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 被引量:144
1
作者 裘锡圭 《文物》 1974年第7期49-63,共15页
1973年9月,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江陵县城北面的凤凰山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其中的第10号墓,出土木牍6片,竹简170多片,内容极为重要,对于研究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价值。壹释文全部释文分类抄录于下(少数文字... 1973年9月,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江陵县城北面的凤凰山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其中的第10号墓,出土木牍6片,竹简170多片,内容极为重要,对于研究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价值。壹释文全部释文分类抄录于下(少数文字无法辨认的竹简从略)。为了后文称引的方便,我们把每一片简牍都编了号。释文中有些字后面加了"?",表示所释不很有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 竹简本 西汉前期 居延汉简 出土 汉代 田租 西乡 人口 江陵
原文传递
史墙盘铭解释 被引量:125
2
作者 裘锡圭 《文物》 1978年第3期25-32,共8页
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的发现,是解放后西周青铜器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这群青铜器中的史墙盘,铭文长达二百八十四字,内容也很重要,尤其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盘铭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文字和用语,释读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是对盘铭的初步考... 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的发现,是解放后西周青铜器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这群青铜器中的史墙盘,铭文长达二百八十四字,内容也很重要,尤其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盘铭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文字和用语,释读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是对盘铭的初步考释,错误一定很多,希望同志们提出批评。先把盘铭的释文抄在下面(图一): 这篇铭文的前半篇是称颂周王朝诸先王和当时的天子的。最后提到的先王是穆王,天子当然是穆王的儿子恭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窖藏 先王 铭文 解释 考释 文王 周王朝 西周金文 西周中期 武王
原文传递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7
3
作者 朱德熙 裘锡圭 《文物》 1979年第1期42-52,共11页
平山一号墓出土有铭刻的铜器五十余件。其中方壶、大鼎和兆域图铜板的铭文都在四百字以上,圆壶铭文二百余字。方壶和大鼎是中山王(?)所作,圆壶从圈足铭文看,也应作于王(?)时代,但壶腹铭文则是他儿子(妾子)(次虫)加刻上去的。这三件铜器... 平山一号墓出土有铭刻的铜器五十余件。其中方壶、大鼎和兆域图铜板的铭文都在四百字以上,圆壶铭文二百余字。方壶和大鼎是中山王(?)所作,圆壶从圈足铭文看,也应作于王(?)时代,但壶腹铭文则是他儿子(妾子)(次虫)加刻上去的。这三件铜器都提到燕王子哙禅位给子之,引起内乱,中山王(?)派相邦賙出兵伐燕,夺得土地。铭文表面上是对相邦賙的功业和德行的赞扬,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和(妾子)(次虫)父子两代对相邦賙怀有戒心,害怕燕国的事在中山重演。兆域图是一幅建筑平面图。图上注明建筑各部分的尺度以及王后和夫人的棺椁和题凑的制度等等。此外,图中还有记王命的铭文四十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建筑平面图 说文 先王 古音 平山 十三年 侯马盟书 王后 战国文字
原文传递
战国货币考(十二篇) 被引量:71
4
作者 裘锡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70-84,共15页
一桼垣一釿圆钱考战国货币里有一种面文作“(?)垣一釿”的圆孔圆钱(《辞典》上151页),古钱家释“垣”上一字为“长”、“来”、“乘”或“北长”(《辞典下251—252页),显然都与字形不合。根据周秦金文来看,这个字应该释作“桼”。战国... 一桼垣一釿圆钱考战国货币里有一种面文作“(?)垣一釿”的圆孔圆钱(《辞典》上151页),古钱家释“垣”上一字为“长”、“来”、“乘”或“北长”(《辞典下251—252页),显然都与字形不合。根据周秦金文来看,这个字应该释作“桼”。战国晚期的三件秦器——廿七年上郡戈(故宫藏)、三年上郡戈(《录遗》583)以及册(?)三年高奴铜权(《文物》1964年9期43页),都有“漆”字,所从的“桼”作(?)。春秋时代的曾伯(雨桼)簠有“(雨桼)”字,所从的“桼”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史 地理志 战国晚期 战国时代 河北省 春秋时代 史记 战国文字 古印 后汉书
原文传递
■公盨铭文考释 被引量:62
5
作者 裘锡圭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27,共15页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近购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 。从器形和铭文字体看,其时代当属西周中期後段。铭文共十行,除最後一行为九字外,每行皆十字,共九十九字。铭文的格式和内容与一般西周铜器迥异,劈头就说天命禹治水,天为民立法立王,导民以德,...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近购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 。从器形和铭文字体看,其时代当属西周中期後段。铭文共十行,除最後一行为九字外,每行皆十字,共九十九字。铭文的格式和内容与一般西周铜器迥异,劈头就说天命禹治水,天为民立法立王,导民以德,接著以较多文字讲民之好德者应如何行事,最後以 公说民当用德的一句话作结。 公似即作器者,所以暂名此器为 公 。从这篇铭文可以知道,当时人的确把禹看作受天之命乎治水土的神人;并可据有关文字纠正后人对禹治水传说的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铜器 西周中期 西周金文
原文传递
《神乌赋》初探 被引量:57
6
