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岑丹阳 赖文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19-3220,共2页
目的:比较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α-INF)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39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为炎琥宁治疗组(132例)、α-INF治疗组(130例)和其他药物(利巴韦林等)治疗组(136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血常规无... 目的:比较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α-INF)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39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为炎琥宁治疗组(132例)、α-INF治疗组(130例)和其他药物(利巴韦林等)治疗组(136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血常规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炎琥宁治疗组予注射用炎琥宁10mg/(kg·d),1次/d,静脉滴注,疗程3~5d。α-INF治疗组予α-INF5万U/(kg·d),1次/d,肌肉注射,疗程3~5d。其他药物治疗组予其他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治疗。结果:炎琥宁治疗组和α-INF治疗组在热程、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其他药物治疗组,而该两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α-INF治疗组中23例(17.69%)在肌注治疗2~6h后出现寒战、高热反应,其中3例合并热性惊厥;4例出现粒细胞减少,停药后3~7d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取得明显疗效,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炎琥宁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宜作为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 Α-干扰素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岑丹阳 陈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94-596,共3页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4.96%,咽峡炎93.70%,鼻塞50.84%,淋巴结肿大94.12%,肝肿大89.50%,脾肿大50.84%,眼睑水肿57.98%。3岁以下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婴幼儿高。实验室检查:82.35%的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者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EBV-VCA-IgM阳性率75.81%,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IM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稍多。眼睑浮肿和鼻塞为IM的重要临床特点。早期及时送检EBV抗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勇 陈琴 +1 位作者 王明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EBV四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EB病毒感染儿童血清样本的EBV四种抗体。结果 (1)病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3岁,〈4... 目的 探讨EBV四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8例EB病毒感染儿童血清样本的EBV四种抗体。结果 (1)病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3岁,〈4岁53例。4~8岁16例,〉8岁9例;(2)78例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65.4%),呼吸道感染7例(9.O%),另外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炎、过敏性紫癜、肝炎及隐性感染病例。(3)VCA-IgM阳性57例,阳性率73.1%;结论 EBV四种抗体能动态反应EB病毒感染后的抗体水平,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很有价值,非常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尔病毒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抗体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6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广东省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协作组 李文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9所医院诊治的68例儿童HP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8例病例中放弃治疗16例(23.5%),死亡9例(13.2%)。2005年前治疗者共4例,...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9所医院诊治的68例儿童HP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8例病例中放弃治疗16例(23.5%),死亡9例(13.2%)。2005年前治疗者共4例,1例完全缓解后失访,余3例死亡。2005年后(釆用HLH-04方案)治疗痊愈20例(20/42,47.6%),完全缓解继续治疗中4例(9.5%),完全缓解后失访6例(14.3%),复发治疗中5例(11.9%)。结论广东地区儿童HPS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原发病最常见为EBV感染;采用HLH-04方案治疗后疗效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海霞 李文益 +3 位作者 孟哲 陈环 夏焱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ITP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治疗与病情转归。方法(1)统计患儿发病的诱因,部分患儿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自身抗体。分析病毒感染与ITP预后关系。(2)分析难治性与慢性TIP预后与治疗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ITP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治疗与病情转归。方法(1)统计患儿发病的诱因,部分患儿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自身抗体。分析病毒感染与ITP预后关系。(2)分析难治性与慢性TIP预后与治疗的关系。结果(1)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无关。(2)有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22例,其中12例(54.5%)为难治性或转为慢性;无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77例,其中19例(24.7%)为难治性或慢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难治性ITP转慢性的12例治疗效果均欠佳。(4)慢性ITP有特殊病毒感染者6例,其中好转的4例均多次短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此4例中的3例同时或之前应用抗病毒药物,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无特殊病毒感染史者13例,治疗好转6例,无效6例,均未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论由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ITP预后欠佳,加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的力度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毒 病毒感染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临床分析 儿童 难治性ITP 慢性ITP 微小病毒B19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时凝血象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纯 +1 位作者 曾巧慧 李文益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为探讨L-ASP治疗小儿急淋时对凝血象的影响。本文分析了47例以L-ASP组成化疗方案治疗的小儿急淋凝血象的改变。结果表明,53.2%患儿在使用L-ASP化疗时出现凝血象的异常,但在密切观察下仍可坚持L-ASP治疗。故在L-ASP化疗期间应密切注意凝... 为探讨L-ASP治疗小儿急淋时对凝血象的影响。本文分析了47例以L-ASP组成化疗方案治疗的小儿急淋凝血象的改变。结果表明,53.2%患儿在使用L-ASP化疗时出现凝血象的异常,但在密切观察下仍可坚持L-ASP治疗。故在L-ASP化疗期间应密切注意凝血象的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白血病 急性 儿童 DIC
