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部分作家、评论家漫谈广西民族文学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院学报编辑部、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前夕,邀请了区内部分作家、评论家和我院部分文科师生就广西民族文学发展趋势进行座谈研讨。这次研讨会开得热烈、坦诚、明快,大家畅所欲言,颇多开拓性和建设... 我院学报编辑部、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前夕,邀请了区内部分作家、评论家和我院部分文科师生就广西民族文学发展趋势进行座谈研讨。这次研讨会开得热烈、坦诚、明快,大家畅所欲言,颇多开拓性和建设性意见,现将部分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发展趋势 作家作品 民族作家 评论家 文学创作 民族传统 广西少数民族 刘三姐 民族特色
下载PDF
振兴广西民族文学的一点思索——陆地小说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3-55,52,共4页
当前广西文学界最关心、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广西没有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或获奖作品。原因何在,众说纷纭。有说广西作家观念陈旧,表现手法不新,有说作家文化素质不高;有说广西作品缺乏当代意识,缺乏现代感的结构,有说作家缺乏独特的发... 当前广西文学界最关心、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广西没有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或获奖作品。原因何在,众说纷纭。有说广西作家观念陈旧,表现手法不新,有说作家文化素质不高;有说广西作品缺乏当代意识,缺乏现代感的结构,有说作家缺乏独特的发现,等等。上述说法,都很在理。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写出好作品,是有多种因素的。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学的成熟,有赖于各种条件的成熟。当然,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思想观念的更新,文化素质的提高,写作手法的新颖,独特的审美发现等等,都是极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去认真解决、提高。此外,我以为对本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因素 民族文学 小说创作 思想观念 广西少数民族 文化素质 结构 民族题材 当代意识 汉族
下载PDF
幻美、幽默宽容——仫佬族文化审美特性简述 被引量:2
3
作者 伊平 《民族艺术》 1992年第3期206-212,共7页
在桂西北九万大山南麓,居住着一个古老而又年青的只有十万多人口的民族——仫佬族。她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从远古艰难地跋涉过来,又迈着骄健的步伐向未来走去。
关键词 审美特性 民族文化 佬人 审美追求 幽默诙谐 生存与发展 兄弟民族 民间故事 民族历史文化 宽容
原文传递
柳北游击战斗生活的再现——读于慎波的《柳北烽火》 被引量:1
4
作者 伊平 《南方文坛》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解放战争期间广西党领导的游击队异常活跃,活动遍及八桂山水,把“桂系军阀”后院搅得地覆天翻。《柳北烽火》(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广西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194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西省工委在横县六秀村召开了各地负责... 解放战争期间广西党领导的游击队异常活跃,活动遍及八桂山水,把“桂系军阀”后院搅得地覆天翻。《柳北烽火》(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广西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194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西省工委在横县六秀村召开了各地负责干部会议以后,各地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广泛开展了武装斗争以配合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在很短时间内,反蒋游击战斗的烈火迅猛烧遍全省,先后建立起桂北、柳北、桂东、都宜忻、桂中、桂中南、左江、六万山、十万山,粤桂南等十多个游击根据地。解放前夕,脱产的游击战士达数万人,许多根据地连成一片,不少县、区、乡建立了革命政权,对粉碎桂系军阀妄图以广西为依托,建立“西南联防”,准备在大陆解放后继续负隅顽抗的阴谋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越临近解放,国民党反动军警对我游击队的扫荡围剿越是加剧,斗争甚是残酷。我游击队经受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生活 柳北 游击根据地 蒋管区 桂系军阀 正面战场 解放前夕 解放战争期间 桂中 广西人民出版社
原文传递
艰难的起飞——当代壮族文学概评 被引量:1
5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9-15,共7页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文学 壮族文化 壮族人 民间文学 刘三姐 民族歧视 口头创作 广西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 壮族地区
下载PDF
相思湖作家群现象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4-76,共3页
当前活跃在广西文坛的中青年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相思湖畔的广西民族学院,有人戏称之为来自“相思湖畔作家群”。本文通过时相思湖畔作家群现象的透视,揭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相思湖作家群 现象 园丁 社会关注
下载PDF
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看法
7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6-29,共4页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与政治 社会政治功能 无产阶级 服务 政治斗争 全盘否定 作品 革命斗争 托尔斯泰 马克思
下载PDF
略评反映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文学创作
8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60-66,共7页
文学创作不仅要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还应该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寻求正确的解答,促进文学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发挥文学表现生活,推动生活,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战斗作用。别林斯基说过,如果文学作品不是痛苦的哀号和热情的赞颂,... 文学创作不仅要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还应该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寻求正确的解答,促进文学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发挥文学表现生活,推动生活,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战斗作用。别林斯基说过,如果文学作品不是痛苦的哀号和热情的赞颂,如果它不是问题或问题的解答,它对于我们就是死的。列宁在论托尔斯泰时也指出托尔斯泰在描写革命前旧俄国的历史生活时,在作品里“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第一流的地位。”这些提法尽管不同,但意思是明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文学创作 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 托尔斯泰 四人帮 文学表现 现实关系 真实描写 报告文学
下载PDF
当代壮人风流之歌——读邓永隆的中短篇小说集《遥远的爱》
9
作者 伊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93-98,2,共7页
