类的腹腔渗液,减轻毒素对机体的尽一步损害,以中断疾病的病理过程,积极、适时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本...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总结治疗体会,我们认为:为了尽可能地清除坏死组织,引流含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及酶类的腹腔渗液,减轻毒素对机体的尽一步损害,以中断疾病的病理过程,积极、适时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本文就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胰腺炎 手术时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检测 5 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 ,对其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p16蛋白...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检测 5 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 ,对其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p16蛋白在甲状腺腺瘤的阳性表达率 (86 7% )明显高于甲状腺癌的表达率 (4 5 7%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甲状腺癌中 ,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高分化者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分化者 (6 6 7%vs 2 5 % ,P <0 .0 5 ) ,但p16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临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关联 (P >0 .0 5 ) ;此外 ,甲状腺癌中p5 3及bcl 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均无关联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甲状腺肿瘤/遗传学 癌基因蛋白p16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复发胃癌的外科治疗(附48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元龙 杨传永 《普外临床》 CSCD 1995年第2期71-72,共2页
作者1990年以来收治48例复发胃癌再次剖腹,30例(63%)为术后3年内的近期复发。复发方式以残胃及吻合口局部复发(45/48,94%)为多,其次为腹腔播散。邻接脏器受侵率高,29例共48例次有肝、横结肠及胰腺等脏器受累。全组共12例发生了22例次并... 作者1990年以来收治48例复发胃癌再次剖腹,30例(63%)为术后3年内的近期复发。复发方式以残胃及吻合口局部复发(45/48,94%)为多,其次为腹腔播散。邻接脏器受侵率高,29例共48例次有肝、横结肠及胰腺等脏器受累。全组共12例发生了22例次并发症。全组手术死亡率12.5%,切除组为8.7%。作者指出,提高胃癌手术的根治度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不失时机对所有怀疑复发者行剖腹探查是提高复发癌切除率的关键。为减少胰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受侵的机会,胃癌切除后的重建以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胃切除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附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袁荣文 夏穗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07-408,共2页
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附14例临床分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袁荣文覃修福夏穗生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1],立即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在临床上少见,国... 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附14例临床分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袁荣文覃修福夏穗生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1],立即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在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文献多为散在个案报道。由于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出血 脾破裂 自发性
原文传递
胃嗜酸性肉芽肿20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章世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46-147,共2页
胃嗜酸性向芽肿属少见病。我们近9年中共手术治疗20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期有病理诊断的各种胃手术共196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所占的比率约为1%(20/1964)。该病误诊误治率较高。我们认为仔细询问病史,上消化道钡餐检... 胃嗜酸性向芽肿属少见病。我们近9年中共手术治疗20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期有病理诊断的各种胃手术共196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所占的比率约为1%(20/1964)。该病误诊误治率较高。我们认为仔细询问病史,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明确此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嗜酸性肉芽肿 临床
下载PDF
外周静脉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新波 夏穗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11-12,共2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胃肠外营养是主要供能途径。经外周静脉进行营养支持,可供给机体充足的营养且无明显副反应,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并发症之优点,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全胃肠道外营养 胰腺炎
全文增补中
门静脉高压症脾厚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志海 刘玉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5-276,共2页
通过门静脉高压症的脾脏厚度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脾脏厚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及切脾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呈正相关,与门静脉主干的血流时间平均速度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 通过门静脉高压症的脾脏厚度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脾脏厚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及切脾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呈正相关,与门静脉主干的血流时间平均速度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脾脏越大门静脉系统的高阻力、高动力血流状态越严重。切脾后FPP值较切脾前FPP值显著降低(P<0.01)。离断术后FPP值又升高,但未达切脾前FPP值水平,脾肾静脉分流术后FPP值与切脾后FPP值相比几乎无改变。说明脾切除是降低FPP的主要因素,选择含有脾切除的手术方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脾厚度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门脉高压症侧支开放率及脐静脉开放时离断术前后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志海 +1 位作者 章世华 薛新波 《临床外科杂志》 1995年第1期28-30,共3页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前列腺素E1(PGE1)间接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详细了解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变化,前者对胃左静脉(LGV)、开放脐静脉(UV)及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的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前列腺素E1(PGE1)间接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详细了解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变化,前者对胃左静脉(LGV)、开放脐静脉(UV)及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的显示率分别为77.5%、12.5%及85%,后者对LGV、胃短静脉(SGV)及UV的显示率分别为78.3%、39.1%及30.4%,两者结合应用,优缺点可以互补。