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西 张昌友 +2 位作者 谢文华 黄小群 肖治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物种多样性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武夷山五种竹子叶、枝、秆碳氮磷化学计量对生长阶段和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俊 王满堂 +5 位作者 西 程林 吕敏 陈晓萍 钟全林 程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4-1864,共11页
探究竹子化学计量特征对生长阶段和海拔的响应对于了解其生理生态特征及生长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对武夷山沿海拔分布的五种典型竹子叶、枝、秆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内稳态指数(H)进行两个生长阶段的测定。结果显示不论生... 探究竹子化学计量特征对生长阶段和海拔的响应对于了解其生理生态特征及生长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对武夷山沿海拔分布的五种典型竹子叶、枝、秆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内稳态指数(H)进行两个生长阶段的测定。结果显示不论生长阶段的变化,各器官N、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C含量,且秆的N、P含量变异系数要显著大于叶片和竹枝,但不同生长阶段并未改变秆的N∶P(12∶1)。毛竹4月份枝和8月份叶的N、P含量均随海拔增加而降低,而箬竹叶的N、P含量均随海拔增加而增加。海拔和生长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竹秆N含量对生长阶段变化的响应。竹叶N和秆的N、P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内稳性调控机制,但竹枝N、P的内稳性特征表现不明显。总而言之,这些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武夷山五种竹子偏向于选择维持叶N含量的内稳态机制,另一方面调节秆N、P含量的协变来应对海拔和生长阶段变化中养分的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海拔梯度 交互作用 养分含量 化学计量内稳性
下载PDF
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不同地形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家豪 西 +4 位作者 在翔 王小民 陈斌 郑元庆 关庆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土壤-植被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为6.4 hm^2的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地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变异特征;将样地中160个20 m×20 m的样方根据海拔、凹凸度和坡度等3种地形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并划分成4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比较这4种地形类型中0~20 cm的土壤中C、N、K、P、Fe、Na、Ca、Mg、Zn、Cu、Mn元素含量,并分析其与3种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江西武夷山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中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其中土壤Cu和P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强,土壤K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弱。(2)4种地形中仅土壤C、N、P、Mg、Mn元素有显著性差异。(3)地形因子中,海拔的降低与坡度的增大均可增加土壤C元素含量;土壤Mn元素受凹凸度影响相对较高,其次为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凹凸度越大,土壤Ca元素含量越高。【结论】地形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迁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可显著影响土壤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N、P的含量和分布,可成为南方铁杉种群分布和天然更新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原始林 针阔混交林 地形 土壤营养元素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九连山金斑喙凤蝶野外生物学特性观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宝珠 朱祥福 +1 位作者 曾菊平 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目的]通过连续12 a对金斑喙凤蝶的野外调查观察,研究成虫活动规律,并利用仿生态养殖,观察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金斑喙凤蝶研究与保护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对金斑喙凤蝶成... [目的]通过连续12 a对金斑喙凤蝶的野外调查观察,研究成虫活动规律,并利用仿生态养殖,观察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金斑喙凤蝶研究与保护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对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规律的观察研究,2013—2015年,在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期,采用样线踏查的方法,自海拔450 m往山顶海拔1 200 m搜索,调查视野内木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寻找卵和幼虫,收集后带回驻地进行仿生态养殖,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结果]金斑喙凤蝶在九连山为一年二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2013年在木兰科植物金叶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2014和2015年在深山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深山含笑为新发现寄主植物,目前除九连山外尚未有报道;幼虫5龄,各龄级幼虫差异较大;预蛹成蛹经历两次蜕皮过程,这是金斑喙凤蝶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发现。[结论]1)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密切相关,且对生境质量有较高要求,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寄主植物分布范围及其周边;2)金斑喙凤蝶选择生长良好的金叶含笑和深山含笑叶片上产卵,或嗜食深山含笑;3)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卵的孵化、幼虫的生长发育以及化蛹和羽化影响较大;4)金斑喙凤蝶雌蝶少,卵孵化率低,幼虫发育历期长,幼虫成活率低,化蛹和羽化率低等是导致其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5)据查,目前尚未有其它蝶类化蛹过程中经历两次蜕皮的报道,预蛹化蛹蜕两次皮是金斑喙凤蝶异于其他蝶类的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斑喙凤蝶 九连山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