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数字时代教育与人的个性化发展 |
虞嘉琦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破茧而出:“部落时代”的教育危机及其因应 |
虞嘉琦
|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3
|
传统的再创造:面向内生发展的民族教育 |
虞嘉琦
|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4
|
少数族、外部者、边缘人:多元文化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及其教育应对 |
虞嘉琦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5
|
德育场域:儿童道德的化育之所 |
虞嘉琦
|
《中国德育》
|
2017 |
4
|
|
6
|
暧昧的共生:共生教育的困境及其超克 |
虞嘉琦
|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7
|
随迁子女“他者化”问题破解的跨文化教育逻辑——兼与王涛博士商榷 |
王伟
虞嘉琦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8
|
与破局共舞的防灾教育:传承灾害与灾祸记忆的教育尝试 |
虞嘉琦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9
|
斯皮瓦克的招待:教育援助中庶民的双重脆弱及其改写 |
虞嘉琦
|
《现代教育论丛》
|
2021 |
3
|
|
10
|
从预成到生成:当代教育观念的转向 |
虞嘉琦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7 |
2
|
|
11
|
人的未来性与教育的敞开性——试论教育对复杂未来的回应 |
虞嘉琦
|
《教育导刊(上半月)》
|
2015 |
1
|
|
12
|
师德是道德 |
虞嘉琦
|
《浙江教育科学》
|
2015 |
0 |
|
13
|
教师该怎样思考和谈论教育——读《教师·学校·社会》有感 |
虞嘉琦
|
《浙江教育科学》
|
2015 |
0 |
|
14
|
遭遇学生:新时期教师的挑战与机遇 |
虞嘉琦
|
《教师教育论坛》
|
2017 |
0 |
|
15
|
转码现实的后数字进路:对《后数字科学与教育》的回应 |
彼得·麦克拉伦
虞嘉琦(译)
|
《现代教育论丛》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