邓永隆是个壮族作家。过去我只知道他是诗人,他的散文诗集《红水河之恋》乡情很浓,诗里蕴含着解不尽的布洛陀情结,有大山的神韵,大河奔流的情思,表现一个布洛陀子孙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壮乡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最近读了他的中短篇小说... 邓永隆是个壮族作家。过去我只知道他是诗人,他的散文诗集《红水河之恋》乡情很浓,诗里蕴含着解不尽的布洛陀情结,有大山的神韵,大河奔流的情思,表现一个布洛陀子孙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壮乡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最近读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遥远的爱》,我才知道他的小说也写得像他的诗那么美,同样充盈着悠悠不尽的乡情,飘逸大山的神韵、江河的情思,散发一股有如“三月三”五色糯饭的甜香,道不尽一个壮族儿子对壮族母亲的深深的情和融融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永隆 《遥远的爱》 布洛陀 壮族 中短篇小说 山寨 骆越 乡亲 张平 乡情
下载PDF
“显出中国人的特点来”——鲁迅论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10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31-36,共6页
一个民族无论大小,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使用着同一语言,具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民族传统,养成了一种共同的心理素质,因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风貌。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描写不同民族生活的... 一个民族无论大小,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使用着同一语言,具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民族传统,养成了一种共同的心理素质,因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风貌。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描写不同民族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应描绘出不同的民族独特风貌,显示出民族的特点来。文学艺术具有民族特点,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古今中外优秀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点 鲁迅 各民族 民族特色 民族传统 地方色彩 独特风貌 中华民族 民族性格 艺术形式
下载PDF
韦壮凡的艺术追求
11
作者 伊平 《民族艺术》 1993年第3期14-19,共6页
一个真正的作家总是有自己执著的艺术追求。没有个性追求的作家,其创作只能东模西仿,依样画葫芦,写出的东西必然昙花一现,在文学史上了无踪迹。韦壮凡不是这样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某些作品却未被时... 一个真正的作家总是有自己执著的艺术追求。没有个性追求的作家,其创作只能东模西仿,依样画葫芦,写出的东西必然昙花一现,在文学史上了无踪迹。韦壮凡不是这样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某些作品却未被时间尘封,有的甚至还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追求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文化大革命 作家 奥赛罗 戏剧创作 矛盾冲突 康王 思想性格
原文传递
深入认识和坚持《讲话》的基本原则
12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89-94,共6页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整整四十九个年头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起了翻天复地的巨变,中国的革命文艺运动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经历风风雨雨,虽然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却是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的...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整整四十九个年头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起了翻天复地的巨变,中国的革命文艺运动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经历风风雨雨,虽然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却是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多年来文艺实践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当我们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道路前进的时候,社会主义文艺就发展繁荣、兴旺发达;当某个时期、某个部门、某些人背离《讲话》的方向、道路,背离《讲话》的基本原则的时候,文艺就遭到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新文艺运动 工农兵 延安文艺座谈会 西方现代派 文艺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 半个世纪 文艺方向 现实主义
下载PDF
红水河人的心路历程——读陈修龄的“红水河系列中篇”
13
作者 伊平 《南方文坛》 1994年第2期35-39,共5页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正猛烈地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从而引起城乡人们新旧思想观念上的冲撞与聚变,因而,反映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传统观念与当代意识的碰撞与斗争就成了当前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正猛烈地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从而引起城乡人们新旧思想观念上的冲撞与聚变,因而,反映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传统观念与当代意识的碰撞与斗争就成了当前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纵观反映这种矛盾冲突的作品,其主要模式无非是:或写商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矛盾纠葛 少数民族题材 当代意识 二十世纪末 天圣 民族历史 灵与肉 弱女子 心理积淀
原文传递
深沉悲壮 高洁隽美——论我区长篇小说新作《第一个总统》的崇高美
14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4,共4页
一部成功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应该表现出崇高的美。这种崇高美,是社会生活中崇高的事物在艺术创作上的反映。历史伟人是他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那个时代的旧事物、旧思想、旧势力进行生死搏斗,表现出一种力拔山... 一部成功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应该表现出崇高的美。这种崇高美,是社会生活中崇高的事物在艺术创作上的反映。历史伟人是他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那个时代的旧事物、旧思想、旧势力进行生死搏斗,表现出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与伟力,不管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在他们身上都显露出一股高洁的气质和隽美的品德,洋溢着激情壮美,给人以深沉悲壮之感,今人崇敬和仰慕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崇高美 失败 袁世凯 社会生活 斗争 总统府 历史人物 形象 民主革命
下载PDF
略谈《瀑布·黎明》的得失
15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11,共6页
