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2
1
作者 聂永康 祖龙 赵绍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 (简称筛检 )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无症状 30 0例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为年龄 45岁以上 ,吸烟 10年包(10年以上 ,每日 1包 )以上 ,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以前无癌症史 ,身体状况适合手术治疗者 ,低剂量CT扫描采用PhilipSR 70 0 0及GELig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图像由 2位放射医师在工作站显示器上以电影显示方式观察 ,存储至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结果 低剂量CT共检出 5 6例 (19% )非钙化结节 (其中恶性 4例 ) ,胸片检出 9例 (3% ) (其中恶性 3例 ) ,均为 1期病变。低剂量CT检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 9例 (3% ) ,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 3例 (1% ) ,胸片均未检出。胸片、CT对肺癌筛检的敏感度分别为 43%、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9%、80 %。结论 初步筛检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明显提高了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出 ,可检出早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疾病多层面螺旋CT成像初探 被引量:87
2
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2 位作者 祖龙 赵红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患者分为心率≤ 6 0次 /min和 >6 0次 /min 2组 ,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对CT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重建 (VR)和多平面重建 (MPR) ,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患者分为心率≤ 6 0次 /min和 >6 0次 /min 2组 ,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对CT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重建 (VR)和多平面重建 (MPR) ,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 ,其中 1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心率≤ 6 0次 /min(12例 )和大于 6 0次 /min(16例 )在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分别为 12 /12、13/16例 )和左前降支 (分别为 12 /12、10 /16例 )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97和 0 12 8,精确 χ2 检验 ) ,显示回旋支 (分别为 10 /12、6 /16例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88,0 0 5 >P >0 0 1) ,显示右冠状动脉(分别为 10 /12、3/16例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1 5 0 ,P <0 0 0 1) ,2例架桥患者未作统计。 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中 ,1例由于图像质量差 ,未能很好显示支架内狭窄 ,其余患者在CTMIP、VR和MPR上均能较好显示支架位置和形态。CT显示 11例钙化的冠状动脉由钙化和非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均由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多层面螺旋CT能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以及进行术后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面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原文传递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6
3
作者 杨立 赵林芬 +7 位作者 李颖 王新疆 赵锡海 赵绍宏 赵红 吴坚 刘新 祖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2858-286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和与冠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可疑冠心病(CHD)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3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和与冠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可疑冠心病(CHD)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3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动脉(MCA)长度、肌桥(MB)厚度,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记录MB-MCA近、远段血管形态变化。根据这三项指标,提出载MB—MCA冠脉积分计算方法。确定载MB-MCA冠脉硬化情况,应用秩和统计分析,判断血管硬化与MB—MCA的关系。结果900例可疑CHD者,冠脉CTA发现MB-MCA167例(18.56%,167/900),180处。MB-MCA位于左前降支者占92.78%(167/180)。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6.11%,65/180)或不完全包绕(63.89%,115/180)。MCA长度为18.7mm±10.2mm。MB厚度为1.7mm±1.2mm。70%的MCA前段和/或远段邻近血管走行迂曲成角。载MB-MCA冠脉积分评分方法:MCA长度〈10mm、MB不全包绕血管、邻近血管平滑,每项1分;MCA长度10—20mm、MB〈1mm、邻近血管一侧成角,每项2分;MCA程度〉20mm、MB〉1mm、邻近血管近、远段两侧成角,每项3分。167例中,88例可见冠状动脉硬化征象(52.69%),统计学结果提示载MB.MCA冠脉硬化与MB-MCA形态积分无明显相关(u=1.234,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可用于判断MB.MCA和载MB-MCA冠脉的结构特征;临床怀疑CHD者MB-MCA检出率为18.56%;载MB.MCA冠脉硬化与MB-MCA形态积分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多层螺旋CT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 被引量:82
4
作者 祖龙 赵绍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具有许多与其他类型肺癌包括非BAC腺癌显著不同的特征。近年来 ,其发生率逐渐上升。BAC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很容易误诊。本文着重复习BAC的病理、临床表现、X线与CT征象 ,以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影像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67
5
