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18世纪英国小说文体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赖骞宇 詹慧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3,共6页
18世纪英国小说是作为一种对深远的文化和社会变化的文学反映而出现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小说成为了一种载体;反过来,因为小说对于这些变化的反映而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并且使某些观念得以牢固树立。
关键词 18世纪 英国 小说 文体 文化
下载PDF
《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4,共6页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真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真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寓言 神话题材 概念化叙述者 预言叙事
下载PDF
先秦寓言中“物”的叙事分析——以《庄子》寓言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82,共7页
先秦寓言中的"物",含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可触可视的物质,还包括不可触不可视的物象与心象,它们蕴含了"象"思维模式,成为寓言运用比喻进行说理论道的载体。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寓言,大量出现充满神性的动植物、... 先秦寓言中的"物",含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可触可视的物质,还包括不可触不可视的物象与心象,它们蕴含了"象"思维模式,成为寓言运用比喻进行说理论道的载体。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寓言,大量出现充满神性的动植物、自然物象、神人等叙事要素,它们承担了"物"叙事的文化符号、主体性和实在性三种功能。以人类学为理论基点,从整体观、复原法的视角探究先秦寓言的"物"叙事手法,有助于理解寓言的"象"思维模式。而对"卮言"的文化原型物象陶均的考察,为先秦寓言"物"叙事提供了旁证。对先秦寓言的"物"叙事分析,不仅从中国视角拓展了"物"叙事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而且可以借助古代寓言的叙事方式为"后人文主义"时代的人们找寻精神救赎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寓言 “象”思维 “物”叙事功能 叙事学
原文传递
月泉吟社的寓名、成员及诗集版本考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草径与田起东进行重新考证,二者实为同一人。通过目验比较和文献分析,《月泉吟社》自元至清在刊刻流传过程中版本传承脉络为:元代在吴氏家族中流传,明代及以后则是正统本→正德本→嘉靖本→汲古阁本、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泉吟社 寓名 版本 成员
下载PDF
先秦两汉寓言“故事群”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故事群"是先秦两汉寓言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寓言专集及类书编纂的先行者。把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集合起来,经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不同历史时期典籍的发展,"故事群"蔚为壮观。先秦... "故事群"是先秦两汉寓言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寓言专集及类书编纂的先行者。把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集合起来,经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不同历史时期典籍的发展,"故事群"蔚为壮观。先秦两汉寓言"故事群"的表层叙事结构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述人间之事,深层叙事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的双构性思维模式,体现出若干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寓言 “故事群” 叙事结构
下载PDF
认知叙事学视域下的寓言成语研究
6
作者 《叙事(中国版)》 2015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以关注规约性叙事语境与文类读者为主要特征。通过接受语境和读者类型两个层面对特定交际语境下先秦两汉寓言成语进行叙事认知分析,将为观照寓言成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以关注规约性叙事语境与文类读者为主要特征。通过接受语境和读者类型两个层面对特定交际语境下先秦两汉寓言成语进行叙事认知分析,将为观照寓言成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寓言成语的生成过程以及在后世使用中意义和感情色彩的变化,使寓言成语的叙事语用机制为更多人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剂作用。同时,也为认知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增加了新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叙事学 寓言成语 语境 读者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寓言的重出互见
7
作者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4-81,共8页
先秦两汉寓言的重出互见现象涉及到寓言故事的接受与传播。先秦两汉寓言的大量重出互见是其接受的主要途径,是中国早期口传叙事发达的标志之一,反映了寓言被广泛地接受与传播。一些经典寓言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孳乳了后世小说、散文、杂... 先秦两汉寓言的重出互见现象涉及到寓言故事的接受与传播。先秦两汉寓言的大量重出互见是其接受的主要途径,是中国早期口传叙事发达的标志之一,反映了寓言被广泛地接受与传播。一些经典寓言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孳乳了后世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寓言 叙事学 接受与传播 重出互见 接受美学
下载PDF
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流程
8
作者 《嘉应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作品的三分法,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节目通过多种媒介的同时参与,并采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同步叙述、不可靠叙述、伦理取位等概念形成了一种"多重声"版本的故事讲... 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作品的三分法,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节目通过多种媒介的同时参与,并采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同步叙述、不可靠叙述、伦理取位等概念形成了一种"多重声"版本的故事讲述方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有机巧妙地运用了新叙事学相关理论,不但让电视这一媒介的叙事方式更耐人寻味,而且促进了叙事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微观叙事 “多重声” 同步叙述 伦理取位
