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怒江洋打开时间的地层古生物约束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以春 张予杰 +2 位作者 徐海鹏 乔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83-3096,共14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酸盐转变的稳定地层序列;而南羌塘地块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东西向存在较大的相变,西部下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之上存在间断面,不整合于上二叠统吉普日阿群之下;而东部下二叠统到中二叠统都是玄武岩和灰岩组成的鲁谷组。古生物地理上,南羌塘地块晚二叠世含有典型暖水的类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与拉萨地块形成显著差别;南羌塘地块中二叠世主要的Eopolydiexodina类动物群也与拉萨地块的Nankinella-Chusenella类动物群产生明显差异;再者,南羌塘地块早二叠世晚期的类、珊瑚类和腕足类都呈现明显暖水的特征,但这些动物群在拉萨至今未有报道。综合南羌塘和拉萨地块地层层序、古生物地理特征上的差异,班公湖-怒江洋至少从中二叠世(~269Ma)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班公湖-怒江洋在中二叠世以前和冰期结束之后的时间段内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班公湖-怒江洋 二叠纪 古生物地理 古地理
下载PDF
中国二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9
2
作者 申博恒 沈树忠 +5 位作者 侯章帅 吴琼 张水昌 张斌 张以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39,共21页
二叠系是古生界最后一个系,自下而上包括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进一步划分为9个阶。中国各块体都发育有很好的二叠纪地层,本文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与已有地层资料,系统整理了中国二叠纪岩石地层区划、主要剖面地层划分和对比框架,... 二叠系是古生界最后一个系,自下而上包括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进一步划分为9个阶。中国各块体都发育有很好的二叠纪地层,本文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与已有地层资料,系统整理了中国二叠纪岩石地层区划、主要剖面地层划分和对比框架,包括5个地层区、22个地层分区和59条综合岩石地层剖面。以生物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为约束因素,本文厘定并更新了中国二叠纪不同块体间岩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案。北部边缘地层区二叠系发育不完整,地层层序和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缺乏系统研究,整体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海相地层主要发育在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从西向东海水逐渐退出。塔里木地层区二叠系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则为陆相地层且不完整。华北地层区的二叠系层序相对清楚,但最新研究表明很可能缺失瓜德鲁普统,海相地层主要在乌拉尔统底部发育,并含有重要煤层,乌拉尔统上部至乐平统则发育陆相地层,并随着气候逐渐干旱化出现越来越多的红层。喜马拉雅地层区二叠系在各个块体差异明显,其中藏南分区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缺乏瓜德鲁普统沉积,含冈瓦纳冷水型生物群,而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二叠系均发育有较为完整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乌拉尔统上部生物群逐渐向暖水型过渡。华南地层区的二叠系最为完整,整体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序清晰,所含各门类化石丰富,是重要的国际对比标准。中国二叠系是煤炭、油气、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富集层位。精细的岩石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对于阐明重要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及指导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分区 划分和对比 二叠系 中国
原文传递
湖南桑植仁村坪二叠纪Capitanian期沉积地层及环境 被引量:7
3
作者 曹长群 章明圆 +3 位作者 郑全峰 陈军 丁奕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98,共14页
湖南桑植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上段地层的牙形l类资料显示,该剖面具有相对完整的卡匹敦阶(Capitanian)牙形类化石带,但缺失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附近的Jinogondollela granti-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3个牙形类化石带。该... 湖南桑植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上段地层的牙形l类资料显示,该剖面具有相对完整的卡匹敦阶(Capitanian)牙形类化石带,但缺失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附近的Jinogondollela granti-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3个牙形类化石带。该阶底部Jinogondollela postserrata牙形类化石带起始于茅口组下段顶部的礁边缘相生屑灰岩沉积的底部(-4.1m处);茅口组中段"孤峰组"硅(泥)质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的沉积;茅口组上段含白云质团块的巨厚层亮晶灰岩基本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的沉积。该剖面卡匹敦阶的层序地层分析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变化过程。