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舍饲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海斌 胡锐 +4 位作者 史延平 王丽 戚磊 卫功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的饲养标准。【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均分为5组,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121.2,131.9 g/kg)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目的】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的饲养标准。【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均分为5组,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121.2,131.9 g/kg)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体增质量和产绒性能(绒毛生长量、绒毛生长率、产绒量、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绒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达到110.2 g/kg以上时,显著促进粗毛的生长(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0.2 g/kg以上时,能量表观消化率下降明显,与蛋白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与日粮中蛋白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10.2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蛋白水平 辽宁绒山羊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 消化率
下载PDF
蛋白水平对舍饲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海斌 胡锐 +4 位作者 史延平 戚磊 杨靖 卫功庆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辽宁绒山羊2周岁母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辽宁绒... 为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辽宁绒山羊2周岁母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达到9.26%时,就能满足辽宁绒山羊山羊绒生长需要,日粮蛋白水平为10.06%,产绒量最高,为453.2 g,羊绒长度和绒层厚度也最高,羊绒细度最细,分别为5.72,5.31 cm和15.26μm,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绒山羊个体间差异所致;日粮蛋白水平11.02%组,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沉积率均最大,分别为3.13,8.07,4.94 g/d和43.94%,均显著高于蛋白水平9.26%组和10.06%组(P<0.05),粪氮最小,为3.17 g/d,显著低于其余2组。从氮平衡来看,3组均为正平衡,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绒的生长;日粮蛋白水平对粗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水平对能量消化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配制辽宁绒山羊日粮,粗蛋白水平以11.0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辽宁绒山羊 舍饲 产绒量 消化代谢
下载PDF
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2 位作者 刘海斌 戚磊 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PH值 孵化率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圈养与野生东北林蛙皮肤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温铁峰 卫功庆 +3 位作者 邹兴淮 胡耀辉 孟庆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6,共4页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较野生的高14.38%。野生蛙皮较圈养蛙皮的80%甲醇提取率高2.36%,对提取物进行柱层析结果显示圈养蛙皮与野生蛙皮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中氨基酸种类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野生 东北林蛙 皮肤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圈养条件对成年东北林蛙(R.dybowskii)形态特征、体尺比例及产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卫功庆 温铁峰 +1 位作者 邹兴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20,共4页
为了探索人工养殖条件对东北林蛙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从外部形态、体型指标及产油量 等方面对成体野生和圈养东北林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雌性林蛙相比,圈养雌性林蛙的体表背部黑 斑比例、体长、后肢长极显著降低(P&l... 为了探索人工养殖条件对东北林蛙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从外部形态、体型指标及产油量 等方面对成体野生和圈养东北林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雌性林蛙相比,圈养雌性林蛙的体表背部黑 斑比例、体长、后肢长极显著降低(P<0.01),而重长比、产油量呈极显著升高(P<0.01);另外,圈养条件极显著地 提高了雌性林蛙的产油量与体长、体重与体长、体长与后肢长的相关系数(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圈养条件 外部形态 体尺比例 产油量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体内肺线虫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卓 +1 位作者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75-577,共3页
