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股骨头坏死微观结构及成骨、破骨细胞活性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程 徐小龙 +3 位作者 苟文隆 彭江 卢世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比较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及成、破骨细胞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IV期),男6例,女4例;年龄40-57岁,平均47.7岁。Micro-CT扫... 目的比较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及成、破骨细胞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IV期),男6例,女4例;年龄40-57岁,平均47.7岁。Micro-CT扫描后,根据影像学识别骨质密度不同,将每个标本分为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健康区,通过病理学检测、纳米压痕、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微观力学性能及成骨、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硬化区的骨小梁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和健康区骨小梁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3.808±4.22)GPa、(13.999±3.816)GPa、(17.266±3.533)GPa和(11.927±1.743)GPa;硬度分别为(0.425±0.173)GPa、(0.331±0.173)GPa、(0.661±0.208)GPa和(O.423±0.088)GP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结果显示,软骨下骨区和坏死区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硬化区及健康区未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和BMP2在硬化区及健康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骨吸收相关因子RANK和RANKL在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结论股骨头坏死塌陷过程中,骨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坏死区骨小梁微观力学强度较健康区无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标本中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硬化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兔膝骨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汪爱媛 +7 位作者 孟昊业 王永成 李丙岩 王程 彭江 郭全义 陈继营 卢世璧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兔膝骨关节炎发展进程中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的时间依从性的变化,研究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前交叉韧带切除组(ACLT组)、对照组,每组15只。ACLT组右膝前交叉韧带切除造模,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兔膝骨关节炎发展进程中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的时间依从性的变化,研究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前交叉韧带切除组(ACLT组)、对照组,每组15只。ACLT组右膝前交叉韧带切除造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取材。取兔膝关节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切片行组织学番红O染色及OARSI病理评分,评价软骨退变。行免疫组化VEGF染色,观察软骨下骨中血管生成情况,同时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骨软骨交界血管数量密度的计数检测。结果 ACLT组术后4周即可见软骨退变,8周和12周时退变进一步加重,番红O染色基质丢失、软骨变薄及裂隙生成、软骨下骨裸露。对照组无明显软骨退变,不同组关节软骨OARS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440.828,P<0.01)。切片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示ACLT组阳性表达,ACLT组的血管入侵软骨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OA各时间点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72.733,P<0.01)。结论软骨下骨的血管生成是OA的早期病变,OA中骨-软骨复合单元的血管增生与软骨退变相关。血管侵入软骨的数量密度与OA发展呈时间依从性增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指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何金 +2 位作者 唐运虎 常继辉 陈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52-23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未感染者105例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NPY、β-EP、G-CSF、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各指标预测感染的价值,并比较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者血清NPY、β-EP、G-CSF、IL-6水平,分析各指标鉴别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CRP、WBC、ESR水平较未感染组高(P<0.05);感染组血清NPY、β-EP、G-CSF、IL-6水平较未感染组高(P<0.05);G-CSF预测感染的AUC最高,最佳截断值为54.37 ng/L(P<0.05);细菌感染者血清G-CSF、IL-6水平较真菌感染者高(P<0.05);IL-6鉴别细菌感染的AUC高于G-CSF,最佳截断值为148.75 pg/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95%、88.89%(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血清NPY、β-EP、G-CSF、IL-6处于高表达状态,对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G-CSF、IL-6还可用于病原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Β-内啡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6 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诊断意义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中miR-214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晓明 +6 位作者 孟昊业 孙振 尹合勇 郭全义 彭江 汪爱媛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中Micro RNA-214(mi R-214)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 R-214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截肢患者及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 目的探讨不同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中Micro RNA-214(mi R-214)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 R-214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截肢患者及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40例,根据K-L评分标准将其分为Ⅰ级组(10例)、Ⅱ级组(10例)、Ⅲ级组(10例)、Ⅳ级组(10例)。将样本进行软骨及软骨下骨分离后,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分组中软骨及软骨下骨中mi R-21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所有软骨及软骨下骨中均能检测到mi R-214的表达。比较4组之间mi R-214的表达情况,发现4组软骨中mi R-214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严重程度与mi R-214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Ⅲ级组中软骨下骨中的mi R-21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mi R-214的表达水平与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明mi R-214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microRNA
