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致严重全身毒性反应的救治与预防 被引量:32
1
作者 龚树生 任永功 +2 位作者 项济生 王祥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2期537-539,共3页
本文报告 1例需行纤维喉镜检查而行地卡因咽部粘膜表面麻醉引起全身毒性反应致死的病例 ,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对地卡因致全身毒性反应的药理学基础、临床表现。
关键词 全身毒性反应 地卡因 咽部表面麻醉 救治 预防
原文传递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学兵 孙圣刚 +3 位作者 王岚 徐岩 童萼塘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evodopa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 ,复方左旋多巴 (L dopa)甲酯腹腔...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evodopa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大鼠模型 ,复方左旋多巴 (L dopa)甲酯腹腔注射治疗 4周 (2 0mg·kg-1·d-1,每天 2次 )诱发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方法对大鼠皮质纹状体突触界面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单次地佐环平 (MK 80 1,0 1mg/kg)治疗后突触前谷氨酸 (Glu)释放量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证实皮质Glu能纤维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树突棘构成不对称突触 ,与PD大鼠比较 ,LID大鼠Glu能非对称性突触中穿孔性突触进一步增加 (P <0 0 1) ,且突触间隙变窄 ,突触后致密物质 (post synapticdensity ,PSD)厚度增加 (P <0 0 5 )。同时伴有突触前Glu释放量的增多 ,但可被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所抑制。结论 慢性L dopa治疗使皮质纹状体突触功能进一步活化 ,其中涉及突触后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突触前活性的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大鼠 皮质纹状体 LID 突触 超微结构 6一羟多巴胺 6-OHDA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一例临床及基因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敏 梅元武 +3 位作者 魏桂荣 俞水亮 肖庚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8-631,共4页
目的研究及报道1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及人类朊蛋白(human prion protein,PrP)基因特征。方法分析了1例疑为FF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集血样后抽提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患... 目的研究及报道1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及人类朊蛋白(human prion protein,PrP)基因特征。方法分析了1例疑为FF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集血样后抽提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患者PrP基因突变。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PrP基因检测结果(PrP基因532G→A:D178N突变,129基因型为MM)诊断FFI。结论该患者特征性的呼吸困难和内环境紊乱值得重视,PrP基因检测对于确立FFI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FFI患者的发现,具有较大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致死性家族性 朊病毒
原文传递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昌勤 程世庆 +4 位作者 张茂悦 陈吉相 魏桂荣 童萼塘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68,72,共4页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塞35例,基本痊愈22.8%,显著进步2.8%,进步65.7%,总有效率91.5%。该药除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外,对缓慢进展型和急性期后脑梗塞亦有一定治疗效果。与其他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相比,具...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塞35例,基本痊愈22.8%,显著进步2.8%,进步65.7%,总有效率91.5%。该药除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外,对缓慢进展型和急性期后脑梗塞亦有一定治疗效果。与其他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相比,具有作用快,疗效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克栓酸 溶栓疗法 东菱精纯克栓酸
下载PDF
6年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文 邓卿 +29 位作者 王宪衍 马丽媛 路方红 崔家玉 张放 周宏研 张鹏强 张亮清 王守富 张路毅 林金秀 郑志荣 黄萍 金翠燕 施东伟 王剑英 李丽 郄曙 舒聃 龚辉 吕家珍 张华茹 饶萍 王卫国 曹东平 方渭清 龚兰生 刘力生 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研究协作组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能到门诊随访;知情同意;无研究药物治疗的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吲... 目的研究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能到门诊随访;知情同意;无研究药物治疗的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吲哒帕胺治疗组和相匹配的安慰剂对照组,双盲治疗4年,开盲后开放治疗2年,共随访6年。研究主要终点是脑卒中。终点委员会专家独立评估可疑脑卒中等事件。结果患者1399例进入随机双盲研究,治疗组702例,对照组697例。患者基线特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平均年龄为64岁;男性占70%;有脑出血史为18%;脑梗死史为7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为9%;冠心病史为21%;糖尿病为11%。两组平均血压分别为(145.9±20.4)/(87.1±11.1)mmHg与(145.6±20.4)/(87.8±11.6)mm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净下降12.5/5.3mmHg,开放治疗2年净下降9.2/4.7mmHg,随访6年血压平均净下降10.5/5.0mm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脑卒中发生(9.5%)较对照组(20.2%)危险下降53%(P<0.01);开放2年脑卒中危险下降25%(P=0.19);随访6年脑卒中危险下降46%(P<0.01)。结论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降压治疗 脑卒中 预防
下载PDF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学兵 刘昌勤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8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护脑、改善微循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 2 50mL(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8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护脑、改善微循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 2 50mL(60 0mg)静脉滴注 ,qd ,10d为 1个疗程 ,治疗前和治疗第 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2 3 % ,76.1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脑梗死 急性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抑郁障碍患者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昌勤 程世庆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 95例抑郁患者进行了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的分析 ,治疗前后Zung量表评分分析。 结果 抑郁患者最主要的躯体症状为睡眠障...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 95例抑郁患者进行了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的分析 ,治疗前后Zung量表评分分析。 结果 抑郁患者最主要的躯体症状为睡眠障碍 ,其次为疲乏、头痛、心慌和胃肠不适。脑血管病后、胃肠疾病后以及心因性抑郁障碍分别为 15 7%、13 7%和 6 6 3%。其中脑血管病后抑郁障碍发病年龄和抑郁病程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 <0 0 5 )。结论 以躯体症状就诊是综合性医院抑郁患者的特点。