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于罗马帝国山北高卢的元首崇拜 被引量:2
1
作者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元首崇拜源于希腊化世界君主崇拜,由奥古斯都继子德鲁苏斯引入帝国西部的山北高卢诸省。此风之下,这里元首行省体制得以巩固,罗马传统宗教得以渗透,罗马文化生活方式得以衍生,终为山北高卢“罗马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罗马帝国 元首崇拜 奥古斯都 山北高卢 罗马化
下载PDF
博物馆陶瓷文物展柜技术标准的细化与应用——以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厅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展厅改造项目形式设计团队遵照《文物展柜基本技术要求及检测》(GB/T 36111-2018)标准,针对古建筑展馆特性,借鉴以往经验,因循设计方案,自行拟定了适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特点的展柜标准实施细则,经反复论证后据此组织... 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展厅改造项目形式设计团队遵照《文物展柜基本技术要求及检测》(GB/T 36111-2018)标准,针对古建筑展馆特性,借鉴以往经验,因循设计方案,自行拟定了适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特点的展柜标准实施细则,经反复论证后据此组织展柜采购、设计、制作、安装和验收,此举不仅促进了该项目的圆满完成,而且在改进博物馆展柜设计和提高制作质量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展柜 技术标准 细化应用 故宫博物院 陶瓷馆
原文传递
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之“以小见大”——以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74,I0006,共9页
博物馆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除了重在营造浓烈氛围、美化视觉效果外,还应从细微之处入手,运用特殊技巧诠释展览主题,着力做到“以小见大”。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从小空间营造大气势、小装置演绎大时空、小展品构建大气场、小... 博物馆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除了重在营造浓烈氛围、美化视觉效果外,还应从细微之处入手,运用特殊技巧诠释展览主题,着力做到“以小见大”。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从小空间营造大气势、小装置演绎大时空、小展品构建大气场、小图案勾勒大意境、小视窗激发大认知等五方面,就宏观历史题材展览的形式设计如何实现“以小见大”作了积极尝试。要实现宏观历史题材展览形式设计的“以小见大”,应准确把握展览的形式与内容相互关系,注重厘清主次关系、紧扣主题内容、合理装点文物、坚持适度原则、重在精心打磨,在重点谋划总体布展格局的同时,抓住某些小环节精雕细琢,从而让形式设计方案舒适协调、特色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宏观历史题材展览 形式设计 技巧运用 以小见大
原文传递
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的“视觉延伸”——以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艺术与民俗》 2022年第1期18-25,共8页
就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而言,我国各地博物馆多根据藏品等级、特征和场馆条件等因素,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展示,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视觉延伸”这一设计方式,采用多种手段,设法拓展既定空间,提升观众的视觉感受,吸引他们充分展开联想,从... 就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而言,我国各地博物馆多根据藏品等级、特征和场馆条件等因素,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展示,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视觉延伸”这一设计方式,采用多种手段,设法拓展既定空间,提升观众的视觉感受,吸引他们充分展开联想,从而增强展览的感染力。在简要回顾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以故宫博物院2021年落成的武英殿新陶瓷馆为例,从展厅设施规划、图文展板设计、场景体验构建等方面介绍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视觉延伸”的主要技巧,并指出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视觉延伸”需要特别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设计 视觉延伸 思路技巧 古陶瓷 故宫博物院
原文传递
咏叹伟大首都 弘扬中外文明——首都博物馆礼赞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小凌 《中国博物馆》 2009年第1期25-35,共11页
2005年12月16日,首都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从此,北京西长安街复兴门外延长线上矗立起一座气势恢弘、引人注目的文化殿堂。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靠精彩的展陈、丰富的内涵、完善的设施、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成为北... 2005年12月16日,首都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从此,北京西长安街复兴门外延长线上矗立起一座气势恢弘、引人注目的文化殿堂。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靠精彩的展陈、丰富的内涵、完善的设施、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成为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荟萃之地,成为全国人民以及海外朋友熟悉北京、了解中国、展望世界的瑰丽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首都 文明 中外 目的文化 地缘优势 试运行 延长线
下载PDF
山北高卢宗教领域罗马化现象探悉 被引量:1
6
作者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67-71,共5页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山北高卢,罗马人的宗教思想以各种方式渗透传递给当地居民,使他们深受熏染,逐渐改变了长期沿袭的传统宗教习俗,向融入罗马社会迈进了一步。本文通过对崇拜对象、神职人员、祭祀仪式、宗教场所等层面的细微变化进行分...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山北高卢,罗马人的宗教思想以各种方式渗透传递给当地居民,使他们深受熏染,逐渐改变了长期沿袭的传统宗教习俗,向融入罗马社会迈进了一步。本文通过对崇拜对象、神职人员、祭祀仪式、宗教场所等层面的细微变化进行分析,透视山北高卢宗教领域罗马化的表现及其特征,探寻罗马帝国时期山北高卢居民宗教信仰潜移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罗马帝国 山北高卢 德鲁伊德祭司 罗马化
下载PDF