下载PDF
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骨小梁的显微结构特征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程 苟文隆 +3 位作者 徐小龙 彭江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63-465,469,共4页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标本分为健康区、硬化区和坏死区,分别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分析指标有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扫描后将标本作病理学处理。结果晚期股骨头坏死区和硬化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明显改变。与健康区相比,硬化区骨小梁明显增厚,BVF显著增加,两组间BMD、Tb.Th、BMC、BS/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区相比,坏死区的BMD、BMC、BVF、Tb.N明显减少,Tb.Sp较硬化区显著增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Th、BS/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结构散乱;硬化区的骨小梁结构增厚,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股骨头 显微CT
下载PDF
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软骨下骨复合单元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孟昊业 +7 位作者 王永成 彭江 郭全义 许文静 李丙岩 王程 汪爱媛 卢世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9-825,共7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特点,评价不同OA期别的骨形态计量学,探讨软骨和软骨下骨在OA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原发性OA患者(n=40)自... [目的]观察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病理改变特点,评价不同OA期别的骨形态计量学,探讨软骨和软骨下骨在OA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原发性OA患者(n=40)自愿捐赠的新鲜胫骨平台标本。大体观察后在胫骨平台内、外侧中央负重区取软骨一软骨下骨复合体并切割等分为A、B两组。A组行番红O/固绿染色,参照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分1~4期,观察软骨及软骨下骨病理改变。B组用Mirco—CT扫描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根据Mankin评分,I期OA可见软骨浅表层纤维化、潮线复制,Ⅱ期OA可见软骨磨损腐蚀、微骨折形成、血管侵入钙化软骨层,Ⅲ期OA可见多发性裂隙深达软骨下骨、软骨内囊肿、血管越过潮线生长、明显增厚的软骨下骨,Ⅳ期OA可见软骨全层缺失、软骨内化骨、软骨下骨暴露。随OA发展的期别增高,骨矿化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组织矿化密度(tissue mineralized density,TMD)、骨小梁数目(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呈增长趋势,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pacing,Tb.Sp)及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呈下降趋势,且OA各期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评价软骨退变的Makin评分与BMD、BVF、Tb.Th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S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软骨和软骨下骨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复合单元,在OA进展中相互影响。异常力学载荷引发骨重塑,微裂隙和血管等连接通道的存在提示软骨和软骨下骨间存在物质传递和分子交流。软骨下骨的特异性改变和软骨退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软骨
原文传递
生物反应器中的力学刺激促进组织工程软骨再生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晓明 孟昊业 +6 位作者 孙振 尹合勇 郭全义 彭江 汪爱媛 卢世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已被广泛用来实现体外软骨组织再生,并用来修复软骨缺损。软骨组织工程主要由软骨细胞、软骨支架和体外培养环境3部分组成。目的:实验通过体外模拟体内关节软骨生长环境,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工程软骨的仿生性及更好地修...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已被广泛用来实现体外软骨组织再生,并用来修复软骨缺损。软骨组织工程主要由软骨细胞、软骨支架和体外培养环境3部分组成。目的:实验通过体外模拟体内关节软骨生长环境,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工程软骨的仿生性及更好地修复损伤软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分离培养膝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1×106 L-1细胞浓度接种于去细胞软骨基质支架上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细胞支架复合静态培养1 d,实验组于Instron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加以力学刺激(力学加载参数为3 h/d,1 Hz,压缩量为10%)7,14,21,28 d。结果与结论:(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细胞-支架复合物厚度、弹性模量及最大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均可见软骨细胞增殖及软骨陷窝形成,番红"O"染色见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细胞外基质中有大量蛋白聚糖形成,随力学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并与蛋白聚糖试剂盒检测结果相符。(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实验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力学刺激21 d时Ⅰ型胶原表达最高(P<0.05);Ⅱ型胶原在力学刺激28 d表达最高(P<0.05)。(4)结果证实细胞-支架复合物通过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加载,可以产生更多的胶原和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增强其力学特性,使其更加复合人体软骨生长环境,并提高其与正常软骨的仿生性,从而使细胞支架复合物能更好的修复损伤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支架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生物反应器 软骨支架 再生医学 力学刺激 弹性模量 蛋白多糖 仿生
下载PDF