下载PDF
先秦两汉寓言叙事话语研究
9
作者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与伊索寓言相比,先秦两汉寓言以自然流露的结局表达寓意,属开放型作品,而伊索寓言有着明确的教训话语作结,属于封闭的作品;先秦两汉寓言在讲述故事时与数字"三"颇有渊源:寓言中的核心事件叙述3次、重要话语讲述3遍、重大行动... 与伊索寓言相比,先秦两汉寓言以自然流露的结局表达寓意,属开放型作品,而伊索寓言有着明确的教训话语作结,属于封闭的作品;先秦两汉寓言在讲述故事时与数字"三"颇有渊源:寓言中的核心事件叙述3次、重要话语讲述3遍、重大行动重复3次,以此来加深印证寓言的寓意;采取"施为"性话语叙述模式达到告知、说服、劝阻等目的;叙事话语模式的开放式、反复性、施为性特征深刻影响了小说、戏剧、诗歌的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寓言 开放型作品 三次叙述 “施为”性话语模式
下载PDF
选本“选界”变迁与中国当代文学地形图
10
作者 徐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6,共10页
从选本“选界”变迁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展开研究,能有效避免思潮流派等研究模式的不足,又能很好地协调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内在矛盾。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表现出的是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区别... 从选本“选界”变迁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展开研究,能有效避免思潮流派等研究模式的不足,又能很好地协调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内在矛盾。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表现出的是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区别和分化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体现出来的则是地域空间分布中的文化政治学内涵。对一个选本而言,选源和选源的空间分布构成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其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重要指标,借此可以观察推测一个阶段或不同时代的文学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地理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编纂 选源 选域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先秦两汉赋体寓言与诗体寓言叙事分析——以《晏子春秋》和《焦氏易林》为中心
11
作者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4-80,共7页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作为赋体寓言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叙述者俳优,营造出了对话体的叙事场景;《焦氏易林》作为演《易》之文,是我国古代诗体寓言发展的最高峰。其四言韵语、声画相交的叙事空间和&...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作为赋体寓言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叙述者俳优,营造出了对话体的叙事场景;《焦氏易林》作为演《易》之文,是我国古代诗体寓言发展的最高峰。其四言韵语、声画相交的叙事空间和"似谶似谣"的话语模式,构成其鲜明的叙事特征。赋体寓言和诗体寓言的叙事模式,凸显了寓言作为早期口传叙事文体所兼具的声符语言和图符语言的叙事方式。通过《晏子春秋》和《焦氏易林》中的典型案例,对赋体寓言和诗体寓言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焦氏易林》 赋体寓言 诗体寓言 叙事空间 对话体叙事
下载PDF
梦开始的地方——纪念百岁外婆
12
作者 《创作评谭》 2014年第4期40-41,共2页
水中来,尘里去,生生不息,生命就像蜿蜒的江河,慢慢流过岁月……——《梦开始的地方》这是20年前流行的一首老歌,台湾实力派歌手童安格用他宽厚富有磁性、充满贵族诗人气质般的嗓音娓娓唱来,曾一度深深打动我。
关键词 诗人气质 童安格 蜿蜒曲折 油尽灯枯 日本鬼子 黑白电视机 隐形人 旧时代 次站 打麻将
原文传递
选本“选界”变迁与中国当代文学地形图
13
作者 徐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所谓“选界”是指选本中“选”的界限,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层面即“选源”,内层面即“选域”。对于不同时代,选本的“选域”和“选源”是有区别的。这样一种区别,其显现出来的不仅是选本编纂实践的差异性,同时也是其所属时代的规定性。... 所谓“选界”是指选本中“选”的界限,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层面即“选源”,内层面即“选域”。对于不同时代,选本的“选域”和“选源”是有区别的。这样一种区别,其显现出来的不仅是选本编纂实践的差异性,同时也是其所属时代的规定性。从选本“选界”变迁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展开研究,能有效避免思潮流派等研究模式的不足,又能很好地协调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内在矛盾。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表现出的是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区别和分化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选本编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选本编纂 选源 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 有效避免 内在矛盾 思潮流派
原文传递
作为“时代文体”的思想文化随笔创作得失论——以张少华《鸿渐赣南》和《楚楚雩阳》的文本特征为例
14
作者 《创作评谭》 2020年第6期35-38,共4页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和公共空间的拓展,文学生态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作家写作的精神也相对自由,散文作为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观念和内心情愫的文...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和公共空间的拓展,文学生态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作家写作的精神也相对自由,散文作为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观念和内心情愫的文体,得以绽放生命之花。一时间,思想文化随笔迅速成为反映时代文化艺术精神结构的"时代文体",形成了散文"破体"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文体 宽松自由 创作得失 文化随笔 张少华 相对自由 生命之花 文学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契约精神 神性指引——读《纸上寓言》有感