下载PDF
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纯 +1 位作者 方建培 黄绍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174例儿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174例儿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4%;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为45.4%,其次是口腔、血液、皮肤和肠道等;细菌感染为86.8%,真菌感染为13.2%;对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革兰阴性球菌(G+球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其他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医院感染致死率为44.4%。结论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作好基础护理、加强肠道消毒、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真菌感染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苏文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mii,Ab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住院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mii,Ab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住院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按当年度CLSI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161株Aba,主要来源于痰、咽拭子、分泌物及血,分别占68.9%(111/161)、10.6%(17/161)及7.5%(12/161);Aba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ICU占30.4%(49/161)、呼吸内科占16.1%(26/161)和神经内科占13.7%(22/161);其对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11.8%、美诺培南8.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50.0%,而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Aba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Ab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及美诺培南是治疗该菌感染最为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复方黄黛片与三氧化二砷在45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健 黄俊彬 +4 位作者 刘祖霖 张碧 徐宏贵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探讨含三氧化二砷(ATO)或复方黄黛片(RIF)方案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新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45例中25例采用含RIF的方案进行化疗,其... 目的:探讨含三氧化二砷(ATO)或复方黄黛片(RIF)方案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新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45例中25例采用含RIF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余20例采用含ATO的方案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究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9.83个月。RIF组的25例患儿中,无患儿早期死亡;5例于诱导缓解后未达CR,CR率为88%;2例骨髓复发,3例死亡。20例至随访结束时仍持续完全缓解(CCR);2例失访。在ATO组的20名患儿中,2例早期死亡;5例诱导缓解后未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90%;2例骨髓复发并死亡,15例至随访结束时仍CCR;1例失访。预测全部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2.2±6.2)%和(76.4±6.6)%,RIF组的OS及EFS 2值分别为(86.1±7.4)%和(78.4±8.6)%,与ATO组(76.4%±10.6%和74.0%±10.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0.05)。至于药物不良反应,除心脏损害RIF组发生率较低外(P<0.05),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外,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的5年OS及EFS明显低于无中枢侵犯的患儿(P<0.05、P<0.05);诱导治疗后未达M1的患儿5年OS及EFS也明显低于其余患儿(P<0.01);高危患儿明显低于非高危患儿(P<0.05、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复方黄黛片在儿童APL治疗中可达到与三氧化二砷相近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发生CNSL、治疗反应差及临床分层高危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复方黄黛片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淋白血病的副作用观察及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焱 +3 位作者 方建培 陈纯 钟风仪 岑丹阳 《中国小儿血液》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岭 (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 ,观察及总结MTX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 ,评价相应防治MTX副作用措施的实用性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 :急淋患儿 33例共接受大剂量MTX治疗 1 0 7例次 ,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 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岭 (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 ,观察及总结MTX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 ,评价相应防治MTX副作用措施的实用性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 :急淋患儿 33例共接受大剂量MTX治疗 1 0 7例次 ,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观察指标 ,总结MTX的副作用发生种类及发生率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TAD)护肝治疗及大剂量VitB12 肌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分别防治MTX对肝脏和粘膜的毒副作用 ,对比采用防治措施前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变化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 ) ,评价其防治效果。结论 33例患儿接受MTX冲击治疗后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种类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两种综合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值得推广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MTX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方法能否推广应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甲氨蝶呤 副作用 药物疗法 小儿
