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闲章不闲
1
作者 恩东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23年第8期16-17,共2页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来分析,一方篆刻作品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关注它的艺术审美,而将篆刻作品铃印在一幅书法、国画作品上,就发挥了印信的功能,同时也为作品增添艺术审美价值。本栏目的开设,一方面梳理历代印章的演变,让广大读者对印章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分析篆刻作品在书画艺术中的应用,让书画创作者对印章的使用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欢迎篆刻艺术爱好者发表观点言论,道艺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篆刻作品 书画艺术 艺术审美价值 实用功能 闲章 方寸之间 印章
原文传递
名号印
2
作者 恩东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23年第7期16-18,共3页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来分析。一方篆刻作品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关注它的艺术审美,而将篆刻作品铃印在一幅书法、国画作品上,就发挥了印信的功能,同时也为作品增添艺术审美价值。本栏目的开设,一方面梳理历代印章的演变,让广大读者对印章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分析篆刻作品在书画艺术中的应用,让书画创作者对印章的使用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欢迎篆刻艺术爱好者发表观点言论,道艺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篆刻作品 书画艺术 艺术审美价值 实用功能 方寸之间 印章 凭信
原文传递
汉魏时期方笔书体形态研究——以《鲜于璜碑》书法艺术风格为例
3
作者 恩东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5年第11期44-52,共9页
汉魏时期是隶书的时代,呈现出不同审美趋向的隶书风格,自《鲜于璜碑》始以后形成以方笔为主的隶书风格体系。东汉时期方笔隶书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域,三国时期在魏蜀吴范围内传播,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仍有方笔隶书的遗韵,并与以二王... 汉魏时期是隶书的时代,呈现出不同审美趋向的隶书风格,自《鲜于璜碑》始以后形成以方笔为主的隶书风格体系。东汉时期方笔隶书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域,三国时期在魏蜀吴范围内传播,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仍有方笔隶书的遗韵,并与以二王为代表的新体书产生角力,促进书体的演变和发展。本文从对方笔隶书进行阐释切入,以《鲜于璜碑》为例研究方笔隶书的风格体系,考述汉魏方笔隶书的书丹者、刊刻者与方笔书体在地域空间的传播趋势,论述两晋南北朝时期方笔书体的流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于璜碑 隶变 刻工 方笔隶书
原文传递
战国玺印
4
作者 恩东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 2023年第1期16-17,共2页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 “印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印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来分析,一方篆刻作品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关注它的艺术审美,而将篆刻作品铃印在一幅书法、国画作品上,就发挥了印信的功能,同时也为作品增添艺术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篆刻作品 艺术审美价值 实用功能 战国玺印 方寸之间 凭信 气象万千
原文传递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四)
5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苏轼的《司马温公神道碑》,楷书,系苏轼五十三岁时书,王磻摹刻。李苦禅评":苏楷书当以此帖为第一",可见苏轼在书写此帖时用功之精深,不仅碑文书法如此,其内容也是生动感人,对司马光的评述情深中正。司马光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苏轼的《司马温公神道碑》,楷书,系苏轼五十三岁时书,王磻摹刻。李苦禅评":苏楷书当以此帖为第一",可见苏轼在书写此帖时用功之精深,不仅碑文书法如此,其内容也是生动感人,对司马光的评述情深中正。司马光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编成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 神道碑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九)
6
作者 汪永江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陆游的《致仲躬侍郎尺牍》,行书册页,纵31.7cm,横54.4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七)
7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此稿为司马光亲笔手书,记录西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的事件,后有历代名家任希夷、葛洪、朱德润等人题跋,流传有序,
关键词 历代 中国国家图书馆 赏析 书画 官员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永昌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七)
8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谢缙的《赵恒殿试佚事》,系纸本、草书,纵20cm,横86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幅书法以宋真宗殿试为创作内容,反映出宋朝选试的制度。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上海博物馆 创作内容 宋真宗 殿试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三)
9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楷书,纸本,纵35.8cm,横283.8cm,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碑文由牟巘撰,赵孟頫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书并篆额。此帖与同为牟巘撰、赵孟頫书并篆额的《妙严寺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书法艺术风格和文... 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楷书,纸本,纵35.8cm,横283.8cm,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碑文由牟巘撰,赵孟頫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书并篆额。此帖与同为牟巘撰、赵孟頫书并篆额的《妙严寺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书法艺术风格和文体上相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国立博物馆 赵孟頫 日本东京 异曲同工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二)
10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赵孟頫的《胆巴碑》,楷书,纸本,纵33.6cm,横400cm,书于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 楷书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
