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李氏禾内生细菌去除Cr(VI)的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文 陈海珊 +4 位作者 治豪 秦舒琴 陈慧英 李典鹏 李海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9-736,共8页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积累植物,该文对李氏禾内生菌及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添加Cr(Ⅵ)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平板培养方法,从李氏禾根部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强Cr(Ⅵ)抗性的内生细菌G04,分子生物学...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积累植物,该文对李氏禾内生菌及其除铬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添加Cr(Ⅵ)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平板培养方法,从李氏禾根部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强Cr(Ⅵ)抗性的内生细菌G04,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采用摇瓶培养方法,以Cr(Ⅵ)去除率、总Cr(铬)的去除率以及菌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了pH、温度、底物浓度、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总铬去除率和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 E. cloacae G04去除Cr(Ⅵ)的较优反应条件为初始pH5.0、温度37 ℃、Cr(Ⅵ)浓度为100 mg·L^-1 、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15%、摇床转速为120 r·min^-1 、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菌株 E. cloacae G04对Cr(Ⅵ)和总铬的去除率分别为84%和8%。根据Cr(Ⅵ)去除率和总铬去除率的结果推测该菌株去除Cr(Ⅵ)的机制可能是以还原为主、吸附为辅。这表明李氏禾内生细菌 E. cloacae G04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既有可能直接用于土壤、水环境铬污染的修复,也有可能作为促植物修复铬污染的后备菌株,另外可为深入研究李氏禾的铬积累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内生细菌 阴沟肠杆菌 Cr(Ⅵ) 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