通过解剖镜检测分析了长白山林区不同地点、年龄组、性别及生活期中国林蛙肺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肺线虫为双角棒线虫(Rhabdia bufonis),感染率为81.5%.不同地点肺线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地点肺线虫平均... 通过解剖镜检测分析了长白山林区不同地点、年龄组、性别及生活期中国林蛙肺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肺线虫为双角棒线虫(Rhabdia bufonis),感染率为81.5%.不同地点肺线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地点肺线虫平均感染强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林蛙的肺线虫感染率差异较大,成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大于幼体;不同性别的肺线虫感染差异不显著.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肺线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较高,虫源分布广,认为是林蛙自然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肺线虫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小天池极北鲵种群再引入的初步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朴龙国 邱宝鸿 +3 位作者 傅学魁 郑仁玖 姜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通过调查,已知极北鲵在长白山高山带的主要栖息地小天池已处于绝迹状态.为促进小天池极北鲵种群的恢复重建,于2008年6月中旬首次实施了极北鲵种群的再引入,共引入卵袋6个,蝌蚪约2000尾.观察结果表明,投放的卵能够正常完成孵化,... 通过调查,已知极北鲵在长白山高山带的主要栖息地小天池已处于绝迹状态.为促进小天池极北鲵种群的恢复重建,于2008年6月中旬首次实施了极北鲵种群的再引入,共引入卵袋6个,蝌蚪约2000尾.观察结果表明,投放的卵能够正常完成孵化,蝌蚪能够正常生长、存活直至完成变态,说明再引入种群对所引入的水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至2008年9月中旬完成变态的近3个月时间里,其体长共增长了约30~35mm,完成变态时体长达到41~46mm.至变态末期有死亡个体出现,占当次观察总个体数的16.7%以下.我们对种群潜在的致危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入了解并去除这些致危因素,是种群成功恢复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再引入 种群恢复 长白山小天池
下载PDF
圈养与野生东北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卫功庆 丁庆东 +3 位作者 王艳梅 李舸民 邹兴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38,共2页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圈养 野生 输卵管 脂肪酸
下载PDF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庆红 张睿 +5 位作者 黄炳军 于文杰 冯秀春 李冰岩 朴正吉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8-29,共2页
丑鸭、斑脸海番鸭和蛇雕在吉林长白山保护区未有分布记录。2011年5月28日、5月31日,在漫江黑河水库上游见到1只丑鸭雄性个体;2010年10月15日,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发现1只斑脸海番鸭雄性个体;2005年9月23日和2011年6月8日,分别在长... 丑鸭、斑脸海番鸭和蛇雕在吉林长白山保护区未有分布记录。2011年5月28日、5月31日,在漫江黑河水库上游见到1只丑鸭雄性个体;2010年10月15日,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发现1只斑脸海番鸭雄性个体;2005年9月23日和2011年6月8日,分别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羊岔头道白河岸老龙头山和头道白河上空见到1只蛇雕,填补了长白山保护区鸟类分布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丑鸭 斑脸海番鸭 蛇雕 新记录
下载PDF
红松阔叶林带高山鼠兔贮草种类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艳丹 杜英男 +2 位作者 王卓聪 邱宝鸿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根据红松阔叶林带高山鼠兔一些贮食点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高山鼠兔在红松阔叶林带贮草的种类情况.结果表明:高山鼠兔在收集贮草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其食物组成与其栖息地植被的组成结构有密切关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关键词 高山鼠兔 贮草 植物种类 红松阔叶林带
下载PDF
人类经济活动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乃伟 王卓聪 +6 位作者 罗玉梅 王超 巩振才 邰志娟 睢亚橙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对近30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周边森林、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长白山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土地利用率较10 a前增加了10倍,在保护区内... 对近30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周边森林、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长白山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土地利用率较10 a前增加了10倍,在保护区内消失的动物种类有9种,包括犬科动物(Can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longipilis)、远东豹(Panthera pardus)、黑鹳(Ciconia 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青羊(Naemorhedus goral)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等,处于濒危的种类有19种,包括棕熊(Ursw arctos)、黑熊(Setenarctos thibetanus)、水獭(Lutra lutra)、马鹿(Ceruus elaphus)等.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的土地过度利用、林产品采集和人口急剧增加是导致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动物食物链断裂、动物多样性趋于减少的主要因素.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人类经济活动 动物多样性
下载PDF
极北鲵无冬眠饲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章巍 王岩 +3 位作者 朱洪强 毛之夏 兰家宇 《热带林业》 2019年第3期47-54,共8页