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永成 +2 位作者 汪爱媛 彭江 卢世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综述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现状。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治疗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骨软骨损伤同时损害关节软骨和底层的软骨下骨,不同病因引起的骨软骨损伤病变的治疗方法不同,主要包括临床传统治... 目的综述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治疗现状。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治疗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骨软骨损伤同时损害关节软骨和底层的软骨下骨,不同病因引起的骨软骨损伤病变的治疗方法不同,主要包括临床传统治疗方法和组织工程策略。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确切,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再生骨、软骨及骨-软骨界面,有效恢复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正常功能和力学特性。结论骨软骨损伤的治疗仍是骨科巨大挑战,其治疗策略应将软骨及软骨下骨作为不可分割的复合功能单元综合研究,为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骨软骨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局部应用唑来膦酸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小龙 苟文龙 +9 位作者 王程 王玉 彭江 卢世璧 郭全义 汪爱媛 许文静 孟昊业 刘舒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4-849,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头骨坏死动物模型,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局部应用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OL)防止大鼠股骨头骨坏死塌陷的效果。[方法]选用PLGA作为局部应用ZOL的载体,制备含...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头骨坏死动物模型,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局部应用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OL)防止大鼠股骨头骨坏死塌陷的效果。[方法]选用PLGA作为局部应用ZOL的载体,制备含有30μg的ZOL的PLGA棒。取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建立创伤性股骨头骨坏死模型。股骨头钻孔,分别植入含有ZOL的PLGA棒(PLGA-ZOL组),以不含ZOL的PLGA棒(PLGA组)和空置(单纯打孔组)为对照组。6周后将大鼠处死取材,进行X线检查计量股骨头高度比,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计算比较各组的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和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扫描后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了解各组间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打孔组和PLGA组相比,PLGA-ZOL组中BMD(535.95±15.08,P<0.05),BVF(0.77±0.04,P<0.05)和Tb.Th(0.64±0.05,P<0.05)显著增加,而Tb.sp(0.37±0.06,P<0.05)显著降低,而打孔组和PLGA组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PLGA-ZOL组股骨头有更好的形态,骨小梁保留更完整,新生骨更多。[结论]使用ZOL能够抑制局部骨吸收活动,促进局部骨生成,预防股骨头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坏死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唑来膦酸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与能量代谢在骨性关节炎衰老机制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若西 +7 位作者 王程 全琦 苌彪 孟昊业 汪爱媛 郭全义 卢世璧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2-244,共3页
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众多,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衰老相关的退变。本文主要针对关节软骨中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外基质改变进行综述,这些变化导致了炎症反应,加速分解代谢,并伴随关节组织的退变,最终促进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体外模拟压应力三维动态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成 孟昊业 +4 位作者 彭江 郭全义 卢世璧 汪爱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压应力刺激兔软骨细胞复合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源性三维多孔支架培养组织工程软骨,探讨生物反应器中三维动态培养对软骨生长的促进效应。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四肢关节软骨分离培养...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压应力刺激兔软骨细胞复合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源性三维多孔支架培养组织工程软骨,探讨生物反应器中三维动态培养对软骨生长的促进效应。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四肢关节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将第2代细胞复合于脱细胞软骨ECM源性三维多孔支架,静态预培养5 d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继续静态培养,B组于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压应力加载(频率1 Hz,15%压缩应变)培养。3周后采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分布,定量检测支架中细胞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胶原蛋白及DNA含量,进行力学分析检测弹性模量。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B组支架内细胞生长良好且分布均匀;A组细胞生长较差,中心区域失染。扫描电镜观察示,B组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生长良好;A组软骨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散乱。生化成分分析示,B组胶原蛋白、GAG及DNA含量分别为(675.85±27.93)μg/mg、(621.72±26.75)μg/mg、(16.98±3.23)μg/样本,A组分别为(438.72±6.35)μg/mg、(301.63±30.51)μg/mg、(10.18±4.39)μg/样本,B组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t=18.512,P=0.000;t=17.640,P=0.000;t=2.790,P=0.024)。力学性能测试示,B组弹性模量(0.67±0.09)MPa显著高于A组(0.49±0.16)MPa和空白支架(0.43±0.12)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应器模拟压应力三维动态培养优于普通静态三维培养,可提供有利于软骨细胞在ECM支架中生长的最佳环境,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生物反应器 力学加载 动态培养
原文传递