15
作者 《岁月(原创)》 2018年第12期8-10,共3页
寓言,运用的是一种譬喻性的话语模式,其作用如同预兆或警示之言,是一种借助他人(多指智者或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话语或故事,对捉摸不定的未来局面及未知事物的判语。寓言在中国有古老的传统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寓言在世界三大寓言体系... 寓言,运用的是一种譬喻性的话语模式,其作用如同预兆或警示之言,是一种借助他人(多指智者或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话语或故事,对捉摸不定的未来局面及未知事物的判语。寓言在中国有古老的传统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寓言在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是最为璀璨的星系之一,中国古代的寓言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预言”来理解,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边地的一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当他面临每一次的遭遇时,没有哭天抢地,当他碰到每一件幸事时,也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辩证地看待生命中的福与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 契约精神 神性 寓言故事 话语模式 先秦寓言 中国
原文传递
深耕乡土题材书写 内观人文精神世界--新世纪二十年江西散文创作概述
16
作者 《创作评谭》 2021年第4期4-11,共8页
散文是作家个性的表达和灵魂的写照。面对这个审美趣味多元化的时代,新世纪的江西散文写作者尝试用智慧和思辨的方式,向主体的深层次挺进,通过对乡土题材的深耕、本土历史文化的探源及对个体精神内涵的叩问,采取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与写作... 散文是作家个性的表达和灵魂的写照。面对这个审美趣味多元化的时代,新世纪的江西散文写作者尝试用智慧和思辨的方式,向主体的深层次挺进,通过对乡土题材的深耕、本土历史文化的探源及对个体精神内涵的叩问,采取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与写作经验,对人的生命意识及生存状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表达出作者的智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题材 新世纪 生存状态 叙事视角 写作经验 人的生命 散文创作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史诗结合的文化原乡书写:彭文斌散文创作简论——以《赣地妖娆》《江右故园》等为例
17
作者 《创作评谭》 2019年第5期57-60,共4页
文学是人学,散文是最能见出作家性情的文字。在我看来,散文家彭文斌的作品,就是浸润了饱满生命汁液的性情之作。从作品体现出的整体风格来看,他的散文给读者留下一种真挚而热情、豁达而开阔的深刻印象,是一种史诗结合的文化原乡书写,充... 文学是人学,散文是最能见出作家性情的文字。在我看来,散文家彭文斌的作品,就是浸润了饱满生命汁液的性情之作。从作品体现出的整体风格来看,他的散文给读者留下一种真挚而热情、豁达而开阔的深刻印象,是一种史诗结合的文化原乡书写,充满了古典意蕴。数年来,彭文斌倾尽休息时间,孜孜不倦地奔走于江西16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对江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物典故、诗文地理、史志建筑等方方面面、边边角角进行了地毯式搜索,陆续创作出80万字相关作品,结集出版,为读者捧出了《赣地妖娆》、《江右故园》(被列为2016年“江西省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清风万里》(入选2017年“江西故事中国梦”江西文学重点扶持工程)等系列地域文化散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地域文化 故园 书写 原乡 史诗 文学是人学 江西省
原文传递
诗意人生的精神家园——读郑云云散文集《作瓷手记》
18
作者 《创作评谭》 2010年第5期34-36,共3页
2004—2009年,兼具画家与作家身份的郑云云来到景德镇民窑画瓷,与窑业师傅们一同拉坯烧窑,创新瓷艺。整整五年的时间。
关键词 郑云云 精神家园 文化散文 作家身份 景德镇陶瓷 文化底蕴 瓷都 智性 瓷业 叙事风格
原文传递
江西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与时代性追求 被引量:2
19
作者 《创作评谭》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群体性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散文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整体性成长在全国散文群体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老中青三代散文作家们继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缀耕不止,产生了一大批兼具沛然之气与... 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群体性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散文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整体性成长在全国散文群体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老中青三代散文作家们继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缀耕不止,产生了一大批兼具沛然之气与诗意盎然的散文佳作,《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媒体称之为'江西散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散文现象 散文写作 散文作家 农村题材 时代性 本土性
原文传递
评《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
20
作者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傅修延教授近三十多年来研究济慈,继出版专著《济慈书信集》(2002)、《济慈评传》(2008)之后,又推出新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傅修延教授近三十多年来研究济慈,继出版专著《济慈书信集》(2002)、《济慈评传》(2008)之后,又推出新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书共6章,计35万多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价值 诗歌 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学成果 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