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桡骨干骺端骨折复位前后骨骺位移率变化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惠群 邢春苗 +4 位作者 田永申 刘康 徐佳俊 龚炎培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骨骺位移率与儿童桡骨骨骺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行保守治疗的符合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骨折的患儿共23例,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使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 目的探究骨骺位移率与儿童桡骨骨骺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行保守治疗的符合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骨折的患儿共23例,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使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患腕的正位骨骺位移率、侧位骨骺位移率、尺骨变异、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9.9个月。末次随访摄X线片示骨折均临床愈合。影像学资料结果表明尺骨变异在复位前、复位后无差异(P=0.34);其余患腕各测量指标复位后结果均优于复位前、末次随访优于复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腕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复位后腕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正位骨骺位移率<4.9%、侧位骨骺位移率<9.5%、尺骨变异<2.6 mm,桡骨高度>7.0 mm、掌倾角>7.70,尺偏角>15.1°。末次随访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复位后正位骨骺位移率、侧位骨骺位移率桡骨高度以及掌倾角具有相关性,并且相关性从侧位骨骺位移率、掌倾角、桡骨高度、正位骨骺位移率依次递减。结论骨骺位移率可以量化残留位移的程度,用于评价儿童骨骺骨折的复位效果,复位后残留的骨骺位移率与腕关节功能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儿童 骨骺 影像学指标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