作者 郭勇 祖龙 +4 位作者 幼铨 安宁豫 高元桂 马林 梁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 (echo planarimaging ,EPI)技术 ,14例取 5个b值 (b为扩散敏感度 ) ,余者取 2个b值 ,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 95 %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 ,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 1例原位癌和 1例小腺瘤外 ,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 (0 96 0 8± 0 2 0 43)×10 -3 mm2 /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的 [(1 5 85 8± 0 32 3 4)× 10 -3 mm2 /s]及正常组的 [(1 76 17±0 40 3 1)× 10 -3 mm2 /s(P <0 0 5 ) ],良性病变组ADC值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DC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 (2 4/ 2 6 ) ,特异性为 85 0 % (17/ 2 0 ) ,准确性为 89 1% (4 1/ 46 )。其诊断能力与动态增强扫描近似 ,二者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P <0 0 1)。结论 DWI能清楚地显示乳腺良恶性肿瘤 ,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均成像 鉴别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郭勇 王辅林 +2 位作者 幼铨 祖龙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检查 ,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Photoshop 4.0software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 ( 0 .96 0 8± 0 .2 0 43)× 10 -3mm2 /s ,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 ( 1.5 934± 0 .2 0 84)× 10 -3mm2 /s ;P <0 .0 0 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 ( 14 .5 9± 4.35 ) % ,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 ( 10 .2 0± 4.32 % ;P <0 .0 5 )。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 (r =-0 .5 42 )。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 ,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ADC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7
作者 聂永康 赵绍宏 +4 位作者 祖龙 杨立 赵红 张爱莲 黄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 2位 (或 2位以上 )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结果  10例肺隔离症病灶 1例位于右下叶 ,9例位于左下叶 ,异常体动脉供血 8例来自胸主动脉 ,2例来自腹腔干。CT平扫表现为斑片状阴影 4例 ,肺门肿块并邻近肺血管影增多迂曲 3例 ,肺气肿区内条状高密度影 2例 ,多囊融合肿块影 1例。10例增强扫描有 9例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 ,其平均直径 9.7mm ,7例显示引流静脉。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可显示异常体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 ,表面阴影成像及容积重现可显示异常血管。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隔离症 体动 动脉供血 螺旋CT三维重建 引流静脉 肿块 显示 阴影 曲面重建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郭勇 祖龙 +4 位作者 幼铨 陈凛 马林 高元桂 梁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型和早期增强率大小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40例 4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 ,恶性病灶 2 3个 ,良性病灶 18个。良性病变边缘 77 8% (14/ 18)为光滑或分叶 ,16 7% (3/ 18)为不规则或毛刺 ,早期增强率为 (5 5 5± 2 8 3)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2 % (13/ 18)为单相型 ;恶性病变边缘 82 6 % (19/ 2 3)为不规则或毛刺 ,13% (3/ 2 3)为光滑或分叶 ,早期增强率为 (90 5± 38 6 )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8 3% (18/ 2 3)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分布、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和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值分别为 18 42、2 0 6 8、10 38,P值均 <0 0 1)。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 82 6 % (19/ 2 3) ,特异性 77 8% (14/ 18)。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 95 7% (2 2 / 2 3) ,特异性 72 2 % (13/ 18)。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 87%(2 0 / 2 3) ,特异性 6 1 1% (11/ 18)。结论 典型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 ;单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附38例分析) 被引量:55
9
作者 祖龙 曹丹庆 郭晓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0-23,共4页
笔者报告38例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井与31例直径小于3cm的其他类型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照分析。本组肺泡癌CT上出现率较高的征象有:(1)空泡征或/和细支气管充气征;(2)病变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3)胸膜... 笔者报告38例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井与31例直径小于3cm的其他类型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照分析。本组肺泡癌CT上出现率较高的征象有:(1)空泡征或/和细支气管充气征;(2)病变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3)胸膜皱缩征;(4)形态个规则,呈星状或斑片状。笔者对产生这些征象的病理基础作了解释,对肺泡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CT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44
10
作者 刘新 李颖 +5 位作者 杨立 赵锡海 王新疆 赵绍宏 张玉霄 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50%)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SR的准确性。结果37个支架中,CCA检出ISR(≥50%)11个,正常(包括ISR<50%)26个。与CCA对照,CTA肉眼观察法正确诊断ISR 2个,正常18个,CT值测量法则分别正确诊断ISR 3个,正常21个。两种方法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69%、20%、67%和27%、81%、38%、72%。两种方法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ISR十分困难,但对排除ISR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原文传递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赵绍宏 祖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对73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记录病灶边缘及内部特点,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在孤立结节型,CT显示病灶分叶...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对73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记录病灶边缘及内部特点,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在孤立结节型,CT显示病灶分叶63例,毛刺60例,胸膜凹陷54例,血管集束征47例,病灶内假腔33例,病灶与胸膜间气肿18例,磨玻璃改变12例。CT特征以肺泡型BAC显示最典型,以粘液型显示最不典型。肿瘤粗星状毛刺与肺泡间隔增厚和肿瘤细胞沿肺泡间隔生长有关。病灶内假腔除与支气管断面有关外,多为肺泡腔破坏融合所致。磨玻璃改变多见于肺泡型BAC。在弥散型,BAC在CT上可表现为实变或伴蜂窝改变,也可为多发结节。10例弥散型BAC中6例为粘液型。结论:认识BAC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肿瘤 CT 病理