壮族老作家陆地同志的《瀑布·长夜》写韦步平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走过了崎岖艰辛的历程,但都一一失败了,最后奔向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寻找另一条真正的革命之路。《瀑布》第二部《黎明》就是写韦步平到广州后,找到了... 壮族老作家陆地同志的《瀑布·长夜》写韦步平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走过了崎岖艰辛的历程,但都一一失败了,最后奔向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寻找另一条真正的革命之路。《瀑布》第二部《黎明》就是写韦步平到广州后,找到了当年在川军的同事和领路人章斌,进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重返广西故乡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发动武装起义,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北十之后,坚持山区斗争,最后被叛徒暗害,光荣牺牲。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史诗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南方农村的革命运动。作者以韦步平的革命行踪为主线,围绕岚山、巴龙农民运动,纵横交错地真实动人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桂西山区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运动 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 革命运动 桂西山区 武装起义 河口起义 三十年代 农村 中国农民
下载PDF
“显出中国人的特点来”——学习鲁迅论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16
作者 伊平 《学术论坛》 1981年第6期67-69,共3页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以此取得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丰富世界文学艺术宝库的。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创作的民族特点,他在这方面有过许多论述,并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鲁迅先生把显示自己国...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以此取得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丰富世界文学艺术宝库的。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创作的民族特点,他在这方面有过许多论述,并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鲁迅先生把显示自己国家民族的特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要求。他曾说过创作要“竭力使人物显出中国人的特点来,使观者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人和中国事”。关于作品能否打进界世,他这样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他又说,“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文艺贵在独创。而显示民族特点应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点 学习鲁迅 地方色彩 民族特色 世界文学史 中华民族 民族文学 艺术宝库 文学艺术作品 国家民族
下载PDF
在民间文学迷宫中探迷——简论蓝鸿恩的理论研究
17
作者 伊平 《南方文坛》 1992年第2期20-26,共7页
著名壮族作家蓝鸿恩同志,他从十六岁发表第一篇习作至今,五十个年头过去了。五十年来,他走在一条崎岖艰辛的道路上,在为生活、为革命劳碌奔波的间隙中,断断续续地从事文学创作,写诗、写散文、写剧本、写小说,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研究民间... 著名壮族作家蓝鸿恩同志,他从十六岁发表第一篇习作至今,五十个年头过去了。五十年来,他走在一条崎岖艰辛的道路上,在为生活、为革命劳碌奔波的间隙中,断断续续地从事文学创作,写诗、写散文、写剧本、写小说,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研究民间文学,整理传统剧目也写电影文学剧本,著述颇丰。曾被人们戏称“杂家”。七十年代以前,他在艺苑耕耘数十载,虽说十八般武艺样样来得,但回首反思,又觉尽管收获颇丰,也不乏奇卉异草,但终是蜻蜒点水,有如水上浮萍,根不深叶不茂。他依据自己多年来的观察体验,深感壮族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但由于没有民族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经诗 文学创作 中华民族大家庭 宗教内容 雷王 民族神话 作品人物 神话研究 思想意义 银河奖
原文传递
应当发展社会主义通俗小说
18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1-93,共3页
通俗小说也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花。虽然她不如某些名花娇艳,芬芳四溢,但却是文艺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缺少她,生活就会显得单调。她常常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自有知音——广大的读者群。她可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人们也可从中领略到一种原... 通俗小说也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花。虽然她不如某些名花娇艳,芬芳四溢,但却是文艺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缺少她,生活就会显得单调。她常常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自有知音——广大的读者群。她可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人们也可从中领略到一种原始纯朴的美德,可以熏陶人们的情操,增长见识。通俗小说在当代也应当得到发展。通俗小说的发展,是群众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小说创作 读者群 发展社会主义 通俗性 娱乐性 通俗文学 传奇色彩 作品 当代
下载PDF
红水河风土人情录——读陈修龄的“红水河系列中篇”小说
19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78-83,共6页
陈修龄是我院中文本科函授毕业生,后又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现任《广西电力报》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水电战线工作,创作颇丰,是广西中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雨后竹翠》获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优秀作品奖,小说《五省巡按》获《柳... 陈修龄是我院中文本科函授毕业生,后又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现任《广西电力报》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水电战线工作,创作颇丰,是广西中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雨后竹翠》获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优秀作品奖,小说《五省巡按》获《柳絮》1983年优秀作品奖,小说《古河雾》1987年获《广西文学》红水河征文奖,与人合作的小说集《香灵》1987年获全国七省区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中国有条红水河》获银荔电视艺术奖和1992年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骏马奖等。中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红水河 广西各民族 民族历史 习俗 风土人情 神树 现代文明 小说集 村寨
下载PDF
开一代诗风的《女神》
20
作者 伊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25-29,共5页
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中指出: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诗人郭沫若同志,"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 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中指出: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诗人郭沫若同志,"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郭老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就是开一代诗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革命浪漫主义 诗集 共产主义 祖国 思想体系 诗风 文学创作 诗歌创作 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