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红 +4 位作者 金琪琪 周盈丰 袁开明 李挺 李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1年... 目的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获取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变量后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死亡组63例,存活组564例。经LASSO回归筛选变量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3分和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 0.731~0.84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8.6%。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0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65,P=0.75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范围为0~0.7时患者的净获益率较高。结论年龄、术前认知功能障碍、CCI≥3分和术前PAB水平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LASSO-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达满意镇静的时机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麻醉诱导及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白玥 金琪琪 +4 位作者 励建琳 周盈丰 袁开明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达满意镇静的时机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麻醉诱导及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14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2~7岁...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达满意镇静的时机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麻醉诱导及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14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2~7岁。患儿在术前等候区口服0.5 mg/kg咪达唑仑,并根据咪达唑仑口服后达到满意镇静时间分为10~20 min(快速起效,M_(1)组)及21~30 min(缓慢起效,M_(2)组),或口服等容量冰糖梨饮品(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七氟烷诱导、七氟烷维持的全身麻醉方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诱导依从性(ICC)评分和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评估苏醒期躁动(EA)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镇静Ramsay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及其他病房内不良事件等。结果:共147例患儿纳入结果分析,每组49例。M_(1)、M_(2)组患儿完美诱导(ICC=0)占比显著优于C组(95.9%vs.91.8%vs.61.2%,P=0.001)。M_(1)组患儿最大及平均PAED评分较C组显著升高(6.4±5.0 vs.4.4±4.1,P=0.029;5.2±4.5 vs.3.4±3.6,P=0.030);EA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6%vs.10.2%,P=0.022),较M_(2)组有所增加(OR=0.581,95%CI 0.231-1.463,P=0.354)。M_(2)组最大及平均PAED评分、EA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M组患儿入室Ramsay评分及PSAS评分高于C组(P<0.05),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M_(1)组患儿PACU疼痛评分高于C组(P<0.05)。三组患儿手术时间、出院时间、PRAE及其他病房内不良事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虽可改善诱导期患儿ICC及PSAS评分,但也导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咪达唑仑快速起效未发现更优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质量,反而增加了EA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术前用药 满意镇静 诱导依从性 苏醒期躁动 儿童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和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所致瘙痒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艳 李高炜 +3 位作者 金琪琪 林学正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425-1430,共6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待胎儿剖出断脐5 min后,K组予以3 mg吗啡稀释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B组、C组予以相同剂量吗啡,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妇瘙痒在术后4 h内发生率最高。K组和B组产妇术后4 h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7%vs.3.7%vs.29.6%,P<0.05),术后48 h瘙痒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3.0%vs.11.1%vs.40.7%,P<0.05),且中重度瘙痒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5.6%vs.3.7%vs.31.5%,P<0.05);而K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均可降低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瘙痒的发生率及瘙痒程度,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瘙痒的预防效果、安全性与布托啡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布托啡诺 剖宫产 产妇 术后瘙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