作者 裘锡圭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8,共7页
尹湾6号西汉晚期墓所出竹简中,有一篇基本完整的《神乌赋》。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资料的重大新发现。本刊1996年第8期已经发表了《神乌赋》大部分竹简的图版。同期所载《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选入了此赋的释文。同期所载滕昭宗《尹湾汉... 尹湾6号西汉晚期墓所出竹简中,有一篇基本完整的《神乌赋》。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资料的重大新发现。本刊1996年第8期已经发表了《神乌赋》大部分竹简的图版。同期所载《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选入了此赋的释文。同期所载滕昭宗《尹湾汉墓简牍概述》和第10期所载《尹湾汉墓简牍初探》,都对此赋作了简单介绍(后者对赋文内容的介绍较为符合原意)。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研究、利用《神乌赋》,我们专为它写了这篇《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乌赋 古代文学史 初探 尹湾汉墓简牍 平声字 新发现 离骚 上声 竹简 简文
原文传递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 被引量:60
7
作者 裘锡圭 《文物》 1979年第7期25-33,共9页
应湖北省博物馆之约,我和李家浩同志参加了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墓中出土文字资料总计在一万字以上。青铜礼乐器和用器大都铸有铭文。挂在中室钟架上的八组六十四件编钟,件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二千八百字左右。... 应湖北省博物馆之约,我和李家浩同志参加了随县曾侯乙墓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墓中出土文字资料总计在一万字以上。青铜礼乐器和用器大都铸有铭文。挂在中室钟架上的八组六十四件编钟,件件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二千八百字左右。架上的一件大鎛有可以确定墓葬年代的重要铭文。钟架中下层的横梁(即笋)以及挂钟用的铜钩和框架上,也都刻有关于乐律的文字。中室磬架上的四组石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资料 曾侯乙墓 铜器铭文 左传 简文 兵器 省博物馆 说文 乐律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战国文字中的“市” 被引量:48
8
作者 裘锡圭 《考古学报》 1980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秦和西汉前期的印章里有不少市印,如"临菑(淄)市"(稽庵)、"(孷)市"、"都市"(举2-58下)等。在同时期的封泥和陶、漆器上也常见此类市印的印文。根据文献,战国时代的市官是经常需要使用玺印的。《周礼·... 秦和西汉前期的印章里有不少市印,如"临菑(淄)市"(稽庵)、"(孷)市"、"都市"(举2-58下)等。在同时期的封泥和陶、漆器上也常见此类市印的印文。根据文献,战国时代的市官是经常需要使用玺印的。《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郑玄注:"玺节,印章,如今之斗检封矣,使人执之以通商。"同书《地官·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国市",郑注:"货节,谓商本所发司市之玺节也。"《周礼》是战国作品,关于市官用玺印的规定,显然反映了战国时代的情况。战国时代的商业是很发达的,按理说在战国玺印、陶器等遗物的文字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文字 印文 战国时代 著录 齐国文字 玺印 说文 三晋 古印 陶器
原文传递
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 被引量:43
9
作者 裘锡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9-113,142,共6页
本文对 1 979年在甘肃敦煌西北马圈湾出土的一枚汉简作了考释 ,证明汉代已存在关于韩朋夫妇的故事。这不但究明了《搜神记》中关于韩夫妇的记载和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韩朋赋》的渊源所自 ,而且对研究汉代通俗文艺的发达情况具有重... 本文对 1 979年在甘肃敦煌西北马圈湾出土的一枚汉简作了考释 ,证明汉代已存在关于韩朋夫妇的故事。这不但究明了《搜神记》中关于韩夫妇的记载和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韩朋赋》的渊源所自 ,而且对研究汉代通俗文艺的发达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韩朋 搜神记 敦煌赋
下载PDF
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 被引量:38
10
作者 裘锡圭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5期3-28,共26页
本文阐述了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传世古籍的重要意义,认为能够帮助解决一些本来无法解决的、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够帮助检验前人的成果,决定一些聚讼纷纭的问题的是非。本文通过若干具体例子证实,利用居延汉简、银雀... 本文阐述了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传世古籍的重要意义,认为能够帮助解决一些本来无法解决的、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够帮助检验前人的成果,决定一些聚讼纷纭的问题的是非。本文通过若干具体例子证实,利用居延汉简、银雀山竹简、马王堆帛书以及其他汉代金石文字材料,在校正、释读许多传世古籍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还指出,目前古籍整理注释工作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对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重视不够的倾向,希望这种倾向能很快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资料 考古发现 今本 马王堆帛书 校读 重要性 秦汉 居延汉简 古籍整理 古书
原文传递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7
11
作者 裘锡圭 《考古》 1974年第1期46-55,76-77,共12页