兔骨软骨缺损自发性修复模型中软骨下骨重塑与软骨再生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成 孟昊业 +4 位作者 彭江 郭全义 卢世璧 汪爱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探讨兔骨软骨缺损自发性修复模型中软骨下骨重塑与关节软骨再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单侧股骨髁间关节面制造直径4mm、深3mm的骨软骨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1、4、12、24周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材,... 目的探讨兔骨软骨缺损自发性修复模型中软骨下骨重塑与关节软骨再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单侧股骨髁间关节面制造直径4mm、深3mm的骨软骨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1、4、12、24周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软骨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评估软骨修复效果以及与软骨下骨重塑的相关性。结果骨软骨损伤可自发性修复,随时间推移,缺损区逐渐被修复组织填充平整,缺损区内软骨下骨板逐渐向上迁移,骨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组织矿化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逐渐增加,而骨小梁间隙宽度逐渐下降,除骨小梁厚度4、12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修复为主,透明软骨少见;随时间推移,术后标本ICRS组织学评分逐渐增加,除4、12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中,除骨小梁间隙宽度与ICRS组织学评分成负相关(r=0.584,P=0.039)外,其余各参数均与其成正相关(r=0.680~0.891)。结论兔骨软骨缺损自发性修复模型中,软骨下骨重塑与软骨再生既密切相关又独立发生,软骨下骨的快速重塑可能对关节软骨修复效果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损伤 自发性修复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创伤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军 王光林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 探讨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的不足,提出并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创伤骨科临床见习学生的求知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中心进行临床见习的2017级学生。按照随机数... 目的 探讨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的不足,提出并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创伤骨科临床见习学生的求知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骨科中心进行临床见习的2017级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组。采用微信小程序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于创伤骨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结果 共纳入学生110名,每组各55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式教学模式组学生的骨科理论测试[(90.13±3.65)vs.(88.39±3.74)分;t=2.469,P=0.015]、教师评价[(89.15±2.94)vs.(87.56±3.12)分;t=2.751,P=0.007]与学生自评[(89.07±3.18)vs.(87.41±2.89)分;t=2.865,P=0.005]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交互式教学组教学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96.36%vs. 87.27%;Z=-2.159,P=0.031)。结论 交互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在创伤骨科临床见习的求知兴趣,提升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有效提升创伤骨科本科生临床见习实践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交互式教学 创伤骨科 临床见习
原文传递
细菌培养结果对髋假体周围感染翻修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金 陈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细菌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49例PJI患者。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组33例,细菌... [目的]比较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细菌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49例PJI患者。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组33例,细菌培养阴性组16例,比较两组临床与辅助检查资料,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细菌培养阴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阳性组在年龄、假体生存时间、糖尿病比率、心血管病比率、窦道形成比率、术前CPR和术前ESR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的术前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使用抗生素是细菌培养阴性的危险因素(OR=11.03,95%CI 1.944~62.609,P=0.007)。两组患者二期翻修术后随访12月以上,阳性组感染控制率78.79%(26/33),阴性组感染控制率81.25%(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在CRP、ESR、Harris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是细菌培养阴性的危险因素,细菌培养阳性与阴性的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后12个月临床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二期翻修 细菌培养阳性 细菌培养阴性
原文传递
低浓度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小龙 苟文龙 +9 位作者 王程 王玉 彭江 卢世璧 郭全义 汪爱媛 许文静 孟昊业 刘舒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71-373,387,共4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10-6 mol/L)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A)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将两种细胞各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低浓度(10-6 mol/L)ZA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目的观察低浓度(10-6 mol/L)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A)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将两种细胞各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低浓度(10-6 mol/L)ZA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检测破骨细胞形态及骨吸收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了解成骨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破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在骨片上形成了吸收陷窝;ZA组与对照组相比,破骨细胞数量及生成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有典型的梭形、ALP染色阳性特征,培养至第7天ZA组成骨细胞光吸收值(3.37±0.11)高于对照组(2.8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0-6 mol/L)的Z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选择恰当给药方式和剂量能够在抑制破骨的同时促进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软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及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昊业 +5 位作者 刘若西 王程 彭江 郭全义 汪爱媛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890-892,共3页
