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
作者 肖平 《理论观察》 2005年第6期18-19,共2页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关系。 和谐社会则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基础和前提的。那么全面认识和协调 当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构建公平、正义、友爱的和谐社会
2
作者 肖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经济上继续完善以市场分配机制为基础的,以政府宏观调控再分配为补充的合理收入分配体制,从而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经济秩序;要在政治上正确区分...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经济上继续完善以市场分配机制为基础的,以政府宏观调控再分配为补充的合理收入分配体制,从而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经济秩序;要在政治上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同时要营造诚信互助、友爱和睦的社会伦理氛围,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平 正义 友爱
下载PDF
两种发展观的不同伦理视角
3
作者 肖平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65-67,共3页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这三重关系的协调性去建构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伟大而深刻的转折.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这三重关系就是需要我们爱自然、爱社会和爱人类自身.传统发展观相对于科学...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这三重关系的协调性去建构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伟大而深刻的转折.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这三重关系就是需要我们爱自然、爱社会和爱人类自身.传统发展观相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缺失了这种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 伦理视角 关爱
下载PDF
以情感引领认同 用理性升华担当——对公开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自我剖析
4
作者 肖平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7年第6期26-28,共3页
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情感认同为引领,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用理性升华价值担当,这是政治课教学应努力去追寻的一种境界.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情感认同 价值升华
下载PDF
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5
作者 肖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7年第7期40-44,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三的政治复习中,一方面要通过再现教材知识的方式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选择典型例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提升。在做习题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文化生活》中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该如何来区别?
关键词 文化生活 海上丝绸之路 民族精神 经济整合 典型例题 欧亚大陆 生活过程 勤劳勇敢 立德树人 繁荣兴盛
下载PDF
利用课堂偶发事件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6
作者 肖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28,共2页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常常因教师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出现知识目标僵化、能力目标游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假大空等现象,使课...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常常因教师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出现知识目标僵化、能力目标游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假大空等现象,使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常常以自己设想的生活情境取代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没有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认知和困惑展开教学,或者说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中学生内心真实的价值冲突,利用虚假表面的生活化冲突来展开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课本知识与学生精神需求的契合,不能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教学实践 预设目标 课堂改革 偶发事件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 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