一 "遣册"字体的特点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由三百十二枚竹简组成的"遣册",对于研究汉字字体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发现过不少西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但是西汉前期(指汉初至景帝时期)的隶书却很罕见。六十... 一 "遣册"字体的特点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由三百十二枚竹简组成的"遣册",对于研究汉字字体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前发现过不少西汉时代的文字资料,但是西汉前期(指汉初至景帝时期)的隶书却很罕见。六十多年来,在我国西北部相当于汉代河西四郡和西域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隶书 古隶 图版 西汉前期 汉字字体 草书 偏旁 写法 小篆
原文传递
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 被引量:37
12
作者 朱德熙 裘锡圭 《文物》 1973年第12期59-61,13,共4页
战国铜器刻辞里常常出现"自"字。例如: (1)□公左自重(《洛阳古城古墓考》图版187之9) (2)廿九年十二月为东周左自佰壶(《三代》12.12,壶) (3)(彳壴)公左自(又12.15,壶) (4)□公右自重□(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陈列室藏鼎) (5)... 战国铜器刻辞里常常出现"自"字。例如: (1)□公左自重(《洛阳古城古墓考》图版187之9) (2)廿九年十二月为东周左自佰壶(《三代》12.12,壶) (3)(彳壴)公左自(又12.15,壶) (4)□公右自重□(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陈列室藏鼎) (5)公朱右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R434,A 109,鼎) (6)盖铭:公朱左自器铭: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自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文物》)1965年7期53—5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战国铜器 战国时代 汉代 帝国主义 古玺文 陈列室 文物 皇后 玺印
原文传递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被引量:31
13
作者 裘锡圭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19,共10页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卜辞中的“衣”郭沫若读为地名“殷”,以为指河南沁阳附近的古殷城(《卜辞通纂》635片考释,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496页),信从者也颇多。但是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辞义多不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祭祀卜辞 甲骨文字 宾组卜辞 古文字研究 西周金文 无名 李学勤 辞例 卜问
原文传递
战国文字研究(六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朱德熙 裘锡圭 《考古学报》 1972年第1期73-89,共17页
侯属载书"麻夷非是"解侯马载书誓辞结尾云:"(?)(吾)君其明(?)(氐见)之,麻(?)(夷)非是。"沁阳载书甲一亦有"麻夷非是"之语,又甲二背面有"□非氏"三字,当是同类语之残文。《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 侯属载书"麻夷非是"解侯马载书誓辞结尾云:"(?)(吾)君其明(?)(氐见)之,麻(?)(夷)非是。"沁阳载书甲一亦有"麻夷非是"之语,又甲二背面有"□非氏"三字,当是同类语之残文。《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认为"麻夷即灭:《方言》十三日‘摩,灭也,《广雅·释诂》曰‘夷,灭也’",又指出古是、氏通用,载书是字当读为姓氏之氏,凡此都是正确的。但文中释非为我,则不可从。案载书此字形体与金文非字全同,决为非字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文字 说文 铭文 古文字 金文 左传 简文 形体 古玺文 信阳
原文传递
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27
15
作者 裘锡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2,共9页
我们所说的“文字学”取其传统用法,指以记录汉语的方块汉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40年来,在语言学的带动下,文字学的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同时,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汉字资料的不断发现,以及国家的语文工作和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实践,都对汉字的研... 我们所说的“文字学”取其传统用法,指以记录汉语的方块汉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40年来,在语言学的带动下,文字学的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同时,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汉字资料的不断发现,以及国家的语文工作和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实践,都对汉字的研究工作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文字学领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下面择要作简单的介绍,并附述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偏颇之处希望大家指正。文中加注时,以加方括号的数字为文章或书的代号,请参阅文末所附参考文献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问题 方块汉字 通假字 古汉字 语素构成 古今字 参考文献目录 假借字 促进作用 隶变
下载PDF
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恩田 田昌五 +13 位作者 刘敦愿 严文明 李学勤 张学海 张忠培 陈公柔 邵望平 郑笑梅 俞伟超 高明 栾丰实 黄景略 裘锡圭 蔡凤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4-354,375,共12页
