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东杰 何伟玲 +8 位作者 张晟 陈华云 黄文起 陈创奇 马晋平 张常华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目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下,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 目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下,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应激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共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快(术后第7天97%±9%,t=2.552,P=0.016),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住院天数6d,Z=4.360,P=0.000),肠道功能恢复快(中位首次排气时间2d,Z=3.976,P=0.000),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2/32,P=0.04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及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康复 胰岛素抗药性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侵袭性与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yk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祖立 汪建平 +2 位作者 元云飞 黄美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 结果  12 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48例未检测到SykmRNA的表达 ,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表达。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3 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 0 .8% )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 5 6例中 ,2 4例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无淋巴结转移的 64例中 ,13例发生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8)。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 ,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中 ,SYK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其mRNA的失表达 ,从而引起结直肠癌的侵袭性增强 ,它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又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因启动子 甲基化 表达 癌旁正常组织 癌侵袭 酪氨酸激酶 RNA 酶基因 RT-PCR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3
作者 詹文华 何裕隆 +3 位作者 郑章清 彭俊生 马晋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15 8例 ,其中在D2 、D2 + 或D3 的基础上再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PALD组 )共 73例 ,未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非PALD组 )共 85例。 2组在...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15 8例 ,其中在D2 、D2 + 或D3 的基础上再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PALD组 )共 73例 ,未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非PALD组 )共 85例。 2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PALD组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均较非PALD组更晚期。 结果 PALD组手术时间为 (2 80± 93)min ,非PALD组为 (2 4 5± 91)min(P <0 0 1)。输血量PALD组为 (6 93± 32 4 )ml,非PALD组为 (46 0± 375 )ml(P <0 0 1)。 2组均无吻合口瘘、胰瘘、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除PALD组腹泻发生率较高外 ,其他并发症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组中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ALD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助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期 ,且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限制性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生存率 根治术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詹文华 韩方海 +4 位作者 何裕隆 李玉明 彭俊生 马晋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从同一数据库中选择同一手术组施行D2手术的患者146例(D2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6a2区及16b1区是No16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T1为3.8%,T2为22.3%,T3为46.8%,T4为32.1%;腹膜播散阴性者其转移率为16.3%,腹膜播散阳性者则为69.5%;浆膜无侵犯者转移率为16.3%,浆膜侵出阳性者则为69.5%。D2和D3组患者手术死亡各2例,并分别有4例和6例出现并发症(P>0.05)。D3组No16淋巴结转移3枚以下与4枚以上者与D2清扫组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D3与D2手术后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侵犯深度和浆膜侵出程度密切相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No16转移淋巴结在3枚以内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135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信华 何裕隆 +2 位作者 詹文华 张常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86例原诊断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患者共有78例完成免疫组化检测.有64例(82.1%)被纠正诊断为GIST。共计135例GIS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70例;平均发病年龄5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130例(96.3%)为完全切除;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79.7%。完全切除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与首诊转移、肿瘤大小、核分裂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1);无病生存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1)。结论既往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纠正诊断为GIST。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首诊肿瘤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马晋平 王智 +6 位作者 林建伟 吴恺明 陈剑辉 陈创奇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小于或等于3.79,652例)和高NLR组(NLR大于3.79,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一步按TNM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12.2%(P〈0.01)。TNMⅠ、Ⅱ、ⅢA、ⅢB及Ⅳ期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和33.3%、55.4%和32.0%、30.2%和11.1%、15.5%和8.3%、10.7%和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D1、D2、D3、D4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33.3%、51.3%和20.4%、42.4%和10.5%、14.3%和2.0%、8.3%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LR可以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前NLR大于3.79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2042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回归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创奇 方乐堃 +5 位作者 马晋平 董文广 黄奕华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20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20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1.4:1.直肠是最常见部位,占46.2%,其次为乙状结肠,占22.0%.年龄〈40岁患者黏液癌占16.7%,而低分化癌占33.5%,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患者.根据TNM分期,Ⅰ期占5.8%,Ⅱ期占42.9%,Ⅲ期占31.0%,Ⅳ期占20.3%.结直肠癌总体生存率1年为92.3%,3年为73.9%,5年为65.1%,10年为57.5%.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1995-2001年(第Ⅰ阶段)与2002-2007年(第Ⅱ阶段)比较,第Ⅱ阶段中使用吻合器、直肠癌行Dixon手术和化疗的比例增高,第Ⅱ阶段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78.0%、73.2%,明显高于第Ⅰ阶段(90.6%、69.2%、58.8%).结论 年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方式和辅助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预后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东杰 张晟 +8 位作者 何伟玲 黄文起 陈创奇 马晋平 宋新明 张常华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本临床试验对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指... 目的本临床试验对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3天球蛋白(24.1±2.4)与(22.1±3.3)g/L(P=0.025)、免疫球蛋白G(10.79±2.39)与(8.66±2.09)g/L(P=0.007)和补体4(0.24±0.09)与(0.17±0.05)g/L(P=0.035)水平高,术后住院时间短(6.0±1.0)与(11.7±3.8)d(P〈0.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部分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9