下载PDF
丙戊酸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文益 +3 位作者 郭海霞 夏焱 陈琴 刘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丙戊酸(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U937、Jurkat clone E6-1(Jurkat)、BALL-1分别分为1mmol/LVPA组、1mmol/LVPA+1μmol/LzVAD-fmk组(zVAD为N-苯甲基氧化炭酰-缬氨酸-丙氨酸...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丙戊酸(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U937、Jurkat clone E6-1(Jurkat)、BALL-1分别分为1mmol/LVPA组、1mmol/LVPA+1μmol/LzVAD-fmk组(zVAD为N-苯甲基氧化炭酰-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空白对照组,作用72h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和Bcl-xl的平均荧光指数(MFI)以及胱冬肽酶(caspase)3、8和9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作用前后P44/42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1mmol/LVPA诱导U937和Jurkat的凋亡率分别为(75·8±4·2)%和(53·5±5·9)%,与对照组比较,P<0·01;多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全部抑制U937凋亡,凋亡率为(2·9±0·4)%;可部分抑制Jurkat凋亡,凋亡率下降至(15·4±1·4)%,与1mmol/LVPA组比较,P<0·01。1mmol/LVPA未能诱导BALL-1凋亡(P>0·05)。VPA对3种细胞内Bcl-2、Bax和Bcl-xl无明显影响。VPA作用后U937中caspase-3水平由(14·09±1·19)%上升至(32·30±2·47)%,caspase-8水平由(4·58±1·41)%上升至(86·47±3·26)%,均P<0·01,caspase-9变化不显著。Jurkat中caspase-3由(12·01±1·63)%上升至(35·56±0·27)%,caspase-9由(13·89±1·71)%上升至(75·89±4·08)%,均P<0·01,caspase-8变化不显著。BALL-1中caspase-3略有减少,P<0·05。VPA作用后3种细胞均表现为P44/42MAPK蛋白总量及磷酸化水平下降,P<0·01。结论VPA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诱导U937凋亡;诱导Jurkat凋亡时涉及caspase-3、9的活化;抑制P44/42MAPK通路是VPA诱导凋亡的另一机制。VPA并非通过改变细胞中Bcl-2等的含量造成上述细胞凋亡。高表达Bcl-2可对抗VP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白血病 细胞凋亡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 白酶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原文传递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海霞 黎阳 +2 位作者 陈纯 方建培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中有待提高的环节。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36例患儿,按照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Cancer Study Group,CCSG)分期系统...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中有待提高的环节。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36例患儿,按照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Cancer Study Group,CCSG)分期系统标准对NB患儿进行分期,对其采取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CT,骨扫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多巴胺代谢产物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测定,对部分患儿行肿物穿刺术或手术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发病分布、临床特征、误诊常见原因及治疗后转归(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家长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岁,其中,男孩为24例(66.7%);Ⅳ期为67%(24/36)。发病时,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达25%(9/36)。神经母细胞瘤的原发部位、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治疗率低(50%,18/36)。17例患儿放弃治疗;1例Ⅳ_s期患儿自愈;18例接受治疗患儿中,治愈为5例(3例为Ⅰ期,2例为Ⅳ期),1例Ⅳ期患儿经治疗复发后,予维甲酸治疗痊愈。结论多数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临床表现复杂,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准确性,重视骨髓穿刺、腹部超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尿香草扁桃酸测定,可减少误诊率。部分Ⅰ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效果不容乐观,需个体化加强治疗。目前联合化疗、手术、放疗,可延长患儿生命,但易复发,不良反应严重,需采取联合间碘苄胍(metaiodobenzyl guanidine,MIBG)放疗、3F8免疫治疗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 误诊 儿童
原文传递
r-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付茹婷 +4 位作者 徐宏贵 黄科 方建培 黄绍良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6-43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菌素(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并对疗效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以应用r-ATG〔剂量为3.5 mg/(kg.d)×5 d〕联合CsA治疗的25例AA患儿为对象,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 本研究探讨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菌素(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并对疗效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以应用r-ATG〔剂量为3.5 mg/(kg.d)×5 d〕联合CsA治疗的25例AA患儿为对象,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和外周血粒细胞及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的表达情况,观察免疫抑制治疗(IST)起效时间、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IST有效组和无效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并比较及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25例中对治疗有反应者21例,总反应率为84.0%,起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4个月;r-ATG联合CsA治疗后第3、6、9、12月末的有效率分别为56.0%、72.0%、80.0%和84.0%。