脑血管病后抑郁障碍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脑血管病 胃肠疾病 综合性医院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脑脊液肠道病毒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魏桂荣 张敏 +3 位作者 梅元武 董继华 陈运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3,826,共4页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 的了解脑脊液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进行了脑脊液EVRT—PCR检测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其他病毒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18例,占41.9%,男性较多,多发病于7~9月。脑脊液EVRT-PCR阳性者的临床症状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但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94例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昌勤 +1 位作者 刘贞富 谭志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92例住院的SLE患者中发现94例神经精神性SLE,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神经精神性SLE发生率为32.2%,其中75.52%在起病后2年内发病,主要表... 目的研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92例住院的SLE患者中发现94例神经精神性SLE,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神经精神性SLE发生率为32.2%,其中75.52%在起病后2年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焦虑、头痛、抑郁、肌痛和癫痫发作,且焦虑、头痛在肌痛、癫痫中有较高的比例。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导致以欣快、幻觉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充分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神经精神性SLE对降低SLE的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 红斑狼疮 焦虑 癫痫 皮质激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衰老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采韵 顾熊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本实验对27例脑梗塞、18例脑出血以及42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测定红细胞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以及老年组MDA含量又高于老年前期组。因而认为红细胞的这种与年龄有关的... 本实验对27例脑梗塞、18例脑出血以及42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测定红细胞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在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以及老年组MDA含量又高于老年前期组。因而认为红细胞的这种与年龄有关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影响卒中发生与转归的伴随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本实验未显示SOD含量的显著性差异,认为尚需对实验方法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栓塞 脑出血
下载PDF
周期性麻痹临床研究(附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昌勤 王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特点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方法:报告分析75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46.7%)周期性麻痹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其中9例是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 目的:探讨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特点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方法:报告分析75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46.7%)周期性麻痹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其中9例是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现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比例远低于周期性麻痹继发于甲状机能亢进的比例这一现象。结论:周期性麻痹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高比例应引起临床重视,对首次发生周期性麻痹的青壮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需常规检查甲状腺机能,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麻痹 临床研究 低血钾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学兵 +1 位作者 黎钢 孙圣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 1年9月~ 2 0 0 3年 9月间连...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 1年9月~ 2 0 0 3年 9月间连续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 ,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3 0d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 (Europeanstrokescale ,ESS) ,Barthel指数 (Barthelindex ,BI)、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 (FMA)进行评价。并在第 1天、第 3天、第 7天测定患者血清ICAM 1、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组ESS ,BI ,Fugl 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CAM 1、TNF α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脑梗死 脑保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原文传递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圣刚 +1 位作者 刘昌勤 曹学兵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分析2例确诊伴有CNS并发症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规则发热,白细胞下降,1例为脑内多发损害并痴呆,弓形体感染可能性大;1例...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分析2例确诊伴有CNS并发症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规则发热,白细胞下降,1例为脑内多发损害并痴呆,弓形体感染可能性大;1例并发脑梗死。结论:AIDS容易发生各种CNS并发症,容易伴有机会性感染,AIDS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少见,但对年轻不明原因急性脑血管病,尤其伴有机会感染时应考虑AIDS可能,对这些患者,应查血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F)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 临床特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首发症状
下载PDF
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昌勤 魏桂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是甲亢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是以反复发作的肢体骨骼肌无力或瘫痪为临床特征,伴有钾代谢异常的神经系统疾病.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临床报道较多,但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报道较少.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 低甲性周期性麻痹
下载PDF