2016年10月至12月,展开极北鲵无冬眠饲养试验,记录极北鲵幼体和成体在各饲养周期的体重、全长、体长和尾长,对各饲养周期间和各分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极北鲵在无冬眠饲养过程中保持其在陆地生活期的生长发育趋势,幼体生... 2016年10月至12月,展开极北鲵无冬眠饲养试验,记录极北鲵幼体和成体在各饲养周期的体重、全长、体长和尾长,对各饲养周期间和各分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极北鲵在无冬眠饲养过程中保持其在陆地生活期的生长发育趋势,幼体生长发育速度比成体快,成体生长发育速度趋于缓慢且稳定。在玻璃恒温生态饲养缸中相关环境因子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气温16℃~18℃,湿度55%~60%,水温16℃~17℃等)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可打破极北鲵的冬眠习性,在冬眠期继续生长发育。极北鲵在无冬眠人工饲养条件下体重和体尺的各项指标之间、体尺的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极北鲵体重和体尺的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是Y=-19.128+3.536X+1.238Z(R=0.826、R2=0.747、校正R2=0.778),可为极北鲵人工饲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北鲵 人工饲养 生长发育 陆地生活期饲养 无冬眠饲养
下载PDF
圈养与野生东北林蛙输卵管营养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卫功庆 丁庆东 +3 位作者 王艳梅 李舸民 邹兴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59,85,共2页
按传统剥油法获取成年野生林蛙和成年圈养林蛙输卵管并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林蛙蛙油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是野生林蛙蛙油的2.7倍,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之比(E/N)分别为野生林蛙蛙油的113.18%... 按传统剥油法获取成年野生林蛙和成年圈养林蛙输卵管并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林蛙蛙油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是野生林蛙蛙油的2.7倍,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之比(E/N)分别为野生林蛙蛙油的113.18%和129.41%,蛙油中Zn的质量分数为95.577×10-6是野生林蛙蛙油中(24.586×10-6)的3.9倍,Cu的质量分数由0.409×10-6提高到0.637×10-6,Mn的质量分数由20.488×10-6降低到17.841×10-6;但野生林蛙蛙油的总磷脂和胆固醇质量分数分别为圈养林蛙蛙油对应指标的119.5%和125.8%;野生林蛙蛙油的多糖质量分数是圈养林蛙蛙油的10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圈养 输卵管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2 位作者 李卓 牛丽君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704-707,共4页
通过解剖镜检分析了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寄生虫为线虫3种(Rhabdia bufonis、Cosmocercella sp、Oswaldocru sp)、吸虫3种(Rowsbiella tineri、Pelystoma integerimrn、Pelystoma ocella... 通过解剖镜检分析了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寄生虫为线虫3种(Rhabdia bufonis、Cosmocercella sp、Oswaldocru sp)、吸虫3种(Rowsbiella tineri、Pelystoma integerimrn、Pelystoma ocellatrm),分别隶属5科5属;其主要感染肺线虫Rhabdia bufonis和肠道寄生虫Oswaldocru s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56.66%、4.87和67.33%、9.25;不同种类寄生虫在长白山林区林蛙体内分布有一定规律,不同种类寄生在适宜自身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寄生部位及感染寄生虫的专一性;长白山林区林蛙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地点中国林蛙的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普遍较高,不同地点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及强度存在差异;雌、雄林蛙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寄生虫 长白山
下载PDF
温度及pH对中国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卓 +2 位作者 闫秋红 巩振财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588-590,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温度、pH对中国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0~20℃,对pH的适应范围为6.56~9.20,具有良好的耐碱性.不同温度F4,5,6组精子平均寿命分别为75,7...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温度、pH对中国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0~20℃,对pH的适应范围为6.56~9.20,具有良好的耐碱性.不同温度F4,5,6组精子平均寿命分别为75,71,58min,运动状态均呈现为强;不同pH下e,f,g,h组精予平均寿命分圳为95,97,88,123min,其中h组运动状态呈现为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精子活力 温度 PH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树种间相互作用对树木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褚阔 何海燕 +3 位作者 陈庆英 宋光 叶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0-1055,共6页
明确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森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素。邻域效应是树种间相互作用的突出体现。邻域密度作为邻域效应的一种量化,影响着一定范围内的树木个体的生长与存活,... 明确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森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素。邻域效应是树种间相互作用的突出体现。邻域密度作为邻域效应的一种量化,影响着一定范围内的树木个体的生长与存活,并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对象,基于25 hm;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通过分析邻域密度对树木生长与死亡的影响,探索树种间相互作用在群落树种共存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相对于树木存活,邻域密度对阔叶红松林树木生长的影响更强,且主要以负作用为主。其中,白牛槭、色木槭、稠李、毛榛和暴马丁香的生长与邻域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将邻域组成划分成相同树种(同种)和不同树种(异种)分析后发现:树木生长与两种邻域组成的密度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与异种邻域密度间以负效应为主;树木存活与同种邻域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异种邻域密度关系较弱,其中同种邻域密度的负效应主要集中在色木槭、假色槭、紫椴和簇毛槭。综上所述,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树木生长存活的重要因素,且其作用方向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明确了树种相互作用对温带阔叶红松林树木生长与存活的影响,为有效保护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物种共存 相互作用 生长存活