其底界SB3位于茅口组下段顶部9cm厚度的薄层白云岩之顶,代表东吴运动的第二幕(鸣山运动);后继高水体系域沉积表现为茅口组中段的硅(泥)质沉积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茅口组上部灰岩段代表低水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灰泥丘沉积,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可与广西"来宾灰岩"的生物时代和沉积环境相对比;茅口组顶部覆盖的"王坡煤系"代表二级层序界面(SB2),与东吴运动的主幕(第三幕)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层序地层 牙形类化石带 卡匹敦阶(Capitanian) 二叠系 仁村坪剖面 桑植 湖南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二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树忠 张以春 +6 位作者 徐海鹏 琚琦 张华 郑全锋 罗茂 侯章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1170,共46页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各块体演化的关键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当时横跨南北半球统一的泛大陆演化到了鼎盛阶段,阻断了全球东西向的赤道暖流的同时,在泛大陆的东侧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提斯洋暖池,是古-...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各块体演化的关键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当时横跨南北半球统一的泛大陆演化到了鼎盛阶段,阻断了全球东西向的赤道暖流的同时,在泛大陆的东侧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提斯洋暖池,是古-中生代之交生物与环境演变的引擎.青藏高原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从南到北由于跨越不同的纬度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当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印度板块北缘,整个二叠纪沉积含有典型的冈瓦纳冷水型生物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灰岩外来体时代集中在瓜德鲁普世(Guadalupian,中二叠世)中、晚期至早三叠世,古生物地理与喜马拉雅特提斯带有显著差异,最有可能为新特提斯洋中的海山型沉积.基墨里(Cimmerian)微地块群在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早期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Asselian-Sakmarian)全部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均发育冰海相沉积及冈瓦纳型冷水生物群.乌拉尔世中期(约290~280Ma)基墨里微地块群由于印度板块北缘Panjal Traps等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漂移.可以分为两个条带,由南羌塘、保山和Sibuma地块组成的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较快,在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就已经出现大量碳酸盐岩沉积和暖水生物群,因此,它们最先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进入低纬度暖水区域;而由拉萨、腾冲和Irrawaddy地块组成的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相对较慢,在空谷(Kungurian)晚期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碳酸盐岩沉积,并延续至乐平世(Lopingian,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和乐平世地层中含暖水生物为主的动物群,因此,这些地块至少在空谷晚期已经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离,裂解时间稍晚于北基墨里微地块群;这种沉积和古生物地理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表明乌拉尔世的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 生物群 古地理
原文传递
重庆中梁山凉风垭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树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0-438,共19页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C.yini带,C.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raeparvus带...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C.yini带,C.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raeparvus带及H.parvus带。确定Clarkina属占优势的居群与Hindeodus属占优势的居群的更替界面位于样品30-1与30-2之间,在此界面之上腕足类、类和珊瑚类等均发生了大量物种消失现象,仅有少量腕足类延续至三叠系底部,这一生物灭绝过程在时间和模式上与煤山剖面的基本一致。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位于34层底部Hindeodus parvus分子首现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化石带 二叠-三叠系界线 凉风垭 重庆
原文传递
西藏聂拉木三叠系土隆群-曲龙共巴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3 位作者 朱同兴 张以春 李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64-2977,共14页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洋长期、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基于牙形石、菊石生物时代及土隆地区三叠系全岩稳定碳同位素曲线,识别出6次负偏和5次正偏.其中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N1-N4四次负偏和P1-P4四次正向...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洋长期、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基于牙形石、菊石生物时代及土隆地区三叠系全岩稳定碳同位素曲线,识别出6次负偏和5次正偏.其中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N1-N4四次负偏和P1-P4四次正向偏移过程,能与我国华南、日本等多个剖面进行对应,反映我国藏南所在的高纬度地区经历了与低纬度地区相同的全球碳循环异常.首次报道了土隆剖面识别出的晚三叠世卡尼期碳同位素负偏,其幅度达到3.3‰,可对应意大利、日本以及我国川西北地区和华南南盘江盆地所记录的卡尼期极端气候事件.中卡尼期温度升高,降雨量急剧增多,风化作用显著加强,陆源硅质碎屑输入增强,可能是土隆剖面岩性剧烈变化的环境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三叠系 土隆群 曲龙共巴组 西藏 地层学