年龄≥5岁、病程<6个月、CD4+/CD8+比例超高或比例倒置和IST治疗后30 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的患儿,其IST治疗有效率高于年龄<5岁、病程≥6个月、CD4+/CD8+比例正常和IST治疗后30 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者(94.4%vs 57.1%;90.4%vs 50.0%;94.1%vs 62.5%;94.1%vs 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5、CD59表达降低患儿的IST治疗有效率较高,但与CD55、CD59表达正常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r-ATG〔剂量为3.5 mg/(kg.d)×5 d〕联合CsA治疗是治疗儿童A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年龄≥5岁、病程<6个月、CD4+/CD8+比例异常的AA患儿IST治疗疗效较好,对IST治疗后30 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的AA患儿疗效亦较佳,年龄、病程长短和CD4+/CD8+比值可作为预测AA患儿IST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菌素
下载PDF
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湘琴 徐宏贵 +6 位作者 陈纯 周敦华 黄科 黎阳 郭海霞 方建培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总结危险度分层方案治疗复发儿童ALL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4年6月初诊为ALL并经治疗后复发的46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8例根据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免疫分型,分为S1... 目的探讨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总结危险度分层方案治疗复发儿童ALL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4年6月初诊为ALL并经治疗后复发的46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8例根据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免疫分型,分为S1、S2、S3、S4四组,采用ALL-REZ BFM 2002方案接受不同强度治疗。结果 46例患儿中,单独骨髓(BM)、单独中枢神经系统(CNS)、单独睾丸、联合复发(BM+CNS)分别为26例(56.5%)、13例(28.3%)、1例(2.2%)和6例(13.0%)。复发距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的中位时间为1.4(0.1~4.5)年,极早期、早期、晚期复发分别为22(47.8%)、15(32.6%)和9(19.6%)例。B细胞ALL 40例(87.0%),T细胞ALL6例(13.0%)。临床危险度分型S1、S2、S3、S4组分别为1、23、11例和11例。复发后放弃失访18例,坚持治疗28例,采用ALL-REZ BFM 2002方案治疗后CR2为82.8%。S1、S2、S3、S4期患儿的CR2分别为100%(1/1)、94.7%(18/19)、60%(3/5)和33.3%(1/3)。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49.7±10.8)%。(S1+S2)与(S3+S4)组的2年DFS分别为(59.7±13.4)%和(25.0±15.3)%(χ^2=5.312,P=0.021)。结论在本组病例中,儿童ALL复发最常见于早期及BM复发,预后较差,而单独CNS复发预后良好,S1、S2期患儿采用ALL-REZ BFM 2002方案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S3、S4期患儿仍需进一步寻找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改善最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临床特征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胆道感染患者中检出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昆贻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了解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API进行鉴定,按NCCLS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用Whonet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胆汁中分离出117株需氧菌... 目的了解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API进行鉴定,按NCCLS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用Whonet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胆汁中分离出117株需氧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占73.5%(86/117),革兰阳性球菌(G+C)占26.5%(31/117)。在G-B中,发酵糖类的细菌占74.4%(64/86),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占59.3%(38/64)、克雷伯菌占18.1%(12/64)、肠杆菌占14.1%、枸橼酸杆菌占7.8%,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为7.6%(2/50);不发酵糖类的细菌占25.6%(22/86),包括绿脓假单胞菌占77.3%(17/22)、不动杆菌9.1%、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占13.65。G-B中发酵糖类的细菌的耐药率除泰能为0.0%、阿米卡星9.3%、头孢泊肟13.6%、萘替米星14.1%、头孢他啶23.4%、头孢哌酮23.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8.1%、头孢哌酮/舒巴坦25.0%以外,其余均在30.0%以上;不发酵糖类的细菌(除嗜麦窄食黄单胞菌外)的耐药率除泰能为13.6%、头孢他啶13.6%、头孢泊肟13.6%、萘替米星2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7.3%,其余均在30.0%以上。在G+C中葡萄球菌占16.1%(5/31),肠球菌占83.9%(26/31),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均敏感,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占23.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1.5%(全部表现为中介)。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泰能、万古霉素分别对GB、GC显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小儿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纯 黄绍良 +3 位作者 方建培 钟凤仪 夏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 B脂质体 (L - AMB)治疗小儿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 (DFI)的治疗效果。方法  5例小儿血液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 2例 ,重型再障 2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DFI感染种类 :曲霉素 1例 ,热带白色念珠菌 1例 ,念珠菌 1例 ,余...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 B脂质体 (L - AMB)治疗小儿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 (DFI)的治疗效果。方法  5例小儿血液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 2例 ,重型再障 2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DFI感染种类 :曲霉素 1例 ,热带白色念珠菌 1例 ,念珠菌 1例 ,余为临床诊断 ;L - AMB静滴从 0 .5 m g/kg· d增至 4mg/kg· d,使用达 6周者 3例 ,1周~10 d者 2例。结果  4例治愈 ,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 ;主要副作用为高热、寒战等 ,1例出现肾损害。结论  L - AMB治疗小儿 DFI无严重的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儿童 血液病
