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间隔震框架结构新旧抗震规范设计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垠龙 +1 位作者 刘莉娅 陈奕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16-519,共4页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提出隔震层可以设置在上部与下部结构之间,使层间隔震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无锡地铁车辆段大平台上盖开发项目,受地铁车辆限制,平台层高大,造成平台与上部结构层刚度比问题突出,利用层间隔震结构可以...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提出隔震层可以设置在上部与下部结构之间,使层间隔震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无锡地铁车辆段大平台上盖开发项目,受地铁车辆限制,平台层高大,造成平台与上部结构层刚度比问题突出,利用层间隔震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比较了高层框架结构层间隔震设计新旧抗震规范的不同,分析了层间隔震对上下部结构的影响,证明层间隔震结构在车辆段大平台开发项目中是经济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隔震支座 时程分析 水平减震系数 规范对比
原文传递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垠龙 董万慧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24-527,共4页
基于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O2000,建立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基础隔震与普通抗震两种情况下的三维模型,分别对模型模拟输入几组地震波工况,然后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在不同的地震波工况下,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 基于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O2000,建立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基础隔震与普通抗震两种情况下的三维模型,分别对模型模拟输入几组地震波工况,然后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在不同的地震波工况下,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位移、加速度与楼层剪力的变化特性,并对两种结构的各种特性做出对比,验证了基础隔震结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橡胶支座 地震波 时程分析
原文传递
静压混凝土管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彦琦 高艳妮 +1 位作者 杨晓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3,127,共3页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桩,它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和静压法施工的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具体工程的静载荷试验数据,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组合预测模型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极限...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桩,它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和静压法施工的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具体工程的静载荷试验数据,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组合预测模型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值基本与实测值吻合。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中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