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尾目两性异形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芳
晨
林
珂
+1 位作者
裘
林
晨
孙帆
《水产研究》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两性异形普遍存在于两栖类动物中,主要表现在体型、体色、声囊、婚垫、皮肤角质刺、鸣声、环境认知等方面,上述差异在其生活史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外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子层面综述了两栖类无尾目动物雌性、雄性之间差异,...
两性异形普遍存在于两栖类动物中,主要表现在体型、体色、声囊、婚垫、皮肤角质刺、鸣声、环境认知等方面,上述差异在其生活史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外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子层面综述了两栖类无尾目动物雌性、雄性之间差异,并着重分析了无尾目、叉舌蛙亚科、棘蛙属的棘胸蛙两性异形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异形
无尾目
宏观
生理
分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慢性氟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裘
林
晨
《生物过程》
CAS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氟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是一旦过量就会造成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蓄积性中毒。地方性氟中毒作为一种病因清楚但机理未明的疾病,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自由基损...
氟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是一旦过量就会造成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蓄积性中毒。地方性氟中毒作为一种病因清楚但机理未明的疾病,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自由基损伤学说是其中一种比较公认的学说,但这几年钙矛盾学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Ca2+是神经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息分子,L-型钙离子通道在调节胞质内Ca2+的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在氟致脑影响的作用研究,从分子水平完善氟中毒致氧自由基损伤学说和钙矛盾疾病学说,进一步探讨氟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为防治氟致脑损伤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脑损伤
细胞凋亡
L型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义乌市义乌小鲵栖息地适宜性影响
3
作者
谢净倍
费潇鸣
+3 位作者
裘
林
晨
楼晓波
黄建成
郑荣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为更好地保护其野生种群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于2017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用MaxEnt模型对义乌市义乌小鲵的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评...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为更好地保护其野生种群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于2017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用MaxEnt模型对义乌市义乌小鲵的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发现义乌市义乌小鲵野外繁殖坑共计18处,包含成体2尾,幼体1 575尾,卵袋151对;气候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降水量为最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为49.1%,其他重要因子分别为最冷季降水量(43.0%)、最湿季平均温度(40.3%)、降雨量季节性变化(4.7%)、最干季降水量(3.9%)、季节性变动率(3.7%);当前义乌小鲵在义乌市适宜面积共计438.88 km~2,其中,高适宜区面积为49.75 km~2,次适宜区面积为127.13 km~2,低适宜区面积为262.00 km~2;在3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RCP8.5),2050年高适宜分布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58.3%,12.8%和18.1%,2070年高适宜分布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45.5%,15.2%和19.0%.基于野外调查和模型结果,揭示了义乌小鲵当前栖息地环境及未来气候条件下对潜在栖息地的预测,对义乌小鲵野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义乌小鲵
MaxEnt模型
适宜性分布
栖息地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5—2021年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
4
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2 位作者
郑荣泉
郑善坚
裘
林
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4,共7页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5—2021年间浙江省各地市有关中华穿山甲的新闻报道、文献资料和红外相机拍摄记录等信息,分析中华穿山甲记录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有关穿山甲的发现记录有85条,其中可以确定为中华穿山甲的有67条记录。中华穿山甲在浙江各地均有分布,但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除2008、2009和2011等3个年份没有记录之外,其余年份均有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中华穿山甲表现出明显的月记录规律,发现时间集中在6—8月,这3个月合计记录为35条,占中华穿山甲记录总数的52.24%。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各个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的使用,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全省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中华穿山甲
分布
野外放归
原文传递
题名
无尾目两性异形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芳
晨
林
珂
裘
林
晨
孙帆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研究》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文摘
两性异形普遍存在于两栖类动物中,主要表现在体型、体色、声囊、婚垫、皮肤角质刺、鸣声、环境认知等方面,上述差异在其生活史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外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子层面综述了两栖类无尾目动物雌性、雄性之间差异,并着重分析了无尾目、叉舌蛙亚科、棘蛙属的棘胸蛙两性异形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两性异形
无尾目
宏观
生理
分子
分类号
Q95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慢性氟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裘
林
晨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物过程》
CAS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文摘
氟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是一旦过量就会造成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蓄积性中毒。地方性氟中毒作为一种病因清楚但机理未明的疾病,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自由基损伤学说是其中一种比较公认的学说,但这几年钙矛盾学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Ca2+是神经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息分子,L-型钙离子通道在调节胞质内Ca2+的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在氟致脑影响的作用研究,从分子水平完善氟中毒致氧自由基损伤学说和钙矛盾疾病学说,进一步探讨氟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为防治氟致脑损伤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氟中毒
脑损伤
细胞凋亡
L型钙离子通道
分类号
R59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义乌市义乌小鲵栖息地适宜性影响
3
作者
谢净倍
费潇鸣
裘
林
晨
楼晓波
黄建成
郑荣泉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浦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资源科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2015,31772482)
浙江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21C02044)
2018—2020年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义乌小鲵)抢救保护行动服务项目(HJDY1020012018005)。
文摘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为更好地保护其野生种群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于2017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用MaxEnt模型对义乌市义乌小鲵的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发现义乌市义乌小鲵野外繁殖坑共计18处,包含成体2尾,幼体1 575尾,卵袋151对;气候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降水量为最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为49.1%,其他重要因子分别为最冷季降水量(43.0%)、最湿季平均温度(40.3%)、降雨量季节性变化(4.7%)、最干季降水量(3.9%)、季节性变动率(3.7%);当前义乌小鲵在义乌市适宜面积共计438.88 km~2,其中,高适宜区面积为49.75 km~2,次适宜区面积为127.13 km~2,低适宜区面积为262.00 km~2;在3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RCP8.5),2050年高适宜分布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58.3%,12.8%和18.1%,2070年高适宜分布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45.5%,15.2%和19.0%.基于野外调查和模型结果,揭示了义乌小鲵当前栖息地环境及未来气候条件下对潜在栖息地的预测,对义乌小鲵野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义乌小鲵
MaxEnt模型
适宜性分布
栖息地评价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Hynobius yiwuensis
MaxEnt model
suitability distribution
habitat evalu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5—2021年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
4
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郑荣泉
郑善坚
裘
林
晨
机构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4,共7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204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机关业务委托项目(中华穿山甲种群监测及其栖息地恢复)
+1 种基金
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乌岩岭中华穿山甲生态学研究)
浙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穿山甲抢救项目资助。
文摘
掌握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状况是开展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野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资料匮乏,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2005—2021年间浙江省各地市有关中华穿山甲的新闻报道、文献资料和红外相机拍摄记录等信息,分析中华穿山甲记录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市有关穿山甲的发现记录有85条,其中可以确定为中华穿山甲的有67条记录。中华穿山甲在浙江各地均有分布,但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除2008、2009和2011等3个年份没有记录之外,其余年份均有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中华穿山甲表现出明显的月记录规律,发现时间集中在6—8月,这3个月合计记录为35条,占中华穿山甲记录总数的52.24%。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各个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的使用,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全省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浙江
中华穿山甲
分布
野外放归
Keywords
Zhejiang Province
Chinese pangolin
distribution
reintroduction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尾目两性异形相关研究进展
吴芳
晨
林
珂
裘
林
晨
孙帆
《水产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慢性氟中毒致小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裘
林
晨
《生物过程》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气候变化对义乌市义乌小鲵栖息地适宜性影响
谢净倍
费潇鸣
裘
林
晨
楼晓波
黄建成
郑荣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05—2021年中华穿山甲在浙江省的发现记录及保护现状
刘雷雷
章书声
郑荣泉
郑善坚
裘
林
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