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海洋单胞藻生化组成的环境因子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文权 黄贤芒 +3 位作者 陈清花 郑爱榕 王宪 阿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5,共7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应用14C示踪法测定4种海洋单胞藻的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光、温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藻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适宜生长的光强范围为5.8×103~15×103l...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应用14C示踪法测定4种海洋单胞藻的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光、温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藻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适宜生长的光强范围为5.8×103~15×103lX.4种单胞藻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大,其中盐藻和等鞭金藻的光响应比较明显.随光强增加,4种单胞藻细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量呈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量则减少,脂类含量变化很小.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14、26、21、26℃左右.在上述4个实验温度时,4种单胞藻光合作用速率最高,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含量及其变化量也达到最大值.三角褐指藻、盐藻、中肋骨条藻和等鞭金藻光合作用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分别为:23.2、38.5、22.4和61.7KJ/mol,温度系数(Q10)分别为:1.74、1.74。1.38和1.69.三角褐指藻和中肋骨条藻在氮磷比(N/P)为16时,盐藻和等鞭金藻在氮磷比为28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在N/P为16时,4种单胞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含量和变化量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生化组成 环境因子 海洋 藻类
下载PDF
海洋微藻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阿根 郑爱榕 +3 位作者 李文权 廖启斌 陶瑞军 陈清花 《海洋技术》 1998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以正十九碳酸(C19:0)作内标,用HCI-CH3OH对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进行抽提酯化后做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各脂肪酸的相对偏差为0.3%~11.6%,回收率为85.7%~103.3%,仪器稳定性... 本文以正十九碳酸(C19:0)作内标,用HCI-CH3OH对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进行抽提酯化后做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各脂肪酸的相对偏差为0.3%~11.6%,回收率为85.7%~103.3%,仪器稳定性的相对偏差为0.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微藻 脂肪酸 气相色谱 三角褐指藻
下载PDF
市域环境区划和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以晋江市市域环境区划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爱榕 阿根 +1 位作者 陈慈美 徐茂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34-440,共7页
本文探讨了市域环境区划和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适合市域环境区划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生态指标 ,并将此结果应用于晋江市环境区划中 ,可为市域环境规划调整功能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区划 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 用地指数 大气环境影响程度 晋江市
下载PDF
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慈美 阿根 陈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9-55,共7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对硅藻生长的生物活性形式是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的溶解形态,尤其是光诱导还原态Fe^(2+)更为重要;铁对硅藻生长影响取决于可转化成不稳定形态的胶...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对硅藻生长的生物活性形式是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的溶解形态,尤其是光诱导还原态Fe^(2+)更为重要;铁对硅藻生长影响取决于可转化成不稳定形态的胶体水合铁的溶解速率和生物的有效吸收;铁对藻生长的生态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对藻类的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藻细胞的分裂,以及碳和氮的固定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生物活性 影响 藻类 生长
下载PDF
晋江市潮间带底质、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阿根 杨逸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9-575,共7页
研究福建省晋江市潮间带底质、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底质重金属除总Hg之外,Cu、Pb、Cd和总Cr含量在河口、半封闭海湾明显高于紧临台湾海峡的海湾及开敞海区,并且,近年来底质的这... 研究福建省晋江市潮间带底质、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底质重金属除总Hg之外,Cu、Pb、Cd和总Cr含量在河口、半封闭海湾明显高于紧临台湾海峡的海湾及开敞海区,并且,近年来底质的这些重金属含量大多数呈递增趋势;底质的重金属除总Hg之外,其他的含量都与底质类型及有机质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经济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分别为:牡蛎,缢蛏和蛤对Cu的富集系数分别为n×104,n×103和n×103;3种贝类对Pd和Cd的富集系数均为n×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底质 生物体 潮间带 沉积物 晋江
下载PDF
光和营养盐对三角褐指藻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文权 阿根 +1 位作者 王宪 陈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采用(14)C标记技术,测定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速率及其光合产物生化组成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和适宜的光强围范内,随光强增强,三角褐指藻光合产物中蛋白质百分比减少,碳水化合物百分比增加,脂类相对含量基本不变。... 采用(14)C标记技术,测定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速率及其光合产物生化组成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和适宜的光强围范内,随光强增强,三角褐指藻光合产物中蛋白质百分比减少,碳水化合物百分比增加,脂类相对含量基本不变。当海水氮磷比为16时,藻类蛋白质合成的相对含量最高。光合产物生化组成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比(P/C)的变化可以反映在不同海洋环境下藻类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营养盐 三角褐指藻 生化组成
下载PDF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颗粒有机碳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阿根 李文权 +1 位作者 陈清花 王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50,共5页
