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关怀: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43
1
作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和由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知识,是各个民族民间传统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着许多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在地方"情境的逻辑"中去分析与研究当地人对其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理解,可以...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和由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知识,是各个民族民间传统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着许多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在地方"情境的逻辑"中去分析与研究当地人对其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理解,可以寻求到一条既能发展地方经济又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生态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甘肃省民政厅课题组 沙仲才 +2 位作者 建宏 王进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1-234,共4页
从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关系变化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政府要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推动建立多中心治理结构、建立相应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社会组织... 从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关系变化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政府要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推动建立多中心治理结构、建立相应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社会组织要主动慎重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时有效表达公民利益、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主动服务政府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组织 合作 伙伴
下载PDF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筱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巩固提升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所具有的价值。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事业的双重力量。总结我国西北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巩固提升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所具有的价值。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事业的双重力量。总结我国西北地区某民族县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树立教育大局观,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向内涵发展转变,是办好民族地区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族群意识·认同·文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燕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7-51,共5页
本文以大量翔实资料为依据,就人文学界有关族群意识特性实质的新近学术观点进行了讨论,指出族群特性应涵盖文化现象。
关键词 族群意识 认同 族群发展过程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小学教育路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冯朝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8,182,共9页
中小学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双重意涵,即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常态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这使得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尤为重... 中小学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着双重意涵,即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常态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这使得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尤为重要。因此,应通过完善德育工作、重构教育教学体系、打造互嵌式教育场域、运用创新教育思维等途径不断调整并改进中小学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培育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使学校教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小学教育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
下载PDF
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 被引量:19
6
作者 冯朝亮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23-134,156,共13页
耕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耕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个文化面向。耕读教育变迁历程可概括为“耕读传家”“耕读分家”和“耕读复归”三个阶段,解析这一变迁过程的历史和文化逻辑,也打开了一扇理解、反思中国乡村教育... 耕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耕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个文化面向。耕读教育变迁历程可概括为“耕读传家”“耕读分家”和“耕读复归”三个阶段,解析这一变迁过程的历史和文化逻辑,也打开了一扇理解、反思中国乡村教育之门。耕读教育的变迁中隐含了中国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耕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新时代的耕读教育可以在启迪乡村学校教育改革、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文化 耕读教育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位育
下载PDF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辨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筱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6,共6页
基于津某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就读于内地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上要适应的是由学校、学生以及决策者共同建构的以封闭式寄宿校园文化为主体、以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为特色、受政策影响的文化。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产生的... 基于津某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就读于内地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上要适应的是由学校、学生以及决策者共同建构的以封闭式寄宿校园文化为主体、以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为特色、受政策影响的文化。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不能简单归结于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产生的"文化不适"的范围。具体而言,应通过对比分析,恰当判断问题归因,不忽视也不过度强调地域、族群等文化属性。据此,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化适应障碍归因可从族群文化互动和就读寄宿高中两方面开展,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文化特殊性和管理问题两大类。具体提升内高班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展多元化管理模式。二是学生应明确目标,用坚定的信念积极调适自我。三是政策制定者应通过丰富招生宣传内容等方式延展文化适应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文化适应 教育环境 民族教育
下载PDF
学校、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情境观 被引量:15
8
作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1,109,共8页
教育人类学认为,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学校是社会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需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审视,学校教育的发生、学校教育的功能和目标,都与社会系统、教育机... 教育人类学认为,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学校是社会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需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审视,学校教育的发生、学校教育的功能和目标,都与社会系统、教育机构的文化行为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教育人类学 情境观
原文传递
人类、文化与环境——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14
9
作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3-58,共6页
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系,文化是连接人类与环境的中介,作为一种适应方式和调适机制,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类 文化 环境 生态人类学
下载PDF
河湟走廊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临夏州唐汪人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燕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3,共16页
本文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汉、回、东乡等各族之间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及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唐汪镇不同民族身份的人何以实现互嵌共融,何以在时代的变迁中维系和巩固各民族间的和睦关系... 本文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汉、回、东乡等各族之间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及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唐汪镇不同民族身份的人何以实现互嵌共融,何以在时代的变迁中维系和巩固各民族间的和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唐汪各族以多元文化为幕布,在充满流动性的族际交往中跨越和消解彼此间的"边界",巩固和维系族际亲缘、姻缘、地缘、业缘关系,并建立与周边他姓他族互嵌共融、和合共生的民族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图示和群体心性之过程,彰显出一种层级递进的"共同体"连续谱之生成过程。该"互嵌式社区"的生成路径彰显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图景,不仅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的建设,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走廊 唐汪人 族际互动
