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纤维化患者血清LN、HA、PCⅢ、C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詹爱霞 钱定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纤维化组45例、肺炎组42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血清LN、HA、PCⅢ、CⅣ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纤维化组45例、肺炎组42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血清LN、HA、PCⅢ、CⅣ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纤维化组血清中LN(178.50±45.50)ng/ml、HA (162.50±50.00)ng/ml、PCⅢ(149.50±46.60)ng/ml、CⅣ(146.30±55.20)ng/ml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C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HA、PCⅢ、CⅣ检测可作为肺纤维化诊断较好的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层粘连蛋白 透明质酸 Ⅲ型前肢原 Ⅳ型胶原
下载PDF
妊娠中期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法在浙南地区32188例孕妇中的筛查效率 被引量:6
2
作者 珠华 郑戈 +6 位作者 金丽桂 金环环 林月红 周淑春 戴洁 曹华妹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采用二联法(母血清甲胎蛋白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浙南地区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评估其筛查效率。方法对本地区孕妇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在妊娠中期取羊水进行常规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筛查出的高风险(≥1:270)... 目的采用二联法(母血清甲胎蛋白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浙南地区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评估其筛查效率。方法对本地区孕妇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在妊娠中期取羊水进行常规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筛查出的高风险(≥1:270)孕妇采用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通过本地区的三级妇幼保健网对本地区行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或未行筛查的孕母分娩的新生儿进行临床随访,对可疑唐氏综合征的新生儿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诊断。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概率用随机筛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本地区共32188例单胎妊娠孕妇接受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为1130例,低风险31058例。高风险者中90.79%(1026/1130)接受产前诊断,确诊7例唐氏综合征胎儿均引产终止妊娠;另外104例未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分娩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31058例低风险者中新生儿出生后确诊唐氏综合征6例,发生率0.19‰。接受产前筛查者中唐氏综合征患病率为0.43‰(14/32188)。妊娠中期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检出率为57.14%(8/14),假阳性率为3.48%(1122/32188),阳性预测值为7.08‰(8/1130)。同期,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孕妇达到23813例,分娩唐氏综合征患儿15例,患病率0.63‰。与接受筛查者中的患病率(O.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4,P〉0.05)。本地区唐氏综合征总体患病率为0.52‰(29/56001)。结论产前筛查和诊断可以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但本研究中妊娠中期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法的检出率、假阳性率和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新生儿筛查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冷凝式与非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铮伟 +1 位作者 张腾腾 Stefan Bott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以上海某住宅建筑作为实验场地,选取位于同一栋楼的4楼、户型相同的2套三室两厅户型为研究对象,2个用户分别安装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简称冷凝炉)与非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简称常规炉)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冷凝炉与常规炉用户平均室内温... 以上海某住宅建筑作为实验场地,选取位于同一栋楼的4楼、户型相同的2套三室两厅户型为研究对象,2个用户分别安装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简称冷凝炉)与非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简称常规炉)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冷凝炉与常规炉用户平均室内温度、供回水温度、热输出、燃气消耗量及热效率。通过实验得出:冷凝炉用户室内温度波动小,舒适性较高,冷凝炉对室内温度的控制优于常规炉。冷凝炉热输出略小于常规炉。冷凝炉热效率高于常规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式燃气供暖热水炉 住宅建筑 热输出 热效率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光辉 +3 位作者 王婷婷 付珊 何勇强 姜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一定的降低,互补菌株能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但致病力仅能恢复到80%,而高表达菌株与野生型相比胞外多糖产量增加,但致病力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中胞外多糖代谢途径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高产黄原胶菌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UDP-脱氢酶基因 Tn5插入突变体 胞外多糖 致病力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假定编码甲基趋化蛋白的基因的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平川 +3 位作者 唐学慧 付珊 何勇强 姜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5-100,共7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mthomonas.oryzae pv.oryzicola,Xoc)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利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实验菌株,获得XOC2233基因的Tn5插入突变体,XOC2233编...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mthomonas.oryzae pv.oryzicola,Xoc)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利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实验菌株,获得XOC2233基因的Tn5插入突变体,XOC2233编码为假定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本实验对其生化表型以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突变体的致病力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胞外多糖产量和游动性增强,且其胞外蛋白酶的活性有所降低,而互补菌株均能恢复其表型到野生型水平。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推测XOC2233基因可能通过对鞭毛的合成控制影响胞外多糖的分泌,为进一步研究XOC2233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胞外多糖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Tn5插入突变体 XOC2233 胞外多糖
原文传递