历史总是好对人们开玩笑。六十多年前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有两大考古发现。一是"黑陶期"即龙山文化的城址。二是九个字的刻字陶片。六十多年来,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怀疑。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甲骨文 古文字 陶片 城子崖 龙山时代 刻划符号 考古发现 原始文字 大坟口文化
原文传递
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说明 被引量:30
17
作者 裘锡圭 李家浩 《音乐研究》 1981年第1期19-23,共5页
(1)徵(图2:①) 阶名“徵”在钟磬铭文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为了印刷方便,一律直接释作“徵”。《说文·壬部》“徵”字古文作: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音”字都作“冒”,上引(2)与(3)的左旁应是“(?)”的异体。“(?)”即《说文》“读若... (1)徵(图2:①) 阶名“徵”在钟磬铭文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为了印刷方便,一律直接释作“徵”。《说文·壬部》“徵”字古文作: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音”字都作“冒”,上引(2)与(3)的左旁应是“(?)”的异体。“(?)”即《说文》“读若愆”的“(?)”字省体。“愆”、“遣”读音极近,所以“(?)”字加注“(?)”声。古文字里常见由同音或音近的两个字合成的字,如“(?)”、“(?)”等,(?)也属于这一类。(1)的左旁与此显然是一个字,它省去了“(?)”所从的“臼”而加注“(?)”声。(2)的右旁是“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资料 曾侯乙墓 古文字 说文 铭文 西周金文 甲骨文 钟磬 异体 印刷
原文传递
晋侯苏钟笔谈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世民 李学勤 +4 位作者 陈久金 张闻玉 张培瑜 高至喜 裘锡圭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66,100,共14页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迄今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这一项目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期在夏商周年代学方面作出新的开拓。项目已经设立了三十几...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迄今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这一项目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期在夏商周年代学方面作出新的开拓。项目已经设立了三十几个专题,其间一个很重要的专题是晋侯稣(苏)编钟的研究。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青铜器之一,出自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的8号墓。1992年,该墓遭受盗掘,编钟的前14件流散到香港。同年12月,由上海博物馆抢救收藏。编钟的最后2件留于墓内,经清理出土,1994年在发掘简报中发表。最近,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撰有专文,公布了前14件有关材料,并有详细的论述。这组编钟刻有长篇铭文,十分珍异,所以在邹衡先生最早提及之后,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钟铭标有周王纪年和一系列历日,在已著录的青铜器铭文中得未曾有,为探讨西周年代学的若干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不过,编钟及其铭文需要讨论的地方很多,学者见仁见智,看法容有不同。“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为了配合编钟的专题研究,邀请部分专家笔谈,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个想法获得《文物》编辑部的支持,又承上海博物馆提供编钟首件彩版(见《文物》本期封底),都是我们非常感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年 晋侯苏编钟 上海博物馆 铜器铭文 历日 夏商周断代工程 月相 十七年 初吉 既生霸
原文传递
“古史辨”派、“二重证据法”及其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4
19
作者 裘锡圭 曹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共12页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究及"二重证据法"、"五帝时代"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史辨"派在对上古史认识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在古书辨伪方面则有许多地方需要纠正;我们今天对于疑古思想和学说应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涌现了大批出土文献,但就出土文献研究而言,传世典籍以及历代学者对传世典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目前中国古典学,包括出土文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不在缺乏理论或方法,而在研究者往往缺乏科学的态度。必须大力提倡一切以学术为依归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提倡学术道德、学术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二重证据法” “五帝时代” 出土文献
下载PDF
殷墟甲骨文字考释(七篇) 被引量:22
20
作者 裘锡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种合文往往由于“小”被视为不成字的点画而遭到误释.如“(?)”为“小甲”合文,到1948年才有方静若撰文发其覆,直到近年才普遍得到承认.《铁云藏龟拾遗》1.14(即《甲骨文合集》32599)的“小且(祖)乙”合文长期被误释为“沮”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合文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字 初文 误释 形声字 “么” 小甲 “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