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1期36-38,共3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文章在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动态,包括绿色植物的生态机理,城市绿地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的结构和格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效应 规划设计 绿色植物 城市景观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绿地生态场的影响 被引量:77
2
作者 韩学孟 +5 位作者 武小刚 郝兴宇 王娟 梁锋 梁娟 王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39-3346,共8页
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基于GIS技术,在中尺度上(一般以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的相关分析;二是以绿地斑块为单位,观测比较不同结构绿地内部的小气候效应;三是基于植物蒸腾理论,通... 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基于GIS技术,在中尺度上(一般以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的相关分析;二是以绿地斑块为单位,观测比较不同结构绿地内部的小气候效应;三是基于植物蒸腾理论,通过计算绿色生长量估测不同结构绿地内的小气候效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作为一个开放的生物系统,必将通过系统交换对绿地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绿地与非绿地空间的系统交换过程不仅仅与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还要受到绿地斑块的大小、几何形状、植物类型、生长密度与高度及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植物生态场理论的研究侧重对植物群落中个体的空间作用,尤其是相邻植物竞争过程的分析,但其理论构架和计算方法有可能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试验者在太原市区选择了6个不同空间结构的绿地样地。使用温湿度记录仪观测了绿地周边的温湿度变化,并利用植物生态场理论作了分析。提出用生态场强、场梯度和场幅作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场强用绿地内侧5m处的测试数据与对照的差值来表示。其含义为绿地对周边环境温度或湿度的干扰强度。场梯度是指相邻两个数据的差值。场幅即场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绿地面积、林分和生长量等绿地空间结构因子对绿地的生态场特征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在其他结构因子相近或相同的条件下,当绿地面积达到一定时,随着面积的进一步增加,绿地降温和增湿的幅度(场幅)有降低的趋势。与片林相比,草坪的增湿效果好于降温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生态场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绿地的生态效应及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场 降温效应 增湿效应
下载PDF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武小钢 +1 位作者 闫海冰 郝兴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69-1473,共5页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地面积、绿量显著正相关,与绿地周长面积比值显著负相关;在垂直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量显著正相关,降温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增湿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绿地绿量是衡量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因子,应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大面积斑块的绿地,提高其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根据绿地用途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形状,使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绿量 叶面积指数 周长面积比
下载PDF
对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2
4
作者 《中国园林》 2001年第6期29-31,共3页
园林绿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园林绿地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要进一步在国民... 园林绿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园林绿地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要进一步在国民中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园林绿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娟 《草原与草坪》 CAS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城市绿地利用太阳能,吸收人类呼吸放出的CO2,释放出O2供人类呼吸和进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城市绿地还可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绿地在进行自身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雨水、地下水等水分贮藏在体内,通过植... 城市绿地利用太阳能,吸收人类呼吸放出的CO2,释放出O2供人类呼吸和进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城市绿地还可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绿地在进行自身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雨水、地下水等水分贮藏在体内,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大部分又回到大气中,从而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降低周边的温度,增加局部湿度。绿地有助于局部降雨量的增加。绿地的根牢牢抓住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和土壤肥力的流失。对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绿地也有很好的净化和吸收,从而减少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绿地可以很大程度地净化污染水体,有很多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都有很好的排除效果。绿地可以吸收声流,从而降低噪音。有绿化的街道比无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0~10.0dB,公园中的成片森林可降低噪音26~43dB。绿地可吸附大量的灰尘,减少空气中的扬尘。绿地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原菌。所有这些,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作用
下载PDF
城市绿地在减弱热岛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娟 刘清丽 《草原与草坪》 CAS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在太原市选取典型绿地,研究绿地的垂直结构、面积、形状对减弱热岛效应的影响,得出绿地结构在减弱热岛效应的程度大小为,树林>复合绿地>草地。绿地面积,形状指数与减弱热岛效应能力呈正相关,二者与温度变化指数和湿度变化指数均... 在太原市选取典型绿地,研究绿地的垂直结构、面积、形状对减弱热岛效应的影响,得出绿地结构在减弱热岛效应的程度大小为,树林>复合绿地>草地。绿地面积,形状指数与减弱热岛效应能力呈正相关,二者与温度变化指数和湿度变化指数均为线性回归。试验对定量研究绿地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的方法,同时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热岛效应 垂直结构
下载PDF
城市不同绿地垂直热力效应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郝兴宇 +3 位作者 武小钢 王娟 梁峰 梁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5-692,共8页
城市绿地改变了城市地表面的辐射状况以及近地面大气的辐射状况,使绿地附近大气热力特性发生变化,产生绿地与非绿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局地小气候环流。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热力效应不同,产生的局地环流强度也存在差异,对城市生态环... 城市绿地改变了城市地表面的辐射状况以及近地面大气的辐射状况,使绿地附近大气热力特性发生变化,产生绿地与非绿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局地小气候环流。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热力效应不同,产生的局地环流强度也存在差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各不相同。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热力特征,揭示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小气候效应差异,将有助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管理,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试验者在太原市区选择了3种不同的城市绿地——城市森林、灌丛、草坪。在氢气球上悬挂测绳,利用测绳上系有的温湿度记录仪对不同绿地周边温度时、空变化进行测试。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昼间不同绿地热力变化规律以及14:00—15:30不同绿地空间温度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绿地周边都存在明显的热力效应;森林周边热力效应较其它绿地更明显,14:00—15:30冷源效应在1.5、3m高度可影响到距林缘14m处,17:00—18:30森林有明显的热源效应;灌丛和草坪的冷热源效应较森林明显减弱,影响的高度和距离也明显减小;14.00—15:30,不同绿地周边气温垂直结构中都存在一个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说明绿地与非绿地之间应该存在着局地小气候环流。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小气候环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温度 热力效应