原文传递
成年东北林蛙的屠体性能及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王会堂 +1 位作者 吴杭格 卫功庆 《特产研究》 2008年第4期31-33,共3页
用成年东北林蛙(♀61只+♂75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体重、皮重、骨重、肌肉重、头重和产油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蛙的骨重占体重的比例最大,肉重次之,头重最小。卵和油所占比例分别为11.52%和14%。雄蛙的... 用成年东北林蛙(♀61只+♂75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体重、皮重、骨重、肌肉重、头重和产油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蛙的骨重占体重的比例最大,肉重次之,头重最小。卵和油所占比例分别为11.52%和14%。雄蛙的产肉率比雌蛙的高出4.94个百分点。林蛙的体重与皮重、体重与肉重及体重与骨重均呈强正相关,且雌雄间相关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与头重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且性别问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卵重和油重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林蛙的皮、肉、头的含水量较高,骨和油次之,卵的含水量最低,仅为8.11%。雌蛙的皮、肉、头、骨的含水量分别较雄蛙的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屠体性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冬眠环境长白山中国林蛙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18
作者 李卓 邰志娟 +3 位作者 陈庆红 罗玉梅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对不同环境下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群组的肥满度、肝系数、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前后,不同环境群组及不同性别群组之间肥满度、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 对不同环境下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群组的肥满度、肝系数、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前后,不同环境群组及不同性别群组之间肥满度、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除自然河流越冬雌性组在越冬前后肝系数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群组的肝系数在越冬后均明显降低(P<0.05).初步推断,肝脏营养物质的消耗对维持中国林蛙冬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长白山 生理生态 冬眠
下载PDF
牛奶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19
作者 +3 位作者 李卓 张睿 邰志娟 巩振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99-802,共4页
在水温21-23℃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牛奶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影响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添加牛奶的3组( T2,T3,T4)蝌蚪的活体质量及相对生长自23日龄起较空白组逐渐显出优势;T2组蝌蚪成活率... 在水温21-23℃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牛奶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影响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添加牛奶的3组( T2,T3,T4)蝌蚪的活体质量及相对生长自23日龄起较空白组逐渐显出优势;T2组蝌蚪成活率及变态率最高, T4组最低;各试验组之间的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牛奶添加量的增加,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增加,但变态开始日龄延后及历时延长;蝌蚪最大活体质量、开始变态日龄、变态期历时及变态幼蛙初始质量与牛奶添加量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968,1.000,0.987;变态率与牛奶添加量呈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适宜的牛奶添加量为每100只蝌蚪0.5-1.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牛奶 生长发育 变态 蝌蚪
下载PDF
NaCl及Ringer氏液对东北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
20
作者 巩振财 +4 位作者 张德文 张睿 李卓 朴正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713-715,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Ringer氏液对东北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对NaCl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25%,对Ringer氏液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0.03%~0.25%,最适Ringer氏液的质量...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Ringer氏液对东北林蛙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对NaCl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25%,对Ringer氏液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为0.03%~0.25%,最适Ringer氏液的质量分数为0.09%~0.14%;试验组T1,T2,T3,T4和Tb,Tc,Td,Te精子的平均寿命及运动状态较其他组显示出显著优势;低浓度NaCl及Ringer氏液对林蛙精子有保护作用,且适宜浓度Ringer氏液对林蛙精子的保护作用大于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精子活力 NACL Ringer氏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