罗马帝国莱茵河防线军队部署情况及其对驻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公元前一世纪末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为巩固西部边疆,在莱茵河战略防线部署了大量军队。这些驻军除履行军事职责外,还无形中充当了传播罗马文明的使者,他们给驻地带来许多新变化,推动了那里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 公元前一世纪末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为巩固西部边疆,在莱茵河战略防线部署了大量军队。这些驻军除履行军事职责外,还无形中充当了传播罗马文明的使者,他们给驻地带来许多新变化,推动了那里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北高卢莱茵河地区的罗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防线 莱茵河防线 罗马化
下载PDF
罗马帝国山北高卢元首行省体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为强化元首权力,巩固独裁统治,确保边疆安全,在西部山北高卢力推元首行省体制。此举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它不仅实现了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还对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使罗马文明在山北... 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为强化元首权力,巩固独裁统治,确保边疆安全,在西部山北高卢力推元首行省体制。此举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它不仅实现了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还对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使罗马文明在山北高卢地区进一步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诱发了山北高卢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变革,最终导致这一地区的罗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都 山北高卢 元首行省体制 罗马化
下载PDF
利玛窦: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玉洁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59,共4页
在经历了长期的忍耐和不懈的努力,利玛窦最终敲开了北京的大门,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说:从未见过这样的传教者,用如此勇敢、执着和机敏,并且运用了世俗的处世方式,投身于一个伟大的目标。
关键词 东西文化交流 利玛窦 使者 历史学家 处世方式
原文传递
漫谈楚人的审美情趣
10
作者 《艺术品》 201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审美是一个哲学问题,指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感知。"美"是什么?许慎《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则美"1,这显然是从感官层面对美的定义,肥硕的羊只代表着丰饶和佳肴,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和快乐,所以&q... 审美是一个哲学问题,指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感知。"美"是什么?许慎《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则美"1,这显然是从感官层面对美的定义,肥硕的羊只代表着丰饶和佳肴,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和快乐,所以"美"更多是用来指使人产生愉快的事物、对象。2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对美的感受各不相同,美的标准总是发生变化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着鲜明的阶段特征,蕴含着当时的社会精神,并浸透在遗留下来的文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人 社会精神 哲学问题 审美观念 自由奔放 湖北江陵 楚墓 镇墓兽 谷纹玉璜 阶段特征
原文传递
希腊文化——西方文明的丰碑
11
作者 杨共乐 《人民论坛》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希腊人创造的希腊文化具有超常的渗透力,她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随扬帆远航的船队和罗马人的军团传播到亚平宁,传播到莱茵河,传播到巴克特里亚;她又有无限的生命力,不时被后起的文明吸收、改造,从而成为人类共同和永恒的瑰宝。
关键词 希腊文化 西方文明 克里特 戏剧 历史 科学
下载PDF
论博物馆成型展览大纲文案的再创作——以首都博物馆“赣水流韵 辉耀千载——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为例
12
作者 《北京文博文丛》 2016年第S1期39-45,共7页
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内博物馆越来越多地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临时展览的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分如下几种:一是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策划而成;二是博物馆联合其他文博单位,依... 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内博物馆越来越多地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临时展览的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分如下几种:一是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策划而成;二是博物馆联合其他文博单位,依据策划主题将各方藏品汇聚到一起,推出新的展览;三是博物馆从其他文博单位直接借用成型展览。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古代印度—— 蒙着神秘面纱的“东方美人”
13
作者 杨共乐 《人民论坛》 2003年第8期58-60,共3页
纵观人类古代文明,如果说埃及之美在于壁画和法老金面具般的华丽,巴比伦之美在于泥板文书和楔形文字般的朴实,希腊之美在于文艺、科学和哲学铸造的辉煌,那么古印度的魅力就在于神秘,一层朦胧的面纱使她永远都隐藏在含蓄、优柔与沉稳之中。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区域文化 哈拉巴文化 考古遗迹 雅利安人 自然景观
下载PDF
展览视域内的族群身份认同——关于雅典贝纳基博物馆对希腊近代生活风尚与社会变革的展示
14
作者 《艺术博物馆》 2023年第6期103-111,共9页