下载PDF
竹荪液体培养基优化配方筛选及培养基营养变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马艳弘 +1 位作者 张福元 牛颜冰 《食用菌学报》 2000年第4期18-24,共7页
研究了碳、氮、无机盐等单因子营养条件对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 ,以及接种量、pH等参数。同时 ,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总糖、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随菌丝生长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竹荪 液体培养基 优化配方 营养变化 菌线生长
下载PDF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及其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萍 王松 +4 位作者 王亚英 郝兴宇 武小钢 阎海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88-2896,共9页
研究不同绿化带结构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将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格局提供依据。利用遮荫网模拟10、20、30 m隔离的道路绿化带,并模拟了3种不同结构的绿化带,分别对各类道路微气候条件(风)及SO2、NOx、NH3、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 研究不同绿化带结构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将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格局提供依据。利用遮荫网模拟10、20、30 m隔离的道路绿化带,并模拟了3种不同结构的绿化带,分别对各类道路微气候条件(风)及SO2、NOx、NH3、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风速小于2 m/s时,10 m和20 m间隔的道路绿化带会产生"微峡谷效应",使绿化带间隔内风速增加。10 m间隔的绿化带较其它两种绿化带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百分率更明显,且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大多正相关显著。12.5 m的模拟绿化带与10 m的间隔交替的绿化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也大多正相关显著。不同结构道路绿化带会影响道路微气候条件,从而影响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城市道路绿带存在合理的绿带结构,可以通过设计更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带模式有效改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带 微峡谷效应 非机动车道 污染物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彩叶植物元宝枫叶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梁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光照是影响彩叶植物变化的因素之一,它影响植物色素的合成及调节有关的酶活性,进而影响彩叶植物的呈色和生长。本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光强处理来研究光强对彩叶植物元宝枫的叶色表达影响,测定其在不同光强下叶绿素、可溶性糖、花色素苷... 光照是影响彩叶植物变化的因素之一,它影响植物色素的合成及调节有关的酶活性,进而影响彩叶植物的呈色和生长。本实验通过采用不同的光强处理来研究光强对彩叶植物元宝枫的叶色表达影响,测定其在不同光强下叶绿素、可溶性糖、花色素苷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对元宝枫叶片的着色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全光照条件下元宝枫叶片细胞内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片呈色最好,最具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光照强度 色素含量 叶色表达 彩叶植物
下载PDF
城市机动车道颗粒污染物扩散对绿化隔离带空间结构的响应 被引量:22
11
作者 武小刚 +1 位作者 郝兴宇 韩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561-6567,共7页
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道路污染物的扩散是目前采用的道路生态防控措施之一。如何减少道路污染对机动车道行人的影响等问题则少有关注。基于对城市非机动车道行人生态安全的考虑,采取现场模拟方法研究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道路中心颗粒... 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道路污染物的扩散是目前采用的道路生态防控措施之一。如何减少道路污染对机动车道行人的影响等问题则少有关注。基于对城市非机动车道行人生态安全的考虑,采取现场模拟方法研究道路绿化隔离带对道路中心颗粒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扩散的影响。试验地点选择太原市城区,具体方法是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遮阳网。通过增减遮阳网的层数调整模拟隔离带的宽度和疏透度,每50 cm间隔1层遮阳网。为了更接近实际的绿化隔离带和更利于调整疏透度,近机动车道一侧的遮阳网均匀捆扎新鲜的离体植物枝条。实验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方法,通过测定绿带两侧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评价绿带对非机动车道的净化效应。结果表明,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减少道路颗粒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的扩散具有明显的作用。道路绿化隔离带的诸因子净化非机动车道环境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疏透度和高度所起的作用较为显著。本试验中净化PM10过程中三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高度、疏透度、宽度。净化TSP过程中的重要性依次为疏透度、高度、宽度。三因子净化非机动车道颗粒污染物的最佳水平分别是:疏透度20%,高度350 cm,宽度250 cm,对TSP和PM10的净化百分率分别达到46.10%和42.94%。各因子不同水平的净化效应排序分别为:疏透度20%、30%、40%、10%,高度350 cm、250 cm、150 cm、50 cm,宽度250 cm、350 cm、150 cm、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绿化隔离带结构 颗粒污染物 扩散
下载PDF
城市道路隔离带绿化模式对人行道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武小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4-990,共7页
探讨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污染物的阻滞效应,以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向两侧横向扩散,保护道路行人免受来自机动车道污染物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太原市区选择16条主干道(28个监测样点),以4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 探讨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污染物的阻滞效应,以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向两侧横向扩散,保护道路行人免受来自机动车道污染物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太原市区选择16条主干道(28个监测样点),以4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为研究对象,在无风或者微风(风速小于2 m·s-1)条件下对SO2、NOx、TSP和PM10等5种污染物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控制机动车道的主要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的扩散具有明显作用,绿化隔离带的植物模式差异会影响绿化带吸附和阻隔污染物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来比较各个模式在阻滞污染物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与其他模式相比,低绿篱模式和乔木+灌木+低绿篱模式分别对NH3和PM10具有更高的降低能力.对于SO2、NH3、NOx等气态污染物,以乔木(T)为配置模式的绿化带效果最佳,而对于TSP、PM10等颗粒污染物,乔木+灌木+低绿篱(TSH)模式的阻滞净效应最高.新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定量评价绿化带植物对污染物阻滞效应能力的大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绿化隔离带 植物配置模式 污染物
