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
- 1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2-85,共4页
-
文摘
(一)被“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罗贯中《失街亭》。“又被”之“被”,高三册语文课本无注。按:被,加上。与下文“被乱军所杀”之“被”(表示被动之词)不同。《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被,加。”又,《楚辞·九章·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被,加上。”以上都是“被”有“加上”义的明证。 (二)奈“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失街亭
申仪
罗贯中
申耽
军所
朱东润
李辅
夷门
陈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楚辞》新解
- 2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2-36,共5页
-
文摘
又申之以揽茞《离骚》王力《古代汉语》:“但我重复揽持芳茞。”今按:揽茞当作“兰茞”。揽、兰同属来母,揽是“兰”的声误字。训揽茞为“揽持芳茞”与《楚辞》语法不合。理由有二:①单音节动词十之十以十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屈宋赋(指屈原、宋玉以及与之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语法的通例:
-
关键词
同时代作家
《九歌》
宋赋
名词性词组
单音节动词
《九章》
九歌
《古代汉语》
申之
墙有茨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楚辞》解诂
- 3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1-96,共6页
-
文摘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离骚》 朱熹《楚辞集注》:“謇,一作蹇”。“謇,难词也。前修,谓前代修德之人。”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謇,语词。通作蹇。”郭沫若《离骚今译》:“謇,发语词,楚方言。” 按:謇,犹“謇謇”,忠贞貌。“謇吾法”即“吾謇法”之倒句。
-
关键词
《楚辞》
解诂
《楚辞集注》
《离骚》
郭沫若
楚方言
语词
世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四)
- 4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5-87,共3页
-
文摘
(一)暂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琵琶行》) 高二册语文课本无注。按:暂,忽然。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暂,犹忽也。李白《东海有勇妇》诗:‘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忽暂为同义之重言。独孤及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诗:‘暂若窥武库,森然矛戟寒。’暂若,犹云忽若也。赵愈《叉鱼》诗:‘迷火跳翻近,惊人去暂遥。’暂遥,犹云忽远也。又远游联句:‘魍魉暂出没,蛟螭互蟠缪。’暂出没,犹云倏出没,亦忽字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词:‘两意相欢朝又暮,争奈郎鞭,暂指长安路。”暂指,忽指也,言郎鞭忽指长安而启行也。
-
关键词
东海有勇妇
巴陵诗集
《琵琶行》
琵琶语
独孤及
赵令畤
中学语文课本
蝶恋花
长安路
兰芝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
- 5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5-78,83,共5页
-
文摘
在联系中学实际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比较仔细地阅读了一下全日制十年制初、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部分,发现有些词语应当注释的没有加注,有些词语注得不够科学,甚至有明显的失误,今一并提出就正于方家。 (一)相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柳宗元《捕蛇者说》初五册语文课本注:“死者相藉。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六国论
捕蛇者说
叔远
语法作用
河伯妇
魏其武安侯列传
《岳阳楼记》
诗义
《桃花源记》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三)
- 6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4-79,共6页
-
文摘
(一)行、礼、谨、让“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高二语文课本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避免小小的责备。行,行为、作为,名词。让,指责。按:行,读为Xing,德行。礼,犹德。大行、大礼,犹言盛德。即大德。顾,注意、照管。这里作“计较”解。辞,责备、抱怨,这里也作“计较”解。谨:谨慎,这里犹言德。细谨、小让(或让),犹小德。大行,犹言大德。《辞源》(1979年版):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樊哙
细谨
犹言
桃花源诗
《鸿门宴》
《桃花源记》
胡亥
信陵君
魏公子列传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评《汉语大字典》
- 7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2期57-63,42,共8页
-
文摘
《汉语大字典》是部具有显明而独特的大型字典个性之字典。她收字起点高,范围广,收字多,楷书汉字单字收录之多为当今汉语字典之最,真可谓是部典范性的字典,值得令人仿效。她与《汉语大词典》一起,共同改革与统一部首的举措,也给辞书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不足之处,就是收字尚有脱漏,义项也有缺略,在书例上也还存有某些缺陷,今略举数例,供《汉语大字典》补编时参考。
-
关键词
字头
解形
义项
书例
-
分类号
H1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楚辞》的语序特点
- 8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79年第2期88-93,97,共7页
-
文摘
一语序也叫“词序”。它是指语言里语词组合的次序。用语序表示语法关系是汉语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不能光赖形态变化来表示,因此语序就成了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古汉语语序,不仅是读懂中国古籍,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而且也是探求古汉语语序规律,建立科学的汉语法体系的需要。但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搞清古汉语语序的规律。
-
关键词
语法体系
语法关系
社会主义新文化
单音节
批判地继承
九叹
《九歌》
限定范围
人称代词
时间副词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五)
- 9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6-89,共4页
-
文摘
