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病程研究分期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洪波 +1 位作者 杨军 徐永清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自限性肩部疾病,以肩袖肌腱内沉积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周围炎症为主要特征。依据其病程进展,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仅体检时偶然发现,亦可突然急性发作引发剧烈疼痛或慢性疼痛伴渐进性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3...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自限性肩部疾病,以肩袖肌腱内沉积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周围炎症为主要特征。依据其病程进展,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仅体检时偶然发现,亦可突然急性发作引发剧烈疼痛或慢性疼痛伴渐进性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30~60岁的人群,不同职业及生活习惯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1]。据国外不同文献报道,白种人患病率在2.7%~22%,其中又有10%的患者可见于双侧肩袖[2],国内则未见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肌腱炎 疼痛 羟基磷灰石晶体 肩袖 冈上肌腱 病程 钙化灶 体外冲击波疗法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航模板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开富 徐永清 +5 位作者 谭洪波 何晓清 周田华 罗浩天 段家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的导航模板应用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以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6月,收治15例(2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1例(17髋),女4例(7髋);年龄18-56岁,平均38...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的导航模板应用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以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6月,收治15例(2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1例(17髋),女4例(7髋);年龄18-56岁,平均38岁。左髋2例,右髋4例;双髋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型:激素性7例(12髋),酒精性5例(8髋),创伤性1例(1髋),特发性2例(3髋)。病程1-24个月,平均7.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6.60±6.97)分。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B期5髋,ⅡC期8髋,ⅢB期6髋,ⅢC期5髋。术前根据CT扫描设计并3D打印制作导航模板,将其用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中指导股骨头坏死灶定位及清除。结果手术时间120-16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300 mL,平均255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2天X线片及CT检查显示,于导航模板引导下股骨头坏死灶及周围硬化骨均彻底清除,带血管蒂髂骨瓣位置满意,未穿透关节面。髂骨瓣及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3个月,平均2.7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坏死股骨头未出现进一步塌陷。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9.53±5.8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9,P=0.000);获优12髋,良10髋,中2髋。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有利于精确定位并彻底清除坏死灶及周围硬化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D打印技术 导航模板 髂骨瓣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组织器官血管新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炜 汪虹 +1 位作者 邓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7020-7024,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自1906年发现至今,在大量组织器官中发现其不仅具有促进红细胞增殖、分化作用,而且阻止细胞凋亡,促进胶原、血管形成。目的:分析总结促红细胞生成激素在部分组织器官中促进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以阐明其在各专业的研...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自1906年发现至今,在大量组织器官中发现其不仅具有促进红细胞增殖、分化作用,而且阻止细胞凋亡,促进胶原、血管形成。目的:分析总结促红细胞生成激素在部分组织器官中促进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以阐明其在各专业的研究现状。方法:分别以"促红细胞生成激素,血管新生"和"Erythropoietin,angiogenesis"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5/2011,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88/2011,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2011,检索内容为促红细胞生成激素在组织器官中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33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主要由成人肾脏和胚胎肝脏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其在心血管系统、脑组织、视网膜、子宫、肿瘤组织及皮肤等组织器官中,具有促进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已经部分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组织 器官 血管新生 器官
下载PDF
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促进真皮支架移植区的血管新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炜 +1 位作者 汪虹 朱永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386-4393,共8页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动员自体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至外周血,趋化其至创面,促进创面血管新生。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效果的时效关系。方法: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腹腔注射7d动员小鼠血...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动员自体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至外周血,趋化其至创面,促进创面血管新生。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效果的时效关系。方法: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腹腔注射7d动员小鼠血管内皮祖细胞,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定点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以比较动员效果,优选安全有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剂量,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内皮祖细胞对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开始注射后1,3,5,7,10,14d等6个时间点内,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无明显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逐渐增加,于7d达到高峰。高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内皮祖细胞比例较低剂量组增加明显,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促进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的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结果可见,促红细胞生成素连续7d腹腔注射能增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在动员后第7天时达到高峰,效果成剂量依赖性,并能促进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血管组织构建 血管内皮祖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脱细胞猪皮 真皮支架 血管新生 组织工程皮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急性呼吸道感染成年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丁伟 谭洪波 +5 位作者 李雪梅 姜昌丽 张悦 王澜 潘兴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7-578,58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年患者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了解本地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1 855例,通过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试剂检测住院成年患... 目的通过对成年患者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了解本地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1 855例,通过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试剂检测住院成年患者血清病原体抗体,分析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成年患者血清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1 855例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共510例,总阳性率为27.76%(510/1 855),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依次为:MP(19.14%)、IFB(14.18%)、PIV(9.54%)和IFA(6.47%)。MP在6、7、8月的阳性率低于其他月份(P<0.05);IFA在5、6、7、10月的阳性率较高(P<0.05),IFB在5月阳性率最高,达30.61%(P<0.05);4、8月是PIV的高发期(P<0.05)。MP、IFB和PIV在16~30岁和>30~40岁这两个年龄段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IFA在16~3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昆明地区成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MP和各型流感病毒,并且病原体的阳性率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间接免疫荧光法 IGM抗体 成年人