原文传递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梁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379-385,共7页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杨树片林 降温效应 增湿效应 生态场 时空格局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热点研究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74-276,287,共4页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学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该学科的主要热点研究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存在着学科专业名称混乱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口径过窄 ...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学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该学科的主要热点研究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存在着学科专业名称混乱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口径过窄 ,人才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强 ;重艺术形式 ,轻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倾向。当代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领域和热点问题包括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挑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学科动态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太原市区空气污染特点与绿化树种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娥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35-137,156,共4页
太原市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城市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源以烟尘、SO2 、HF、CO和CO2 等有害气体为主。针对太原市空气污染的特点 ,采用人工熏气法和现场调查法相结合筛选出了适于太原市栽植的抗大气... 太原市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城市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源以烟尘、SO2 、HF、CO和CO2 等有害气体为主。针对太原市空气污染的特点 ,采用人工熏气法和现场调查法相结合筛选出了适于太原市栽植的抗大气污染的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区 空气污染特点 绿化树种 抗性植物 树种选择
下载PDF
校园绿化小气候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以山西农业大学校园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亚英 郝兴宇 +6 位作者 袁浩 刘亚斌 王亢 王少恒 闫泳锦 张晓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了明确校园绿化环境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对校内3个绿化地和1个非绿化地进行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对比观测,并利用校外自动气象站的温湿度资料和校内各测点温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绿化可以使校内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从而增加人... 为了明确校园绿化环境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对校内3个绿化地和1个非绿化地进行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对比观测,并利用校外自动气象站的温湿度资料和校内各测点温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绿化可以使校内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从而增加人体的舒适感。校内绿地和非绿地空气温湿度与校外气象站的温湿度观测值极显著相关,并可以建立回归关系显著和决定系数(R2)较高的线性回归方程。校园绿化可以改善校内小气候环境,校内的小气候环境与校外大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化 小气候 气温 湿度 舒适度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城市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对绿地结构的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武小刚 郝兴宇 《中国园林》 2006年第9期73-76,共4页
研究绿地结构对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04年7月在太原市区选择3类9块绿地样地,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测定绿地边沿距地面高1.5m处的温度和湿度并以周围空... 研究绿地结构对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04年7月在太原市区选择3类9块绿地样地,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测定绿地边沿距地面高1.5m处的温度和湿度并以周围空旷地的温、湿度作对照,将二者的差值定义为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值。测试时间选择在一天中的8∶00、12∶00和18∶00 3个时段,测定1周。结果表明,绿地垂直结构和绿地面积等因子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绿地面积大小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即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面积的逐步增加,绿地的边界生态效应增加的幅度在减小。与绿地面积相比较,绿地垂直结构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结构 研究 边界效应 降温效应 增湿效应
下载PDF
城市灌木群落小气候效应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人居环境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主要气候因子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梁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0,共5页
试验分别从光照、温度和降雨量3个方面研究分析气候因子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生态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元宝枫的栽培和科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生态机制的探讨,在山西农业大学林业试验站布... 试验分别从光照、温度和降雨量3个方面研究分析气候因子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生态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元宝枫的栽培和科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生态机制的探讨,在山西农业大学林业试验站布置了3项试验,其中光照试验选用黑色塑料遮阳网对元宝枫树冠部分进行遮光处理,降雨量和温度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试验采用大田观测统计方法。降雨和温度资料来自当地的气象部门。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元宝枫秋叶着色的重要指标,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元宝枫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的积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元宝枫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全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光强处理。其中35%光强处理条件下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降低,与前3种光强处理形成鲜明的对照。降雨量较高的年份和地区有利于元宝枫秋叶的着色,尤其对秋叶着色的色相和色泽表现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低于植物的生理温度下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将趋于停止。秋叶着色是元宝枫生命体对恶劣环境条件的保护性反应,低于5℃的持续低温很可能是导致元宝枫秋叶着色的主导因素,较高的昼夜温差则为糖分的积累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秋叶着色 生态机制 光照 降雨量 温度
下载PDF
园林生态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武小钢 《中国林业教育》 2006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前,园林生态学已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基于国内外丰富的参考资料,该文就园林生态学科产生的背景、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迄今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 园林生态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