(一)王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记》) 高二册语文课本注“王之,就是‘以之为王。’”按:王(wāng),做王。之,代词。代“咸阳”。实际上是称代关中,并非代“先破秦入咸阳者”。语文课本注认为“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王之”就是“以他为王”;也有人认为“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其实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其错误根源则是在于对“之”字的含义不甚了了,误以为“之”是代人的,具体是指“先破秦入咸阳者”,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怀王
饿虎之蹊
蚤服
邹忌
徐公
沛公
释词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法校补《楚辞》——《离骚》、《九歌》校补
- 10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4-80,共7页
-
文摘
历来校勘《楚辞》的著作可谓多矣。其所采用的方法不外是根据旧本、类书古注、上下文文意、押韵规律、全书义例,以及文字、训诂、语法等等。虽据各人所长,有所侧重,但大都是综合运用。然能运用现代语法理论,从《楚辞》语法研究入手来进行校勘的却不多见,因此尽管成果卓著,总不免使人有美中不足之感。本人不佞,但曾对《楚辞》语法多少有过接触,现在想运用《楚辞》语法初探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及通例,对《楚辞》重新进行一番校补,以期探索新路,有助于加速《楚辞》文字校补工作的进程。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
关键词
《九歌》
《九章》
义例
校补
古注
《九辩》
批评指正
五见
宋赋
兰芷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代汉语》质疑
- 11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年第2期82-85,81,共5页
-
文摘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部影响深广的高等院校古汉语课的教材,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注释中的问题,提出来商榷,以就教于方家。 (一)中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这段话《公》、《谷》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中寿
子谏
百里子
汉语课
李花赠张十一署
蹇叔
贺兰朋吉
长者车
王力先生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汉语语法札记
- 12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4-36,共3页
-
文摘
在语法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作了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解释,并找出了之所以作这样解释的依据。对近人对于某些文言虚词的误解如训“及乎敌”之“乎”为到,训“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之“以”为“以……身份”的意思等都一一予以驳正。这对古汉语语法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
关键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乎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楚辞》中“然”字一类助词的用法
- 13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5-81,共7页
-
文摘
助词是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古汉语中,“然”字一类助词常附在形容词(或其词组)、副词后面,作状语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当它附着在形容词后,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时,则就含有“似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附着在形容词、副词后的助词有“然”、“如”、“若”、“而”、“尔”、“焉”、“其”、“乎”等。其中“然”字出现频率较高,这类助词一般附在形容词后面,跟这个形容词结合起来作句中的状语或谓语。例如:“夫子怃然”;“
-
关键词
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
附加意义
单音节
叠音词
九叹
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
《九章》
《九辩》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宁波方言的虚词
- 14
-
-
作者
朱彰年
薛恭穆
汪维辉
周志锋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年第4期9-17,共9页
-
文摘
本文是《阿拉宁波话》一书中的一节。《阿拉宁波话》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方言著作,全书共分方言词、短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歌谣以及附录等八个部分,即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本文即选自“方言词”之“虚词”部分。宁波方言的虚词极为丰富,其中有些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然而迄今为止,对宁波方言虚词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享誉海内外的《鄞县通志》其“方言”部分所收列的虚词不过四、五十条,当今一些研究宁波方言的学者也很少涉及虚词的研究。《阿拉宁波话》则对宁波方言虚词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描写,共收虚词二百三、四十条。
-
关键词
宁波话
合音
兼类词
一本
新方言
康王庙
动宾结构
《广韵》
助字辨略
音转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 15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7,共7页
-
文摘
本文通过日常大量的翻检辞书的实践,归纳了目前辞书中所存在的十个问题。了解这些情况,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有助于今后辞书的修订工作,也有助于我们在往后的辞书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使辞书的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关键词
辞书
词目
义项
书证
释文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苛政猛于虎” 的“政”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薛恭穆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1-,共1页
-
文摘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句:“苛政猛于虎”。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按:政,通“征”。此指赋税。这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关于“苛政”之“政”,清训诂学家王引之已早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并成为不易之论。今抄录其中一部分于后,以作证明。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无苛政”条说:“政,读曰征。
-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
经义述闻
王引
训诂学家
捕蛇者说
中学语文课本
关市之征
山中寡妇
无己
所以知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