尾叶桉GLU4中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博雯 潘俊霞 +2 位作者 付珊 姜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4CL)是木质素合成中的关键酶,根据植物中4CL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尾叶桉GLU4嫩茎为材料克隆到其4CL基因,命名为Eu4CL。该基因gDNA长5 534 bp,cDNA长1 640 bp,CDS区编码544个氨基酸。E...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4CL)是木质素合成中的关键酶,根据植物中4CL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尾叶桉GLU4嫩茎为材料克隆到其4CL基因,命名为Eu4CL。该基因gDNA长5 534 bp,cDNA长1 640 bp,CDS区编码544个氨基酸。Eu4CL核酸序列与GenBank已登录的桉属植物4CL基因同源性达到98%,与毛竹等其他科属植物4CL的同源性达77%以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经比对发现具有完整4CL结构域及AMP结合位点、CoA结合位点,与土肉桂等植物中4CL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也在79%以上,确定为4CL基因。对Eu4CL编码蛋白序列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采用pQE30/M15系统对Eu4CL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60 ku。本研究从尾叶桉GLU4中克隆得到Eu4CL基因并原核表达,为该基因的酶学分析以及利用该基因转化调控尾叶桉木质素合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无精症患者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定良 +1 位作者 陈成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脆性位点在无精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其相关因素,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方法:本文用低叶酸低胸苷的培养基,并用5-氟尿嘧啶脱氧核糖核酸苷(FUDR)和咖啡因双诱导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染色体脆性位点在无精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其相关因素,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方法:本文用低叶酸低胸苷的培养基,并用5-氟尿嘧啶脱氧核糖核酸苷(FUDR)和咖啡因双诱导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结果:实验组染色体脆性位点的频率为13.20%;对照组为4.85%,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染色体脆性位点的分布两组基本一致。结论:无精症与染色体脆性位点频率增高有关,与脆性位点分布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脆性位点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无精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2例首报异常核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定良 +2 位作者 俞石芳 陈成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方法:对72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6例,占22.22%。16例中,性染色体异常13例,占81.25%,常染色体异常3例,占18.75%。性染色体异常中,Klinefelter综合征8例,占...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方法:对72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6例,占22.22%。16例中,性染色体异常13例,占81.25%,常染色体异常3例,占18.75%。性染色体异常中,Klinefelter综合征8例,占61.54%。Y染色体结构、形态异常各1例(46,XY,del(Y)(q11)、46,XY,Yqh+),占15.38%。性反转3例,占23.08%,其中2例社会性别为男性,核型为46,XX;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常染色体异常中,22pstk+1例,平衡易位2例(皆为首报异常核型,分别为46,XY,t(6;22)(p23;q11)、46,XY,t(5;14;11)(q15;p11;q23))。结论: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9
作者 付建军 《陕西医学检验》 1998年第4期38-39,共2页
对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的73份血标本作红细胞参数的检测。结果显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的红细胞参数,陈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无明显变化(P>0.05)外,其它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其病程分期,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 对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的73份血标本作红细胞参数的检测。结果显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的红细胞参数,陈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无明显变化(P>0.05)外,其它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其病程分期,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红细胞参数 检测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10
作者 严纯雪 张姿英 +2 位作者 李孟荣 陈小芬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40-141,共2页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28例正常新生儿、34例非败血症及31例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结果显示,正常新生儿全部阴性,非败血症新生儿阳性率为3.5%(12/34),败血症新生儿全部阳性。同时...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28例正常新生儿、34例非败血症及31例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结果显示,正常新生儿全部阴性,非败血症新生儿阳性率为3.5%(12/34),败血症新生儿全部阳性。同时对31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清G-CSF进行动态观察,发现18例经过抗生素有效控制治疗后,第4天复查,12例G-CSF已转阴,第7天复查G-CSF仅1例阳性,与耐药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是临床判断抗生素疗效的一个客观且准确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新生儿败血症 诊断
下载PDF
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不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林丰 +5 位作者 林爱丽 郑国军 吴芳芳 陈成博 钱定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在无精子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无精子症患者40人为实验组及正常的育龄男性3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染色体脆性位点(FR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 目的探讨染色体不稳定性在无精子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无精子症患者40人为实验组及正常的育龄男性3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染色体脆性位点(FRA)、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计算染色体FRA、SCE及MN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RA、SCE和MN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A、SCE和MN发生率可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微核 脆性位点 染色体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微核率的观察
12
作者 +1 位作者 林丰 钱定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5期117-118,8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和严重少精子症(B组)形成的相关性,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38例A组和32例B组患者及30例已经生育的男性,按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进行培养检...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和严重少精子症(B组)形成的相关性,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38例A组和32例B组患者及30例已经生育的男性,按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微核,计算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结果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分别为:实验A组5.19±1.58‰、6.37±1.63‰,B组4.51±1.55‰、5.94±1.61‰;对照组为1.87±1.63‰、2.27±1.72‰,实验A、B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表明两者有遗传损伤即具染色体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严重少精子症 微核率 染色体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的观察
13
作者 林丰 +1 位作者 钱定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形成的相关性,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方法对30例NOA患者及20例已经生育的男性,按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频...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形成的相关性,为进行病因学研究和采取干预措施打下基础。方法对30例NOA患者及20例已经生育的男性,按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频率。结果实验组SCE频率为8.39±1.58%;对照组为5.17±0.53%,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NOA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增高,表明其染色体具有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 染色体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