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蔡文振
卢济事
官德义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
福建农业大学
-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
文摘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 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 ,呈负向线性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互作效应。福州地区每公顷 52 50kg以上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是 :7月 2 5日至 8月 5日间适时早播 ,每公顷保苗基本苗750 0 0~ 82 50 0株 ,施氮素 150~ 180kg ,基肥 :拔节肥 :穗肥为 3∶3∶4。
-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单作
栽培
回归设计
数学模型
玉米
-
Keywords
Hybrid corn,Monoculture,Regression design,Mathematic model
-
分类号
S51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福薯3282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蔡文振
蔡南通
邱永祥
林金华
林衍铨
康玉妹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5期16-17,共2页
-
文摘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育成的甘薯福薯3282品种,其插植密度与施肥量、施肥方法经正交试验结果,获得优化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为:每公顷插植60000株,施氮素97.5kg、钾素262.5kg、氮肥基追各半分配。
-
关键词
甘薯
福薯3282
栽培
配套技术
-
分类号
S53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种植制度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柯文涛
蔡文振
赵銮夫
杨人震
卢济事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
-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59-65,共7页
-
文摘
通过三年多点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杂交玉米在福建省的春、夏、秋三季都能种植;以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作物为主作物与玉米高秆作物间作,复合群体产量和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为;主作物保持与单作时同样的播种面积和最佳密度,隔沟沟底间作玉米1400株/亩;秋播玉米单作亩产350公斤以上的高产配套技术措施为:因地制宜于7月25日—8月5日间适时早播,每亩基本苗5000—5500株,施氮素10—12公斤,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为3:3:4.
-
关键词
主作物
副作物
间作
密度配置
数学模型
-
Keywords
Main crops
Substandard crops
Intercrop
Density dispose
Mathematical model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福建秋播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 4
-
-
作者
蔡文振
卢济事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6年第4期11-12,共2页
-
文摘
福建地处亚热带,温、光、水资源丰富,利用早作物后茬发展秋玉米生产,是一条可行途径。为此,我们联合地处不同生态区的漳州、莆田、龙岩、永泰、泰宁等农业科研单位,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秋播玉米四项关键性栽培措施。
-
关键词
玉米
中早熟品种
杂交品种
栽培
-
分类号
S513.0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福建省1993年甘薯新品种区试总结
- 5
-
-
作者
蔡文振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
文摘
福建省1993年甘薯新品种区试总结蔡文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为鉴定甘薯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和适应性,由我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开展了1993年度甘薯新品种田间试验。-、试验概况参试品种有莆薯82、泉薯009、岩薯31、惠薯5号、龙薯...
-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新品种
区域试验
-
分类号
S53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花生间作玉米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 6
-
-
作者
赵銮夫
蔡文振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6期16-17,共2页
-
文摘
为了探明花生间作玉米最适宜的种植方式,充分发挥玉米的高光效作用,建立高功能、高效益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开发利用旱地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1989年,分别在福州、莆田、惠安、漳州等地、县农科所进行花生间作玉米双高产的群体结构研究。
-
关键词
花生
玉米
间作
群体结构
-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玉米与大豆、花生、甘薯间作方式的研究
- 7
-
-
作者
杨人震
卢济事
赵銮夫
蔡文振
陈林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
-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0-53,共4页
-
文摘
利用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粮经作物,在不影响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应用时空技术间作玉米,使间作的复合群体产量与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是:大豆、花生、甘薯等主作物保持单作种植形式与密度,隔沟沟内间作2行玉米,并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主副作物共生期能协调生长,群体结构与光能效应优于单作。大面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大豆
花生
甘薯
-
分类号
S51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