原文传递
基础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内地Z中学新疆内高班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宵雪灵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5,共7页
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教育援疆"的重大举措,内高班阶段也是新疆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关键时期。内高班的文化生态对于凝聚和统一内部存在差异的新疆生群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Z学校的"混合编班"和"封闭式管理&... 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教育援疆"的重大举措,内高班阶段也是新疆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关键时期。内高班的文化生态对于凝聚和统一内部存在差异的新疆生群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Z学校的"混合编班"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管理部"制度、"新生教育"文化及校园活动建设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个案。本研究在个案情境下,思考和探讨了新疆学生的教育公平困境、文化再适应问题、学业成绩表现及新疆学生的地域认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文化适应 文化差异 教育公平性 民族志
原文传递
土瑶学校教育的过去与现状:民族志的视角 被引量:10
12
作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7,共7页
从民族志的视角出发 ,概要地论述了土瑶学校教育的过去 ,如实地反映了土瑶学校教育的现状 ,认为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及关注程度直接影响着当地学校教育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土瑶 学校教育 学业成绩 地方资源
下载PDF
论记忆的空间性叙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房静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记忆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回忆,而对记忆的叙述总是被镶嵌在由历史和现实交织成的意义世界里。人们的记忆和记忆叙述,是主观过滤的结果,也是个人与时代、与社会对话的产物。而对能够引起个人记忆、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场所也即空间... 记忆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回忆,而对记忆的叙述总是被镶嵌在由历史和现实交织成的意义世界里。人们的记忆和记忆叙述,是主观过滤的结果,也是个人与时代、与社会对话的产物。而对能够引起个人记忆、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场所也即空间的历时性考察以及对人们在其间的活动的分析,为社会记忆的研究提供一个反思性的微观视角。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路径,提供了一种对现代社会变迁的解释,这种解释既是记忆的,也是空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叙事 空间
下载PDF
Ogbu及其对弱势群体学校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7,共10页
近些年来,人们在探讨教育问题时越来越重视民族志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美国教育人类学家Ogbu对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分析以及他对微观民族志和宏观民族志理论架构的论述,说明教育民族志对于我们理解学校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过程... 近些年来,人们在探讨教育问题时越来越重视民族志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美国教育人类学家Ogbu对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分析以及他对微观民族志和宏观民族志理论架构的论述,说明教育民族志对于我们理解学校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过程的可行性以及教育民族志对于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就差异问题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bu 弱势群体 学校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学校民族志 教育模式 “文化-生态理论”
原文传递
成员与社会秩序:常人方法论的社会结构观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兆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91,共11页
"成员"是常人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常人方法论运用这一概念替代了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行动者"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铺陈了常人方法论从成员到社会秩序的整套理论逻辑,从而为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的想象力... "成员"是常人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常人方法论运用这一概念替代了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行动者"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铺陈了常人方法论从成员到社会秩序的整套理论逻辑,从而为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的想象力注入了常人方法论的独特可能性。常人方法论以成员概念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观主要体现在成员概念本身的结构性构成、成员实践的结构性和时空性、社会秩序的内源性和自发性,它们以"成员-实践-结构"的逻辑顺序推演了常人方法论以"构成"为基本视角的社会结构观。这种彻底经验化和碎片化的结构观既面临着囿于具体经验之流的危险,又是常人方法论彻底的反思性见解,后者蕴含了对"结构-能动关系"这一当代社会学理论母题的原初性概念疗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人方法论 成员 社会结构 社会秩序 实践
原文传递
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与社会适应——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3,M0003,M0004,共15页
本文基于凉山州布拖县的田野调查,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两个维度呈现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在身价钱处理方式上,当地人已从传统的约定俗成走向更为灵活多变;婚姻缔结方式的流变,地域范围的扩大及婚配对象选择的增多,反映出婚姻缔结形... 本文基于凉山州布拖县的田野调查,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两个维度呈现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在身价钱处理方式上,当地人已从传统的约定俗成走向更为灵活多变;婚姻缔结方式的流变,地域范围的扩大及婚配对象选择的增多,反映出婚姻缔结形态经历着从闭合到开放的转变。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是新时期社会现代转型背景下,传统文化认同与现代社会适应的双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身价钱 婚姻缔结 当代变迁 社会适应
原文传递
地方政治权力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以广西土瑶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本研究认为 ,探讨弱势族群儿童学业成就 ,除关照经济、社会文化背景 ,如宗教信仰、语言和传统习俗等因素外 ,还应重点从地方权力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去探求造成弱势族群儿童学业成就低下的根源。本文以生活于广西贺州地区大桂山脉深处的土... 本研究认为 ,探讨弱势族群儿童学业成就 ,除关照经济、社会文化背景 ,如宗教信仰、语言和传统习俗等因素外 ,还应重点从地方权力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去探求造成弱势族群儿童学业成就低下的根源。本文以生活于广西贺州地区大桂山脉深处的土瑶人的学校教育为例 ,就地方政治权力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治权力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 土瑶
下载PDF
内地新疆高中班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筱煦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通过梳理近年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可归纳为实践探索的纪实性叙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文化适应与认同的探讨、政策评议四类。未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研究可在研究主客位关系、研究视角、理论研究三方... 通过梳理近年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可归纳为实践探索的纪实性叙述、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文化适应与认同的探讨、政策评议四类。未来内地新疆高中班研究可在研究主客位关系、研究视角、理论研究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少数民族教育 文化适应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土瑶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瑶儿童学...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土瑶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瑶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通过对土瑶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度描写”,揭示学校院墙之外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的视角和层面来探究土瑶学校教育失败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习俗 土瑶 学业成就 教育人类学
原文传递
空间、饮食与社会变迁:理论演进脉络 被引量:9
20
作者 房静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空间性把社会生活置于一个活跃的竞技场中,社会结构与社会意义在这个竞技场中互动,这种互动确立了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并使之具体化。而饮食的唤起是从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空间变化和个体层面的空间体验出发的,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空间性把社会生活置于一个活跃的竞技场中,社会结构与社会意义在这个竞技场中互动,这种互动确立了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并使之具体化。而饮食的唤起是从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空间变化和个体层面的空间体验出发的,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在社会空间和社会变迁中留下了印迹。但是当时代的变迁在不经意间将食物的传统文化链条打断时,饮食文化面临的是转型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空间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饮食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