软骨损伤通常导致整个关节的病变,从而诱发骨性关节炎。目前已证实关节软骨中存在一类具有自我增殖性、表面抗原表达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的软骨干细胞,该类细胞可以自发聚集到损伤部位进行修复,有利于快速构建软骨修复的微环境。但软骨... 软骨损伤通常导致整个关节的病变,从而诱发骨性关节炎。目前已证实关节软骨中存在一类具有自我增殖性、表面抗原表达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的软骨干细胞,该类细胞可以自发聚集到损伤部位进行修复,有利于快速构建软骨修复的微环境。但软骨干细胞的起源和功能尚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就软骨干细胞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干细胞 软骨损伤 骨关节炎
下载PDF
脐带Wharton胶干细胞外基质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观察
17
作者 李丙岩 王玉 +6 位作者 朱昀 王鑫 许文静 苟文隆 彭江 卢世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建立制备脐带Wharton胶干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方法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人脐带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脐带干细胞,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7 d后,在原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再连... [目的]建立制备脐带Wharton胶干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方法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人脐带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脐带干细胞,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7 d后,在原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再连续培养8 d;加入含有0.5%Triton X-100和20 mM NH 4OH的PBS溶液进行脱细胞处理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其DNA残留,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天狼星红、甲苯胺蓝、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和I型胶原、II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载体的主要成分;将异体脐带干细胞种植在无细胞核DNA残留的ECM上,通过MTT法观察脐带干细胞的增殖生长情况。[结果]通过本实验方法得到的天然脱细胞脐带干细胞ECM,表面无细胞及DNA残留,整体表面有细胞陷窝形成,基质紧密连接。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阴性;天狼星红、甲苯胺蓝和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阳性;I型胶原、II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在MTT检测细胞增殖中,种植于该ECM上的异体脐带干细胞组的OD值高于单纯平面培养组(P<0.05)。[结论]此次实验所得的脱细胞脐带干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为组织工程提供高质量的种子细胞,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型培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外基质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生物相容性及异位成软骨特性观察
18
作者 李丙岩 彭江 +7 位作者 王鑫 王玉 苟文隆 徐峰 黄靖香 陈继营 卢世璧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 观察改良后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及主要成分,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体内异位成软骨特性.方法 将新鲜猪软骨片粉碎后,梯度筛滤后得到直径大200~400 μm的软骨源性微载体,经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脱细胞处理后,Hoechst 33... 目的 观察改良后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及主要成分,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体内异位成软骨特性.方法 将新鲜猪软骨片粉碎后,梯度筛滤后得到直径大200~400 μm的软骨源性微载体,经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脱细胞处理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其DNA残留,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结构进行观察,通过甲苯胺蓝、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载体的主要成分;体外复合软骨细胞后,通过MTT观察软骨源性微载体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复合有软骨细胞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包埋于裸鼠皮下观察其异位成软骨能力.结果 改良后的微载体形态近似椭圆形,直径200~400 μm,微丝覆盖其表面,微丝长度40~90 nm;脱细胞处理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阴性;甲苯胺蓝和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MTT检测细胞增殖中,第1天以后软骨源性微载体组及条件培养基组的OD值均高于完全培养基组(P〈0.05);复合有软骨细胞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具有异位成软骨能力.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可作为天然微载体高效扩增软骨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提供优质种子细胞;其具有异位成软骨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鹏 +1 位作者 赵小丹 王光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1-2003,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 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735.929、6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原文传递
复发性口疮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雅秋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复发性口疮的遗传学分析袁雪凌1任雅秋2本钢总医院口腔科1(117000)鞍钢铁西医院口腔科2复发性口疮(ROU)是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其病因尚不明确。少数病例的复发与消化系统疾病、月经周期和... 复发性口疮的遗传学分析袁雪凌1任雅秋2本钢总医院口腔科1(117000)鞍钢铁西医院口腔科2复发性口疮(ROU)是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其病因尚不明确。少数病例的复发与消化系统疾病、月经周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少数病例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遗传学 病理 性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