成立于1931年的雅典贝纳基博物馆侧重于收藏展示希腊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遗产,其中关于近现代希腊族群生活风尚与社会变革的展览占全部展厅的2/3。这是贝纳基博物馆的鲜明特色,使它在考古博物馆林立的雅典独树一帜。通过这些展品,贝纳基... 成立于1931年的雅典贝纳基博物馆侧重于收藏展示希腊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遗产,其中关于近现代希腊族群生活风尚与社会变革的展览占全部展厅的2/3。这是贝纳基博物馆的鲜明特色,使它在考古博物馆林立的雅典独树一帜。通过这些展品,贝纳基博物馆提炼出希腊近代民族的物质文化特征,凸显了希腊族群身份特征到近代获得重塑的事实。在构建近代希腊民族身份认同方面,博物馆展览打破时间叙事习惯,以物证史,又从物升华到对人的阐释,同时注重挖掘希腊民族各个聚居区的文化多样性,细化民族身份认同,尊重近代希腊民族文化与古代传统及外族影响的关联。贝纳基博物馆构建近代希腊民族身份认同是一种历史使命,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我国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展览的运作提供了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贝纳基博物馆 展览 族群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试论首都博物馆国际性临时展览内容与形式的跨文化沟通 被引量:1
15
作者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3年第1期162-170,共9页
首都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多次国际性临时展览,这些展览普遍存在跨文化沟通问题。经验表明,做好内容与形式的跨文化沟通是国际性临时展览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一,展品遴选过程中,首都博物馆应当与合作方共同参与,有目的地挑选易于突破文化... 首都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多次国际性临时展览,这些展览普遍存在跨文化沟通问题。经验表明,做好内容与形式的跨文化沟通是国际性临时展览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一,展品遴选过程中,首都博物馆应当与合作方共同参与,有目的地挑选易于突破文化障碍的展品;第二,编写展览内容的时候,首都博物馆业务人员应当发挥独创性,翔实生动地对展品进行解说,并且注重对陌生概念的诠释;第三,展览形式设计要善于用场景和音乐营造有利于跨文化沟通的氛围,另外要注意对国外设计师的方案进行审核,剔除不符合中国文化习惯及政策法规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博物馆 国际性临时展览 跨文化沟通
原文传递
案例阐述“微展览”的理念与策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微展览是一种省时、省地、省钱的策展理念。成功的微展览能够突出展品魅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本文以一个微展览的策划方案为具体案例,阐述微展览的展品遴选、主题概括、预算制定、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教育活动等相关工作的方... 微展览是一种省时、省地、省钱的策展理念。成功的微展览能够突出展品魅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本文以一个微展览的策划方案为具体案例,阐述微展览的展品遴选、主题概括、预算制定、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教育活动等相关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向国内博物馆同行推介微展览这一较新的策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微展览 展览理念 展览策划
原文传递
生肖动物形象的解构与运用:“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陈设计思路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思 《博物院》 2022年第6期117-123,共7页
本文以2016年举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览为例,从展陈设计角度探讨如何立足展览内容,对生肖动物形象进行创意理解和艺术运用。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动物形象 解构 猴子
原文传递
以场所精神为驱动力的宗教艺术时空转移——谈故宫博物院“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的内容与形式策划
18
作者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34,共2页
“场所精神”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古罗马人,他们认为所有独立的人或物都有陪伴其一生的守护神灵,决定着个体的独特性格。在现代设计学中,“场所精神”由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他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主张艺术作品的概... “场所精神”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古罗马人,他们认为所有独立的人或物都有陪伴其一生的守护神灵,决定着个体的独特性格。在现代设计学中,“场所精神”由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他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乃生活情境的“具现”,“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1]场所精神是人内心主观意识空间与客观存在空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故宫博物院 建筑学家 犍陀罗艺术 建筑现象学 内容与形式 生活情境 艺术作品
原文传递
战争、尚武与奥林匹——从大片《特洛伊》说到雅典奥运会
19
作者 邵欣欣 章衍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46-53,共8页
正当欧美国家政府大张旗鼓地纪念诺曼底登陆作战60周年的时候,大牌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却领着我们回顾了一场3000年前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在他的镜头中,希腊联军上千艘战舰横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特洛伊城堡... 正当欧美国家政府大张旗鼓地纪念诺曼底登陆作战60周年的时候,大牌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却领着我们回顾了一场3000年前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在他的镜头中,希腊联军上千艘战舰横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特洛伊城堡壁垒森严,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下令暂避锋芒,而猛将阿喀琉斯及其部下的战舰却直冲海岸强行登陆。城堡上矢石如雨,勇士们迅速组成方阵,一面面盾牌犹如铜墙铁壁,掩护着勇士们疾速推进。联军战士迅即抢滩登陆建立起滩头阵地……一场为期十年、空前惨烈的特洛伊战争就此开始了。《特洛伊》在我国的上映正值雅典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不管荷马史诗中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电影本身那史诗般的情节、威武的英雄形象、恢宏浩大的战争场景和极富悲剧色彩的音乐让中国观众又一次得到感官的享受、心灵的震撼,也让我们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夕,对培育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古希腊文化,有了些许感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雅典奥运会 希腊 战争 国际和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