下载PDF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48
12
作者 赵绍宏 赵红 +1 位作者 祖龙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余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应用MS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1.25 mm层厚和1 mm重组间隔获得最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余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应用MS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1.25 mm层厚和1 mm重组间隔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 IP)和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评价肠系膜、邻近肠管及血管改变。结果所有肠系膜脂膜炎均起自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2例见血管远端明显变细。6例病变可见假包膜征。肠系膜脂膜炎CT值平扫为-47~36 HU,增强后动脉期为-41~39 HU,门脉期为-41~45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时肠系膜脂膜炎密度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91^-115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肠系膜脂膜炎病变内可见界限清楚的小结节,增强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脂膜炎 腹膜
原文传递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祖龙 高建华 +1 位作者 宋学坤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 诊断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双时相螺旋CT扫描 被引量:42
14
作者 赵绍宏 高育怠 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描述肝细胞癌的双时相螺旋CT的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9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双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并与病理和血管造影对照。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74%的肝细... 目的:描述肝细胞癌的双时相螺旋CT的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9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双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并与病理和血管造影对照。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74%的肝细胞癌在动脉期呈高密度,76%在门静脉期呈低密度。10例门静脉期等密度的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细胞癌的检出率为91%和81%。结论:双时相螺旋CT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并提高病变检出率。可在肝细胞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5
作者 彭光明 祖龙 +2 位作者 白友贤 祝庆孚 李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8,共2页
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彭光明,蔡祖龙,白友贤,祝庆孚,李晖为观察孤立肺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我们进行了3年的病例搜集,并通过与手术结果及大体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材料... 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彭光明,蔡祖龙,白友贤,祝庆孚,李晖为观察孤立肺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我们进行了3年的病例搜集,并通过与手术结果及大体病理对照研究,探讨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2例经手术切除并有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连接 CT 周围型小肺癌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16
作者 刘新 祖龙 +3 位作者 幼铨 安宁豫 赵绍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CTA MRA
下载PDF
1cm以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吴芳 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李颖娜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密度 肺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亚型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又宁 胡红 祖龙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刘又宁胡红蔡祖龙编者按读者在阅读本期杂志时,也许会想:为何在篇幅十分紧张的一期中居然会有弥漫性细支气管炎(DPB)两篇个案报告且还同时发表一篇综述?这主要是考虑到DPB虽在1976年已有报告,但...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刘又宁胡红蔡祖龙编者按读者在阅读本期杂志时,也许会想:为何在篇幅十分紧张的一期中居然会有弥漫性细支气管炎(DPB)两篇个案报告且还同时发表一篇综述?这主要是考虑到DPB虽在1976年已有报告,但并未引起注意。1995年日本学者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泛细支气管炎 弥漫性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新 赵锡海 +4 位作者 程流泉 赵绍宏 祖龙 幼铨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1)。结论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杨立 杨州 +5 位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应逸凤 赵红 方捷 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应用MSCT对19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15例应用增强扫描数据行三维图像重组,以3级评分法,判断MSCT对肝门区胆管细胞癌...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应用MSCT对19例无痛性黄疸患者行上腹部常规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15例应用增强扫描数据行三维图像重组,以3级评分法,判断MSCT对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直接征象的显示能力。分析病变胆管的形态学特征、胆管受累范围。19例均经手术病理(15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4例)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结果15例行三维图像重组者有14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19例行25和60s双期增强扫描者分别有8例和7例显示肿瘤直接征象和肿瘤累及范围,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注药25s时肿瘤强化最明显,表现为肝总管管壁环行增强、增厚、管腔局部狭窄或完全闭塞,三维图像呈模拟染色体样表现,并可观察到病变远、近端胆管内播散结节。结论MSCT在注射对比剂后25s扫描,病变增强最明显;三维重组图像可观察胆管的直接征象和受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