原文传递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2 位作者 朱同兴 张以春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48-2857,共10页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该剖面存在着碳同位素负偏,可以同我国华南多个剖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碳同位素变化和生物灭绝模式具有全球对比性.新识别出的奥伦尼克阶底部(Neospathodus waageni带底部)碳同位素值大幅度负偏及之后的正偏,与华南等地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到早三叠世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二叠系-三叠系 牙形石 色龙西山 生物地层 地球化学 地层学
原文传递
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间框架 被引量:4
8
作者 申博恒 沈树忠 +12 位作者 吴琼 张水昌 张斌 王向 侯章帅 张以春 刘锋 刘俊 张华 史宇坤 王军 冯卓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1212,共32页
华北板块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蕴含丰富的化石、煤炭和煤层气资源,是研究晚古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化石能源极为重要的地区.建立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地层高精度标准时间框架对阐明重大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原因以及探明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具... 华北板块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蕴含丰富的化石、煤炭和煤层气资源,是研究晚古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化石能源极为重要的地区.建立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地层高精度标准时间框架对阐明重大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原因以及探明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过去近150年的研究中,华北地区石炭系上部-二叠系底部地层产海相牙形类、䗴类等化石,对比相对比较清楚.但二叠纪大部分陆相地层长期以来则主要以孢粉和植物化石带为对比依据,与海相地层的对比缺乏精确的时代约束.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石炭纪-二叠纪地质年代学框架并修订了华北板块的生物地层格架,认为本溪组属于早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至早格舍尔期(Gzhelian),太原组属于晚格舍尔期至早阿瑟尔期(Asselian),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属于中、晚阿瑟尔期,上石盒子组属于萨克马尔期(Sakmarian)至早空谷期(Kungurian),孙家沟组大部分属于乐平世(Lopingian).这一新的时代框架大幅改变了华北石炭系-二叠系的传统划分对比方案.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很长的间断(局部长达20个百万年的沉积缺失),这个间断主要表现为上石盒子组与孙家沟组之间发育的大型冲刷面和一系列古土壤层,上、下植物群面貌的巨大差异,可能是古亚洲洋在关闭过程中存在的一次广泛抬升运动的沉积响应.沉积学分析表明华北板块石炭纪-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幅度在0~40m.植物组合、沉积学证据以及有机碳同位素结果都表明气候温暖湿润的成煤期结束于阿瑟尔期,较之先前的认识发生更早,持续时间也更短.石炭纪至二叠纪期间,华北板块的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演化受控于泛大陆整体向北漂移和古亚洲洋的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石炭纪-二叠纪 地质年代学 生物地层 地层对比
原文传递
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二叠系孤峰组与栖霞组之交牙形类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树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8-370,共13页
全球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中二叠统)底界以牙形类Jinogondolellananki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金钉子”层型被定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然而,J.nankingensis的模式标本和标准产地以及国际年代地层... 全球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中二叠统)底界以牙形类Jinogondolellananki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金钉子”层型被定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然而,J.nankingensis的模式标本和标准产地以及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瓜德鲁普统底界的高精度绝对年龄均来自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孤峰组的底部。因此,正盘山剖面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瓜德鲁普统底界的对比标准,然而该剖面孤峰组和栖霞组上部的牙形类化石序列至今没有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新获得的牙形类化石和前人已经描述的标本,在该剖面栖霞组顶部至孤峰组中部共识别出5属9种,并将此段地层划分为了3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栖霞组顶部的Sweetognathus subsymmetricus–Pseudosweetognathuscostatus组合带,孤峰组中下部的Jinogondolellanankingensis带和J.cf.aserrata带。新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正盘山剖面瓜德鲁普统罗德阶底界应位于孤峰组底部,孤峰组下部属于罗德阶,中部属于沃德阶,罗德阶与沃德阶的界线位置由于硅质岩中较难处理出牙形类化石而不清楚,推测沃德阶底界可能比当前识别出的J.cf.aserrata带底界更低。临近层位产出的放射虫、菊石和腕足类可以和牙形类化石带进行对比,并提供辅助对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生物地层 孤峰组 瓜德鲁普统 正盘山