11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天祥的《上宏斋帖》,行书,手卷纸本,纵39.2cm,横149.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汪硐玉《珊瑚网》、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皆有著录。
关键词 书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赏析 官员 历代 《墨缘汇观》 文天祥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六)
12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宋高宗《赐岳飞批剳卷》,行楷书,钤有“御前之宝”,并有高宗押记,藏于台北兰千山馆,是赵高继位初年所书。从书法风格来看属于高宗早期书风,“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格”,此帖明显取法于米芾。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书法风格 宋高宗 米芾 楷书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八)
13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宋孝宗赵奋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力主恢复中原,整顿内政,追于内朝压迫,外少良将,中兴大业终未能实现。,孝宗书法全学宋高宗,《书史会要》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书林纪事》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孝宗书... 宋孝宗赵奋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力主恢复中原,整顿内政,追于内朝压迫,外少良将,中兴大业终未能实现。,孝宗书法全学宋高宗,《书史会要》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书林纪事》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孝宗书法得益于高宗,加之后天努力,在书法上取得很深的造诣,从以上两幅扇面作品的结字用笔来看,点画圆润厚实,结字宽绰略扁,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宋孝宗 宋高宗 书法 结字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五)
14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董其昌(1555年-1636年)的《书翰林院箴》轴,系楷书、纸本,尺寸为128cm×5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翰林院 董其昌 楷书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二十一)
15
作者 汪永江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徐浩的《朱巨川告身》,行楷书,纸本,长185.8cm,宽27cm,书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告身由唐代中央颁发,委任原睦州录事参军朱巨川,出任的新职是大理评事并兼任豪州钟离县令。告身集中了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 徐浩的《朱巨川告身》,行楷书,纸本,长185.8cm,宽27cm,书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告身由唐代中央颁发,委任原睦州录事参军朱巨川,出任的新职是大理评事并兼任豪州钟离县令。告身集中了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唐代三大中央政治机关,钤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四十四方。唐代告身的制作和颁发是遴选官员程序极为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 台北故宫博物院 赏析 书画 历代 政治机关 尚书省 告身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四)
16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5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创作于宣和四年(1122年),书写存描金云龙笺纸上,纵31.3厘米,横1172厘米,全幅纸张无一接缝,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粱武帝命人选取王羲之书法一千字,由周兴嗣编纂成文,为历代...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创作于宣和四年(1122年),书写存描金云龙笺纸上,纵31.3厘米,横1172厘米,全幅纸张无一接缝,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粱武帝命人选取王羲之书法一千字,由周兴嗣编纂成文,为历代童学蒙书。在书法史上也被历代书家所广泛书写创作,传隋代智永写《千字文》八百本,唐代怀素、高闲《草书干字文》,徽宗也对《干字文》喜爱有加,其传世的还有一本《楷书千字文》,是典型的瘦金体风格,末端注明“赐童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 《草书千字文》 《千字文》 赏析 书画 官员 南北朝时期 上海博物馆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三)
17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5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文由宋徽宗亲自撰写,刻石于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十五日,该碑高2.55米,宽1.3米,厚0.29米。“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御制御书”表明由皇帝亲自颁诏题书,碑文内容阐述徽宗崇信道教的缘由。
关键词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宋徽宗 万寿宫 碑文 刻石
下载PDF
历代官员书画赏析(十五)
18
作者 恩东 《党政视野》 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米芾的《向太后挽词》,纸本,纵30.2厘米,横22.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书于1101年,时年米芾51岁。字体介于行楷之间,用笔精炼,形体秀雅,为米芾精品之作。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 米芾的《向太后挽词》,纸本,纵30.2厘米,横22.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书于1101年,时年米芾51岁。字体介于行楷之间,用笔精炼,形体秀雅,为米芾精品之作。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赏析 书画 官员 历代 挽词 太后 米芾
下载PDF
基于元学习与强化学习的跨域自组织网络流量测量优化方法
19
作者 宋健 聂来森 +1 位作者 陶醉 恩东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跨域自组织网络是一种将不同介质上的节点进行自组织、网络拓扑自适应的网络。在跨域通信网络中,直接测量技术可获得准确的端到端网络流量信息。但跨域网络中部分节点的低算力和低存储特性,影响了所有节点运行网络流量测量进程。针对此... 跨域自组织网络是一种将不同介质上的节点进行自组织、网络拓扑自适应的网络。在跨域通信网络中,直接测量技术可获得准确的端到端网络流量信息。但跨域网络中部分节点的低算力和低存储特性,影响了所有节点运行网络流量测量进程。针对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元学习与近端策略优化的网络流量测量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上一时隙网络运行环境,来确定下一时隙执行网络流量测量的节点集合,目标是在尽可能少的节点上执行测量进程从而获取尽可能多的网络流量信息。文中同时通过3个网络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元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跨域自组织网络流量测量优化算法可以有效选择流经流量大的节点,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自组织网络 网络流量测量 元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强化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