作者 恩藏戈·杰西 詹文华 +5 位作者 汪建平 董文广 兰平 何裕隆 陈正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 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α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_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_1、D_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_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附357例报告) 被引量:32
10
作者 黄美近 黄奕华 +4 位作者 汪建平 崔冀 彭俊生 陈正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7例,对麻醉效果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术中疼痛耐受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2 min,3~24 ...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7例,对麻醉效果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术中疼痛耐受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2 min,3~24 h内可以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 d.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2例,阴囊积液2例,补片异物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6%(7/357).随访2个月~5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快捷、安全、疗效好和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局麻尤其适合老年人及合并慢性疾患的腹股沟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局部麻醉 无张力疝修补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胃癌复发的类型、时间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玉明 詹文华 +5 位作者 韩方海 何裕隆 彭俊生 马晋平 赵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我科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1999年8月我科收治的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我科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胃癌病例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胃癌复发和短期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例术前存在盆腔转移结节、浸润深度达浆膜或浆膜以外以及Borrmann分型Ⅲ型和Ⅳ型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发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腹水是影响胃癌根治手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Borrmann分型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腹水是影响胃癌根治手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而浸润深度既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也是胃癌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0
12
作者 何裕隆 +4 位作者 黄美近 董文广 彭俊生 詹文华 汪建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 (palliativegastrectomy ,PG)与非切除手术 (unresectableoperation ,UO)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探究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有 95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施行了手术 ,其...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 (palliativegastrectomy ,PG)与非切除手术 (unresectableoperation ,UO)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探究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有 95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施行了手术 ,其中 6 4例行姑息性胃切除 ,31例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 ,比较姑息性胃切除与非切除组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瘤体较大、浸润度为T4 以及TNM分期较晚所占比例在UO组高于PG组 (P <0 0 1) ,腹膜播散、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G组 1、2年生存率为48 1%、2 3 1% ,UO组 1年生存率为 13 5 % (P <0 0 1)。 结论 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 ,即使存在有腹膜播散、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等 ,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姑息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常华 何裕隆 +4 位作者 詹文华 黄美近 汪建平 彭建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结直肠或其他脏器原发癌分为多发癌组和散发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结果本组多原发癌发... 目的探讨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结直肠或其他脏器原发癌分为多发癌组和散发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结果本组多原发癌发生率为7.4%(83/1125例)。其中多发性结直肠癌47例,异时性12例;合并结直肠外肿瘤者36例,异时性31例,有12例为胃癌。多发癌组和散发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及年龄构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发癌组并发息肉者较单发癌组多(P=0.002),有癌症家族史的比率也显著高于单发癌组(P=0.036)。复发的病例在多发癌组有15例,其比率明显高于单发癌组(P=0.04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发癌组先证癌位于右半结肠者占41.0%,明显高于单发癌组(P=0.048),且第2癌以腺瘤恶变多见(44.7%,21/47)。结论癌症家族史和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多原发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直肠多原发癌患者的肠外肿瘤以胃癌最多见,第2癌以腺瘤恶变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原发癌 多发癌 患者 肿瘤 癌发生 恶变 差异 意义 目的
原文传递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6
14
作者 郑彬 张华杰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585-586,共2页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和传统手术60例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P<0.01),下床活动时间早(P<0.01),住院日少(P<0.05),并发...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无张力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和传统手术60例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P<0.01),下床活动时间早(P<0.01),住院日少(P<0.05),并发症少(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BASSINI修补术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统成 詹文华 +2 位作者 汪建平 何裕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根治手术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Spitzer生活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及Chew-wunWu的特殊症状量表,按不同的胃切除范围(全胃切除、胃次全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方式(D2、D3,4)及有无... 目的探讨不同的根治手术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Spitzer生活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及Chew-wunWu的特殊症状量表,按不同的胃切除范围(全胃切除、胃次全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方式(D2、D3,4)及有无合并脏器切除等分组,在相同时期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及评估。结果89例患者中,术前每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全胃切除(TG)(37例)及胃次全切除(STG)(52例)组中,总体评分及特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D2式淋巴结清扫组(75例)总体评分优于D3,4组(14例)(P<0.05);术后6个月,D3,4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较D2组增多(P<0.05);体重减轻方面,D2组于术后1、3、6个月明显优于D3,4组(P<0.05)。无合并脏器切除组(33例)于术后12个月总体评分、饮食类型、进食量及进餐时间明显优于合并脏器切除组(19例)(P<0.05)。结论全胃或胃次全切除术后的QO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术后QOL密切相关,清扫范围越大,术后QOL越差;合并脏器切除对术后QOL有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胃切除术 胃癌 治疗
