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80
1
作者 袁行霈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9-161,共13页
和陶是一种很特殊的、值得注意的现象 ,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 ,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陶并不是一种很能表现创作才能的文学活动 ,其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成就 ,而在于... 和陶是一种很特殊的、值得注意的现象 ,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 ,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陶并不是一种很能表现创作才能的文学活动 ,其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成就 ,而在于这种文学活动的文化意蕴。在研究了大量的和陶诗之后 ,本文所要强调的是 :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 ,对节操的坚守 ,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真实的陶渊明也许并不很单一 ,我们不能排除后人对他的认识有理想化的成分 ,而这正是符号的特点。至于和陶的人 ,多数未能达到陶渊明那样的人生境界 ,有的只不过是借以自我标榜而已。陶渊明不断地被追和 ,说明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地重复、强化。研究和陶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陶诗 陶渊明 文化意蕴 文化符号 人格精神 人生境界
原文传递
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83,128,共11页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者认为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所作的主要准备。初唐诗歌创作的突破主要...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者认为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所作的主要准备。初唐诗歌创作的突破主要是由七言歌行承担的,它对盛唐诗歌新局面的打开起了重要作用。论文最后还探讨了初唐诗歌发展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盛唐 五律 七言歌行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被引量:34
3
作者 袁行霈 《文学遗产》 1983年第4期9-15,共7页
提到意象,也许有人以为是一个外来词,并把它和国外的意象派诗歌联系起来。其实,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不过,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有的指意中之象,如: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外来词 概念
原文传递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27
4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国学不是一潭止水,研究国学不是复古,国学应具有当代的形态。研究国学应采取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围绕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伟目标,实现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 国学 当代形态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被引量:24
5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2,I0001,I0002,F0003,共21页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绘画 中国文化 美学理想
原文传递
论意境 被引量:27
6
作者 袁行霈 《文学评论》 1980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古典诗歌 物境 诗歌创作 无我之境 陶渊明 艺术规律 有我之境 意境说 境界
原文传递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被引量:23
7
作者 袁行霈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276-283,共8页
(一)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的佛教徒。禅学,作为他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菴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 (一)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的佛教徒。禅学,作为他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菴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这些评论虽不十分恰当,但都注意到佛教信仰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歌 诗歌创作 画意 禅意 禅宗 世界观 胡应麟 禅学 境界 唐代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总绪论 被引量:20
8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0,共10页
早在《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已有关于中国地域的描述,它们记载了各地的山川、土地、动物、植物、农产、矿产,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可以视为有关地域文化的发轫之作。此后出现了许多地理书籍,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和... 早在《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已有关于中国地域的描述,它们记载了各地的山川、土地、动物、植物、农产、矿产,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可以视为有关地域文化的发轫之作。此后出现了许多地理书籍,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影响尤为深远。前者记载了西汉的疆域、户口、物产、风俗等;后者通过对《水经》的注解,记录了许多河流及沿岸的风物,保存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中国 绪论 《山海经》 《水经注》 地理志 《水经》 人文信息
原文传递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被引量:20
9
作者 袁行霈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5-211,共17页
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 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了陶渊明的第二、三、四次出仕,认为陶渊明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入桓玄军幕,元兴三年入刘裕幕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入刘敬宣幕任建威参军,几次投身于晋宋之际的政治漩涡中。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都是不全面的。他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他是矛盾地度过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晋宋之际 桓玄 刘裕 刘敬 参军 江州刺史 孝武帝 将军 政治势力
原文传递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袁行霈 《文学遗产》 1986年第1期3-11,共9页
就一个作家在其当世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象一股狂飚、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读者。贺知章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呼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为乐... 就一个作家在其当世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象一股狂飚、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读者。贺知章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呼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为乐①。杜甫在赴长安的途中与李白相遇,竟改变路线,随之东下。别后终生念念不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歌 盛唐文化 中国文学史 《蜀道难》 贺知章 杜甫
原文传递