下载PDF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治疗进展及个案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洪波 +3 位作者 丁晶 杨军 金涛 徐永清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51-254,共4页
肩胛胸壁关节是一个很特殊的关节,常由于滑囊炎或其他原因引起肩胛弹响,即肩胛骨弹响综合征(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也称为肩胛胸壁弹响或弹响肩胛,是由Boinet于1867年首次报道[1]。患者感觉从轻微摩擦声到合并疼痛的病理性响... 肩胛胸壁关节是一个很特殊的关节,常由于滑囊炎或其他原因引起肩胛弹响,即肩胛骨弹响综合征(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也称为肩胛胸壁弹响或弹响肩胛,是由Boinet于1867年首次报道[1]。患者感觉从轻微摩擦声到合并疼痛的病理性响声均有,早期诊断和处理能降低功能障碍发生[2]。本文将讨论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胸壁 内侧缘 弹响 肩胛背动脉 颈横动脉深支 肩胛胸壁关节 综合征 综合病症 个案报道
原文传递
对比经伤椎6钉内固定与跨伤椎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宝山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6钉内固定与跨伤椎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并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跨伤椎内固定组(n=30,给予跨伤椎4钉内固定治疗)与经伤椎内固定组(n... 目的:比较经伤椎6钉内固定与跨伤椎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并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跨伤椎内固定组(n=30,给予跨伤椎4钉内固定治疗)与经伤椎内固定组(n=34,给予经伤椎6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比术前有所改善,但经伤椎内固定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6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效果,促进伤椎高度恢复,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改善其腰椎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6钉内固定 跨伤椎4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基于MRI图像的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测量
8
作者 永生 +6 位作者 谭洪波 丁晶 余开富 张颖 周田华 杨军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描述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及软骨修复提供关节面形态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且报告无异常的MRI图像130例,采用Mimics等... 目的探讨定量描述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及软骨修复提供关节面形态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且报告无异常的MRI图像130例,采用Mimics等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出股骨内外侧髁远端及后髁关节面的半径和弧度,根据这些几何参数来确定股骨远端关节面近似的几何形态。结果在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上,内、外侧髁关节面均可用若干个半径不等的圆弧拟合,股骨内、外侧滑车关节面可用两个半径不等的球体拟合。结论通过测量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参数可以定量描述复杂的股骨远端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获得的数据可能用于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的设计及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 关节面 形态测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富半胱氨酸蛋白61在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及意义
9
作者 丁伟 谭洪波 +4 位作者 李雪梅 姜昌丽 张悦 潘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09-2112,共4页
目的分析肝卵圆细胞(HOCs)在2-乙酰氨基芴+2/3肝切除(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增殖、分化情况,并且对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在HO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构建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分析肝卵圆细胞(HOCs)在2-乙酰氨基芴+2/3肝切除(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中的增殖、分化情况,并且对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在HO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构建2-AAF/PHx大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对大鼠肝脏组织中HOCs增殖、分化情况和Cyr6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研究分析HOCs株WB-F344被诱导分化的过程中,Cyr6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2-AAF/PHx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Cyr61的表达在HOCs活化增殖的过程中明显升高,HOCs分化为正常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后又恢复正常水平;体外实验中,Cyr6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在WB-F344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明显增高。结论 Cyr61可以促进HOCs的增殖和分化,并且可能和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半胱氨酸蛋白61 Β-连环蛋白 肝卵圆细胞 2-乙酰氨基芴
下载PDF
Ⅱ型胶原糖胺聚糖复合支架对hUCMSCs成软骨诱导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何鹏举 +6 位作者 谭洪波 丁晶 余开富 张颖 周田华 杨军 徐永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890-2893,共4页
目的探讨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作为细胞载体及其细胞-支架复合体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多孔支架,电镜观察测定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和亲水... 目的探讨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作为细胞载体及其细胞-支架复合体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多孔支架,电镜观察测定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和亲水性,对支架材料进行相应的组织学分析。培养鉴定P3代的hUCMSCs,将hUCMSCs混悬液接种到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上,不加诱导剂进行培养,3周后取出样品行甲苯胺蓝、番红精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3代hUCMSCs高度表达CD29、CD105等间充质细胞标志,几乎不表达CD34等内皮细胞、造血细胞标志。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呈白色多孔泡沫状,孔隙率为(91.8±2.17)%,孔径110-230μm,分布均匀,相互贯通。吸水膨胀率为(213.71±1.31)%,亲水性良好。甲苯胺蓝、番红精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细胞-支架复合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有软骨样组织形成并逐步增多,甲苯胺蓝、番红精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在支架上增殖活跃,与材料黏附紧密,可见软骨样细胞及其周围大量交错连接的胶原纤维。结论 hUCMSCs与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可在体外不经诱导而初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为软骨损伤的修复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糖胺聚糖 支架 组织工程软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