原文传递
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6
作者 宋武 韩方海 +3 位作者 何裕隆 彭建军 李洪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进行手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安全性、根治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27±31)min比(184±71)min,P=0.022];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h平均引流量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50±42)ml比(82±31)ml、(208±58)ml比(170±52)ml,P=0.008、0.020];Trocar使用数少于腹腔镜组(2.4个比5.0个,P=0.015)。腹腔镜组和手辅助腹腔镜组在肠段切除长度[(19±5)cm比(18±4)cm]、淋巴结清扫数量[(16±4)个比(16±3)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4/32)比25.0%(8/32)]、术后排气时间[(1.7±0.9)d比(1.8±0.7)d]、术后耐受半流时间[(2.9±1.3)d比(2.8±1.2)d]、住院费用[(4.8±0.6)万元比(4.9±0.4)万元]及术后住院时间[(6.7±2.3)d比(6.6±2.3)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是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良好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不同胃切除及重建方式对近端为主胃癌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晖 何裕隆 +6 位作者 徐建波 马晋平 陈创奇 张信华 王亮 詹文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评估近端为主胃癌的两种胃切除、重建方式对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1994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近端为主胃癌265例,依手术或重建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组(radicalproximalgastrectomy... 目的评估近端为主胃癌的两种胃切除、重建方式对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1994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近端为主胃癌265例,依手术或重建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组(radicalproximalgastrectomy,PG)(6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adicaltotalgastrectomy,TG)(202例),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与TG组患者肿瘤直径(cm)(分别为2.9±1.9、4.8±2.8)及脏器侵犯率(分别为9.5%、32.2%)、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7%、70.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0、8.4%)、TNM1V期(分别为6.9%、31.8%)、Borrmann浸润癌(分别为44.4%、69.2%)、低/未分化癌比例(分别为31.7%、53.7%),在TG组均显著高于PG组(t=-6.260,χ^2=29.473、14.559、5.665、32.483、12.588、10.954,均P〈0.05)。与PG组比较,TG组D3及以上根治者显著增多(分别为0、13.8%,χ^2=10.000,P=0.019),联合脏器切除率显著升高(分别为9.5%、38.6%,χ^2=18.770,P=0.000),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分别为7.9%、1.5%,χ^2=6.778,P=0.009)。PG组与TG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5、78.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与TG组的流质饮食(分别为44.4%、32.3%)、腹部不适(分别为30.2%、23.3%)、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分别为23.8%、18.3%)、体质量减轻(分别为30.6%、30.2%)、身体状况较差(分别为11.1%、9.0%)、劳动能力较差(23.8%、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近端为主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的TNM分期较近端胃切除者更晚,但两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胃肠吻合术 吻合术 Roux—en—Y 预后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彭俊生 詹文华 +3 位作者 陈正煊 何裕隆 崔冀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对比分析。结果658例患者中,男∶女=2.2∶1。全组年龄19~89(平均57.0)岁。按不同年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对比分析。结果658例患者中,男∶女=2.2∶1。全组年龄19~89(平均57.0)岁。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组,A组:小于或等于40岁,71例(10.8%);B组:大于40岁至60岁,281例(42.7%);C组:大于60岁至70岁,205例(31.2%);D组:大于70岁,101例(15.3%)。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82.8%,随访率95.7%,中位生存期3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40.2%和33.2%。A组的男女比例为1:1.1(34/37),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低分化腺癌占90.1%(64/7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肿瘤部位,各组均以胃下部癌所占比例为最多(35.9%~47.5%);临床分期A组以Ⅲ、Ⅳ期为主(74.6%),B、C组以Ⅲ期为最多(47.3%、45.4%),D组以Ⅱ期为主(43.6%)。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总住院日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01),而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和低分化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老年胃癌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较长,但老年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 临床病理特点 根治性手术切除 不同年龄段 住院日 低分化腺癌 预后分析 差异 男女
原文传递
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常华 何裕隆 +4 位作者 詹文华 陈创奇 汪建平 黄美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2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癌灶数目、家族史、发病年龄等情况分为结直肠同时性... 目的研究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2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癌灶数目、家族史、发病年龄等情况分为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组(多发组)和结直肠单发癌组(单发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肿瘤Dukes分期、肿瘤部位、并发息肉和患者预后等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多发组39例(3.2%),其中2例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癌以腺瘤恶变多见。多发组中右半结肠癌占45.7%,明显高于单发组22.7%(x2=25.757,P=0.0001);息肉并发率两组分别为33.3%和16%(x2=6.787, P=0.009)。异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5.1%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5,P=0.033)。多发组5年生存率为57%,单发组为64%,x2=0.084,P=0.772。结论结直肠同时性多发癌占结直肠癌总数的3.2%,多位于右半结肠,并发癌以腺瘤恶变多见,其预后与单发癌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病理学 外科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东杰 +5 位作者 何裕隆 张常华 彭建军 吴晖 宋武 詹文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接受择期手术的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人选的70例拟接受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接受择期手术的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人选的70例拟接受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6±1VS.11.7±3.8d,P〈0.01)、首次排气时间(2±1 vs .4±2d,P〈0.01)、首次排便时间(3.8±1.6VS.6.4±2.5d,P=0.0007)、首次耐受半流饮食时间[(4±2) vs.(8.2±2.2)d,P〈0.01]均比传统治疗组短。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前口渴发生率(2/32vs.23/30,P〈0.01)、术前饥饿发生率(5/32 vs.20/30,P〈0.01)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2/32 vs .8/30,P=0.04)较传统治疗组明显降低。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接受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康复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