LGV、SGV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根源,应彻底离断。UV开放时,离断术后门脉主干流量及UV的这肝血流量均增加,行离断术为佳.自发脾肾静脉分流侧支出现率最高,当其丰富时,行离断术或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门脉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肠外营养支持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敦贵 王开富 +5 位作者 肖春梅 叶启发 胡超英 薛新波 夏穗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8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支持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病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活性的变化。结果:40例普外科病人接受了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后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 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支持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病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活性的变化。结果:40例普外科病人接受了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后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升高21.4%,脂质氧化物(LPO)含量下降21.5%,而对照组病人的SOD活性却下降3.2%,LPO活性上升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SOD LPO
下载PDF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亚群 薛新波 +2 位作者 汪元芳 张青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CDFI检查DV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下肢股、(月国)静脉血流状况,综合二维超声、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流速度、管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CDFI检查DV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下肢股、(月国)静脉血流状况,综合二维超声、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流速度、管径、瓣膜区返流等指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DFI对DVI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幽门”功能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元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幽门再造式 胃切除 幽门功能 RPG
原文传递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及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亚群 薛新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60-62,共3页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国内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道13例经静脉造影证实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了本病的病因,介绍了非手术治疗方法。除3例病程超过3个月来诊,疗效不显著外,另1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血栓再...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国内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道13例经静脉造影证实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了本病的病因,介绍了非手术治疗方法。除3例病程超过3个月来诊,疗效不显著外,另1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血栓再通的自然病程,为手术重建静脉通路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病因 术后
下载PDF
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临床应用23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元龙 夏穗生 《临床医学杂志》 198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作者设计一再造幽门来完成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幽门再造包括吻合口口径相当于正常幽门口径,胃残端大弯侧吻合口粘膜外翻固定于距口缘1cm的胃壁浆肌层上制成粘膜瓣,胃十二指肠对端一层吻合,吻合口外用取自于胃窦体交界部的带... 作者设计一再造幽门来完成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幽门再造包括吻合口口径相当于正常幽门口径,胃残端大弯侧吻合口粘膜外翻固定于距口缘1cm的胃壁浆肌层上制成粘膜瓣,胃十二指肠对端一层吻合,吻合口外用取自于胃窦体交界部的带血管蒂的胃浆肌层组织瓣包绕一周。现已完成23例,随访结果表明,该术式能有效地防止倾倒症及减少返流。本术式方法简便,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成功率可达80%,且有助于减少胃术后近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再造 胃切除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症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志海 戴植本 +2 位作者 钱家勤 杨传永 《普外临床》 CSCD 1995年第6期351-352,360,共3页
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尚未引起外科医生应有的重视。本组资料显示 HBsAg、HBeAg、HBcAbb·IgM、及 HBcAb 与 HBsAg 同时阳性的比率分别高达70.9%、22.1%、37.6%及60.5%,说明2/3以上的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 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尚未引起外科医生应有的重视。本组资料显示 HBsAg、HBeAg、HBcAbb·IgM、及 HBcAb 与 HBsAg 同时阳性的比率分别高达70.9%、22.1%、37.6%及60.5%,说明2/3以上的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存在着乙型炎病毒(HBV)的现行感染,1/3以上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或处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在门静脉高压症阶段仍应重视抗病毒治疗。外科手术组与内科治疗组的 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标志物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有手术适应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HRV-VCV 感染状况仍未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肝炎病毒 肝硬变 标志物
原文传递
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元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幽门再造 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