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丁放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盛唐的政坛和文坛上都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 ,但是文献中关于她的资料很不完整。本文钩稽史料 ,考证、论述了她的生平、政治地位以及道教活动 ,特别是她与盛唐一些诗人的关系。她为诗人们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些帮助 ...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盛唐的政坛和文坛上都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 ,但是文献中关于她的资料很不完整。本文钩稽史料 ,考证、论述了她的生平、政治地位以及道教活动 ,特别是她与盛唐一些诗人的关系。她为诗人们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些帮助 ,成为诗人和唐玄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若论其在文坛的影响 ,可谓唐代公主中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真公主 盛唐诗坛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北京论坛成功召开。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455位知名学者相聚北京,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主题下,以“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为中心,展开对话与研讨。本刊选择三篇大会和分...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北京论坛成功召开。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455位知名学者相聚北京,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主题下,以“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为中心,展开对话与研讨。本刊选择三篇大会和分会发言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历史启示 港澳台地区 知名学者 中国大陆 人类文明 北京 繁荣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编《中国文学史》总绪论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68,158,共13页
文学史是作为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要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广阔的文化视角对文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性。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 文学史是作为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要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广阔的文化视角对文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性。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撰写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方式,将过去惯用的评价式的语言换成描述性的语言,在描述中自然包含着评价。文学史既是当代人写的,又是为当代人写的,必定具有当代性。中国文学的演进是不平衡的。就其演进的内部因素而言,有雅与俗的相互影响与转变,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文与道的离合等。中国文学史可分为上古期、中古期和近古期,三古之内,又可细分七段。三古七段说虽然打破了朝代分期,是处理文学史分期问题的一种新的视角,但朝代分期仍可作为另一种视角,二者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本位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的分期
原文传递
以赋为词——试论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5
14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69-74,共6页
一一种文学体裁从萌芽到成熟,这个阶段是富有活力的。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在此之后,如果只是因袭而不能创新,就可能渐渐失去生气而趋于衰微。这是文体发展的一条规律。在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词,从... 一一种文学体裁从萌芽到成熟,这个阶段是富有活力的。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在此之后,如果只是因袭而不能创新,就可能渐渐失去生气而趋于衰微。这是文体发展的一条规律。在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词,从溫庭筠到柳永,经过一二百余年的时间,已经臻于成熟。从体制上看,小令、长调均已齐备;从表现技巧上看,无论抒情、描写、叙述,都已熟练;音调格律也已相当讲究。此后就面临着一个如何突破已有成绩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条方便的道路,是借鉴和吸取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给词注入新的血液,就好象植物学上用杂交的方法改良品种一样。在宋代词坛上有四个人作了这项工作,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推动了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特点 梅花 艺术特色 周邦彦 文学体裁 清真词 心情 重访 曲子词 结构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闲情赋》与辞赋中的爱情闲情主题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129,共7页
1 萧统《陶渊明集序》曰:“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盖陶渊明之文学因萧统而显,其《闲情赋》遂亦... 1 萧统《陶渊明集序》曰:“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盖陶渊明之文学因萧统而显,其《闲情赋》遂亦因萧氏而成为一段争论不休的公案。反对萧氏此说的先有苏轼,其态度极其强烈,他说:“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爱情 主题 艺文类聚 昭明文选 萧氏 辞赋 苏轼 张自烈
原文传递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行霈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1998年第12期32-38,共7页
关键词 盛唐诗歌 盛唐气象 盛唐诗人 李白 杜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边塞诗 王维 王之涣 贺知章
原文传递
李林甫与盛唐诗坛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放 袁行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59,共13页
本文结合盛唐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 ,对盛唐的政局特别是李林甫所扮演的政治角色作了说明 ,揭示出李林甫对待诗人的三种不同态度。本文还对盛唐主流诗人在李林甫当政时的仕宦轨迹作了描述 ,凡是正直的有才华的诗人大都遭到贬抑 ,这与张说... 本文结合盛唐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 ,对盛唐的政局特别是李林甫所扮演的政治角色作了说明 ,揭示出李林甫对待诗人的三种不同态度。本文还对盛唐主流诗人在李林甫当政时的仕宦轨迹作了描述 ,凡是正直的有才华的诗人大都遭到贬抑 ,这与张说、张九龄执政时的状况大不相同。诗人们在仕途上的偃蹇处境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诗歌创作的丰收。本文从李林甫与盛唐诗坛的关系这个角度 ,对盛唐诗歌之盛的背景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林甫 诗歌创作 唐朝 王维 孟浩然 张九龄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行霈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7年第2期24-28,共5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能不能再深入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艺术特点 诗歌艺术 思想感情 客观物象 境界 涵义 概念 艺术效果
原文传递
辛词与陶诗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行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3-79,共7页
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①,共626首。其中吟咏陶渊... 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①,共626首。其中吟咏陶渊明、提及陶渊明、明引陶诗陶文、暗用陶诗陶文者,共60首,将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首词里就有一首词涉及陶渊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诗 辛词 陶渊明 隐逸诗人 辛弃疾 稼轩词 邓广铭 陶文
原文传递
诗意画的空间及其限度——以明人的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袁行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通过对明人杜堇、陆治、项圣谟等所作"诗意画",以及对《唐诗五言画谱》《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等明代版画插图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风格进行细致分析,可知诗与绘画属于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两者无论是对于物象的处理方式,还是最终的... 通过对明人杜堇、陆治、项圣谟等所作"诗意画",以及对《唐诗五言画谱》《明解增和千家诗注》等明代版画插图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风格进行细致分析,可知诗与绘画属于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两者无论是对于物象的处理方式,还是最终的表现形态,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诗歌的重要特色在于其提供给读者开放的想象空间,而画家在描绘诗句时,往往需要在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一种,使开放的想象空间变成唯一、封闭的形态,这对于诗歌的表现力显然是一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诗意画 空间 限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