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海洋 金晓玲 +3 位作者 张程 石求辉 张日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6,41,共7页
为了解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珙桐资源的分布和植物群落情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野生珙桐资源的分布、植物群落特点和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珙桐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5种,隶属37科59属。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 为了解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珙桐资源的分布和植物群落情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野生珙桐资源的分布、植物群落特点和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珙桐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5种,隶属37科59属。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达16属,占27.1%。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共12属,占20.3%。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2)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32.3%),与其它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活型谱各项比率相近似。(3)群落中珙桐的重要值为70.3,为群落中优势种;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草本层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乔木层均高于灌本层和草本层。(4)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显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未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整个种群呈集群分布。珙桐自然更新能力差,种子萌发率低,实生苗少,主要以萌芽更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群落结构 空间格局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春色叶树种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金晓玲 刘海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春色叶树种的介绍以及植物造景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春色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要注重春色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美学特性等应注意的问题,为以后春色叶树种的园林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春色叶树种 植物造景 园林应用
下载PDF
珙桐的群落特征及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洋 金晓玲 +2 位作者 罗雪梅 张日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2期1-4,共4页
为了解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生境现状,采用综合分析法对珙桐群落特征和种群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珙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其次是北温带,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 为了解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生境现状,采用综合分析法对珙桐群落特征和种群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珙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其次是北温带,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2)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与其他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活型谱各项比率相近似。(3)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显示,珙桐群落未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整个种群呈集群分布。(4)珙桐自然更新能力差,种子萌发率低,实生苗少,主要以萌芽更新为主。中国珙桐群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濒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群落 种群结构 地理分布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发芽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晓玲 +1 位作者 刘海洋 罗雪梅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3,共2页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为打破其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采用赤霉素溶液浸种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结果表明:用5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金叶大叶黄杨种子4 d,后经低温层积30 d,对于打破其...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为打破其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采用赤霉素溶液浸种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结果表明:用5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金叶大叶黄杨种子4 d,后经低温层积30 d,对于打破其种子休眠的效果较好,其种子发芽率达71.33%。赤霉素和低温层积相结合对打破金叶大叶黄杨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能显著提高其种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大叶黄杨 赤霉素 低温层积 发芽率
下载PDF
金叶大叶黄杨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5
作者 金晓玲 +1 位作者 刘海洋 罗雪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7,54,共3页
为了建立稳定的新品种金叶大叶黄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选用金叶大叶黄杨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启动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5 mg/L+IBA 0.05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5 ... 为了建立稳定的新品种金叶大叶黄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选用金叶大叶黄杨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启动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5 mg/L+IBA 0.05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0.5 mg/L,生根培养以1/2MS+NAA 0.5 mg/L+IBA 1.0 mg/L最好,在泥炭土∶珍珠岩=1∶3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大叶黄杨 带腋芽茎段 离体培养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