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东岸全新世风成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方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8-1207,共10页
青海湖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古气候演化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由于各类环境替代指标的多解性,以往研究中对青海湖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特别是早全新世的气候特征存在不一致的认识。对青海湖东岸种羊场风成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 青海湖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古气候演化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由于各类环境替代指标的多解性,以往研究中对青海湖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特别是早全新世的气候特征存在不一致的认识。对青海湖东岸种羊场风成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进行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和色度指标重建了过去约11 ka青海湖地区古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和Al_(2)O_(3)-(CaO^(*)+Na_(2)O)-K_(2)O(A-CN-K)三元图指示种羊场风成沉积经历了弱风化、中等程度的风化强度。CIA值的波动变化反映青海湖地区全新世期间经历了较大的干湿变化。2)亮度(L^(*))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呈高度负相关(R^(2)=0.71,P<0.01),可以间接地反映研究区古气候演变过程。3)种羊场(ZYC)剖面的多指标分析结果和剖面地层特征揭示青海湖地区在11.0~6.5 ka B.P.时期,风化作用较弱,气候可能相对温暖干旱;6.5~1.1 ka B.P.时期风化作用可能较强,为暖湿期,与古湖岸堤记录的湖面变化较为一致;1.1 ka B.P.至今,气候变得干旱。4)亚洲季风和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可能造成有效湿度的高低变化,从而导致青海湖地区全新世气候干湿交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全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 风成沉积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元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曾方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7,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记录了该区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往的物源研究样品空间覆盖度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较大范围地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河流沉积、湖相沉积样品,并对这些样品小于75μm组分的元素...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记录了该区环境变化的信息,以往的物源研究样品空间覆盖度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较大范围地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河流沉积、湖相沉积样品,并对这些样品小于75μm组分的元素组成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元素组成以SiO2、Al2O3、Fe2O3、CaO为主;与UCC(上地壳)相比,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CaO、MgO含量较高,Na2O、K2O含量较低。(2)具有物源指示意义的K2O/Al2O3(摩尔比)、TiO2/Al2O3(摩尔比)、Zr/Nb和Zr/Ti比值图解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地区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与当地的河流沉积、湖相沉积存在较大差异,揭示它们来自青海湖地区以外的区域。(3)K2O/Al2O3(摩尔比)、TiO2/Al2O3(摩尔比)、Zr/Nb和Zr/Ti比值图解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与柴达木盆地的风成砂、河流沉积和湖相沉积重叠在一起,表明柴达木盆地的风化细碎屑物质在近地面西北风、高空西风环流的作用下很可能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古土壤的堆积提供了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青藏高原东北部
原文传递
赵各庄井地下流体的映震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陆丽娜 李静 +3 位作者 汪啸 张雷 王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赵各庄井位于首都圈地区,是夏垫断裂带北端的地震观测井。其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对6级以上远场地震的响应次数上,赵各庄井的水位较水温更显著;在对MS 7.0井水位的响应幅度变化范围为3.0mm—770.0mm,典型水温的响应幅度为0... 赵各庄井位于首都圈地区,是夏垫断裂带北端的地震观测井。其地下流体同震响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对6级以上远场地震的响应次数上,赵各庄井的水位较水温更显著;在对MS 7.0井水位的响应幅度变化范围为3.0mm—770.0mm,典型水温的响应幅度为0.0129℃,井水位响应幅度明显强于水温,响应形态以振荡型为主。赵各庄井水温、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夏垫断裂带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影响断裂带的活动性。综合分析认为,在对赵各庄井水温和水位两大测项进行观测时,应以水位为主,还应关注夏垫断裂带的活动性。同时,为了监测夏垫断裂带的活动性,应对赵各庄井水位和水温进行长期监测,以保证首都圈地区的人民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垫活断层 赵各庄井 水温 水位
下载PDF
夏垫断裂带地震地下流体的同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乐 +3 位作者 陆丽娜 李静 卫清 刘青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202,共19页
地震地下流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手段。本文分析夏垫断裂带上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探讨观测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对夏垫断裂带的影响机理,收集和整理布设在夏垫断裂带上的赵各庄井和西集井两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资料,从... 地震地下流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手段。本文分析夏垫断裂带上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探讨观测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对夏垫断裂带的影响机理,收集和整理布设在夏垫断裂带上的赵各庄井和西集井两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资料,从响应的地震次数及发震位置、异常幅度、时间和形态类型等方面对其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从震中距、震级和井-含水层岩性等方面探讨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结果显示,赵各庄井和西集井水位地震响应能力强于水温,响应形态以振荡型为主,对于MS7.0以上地震具有显著的映震能力。在水温资料中,仅有赵各庄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响应,响应幅度为0.0129℃。综合分析认为,井-含水层岩性影响了两井同震响应形态特征,远场大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变导致了较大的水位变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水温 夏垫断裂带 同震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集
5
作者 曾方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2-264,共3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物质来源及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于2012—2016年在研究区较大的空间范围内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等样品,并于2013年9月在青海湖东岸的种羊场(ZYC)、2019年8月在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GC)和...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物质来源及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于2012—2016年在研究区较大的空间范围内采集了黄土、古土壤、风成砂等样品,并于2013年9月在青海湖东岸的种羊场(ZYC)、2019年8月在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GC)和热水村(RS)采集了黄土-古土壤剖面样品。经过标准的XRF测试,得到青藏高原东北部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青藏高原东北部小于75μm组分的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ELE_NETP_LP);(2)ZYC剖面的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ELE_NETP_ZYC);(3)GC剖面的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ELE_NETP_GC);(4)RS剖面的黄土-古土壤元素组成数据(ELE_NETP_RS)。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该数据集可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古土壤的物质来源及记录的环境变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本数据集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沙漠》2020年第40卷第6期,《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21年第580卷和《沉积学报》2021年第39卷第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黄土 古土壤 晚第四纪 元素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