3-硝基丙酸预处理阻止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学兵 孙圣刚 +3 位作者 钟建新 邓学军 李红戈 《中国康复》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3 硝基丙酸(3 NP)预处理时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变的作用机制及5 羟癸 酸(5 HD)对3 NP效果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5只。右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6 羟多 巴胺(6 OHDA)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组,... 目的:观察3 硝基丙酸(3 NP)预处理时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变的作用机制及5 羟癸 酸(5 HD)对3 NP效果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5只。右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6 羟多 巴胺(6 OHDA)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立体定向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N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腹腔注射3 NP(20mg/kg),预处理组(CPC组)造模前24h给予3 NP(20mg/kg),5 HD组于造模前10min侧脑 室内给予5 HD(5mg/kg)。采用缺口末端标记原位检测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DA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及酪氨 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PD组、CPC组及5 HD组与对照组和3 NP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损 毁侧TH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CPC组与PD组比较细胞凋亡率降低,TH阳性细胞数增多 (P<0.05);5 HD组与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 NP预处理可抑制细胞凋亡,而5 HD 可阻断3 NP预处理保护效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激活参与3 NP预处理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预处理 多巴胺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娟娟 曹非 +2 位作者 朱青 陆观凤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所致RM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本例脑梗死患者在规律服用拜阿...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SM合并阿托伐他汀钙所致RM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本例脑梗死患者在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1年后渐出现睁眼困难、饮水呛咳、四肢乏力。入院查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偏高。肌肉活检:肌原纤维间脂滴轻度增多,部分区域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停用阿托伐他汀钙8 d后肌酸激酶水平和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和消失。结论 LSM患者既往有阿托伐他汀钙用药史,逐渐出现四肢乏力,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后患者症状迅速消失,应考虑合并阿托伐他汀钙致RM,肌原纤维间脂滴轻度增多合并部分区域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是肌肉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阿托伐他汀钙 横纹肌溶解症 病理
原文传递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附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桂荣 +1 位作者 梅元武 刘昌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报告 11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 ,占同期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 18.6 %。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 ,或呈慢性进展。颈段脊髓 2例 ,胸段脊髓 9例 ,均作了磁共振扫描 (MRI) ,其特点是 :脊髓内病灶的间断分布... 报告 11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 ,占同期多发性硬化住院病人 18.6 %。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 ,或呈慢性进展。颈段脊髓 2例 ,胸段脊髓 9例 ,均作了磁共振扫描 (MRI) ,其特点是 :脊髓内病灶的间断分布与其长轴走行一致的椭圆形或条索状病灶 ,病灶呈偏心分布。本资料及文献报道有一些 MS患者以脊髓受损为首发部位 ,并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脊髓受损的临床病征 ,MRI的使用对早期脊髓型 MS诊断有很大价值 ,但脊髓型 MS是独立疾病 ,还是 MS病程中脊髓受损的表现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脊髓型 磁共振扫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癔症性抽搐误诊为癫痫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贾文姬 +2 位作者 万艳 黄凯伟 曹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44-247,共4页
癔症性抽搐常被误诊为癫痫。患者常表现出阵发性惊厥事件和/或行为和意识的改变,类似于癫痫发作(ES),但没有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电生理变化。患者常因误诊为癫痫而接受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急诊治疗,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我们报道了一... 癔症性抽搐常被误诊为癫痫。患者常表现出阵发性惊厥事件和/或行为和意识的改变,类似于癫痫发作(ES),但没有与癫痫发作相关的电生理变化。患者常因误诊为癫痫而接受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急诊治疗,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我们报道了一例以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被诊断为癫痫,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患者最后确诊为癔症性抽搐,调整治疗后病情好转。从病例中看出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分析病因对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性抽搐 癫痫 误诊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脂多糖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时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钢 马嵘 +2 位作者 孙圣刚 童萼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3177-3181,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上调是否参与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5μgLPS至大鼠脑黑质,观察不同时间点(6、12h,1、3、7d),iNOS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黑质NO释放量以...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上调是否参与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5μgLPS至大鼠脑黑质,观察不同时间点(6、12h,1、3、7d),iNOS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黑质NO释放量以及iNOS活性改变。结果iNOSmRNA和蛋白的动态变化为6h开始出现增高,1d达高峰,3d开始下降,7d后基本消失。1d时iNOS阳性细胞数(45.30±4.63)显著高于PBS对照侧iNOS阳性细胞数(0.11±0.04)(P<0.01)、RT-PCR、Western印迹法显示1d组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PBS对照侧;同时发现iNOSmRNA和蛋白过度表达,并促进NO释放,iNOS活性升高。结论iNOS上调可能是LPS诱导DA能神经元变性机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脂多糖 一氧化氮合酶 多巴胺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病毒性脑炎患者肠道病毒RT-PCR检测的临床意义初探(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元武 魏桂荣 +3 位作者 张敏 董继华 陈运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用1对针对EV多数血清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组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进行... 目的探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肠道病毒(E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用1对针对EV多数血清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组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4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进行临床检测,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及病毒其他病原体检查,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F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EVRT-PCR)阳性者18人,占41.9%,临床症状、病情轻重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异,CSF蛋白和细胞数较高,可同时合并血中其他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结论EV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并可合并其他病毒感染,EVRT-PCR与血清学检查结果存在不一致性,EVRT-PCR检查结果可指导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肠道病毒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