原文传递
生物学物种概念在化石物种鉴定中的应用问题
10
作者 孙天任 沈树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3-511,共9页
物种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而在化石鉴定中的应用存在诸多困难和分歧。本文介绍生物学物种概念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优点、难点与必要性。近年来,生物学物种概念已被古生物学家们广泛接受,居群和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 物种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而在化石鉴定中的应用存在诸多困难和分歧。本文介绍生物学物种概念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优点、难点与必要性。近年来,生物学物种概念已被古生物学家们广泛接受,居群和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二叠纪牙形类和腕足类化石种等为例,探讨如何在厘定物种、建立新种和使用亚种概念时,运用生物学物种概念及其延伸出来的各个标准。文章还讨论生物学物种在不同门类中的适用情况。认为在后生动物中,生物学物种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在化石鉴定中,要尽量识别每一个种的发育序列和充分考虑种内变异,这样鉴定的化石种具有较高的地层对比价值,应当尽量避免仅仅根据个别标本的形态特征鉴定化石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概念 生物学物种 化石物种 牙形类 新种 亚种
原文传递
中国二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被引量:67
11
作者 沈树忠 张华 +11 位作者 张以春 陈波 何卫红 牟林 林巍 王文倩 陈军 吴琼 曹长群 王玥 王向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93,共34页
二叠纪发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是阐明这些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基础.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分为3统(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和9个阶,在中国分为3统(船山统、阳新统、乐平统)和... 二叠纪发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是阐明这些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基础.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分为3统(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和9个阶,在中国分为3统(船山统、阳新统、乐平统)和8个阶,除乐平统以外,船山统和阳新统与国际标准划分时限有很大不同.二叠纪历经约4700万年,底界以牙形类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首现为标志,绝对年龄约为(298.9±0.15)Ma,顶界以牙形类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为界,绝对年龄约为(251.902±0.024)Ma.二叠系在中国可识别出35个牙形带、23个䗴带、17个放射虫带和20个菊石带,其中华南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牙形类化石带可作为国际对比的标准.二叠纪δ^(13)C_(carb)变化趋势表明在二叠纪最末期有一次3~5‰的快速负漂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但其他时段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影响或仅具有地方性效应.牙形类的δ^(18)O_(apatite)变化趋势表明从石炭纪晚期至空谷期处于一个较冷的时期,空谷晚期开始气候逐渐变暖.长兴期是一个气候较冷期,在二叠纪末有一次8~10℃的快速升高,这次温度升高全球同时发生.^(87)Sr/^(86)Sr比值由阿瑟尔初期的0.7080持续降低至卡匹敦晚期的最低值0.7068~0.7069;乐平世则持续上升,到二叠-三叠系界线处,^(87)Sr/^(86)Sr比值达到0.70708.磁性地层以沃德阶中部Illawarra反向为界,以下称为Kiaman超级反向极性带,以上称为二叠-三叠纪超级混合极性带.瓜德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卡匹敦晚期,持续时间长.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于约(251.941±0.037)Ma,是突发性的.瓜德鲁普世末期的大海退在华南地区主要发生在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至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间;二叠纪最末期从大海退转入快速海侵发生在Hindeodu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zhejiangensis带内.二叠纪是一个古地理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时间框架 对比 生物地层 化学地层
原文传递
西藏申扎地区二叠系下拉组中吴家坪期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予杰 朱同兴 +1 位作者 张以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共8页
重新研究了西藏申扎木纠错地区下拉组剖面,发现该地区下拉组从空谷晚期到吴家坪期连续,露头出露较好,下与昂杰组泥页岩整合接触,上与木纠错组白云质灰岩整合接触。该剖面根据不同的岩性及生物组合可分为三段,其中前二段亦在申扎县北的... 重新研究了西藏申扎木纠错地区下拉组剖面,发现该地区下拉组从空谷晚期到吴家坪期连续,露头出露较好,下与昂杰组泥页岩整合接触,上与木纠错组白云质灰岩整合接触。该剖面根据不同的岩性及生物组合可分为三段,其中前二段亦在申扎县北的下拉地区较为发育,时代为空谷晚期至卡匹敦期;但下拉地区由于受断层和褶皱影响强烈,未完全保存第三段,而该段在木纠错剖面中出露较好,并在其含燧石结核灰岩中发现了牙形类Clarkina liangshanensis(Wang)和类Codonofusiella schubertelloides Sheng,确认其时代为乐平世吴家坪期,首次确认下拉组的上部可以延伸至吴家坪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下拉组 吴家坪期 申扎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