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春杰 刘伟杰 +2 位作者 用为 杨华蕊 郑艳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FE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1~6月收治的4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2021年7~12月收治的58例为观察组,接受叙事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总体幸福感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6 w、12 w、18 w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 w后,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体满意度为89.66%(52/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加快改善FE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叙事护理 认知干预 精神症状 总体幸福感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谭翠翠 高修鲁 +2 位作者 王章钰 刘多君 用为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SP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2)和观察组(基...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SP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2)和观察组(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干预,n=55),观察两组护理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能力筛查指数量表(CASI)、中文版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分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理后PANSS、BPR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CAS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社会、动机、症状副反应评分及SQLS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后SSR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在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质量起到积极影响,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微信平台 延续性人性化关爱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修鲁 谭翠翠 +2 位作者 王章钰 赵鲁 用为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感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在该院实施时间,将2019...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感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在该院实施时间,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47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48例纳入观察组,给予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自我效能感〔一般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社会支持感〔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精神状态〔杨氏狂躁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结果干预3个月后,患者完成分类数、GSES评分、MSPSS评分及GQOLI-74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部分WCST评分(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总错误数)、YMRS评分和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下的森田疗法能够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感,改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森田疗法 双轨道互动干预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