下载PDF
1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苏 林少汾 +4 位作者 陈启慧 徐宏贵 黄绍良 陈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17,共9页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反应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临床分型儿童AA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于中山大学...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反应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临床分型儿童AA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通过外周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和(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为AA,并且接受rATG联合环孢素治疗的1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临床分型,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组(n=2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n=63)、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组(n=43)。回顾性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后第3、6、9、12个月及截至随访终点的疗效。并且观察3组患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3组患儿的治疗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等治疗反应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征得研究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128例患儿中,可评价疗效患儿为121例,失访患儿为5例,早期死亡患儿为2例。治疗后第3、6、9、12个月及截至随访终点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0%(6/121)、14.9%(18/121)、16.5%(20/121)、28.9%(35/121)及51.2%(62/121),治疗反应率分别为33.9%(41/121)、38.9%(47/121)、49.6%(60/121)、62.8%(76/121)及65.3%(79/121)。NSAA组患儿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反应率分别为63.6%(14/22)和68.2%(15/22),明显高于SAA组的30.5%(18/59)和39.0%(23/59),以及VSAA组的22.5%(9/40)和22.5%(9/40),并且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6、13.297,P=0.001、<0.001;χ^2=6.0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 免疫抑制剂 儿童 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原文传递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健 张碧 +1 位作者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4.9年)。根据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化疗期间的血糖值将患儿分为高血糖组及无高血糖组,采用χ2检验分析高血糖的好发因素,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比较高血糖组与无高血糖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结果表明,高年龄组(≥10岁)患儿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43.33%vs 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中、高危组的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6.62%vs 4.76%,P=0.017),而与性别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9);高血糖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6.3%,低于无高血糖组患儿(94.2±2.9%)(P=0.014);高血糖组的5年无复发率(64.1±8.9%)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88.6±3.8%)(P<0.001)。结论:高年龄(≥10岁)、中高危ALL患儿易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高血糖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低于无高血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 无复发率 总体生存率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文益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
关键词 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病机制 EB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儿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敦华 黄绍良 +3 位作者 方建培 钟凤仪 陈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抑制期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近10年来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 15例 ,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局部组织检查以了解病原菌 ,并予以抗真菌治疗。结果 从发热到确诊的时间平均为...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抑制期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近10年来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 15例 ,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局部组织检查以了解病原菌 ,并予以抗真菌治疗。结果 从发热到确诊的时间平均为 9 7d ;15例中 13例口腔见特异性真菌感染病灶 ,10例真菌病原学检查阳性 ,9例为念珠菌 ,1例为曲霉菌感染 ;9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脂质体二性霉素B(L AMB)后 5例治愈 ;死于真菌感染的患儿共 5例。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 ,死亡率高 ;口腔特异性病灶是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 ;L AMB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合并症 恶性血液病 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两性霉素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