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及相邻海区颗粒有机碳 ( POC)的分布变化特征及 POC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口区和厦门西港 P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62和 793μg C/L。春季 ,河口区的 POC含量高于西港 ,而秋季则相反。春季 ,河口区... 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及相邻海区颗粒有机碳 ( POC)的分布变化特征及 POC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口区和厦门西港 P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62和 793μg C/L。春季 ,河口区的 POC含量高于西港 ,而秋季则相反。春季 ,河口区和西港的 POC含量与ATP(三磷酸腺苷 )含量都呈正相关关系 ,其中 ,浮游植物有机碳 ( POCB)分别占 POC的 4 4 %和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三磷酸腺苷 浮游植物 生物量 厦门巷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若干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阿根 李文权 郑爱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9-593,共5页
采用14C示踪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甲胺磷对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盐藻在生长繁殖、光合作用速率和生化组成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的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 采用14C示踪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甲胺磷对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盐藻在生长繁殖、光合作用速率和生化组成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的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72hEC50分别为43.0、15.5和12.5mg/L.甲胺磷对3种藻类光合作用速率和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海洋 微藻 海水养殖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城镇环境规划中工业结构的调整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爱榕 李俊 阿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93-698,共6页
以晋江市为例 ,采用数学模型 ,通过对该市主要污染行业进行 5种不同调整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定量预测分析和比较 。
关键词 工业结构调整 城市规划 环境规划 晋江市
下载PDF
厦门海沧沿岸水域初级生产力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权 黄贤芒 +3 位作者 陈清花 王宪 阿根 郑爱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1-57,共7页
1994-1995年,对厦门海沧沿岸水域初级生产力进行4个季节调查。该水域初级生产力全年平均为194.6mgC·(m2·d)-1,呈双峰型的季节变化。与九龙江口相比,厦门西港年平均初级生产力略高,这与其叶绿素α含量较高有关。九龙江... 1994-1995年,对厦门海沧沿岸水域初级生产力进行4个季节调查。该水域初级生产力全年平均为194.6mgC·(m2·d)-1,呈双峰型的季节变化。与九龙江口相比,厦门西港年平均初级生产力略高,这与其叶绿素α含量较高有关。九龙江口的初级生产力受海水盐度影响较大,在不同季节均呈现沿径流方向递增的趋势。海沧沿岸水域氮磷浓度比值较高,其初级生产力受水域磷含量不足所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沧 初级生产力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水中有机络合态的铁对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阿根 李文权 陈慈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和Coulter计数法,研究不同形式的铁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的影响,着重探讨铁的有机络合物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的富里酸、EDTA络合物比胶体氢氧化铁更有利于促进藻类的生... 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和Coulter计数法,研究不同形式的铁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的影响,着重探讨铁的有机络合物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的富里酸、EDTA络合物比胶体氢氧化铁更有利于促进藻类的生长;两种铁的有机络合物对藻类同化数的影响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而且,同化数最大值对应的铁浓度都为5×10^(-7)mol·L^(-1);在培养体系中,无机氮和磷与铁有交互效应,介质中缺磷比缺氮更明显地削弱铁的有机络合物在光合作用中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络合物 藻类 光合作用 海水
下载PDF
铜对聚生角毛藻毒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阿根 李文权 吴国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14)C示踪法结合细胞计数法研究铜对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的致毒效应。分析了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藻类对铜的吸收规律及其生长过程不同形态铜相对含量的变化。由此确定促进或抑制藻类生长的铜浓度和藻类对铜吸收的动... 采用^(14)C示踪法结合细胞计数法研究铜对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的致毒效应。分析了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藻类对铜的吸收规律及其生长过程不同形态铜相对含量的变化。由此确定促进或抑制藻类生长的铜浓度和藻类对铜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讨论了铜对藻类产生毒性作用的主要形态以及EDTA、腐殖酸和水合氧化铁等环境化学因子对致毒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藻类 光合速率 吸收速率
下载PDF
锌对聚生角毛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权 阿根 吴国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14C示踪法和细胞计数法研究了海水中锌对聚生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分析了EDTA、腐殖酸、水合氧化铁等介质环境及铜、锌共存下锌毒性效应的变化,讨论了藻类生长过程中各种形态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锌在藻类细胞内的积累与其毒性... 采用14C示踪法和细胞计数法研究了海水中锌对聚生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分析了EDTA、腐殖酸、水合氧化铁等介质环境及铜、锌共存下锌毒性效应的变化,讨论了藻类生长过程中各种形态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锌在藻类细胞内的积累与其毒性效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生角毛藻 生长
下载PDF
铜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和致毒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阿根 陈伟琪 +1 位作者 李文权 郑微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研究了海水中铜在亚心扁藻(Ptotymonas suboordiform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规律和致毒效应,通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的相对细胞数或相对个体数(以对照实验... 研究了海水中铜在亚心扁藻(Ptotymonas suboordiform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规律和致毒效应,通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的相对细胞数或相对个体数(以对照实验的百分率表示)的动态变化,讨论铜对食物链各生物生长的影响,确定铜的抑制效应波度(BC_(50)),根据铜的生物相积累量、转移率的变化,分析铜在各生物体的积累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探讨了铜在本食物链传递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食物链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大亚湾颗粒有机物生化组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淑芬 李文权 +4 位作者 阿根 王宪 陈清花 郑爱榕 廖启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3,共4页
对大亚湾海域颗粒有机物(POM)的生化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场 采样调查分别于1995年5月和11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POM生化组成有很大 的影响。核电站的运作使大亚湾海域有局部升温现象。温度升... 对大亚湾海域颗粒有机物(POM)的生化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场 采样调查分别于1995年5月和11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POM生化组成有很大 的影响。核电站的运作使大亚湾海域有局部升温现象。温度升高,使脂类含量升高。蛋白质 含量受无机氮盐含量影响显著。由于大亚湾POM中蛋白质的含量不高,而且大亚湾水域呈 贫氮特征,适当增加该海区无机氮的含量对于提高大亚湾POM的生物营养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物 生化组成 环境因子 大亚湾 水样
下载PDF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游植物生化组成及其环境因子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权 郑爱榕 +4 位作者 黄贤芒 陈清花 王宪 阿根 王清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游植物碳水化合物与光强、盐度和叶绿素a均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光强有负相关关系,脂类受光强的影响较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比与氮磷比显正相关。10月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生化组分含量都比4月高。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化组成 环境因子 海洋植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棱梭对饵料摄食与吸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权 郑微云 +1 位作者 阿根 陈伟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采用^(14)C标记技术测定棱梭幼体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亚心形扁藻等饵料的摄衾率、吸收率扣利用率,并以~3H-葡萄糖和^(14)-苯丙氨酸作示踪剂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在棱梭体内转运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卤虫、褶皱臂尾... 本文采用^(14)C标记技术测定棱梭幼体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亚心形扁藻等饵料的摄衾率、吸收率扣利用率,并以~3H-葡萄糖和^(14)-苯丙氨酸作示踪剂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在棱梭体内转运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卤虫、褶皱臂尾轮虫都是棱梭幼体合适的饵料;氨基酸更多地参与了棱梭组织中的细胞代谢,而葡萄糖则是棱梭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梭 饵料 摄食率 吸收率 利用率
下载PDF
日本对虾对饵料摄食与吸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微云 李文权 +1 位作者 阿根 陈伟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4,共6页
本文用 ̄14C示踪法测定日本对虾糠-3幼体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亚心形扁藻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利用率;以 ̄3H-葡萄糖和 ̄14C-苯丙氨酸作示踪剂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在日本对虾体内转运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褶... 本文用 ̄14C示踪法测定日本对虾糠-3幼体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亚心形扁藻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利用率;以 ̄3H-葡萄糖和 ̄14C-苯丙氨酸作示踪剂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在日本对虾体内转运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是日本对虾糠-3幼体最适的动物性饵料之一。糠-3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与利用率不高,但适量投放23只/ml密度的卤虫无节幼体作补充饵料以满足幼体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幼体的生长。虽然糠-3幼体食性以动物性为主,但单独投放适宜密度亚心形扁藻也能摄食。其利用率可达40%左右。日本对虾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中肠被吸收,经血液循环被输送到组织器官。氨基酸更多参与对虾组织构成细胞的成分代谢活动,而葡萄糖则是对虾能量代谢活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饵料 摄食 吸收 利用
下载PDF
铜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与传递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伟琪 阿根 +1 位作者 李文权 郑微云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4期9-15,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铜在海水及以扁藻、轮虫、对虾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各种海洋生物都能直接从海水中吸收铜,铜可沿着海水→扁藻→轮虫→仔虾传递。文章还探讨了本食物链各环节积累铜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铜在海水及以扁藻、轮虫、对虾等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各种海洋生物都能直接从海水中吸收铜,铜可沿着海水→扁藻→轮虫→仔虾传递。文章还探讨了本食物链各环节积累铜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生物个体铜的累积量的诸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食物链 积累 传递
下载PDF
微电泳法测定水合氧化铁的等电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詠絮 阿根 《台湾海峡》 CAS 1986年第1期38-42,共5页
用微电泳仪可测定胶体或悬浮颗粒的电泳淌度,进而计算表面双电层的ζ电位和水合氧化物的等电点(I.E.P.)等物理化学参数。研究这些参数随体系种类、浓度、温度等条件而变化的规律,可揭示胶体表面上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所以... 用微电泳仪可测定胶体或悬浮颗粒的电泳淌度,进而计算表面双电层的ζ电位和水合氧化物的等电点(I.E.P.)等物理化学参数。研究这些参数随体系种类、浓度、温度等条件而变化的规律,可揭示胶体表面上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所以,电泳法已成为研究河口泥沙淤积带的成因,及污染物转移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水合氧化铁是河口和海洋中悬浮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合氧化铁(人工)的等电点约8.0左右,它可作为正表面或负表面的研究体系,也是研究和鉴定新的测定方法准确性的适宜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微电泳法 PH 实验条件 等电点 电泳速度 悬浮液 悬浮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